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我对Haas做了些research,但没有申请,所以不太了解,如有疏漏,请补充。
因为个人从2013年初就开始研究MBA所以对诸多学校的了解以及research都比较可以。有人问我INSEAD 跟 Haas怎么选。首先,我认为MBA就是个平台,只要是美国top 15,欧洲top 3 其实资源都很好差异不大,一个人的事业80%还是靠个人努力。但当然学校之间还是有一些差别的。个人浅见如下:
欢迎大家补充:
INSEAD
1. 全球最国际化的商学院 - 如果要做国际业务,国际投资或者要在欧洲工作的话,INSEAD绝对是首选。还有因为殖民历史,欧洲在EMEIA (Europe Middle East India Africa)的影响力很大,而INSEAD的品牌跟名声以及校友网络在EMEIA非常强大,在某些非洲国家甚至高于美国的M7.
2. 欧洲第一 - 商学院普遍分两种。Finance School 跟 General Management School。LBS跟INSEAD在欧洲绝对是No.1,区别就是前者是Finance school 后者是General Management School。INSEAD在 欧洲的影响力真的不是一般的。本人在英国就业的时候,发现很多高管,比如LVMH,Rio Tinto (世界4大矿产公司),Unilever,RBS,GSK,Lloyds 的领导基本都是INSEAD的。所以如果要在欧洲发展,INSEAD必须首选。比如,法国人的pool申请INSEAD就有点像印度人申请M7,竞争非常激烈。
3. 社会企业牛校 - 很多人说Yale是NGO的典范,那也许在美国如此。但是在EMEIA,INSEAD绝对是社会企业的领头学校(如得到IFC MS BOAML 投资的 Nuru Energy 就是INSEAD的一群校友开的)
4. MBB feeder school - 这个基本不用说了,一年送20%的人去MBB而且大半之前不是做咨询的。要进MBB,INSEAD性价比绝对高。
5. 创业与创意的学校 - INSEAD是一个很diverse,包容性很强的学校,学生们思维比较灵活,所以很适合创业。INSEAD的 your first 100 days是非常有名的课程,我跟很多INSEAD的创业校友访谈过程中,他们都说之所以能成为企业家,就死修了这门课程。
6. UBER的最爱 - 听校友说很多INSEAD的去Uber,而且日本UBER主席跟UBER EMEIA SVP 都是INSEAD的。
INSEAD 劣势:
1. 圈外人没听过 - 很多MBA圈外人没听过这个学校。如果虚荣心很重,想跟亲戚朋友炫耀brandname,估计INSEAD满足不了。但从career的角度估计不重要,没听过tuck insead的公司估计也给不起MBA pay,所有respectable 的 recruiter 都去INSEAD (除了金融)。很多美国人也这么认为,有些美国人回美国说一般大妈没听过INSEAD,但是美国的公司,雇主对INSEAD评价很高,这个毋庸置疑。
2. 金融招聘略弱 - 也有不少INSEAD的去欧洲银行,如Deutsche,Barclays,等,但是9月入学班没有实习,所以投行肯定不是最合适的。INSEAD的金融就业比例也确实比较少。
3. 学制10个月- 有人觉得时间太短,课业压力特别大,没有实习去探索。这个是优势也是劣势。就看你要什么。
Haas
1. Haas 在美国,硅谷很强,在中国的TMT创业,VC圈子的presence也不错。INSEAD虽然TMT,创业好,但是在硅谷肯定不如Haas. 腾讯,优酷等其实也不少INSEAD的校友但是个人感觉貌似Haas稍微多一点吧。
2. 但是个人认为Haas 校友太少,而且成功率偏低(性价比低)所以个人并没有申请。
3. Haas 是许多TMT公司的核心招聘学校。比如有brandname 控 嫌疑的腾讯,基本上MBA校园招聘只去所谓的M7+Haas+INSEAD+CEIBS。其他的学校如Duke Ross Darden 也有,但不是每年腾讯都去,比如2015的校招年貌似就没有。
结论:如果很确定要在硅谷混,我觉得Haas,如果要在北京VC TMT界混,Haas应该比INSEAD略有优势。但还是我说的,MBA就是个平台,只要是美国Top 15或者欧洲Top 3 (或者中欧,如果要在亚洲)都可以的。
成功主要靠自己。
你的逻辑真的很有问题,我有说过500个人群发吗? 假设insead如果20%的人有finance背景,然后HR挑这100号或者选50个人群发一下让你去申请,这种搜索关键词后发出来的邮件也需要出来show一下? 何况你不想去,不代表想去的容易去。
GSK, Amazon, Google都是rechardql举的例子说这些项目难申请,招INSEAD, LBS只招两三个,我是就事论事,我也不觉得Amazon的offer有啥好显摆:D
Corporate里的HR(注意不是consulting) 跟你说在CV pool里看过你的简历邀请你去一对一的chat这种邮件是不是500个人群发读过MBA的人自然知道,没读过的自然不知道:D,不过我的主要目的还是在驳斥rechardql的观点,不是为啥显摆。
论坛就这点好,你说你的观点,我也可以摆我的事实,我想说的就说不想说的就不说(比如涉及我个人隐私的我就不想说),看客们这个帖子从头看到尾谁在真心分享谁在挑刺自然心里清楚。
第一次看到有人竟然那么喜欢拿公司邀请申请的函件当回事的。你确定人家不是群发? 难道你那届500+人就5个收到邀请了,所以可以出来拽一下吗? 要show就索性show下job offer呗
Amazon这样的公司就不用显摆了吧,哪里学校都招一大把.....
