2011的申请终于尘埃落定了, 去年申请时还想着等录取啦好好写个总结以回馈CDers的帮助, 可惜最终离录取只差一步,失败了,没啥好说的,还是能力不够。今年又再次申请,过程中却发现自己的心情平静了好多,没有了之前申请时的激动和烦躁,等待的过程也平淡无奇,已经努力过了,该来的终归会来的,随着最后一所学校的申请状态确定,今年的申请终于结束了,汇报兼总结,谢谢CD上一帮同仁的帮助和鼓励,也希望自己的这份经历能让以后的申请者们的申请之路更平稳些,少些弯路。
先说说录取情况吧:
Offer:UMN-HRIR(accepted), PSU-IO psy, UMD-IO psy, IOWA-OB
Waiting list:Cornell-HR (withdraw)
今年一共申请了5所学校,其中UMN 和Cornell都是reapply, 所以实际算来并不多,我觉得申请时人们常说的广撒网的策略不一定都适用,尤其是针对PHD,在选择学校时whether there is a good, even not a perfect match between you and faculty in terms of research is really important, 因此在考虑到研究兴趣方向的契合度之后,再加上申请条件的限制,选择的范围通常不会太广泛,而且申请是一个耗费精力体力财力的事情,与其广撒网寄希望于自己成为the lucky one, 不如认真选择,重点攻取几个学校。对一所学校的申请,从前期的资料搜集,到faculty的文献研究与比对,再到准备有针对性地申请材料,follow up, 这一系列的过程都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当然这个过程的进行中,你会发现自己对整个申请的本质和流程的理解都会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更透彻了,而且对研究本身也有了更好的掌握,即时最终没有被录取,这段时间对文献的研究也对自己很有帮助,总之不会吃亏啦。
说道我的背景,之前分享过很多次,可以在版内搜搜11fighting和taotaoke的帖子,都是我!记载了我的背景资料和之前惨淡的申请经历。话说这次申请前发现自己原先的帐号登陆不上了,只好又申了新ID,简单点取名11fighting, 希望自己加油吧,呵呵,貌似冥冥中有深意。。。这里就挑重点地说吧,其实我的背景一般,甚至有些复杂,国内读的心理小本,08年申请来美读master of social psy, 两者都不是top的学校,但都在认真地学习,抓住每个机会做做研究,去年毕业申请OBHR的PHD,结果没有理想的录取,就窝在老地方读ergonomics, 话说之前我都没怎么听过这专业,汗。。。思来想去,还是不甘心啊,总想读自己喜欢的专业,作自己喜欢的研究,有时白天偶尔想像着自己正在做着喜欢的研究,都会很兴奋,我老板说这才是读PHD的feeling阿。
终于,下定决心再来一次,其实从08开始的多次申请,中间的艰辛自己很清楚,但是既然决定了,就一切从头开始。前期的准备过程中,认真分析了自己去年的申请,也在版里发了些牢骚,或者说是倾诉吧,得到很多朋友的鼓励和帮助。其实我的背景是psy, 具体说偏向social 和 IO, 来美后接触了些OBHR方面的知识,虽然OB, HR, IO psy是各自不同的学科,但研究领域互有交叉,这也是为什么我的申请涵盖了不同专业的program,当然前提是研究方向比较契合的。选择学校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偏心理的背景,申请了PSU和UMD两家的IO psy, 一者他们的IO psy都很强,再者两家的OBHR也不赖,尤其是UMD(没敢申请)。至于IOWA,从他家faculty profile就可以看出,众多心理出身,他家比较偏爱心理的,这点也得到我老板的证实。最后2所UMN和Cornell,怎么说呢,很纠结,去年申请过,都在waitinglist上, 两家都是HR的大牛,包括kevin,interpreter等朋友也建议我今年可以再试试,但竞争之大可想而知,尤其是UMN申请前貌似就有定好的学生,都有不错的背景和牛推。说道牛推,我没有大牛的推荐信,甚至说我的推荐人人家可能都不认识,因为彼此的研究在不同的圈子里,但是不能说我的推荐信就不强,我想如何定义推荐信的分量取决于推荐人对你的research passion, research ability, and research potential 的了解,当然,牛推的功力也可能是很大的,自己没有体验过,不好多说。不过,我觉得最终靠的还是申请者自身的实力。再说回来UMN和Cornell,或许是因为去年离成功就差一点点,索性今年就再试试这两所吧。
定好学校后,接下来就是材料搜集,准备和申请。虽然好多都已经很熟悉了,这次也还是认真地整理和准备,尤其是对各个program的faculty的研究的了解,这次是最全面深入的了。花了大量的时间读了相关教授的近几年的文献,相关研究方向的近几年的发展趋势,这个过程很艰难,因为发现很多自己看不懂的地方,也终于体会到N久前看过的kevin的申请总结里说道的那种痛苦了,更准确的说,也是一种磨练吧,深入的研究教授和相关领域的文献的过程对申请是很重要的,可以说有时会直接决定你申请的成败。此外,从决定再申请,到完成所有申请材料,整个过程还伴随着我现在专业的学习和研究,虽然不是很match, 但是也是在用心的做。During that time, multiple roles and multiple tasks. 其间,陆续接到Offer和一些inside news, 最终决定从了UMN,本来就是我的first choice, 话说他家的HR和IO psy 都很强,也算给两年来的申请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一路申请走过来,要说自己有什么感想,好多好多。。。对于未来的申请者们,我想最重要的是,不要把申请想的太功利了,不要为了申请而申请,为了陶瓷而陶瓷,静下心来,认真准备自己的材料,充实自己,毕竟申请过后是条漫漫的研究路。
回过头来发现总结写的有点乱,不好意思~~再有什么想起来的我再补充上来,这些也只是我个人的经历,毕竟每个人的背景都不同,不过也希望能帮助到后来的申请者, 哪怕一点。大家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问,互相交流下。这里,再次谢谢CD上朋友们的帮助,kevin, interpreter, omick, rainbow.... thank you so much guys!!
PS, 从了UMN,还是很兴奋的,可是想到自己之前待的都不是牛校,鸭梨大阿,这之前自己可以准备些什么呢? 在专业方面再补充些什么?(毕竟自己之前是纯psy) 各位前辈同仁,有什么好的建议,不吝赐教阿 谢谢啦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您当年在研究FACULTY研究的时候,大概的步骤是怎样的?先找的FACULTY,还是先找的学校呢?大概每个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期待解答!谢谢哦!
您当年在研究FACULTY研究的时候,大概的步骤是怎样的?先找的FACULTY,还是先找的学校呢?大概每个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期待解答!谢谢哦!
Thanks! I refused the offer from PSU IO psy once I confirmed my offer from UMN, and hope someone in the shortlist can move off. They also ranked their shortlist, and you may not the top one. But just hang in there, keep fighting!
谢谢啦 加你啦 保持联络~
比你高两届的中国人,你应该知道是谁吧!
去UMN可以找大师兄关照!
谢谢啦 话说版上换马甲的人好多阿,像猪之哥说的,我真没认出来你呢 你原先的ID是。。。。好久没来了惭愧啊
对拉 你说的大师兄是。。。现在program里好像有好几个中国同仁呢
哈哈 知道啦 谢谢~ 那咱说的是一个人~~有师兄关照就是放心,努力努力等以后也能关照下后来人,一代传一代,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