这个真的也算是神逻辑了,说欧洲第一/法国人申请很难都是lz自己写在那里的,被人challenge下就不行了? 而且楼主自己引述的网站用的四个期刊的排名,两个是美国的难道被你改国籍了?
亚太第一这个的确没人能争了;P
GSK那个MBA项目很好吗?我那时还有收到他们主动approach我去申他们的什么esprit finance的项目,连理都没有理,一来我对医药行业不感兴趣所以没有申一家这个行业的公司,二来我对corporate轮岗项目不感兴趣申请的工作都是corporate里直接雇佣的,最后拿到的3个offer也都是直接雇佣的。我知道我身边一些有很好医药背景的同学也都没有申GSK, 有的是铁了心要去MBB,有的是要去corporate但看不上GSK或者是不想轮岗。GSK招美国那边招的多也挺正常,那边年龄偏小很多人愿意去做那种轮岗项目,而且美国本来商学院也就多,分过去的名额多正常吧。
Amazon欧洲和亚太不要太欢迎INSEAD哦,我的前一届据说发了30-40个offer,当然最后接的不知道有几个。我们这一届,我认识的印度人就6个拿了offer,白人还有一堆, 中国同学中有一个台湾同学接了offer。Google倒是挺难进的,尤其好多TMT行业的老外要进google新加坡据说挺难的,虽然每年INSEAD也都有人去谷歌。
随便举几个INSEAD出来的高管的例子,比如LV去年刚刚得癌症过世的前总裁Yves Carcelle, 在LV任职超过20年,把LV从一个普通奢侈品牌打造成为全球最大奢侈品品牌,当时我们在学校里他还有来做讲座,六十多岁的老头神采熠熠,LV里也数INSEAD的毕业生最多其次是ESSEC。欧莱雅历史上最伟大的总裁欧文中,也是INSEAD六几年毕业的校友,在欧莱雅三十多年,任职CEO期间实现十几年的销售两位数增长。。。联合利华的现任CFO Jean-Marc,在去INSEAD之前之后都在高盛工作,前年来学校演讲时,更是直言不讳自己当年申请MBB全部挂掉所以只好又回GS,呵呵。。。。其他的那些石油公司,医药公司应该也有不过我对快消品领域比较熟悉些。。。不过我也同意你的观点CEO Chairman是不是校友和你找工作直接关系不大,只能说一个公司里如果有蛮多同一商学院的校友至少说明这家公司对这个商学院的认可程度以及对该商学院的毕业生的欢迎程度。找工作70%还是和过去的经历有关,尤其是对于一年制的MBA。
Kellogg是好学校,恭喜楼主,楼主估计年纪还小也没想清楚毕业后究竟干嘛,去美国还是挺合适的。对于30-35岁之间的人,读2年制的MBA我建议还是要再想想才好,毕竟是事业发展的黄金时间,一年和两年差别很大,不光是机会成本方面,也有国内“占坑”的问题,还有你离开professional world太久之后mentality的问题。。。学校里的case写的再怎么好也不如real business challenges更加让人觉得exciting.
INSEAD真心和法企没啥关系啊(除了极少数比如LV这种由于历史原因实在是管理层里太多INSEAD的)。。。每年的就业报告都是publish出来的啊,top employer里面有多少法企大家都看的见。法国人在INSEAD的学生占比中也只能排到第五位或者第六位,还没中国人多。。。INSEAD人是多(这个我觉得新的DEAN已经在严格控制了),不过去各行各业的都多,又不是只有MBB一条出路。
既然你说Kellogg比INSEAD平均就业好很多,不妨也做个表讲讲事实摆摆数字,我是没时间去下载凯洛克的就业报告,不过也想顺便沾下光看看他们的就业。你是LBS出来的应该做个比较表易如反掌吧。
呵呵,去INSEAD之前也老是和别人争啥欧洲第一的商学院之类的名号的,现在想起来真是太无聊了。INSEAD的定位一直都是Business school for the world, 要培养的LEADER也都是世界级的。学校里说什么应该改进的时候大家都在说这一块沃顿是怎么做的,哈佛是怎么做的。现在连DEAN都是BASE在新加坡校区了,而且很多一流的老师也是长期愿意呆在新加坡,感觉枫丹白露快变成分校区了,呵呵,还什么欧洲商学院啊。。。喜欢INSEAD的坚持创新,从创办时就没钱连图书馆都是在哈佛的资助下才能办起来,却能短短几十年发展成今天的规模,不得不说和它的创新精神有关。如果10年前INSEAD没有大胆创新在新加坡创立校区吸引了亚太这边大量的资源,这个学校估计早死了。INSEAD应该赶快把她的第三个在中东那边的分校区搞大起来,现在看来亚太地区的工作机会有渐渐饱和的趋势,中东那边反而工作机会挺多,MBB还有跨国企业都在大量招人。
至于欧洲第一的帽子,就让LBS去戴着吧,who cares? 野心勃勃的INSEAD干嘛要在乎一家英国的报纸每年都给他们英国的学校评第一啊。。。
赞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