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开CD几年后,今天偶然想起来回CD看看。看到这个帖子 37岁大叔 读MBA 求建议 https://forum.chasedream.com/thread-1239768-1-1.html 我挺有感触的,想分享下自己的想法。
我申请MBA是五年前的事情了,准备了差不多两年,大家看下我的老帖子就知道时间节点了。当年决定申请MBA的时候是29岁,已经结婚生子,决定后准备了两年的时间,GMAT考了三次,TOFEL考了三次,也就是开始申请的时候已经30岁,拿到Offer的时候31岁。最后拿到了BU的Offer,不算好学校,但是关键有7万奖学金(好像是这么多),可以把学费都覆盖掉。当时的想法也是带着家人一起过去,毕业后在VC行业工作几年见见世面,然后以海归身份回国创业。
已经交了学费,但是最后关头决定了直接开始创业。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是否真的想明白了自己想干什么,读MBA到底是一个努力还是逃避。干了五年公司后,虽然家人觉得去读书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我自己已经比较坚定认为没去读书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因为读MBA的最关键价值是帮你换个工作地点,其他的比如学习知识和长见识什么的,真的远不如自己直接开始干一家公司学得快。年龄不是问题,但是年纪越大,就越不能随波逐流,要对自己有深入的剖析,要有自己明确的规划。
到今年6月就刚好满五年了,我想到时候应该会写一篇回顾自己整个心路历程的东西,贴在这里回报下CD。CD上都是有梦想并在努力寻找发展途径的年轻人们,也有一部分像我们这样不甘平淡的中年人们。成功有很多定义,各自的理解也不同,但是我仍然想说:希望大家都能够成功。
欢迎讨论。
PS:当时拿了Offer最后还是决定不去,归根到底还是自己期望问题。作为目标是科技创业的自己,最想去的当然是S家,可惜连面试机会都没拿到。现在回头看去,真的没什么让S家面试我的理由,简历太平淡了,归根到底还是自己的职业规划做的不好。如果S家给了Offer,那我肯定屁颠屁颠去了,不管能够学到什么,至少就能进入这个顶级的校友圈了。工作中圈子真的是太重要了,我至今很羡慕那些能进入S家的同学们。
如果仔细看看,会发现其实国内的成功企业家中S家MBA的人基本没有。我当年申请的时候比较向往的是成为雷鸣和怀奇那样的,一起同学毕业创办了酷我音乐做的风风火火,春风得意。另一个能想到的一个是郭去疾,曾经在本论坛发过他的Essay,他对于What matters most的答案是China,让我非常仰视。雷鸣后来退出了公司经营,公司被腾讯收了,而郭去疾的兰亭集势在快速冲上市后似乎也没啥声音了(https://xueqiu.com/S/LITB)。
我想,雷鸣肯定还是会后悔那么早离开百度的。创业真的就是自虐,尤其是到后面发展不利的时候,感受会更深,当高管真的是相比之下容易多了。希望大家也能够比较理智的做一下自我分析,到底是跟着大哥打江山的料,还是能够带着兄弟打江山的大哥,不要盲目冲动,不要自信心爆棚。
回答你的问题,我觉得加入S家很可能学到的是一套非常体系化的创业思维和专业知识,比如系统化的财务知识和管理知识,比如如何构建一个未来可以上市的公司结构。然并卵,这些并不是公司是否可以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并且我估计跟我可以去的BU真正教的东西并不会有太大的差异。所以如果我真的去了S家,很可能最合适的位置是成为一家Pre-IPO公司的高管跟着混上市,然后就厚着脸皮当这家公司是自己一起打拼出来的,但恐怕就没有勇气真的创业了。
如果仔细看看,会发现其实国内的成功企业家中S家MBA的人基本没有。我当年申请的时候比较向往的是成为雷鸣和怀奇那样的,一起同学毕业创办了酷我音乐做的风风火火,春风得意。另一个能想到的一个是郭去疾,曾经在本论坛发过他的Essay,他对于What matters most的答案是China,让我非常仰视。雷鸣后来退出了公司经营,公司被腾讯收了,而郭去疾的兰亭集势在快速冲上市后似乎也没啥声音了(https://xueqiu.com/S/LITB)。
回答你的问题,我觉得加入S家很可能学到的是一套非常体系化的创业思维和专业知识,比如系统化的财务知识和管理知识,比如如何构建一个未来可以上市的公司结构。然并卵,这些并不是公司是否可以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并且我估计跟我可以去的BU真正教的东西并不会有太大的差异。所以如果我真的去了S家,很可能最合适的位置是成为一家Pre-IPO公司的高管跟着混上市,然后就厚着脸皮当这家公司是自己一起打拼出来的,但恐怕就没有勇气真的创业了。
我想,雷鸣肯定还是会后悔那么早离开百度的。创业真的就是自虐,尤其是到后面发展不利的时候,感受会更深,当高管真的是相比之下容易多了。希望大家也能够比较理智的做一下自我分析,到底是跟着大哥打江山的料,还是能够带着兄弟打江山的大哥,不要盲目冲动,不要自信心爆棚。
如果仔细看看,会发现其实国内的成功企业家中S家MBA的人基本没有。我当年申请的时候比较向往的是成为雷鸣和怀奇那样的,一起同学毕业创办了酷我音乐做的风风火火,春风得意。另一个能想到的一个是郭去疾,曾经在本论坛发过他的Essay,他对于What matters most的答案是China,让我非常仰视。但他的企业在快速冲上市后似乎也基本不行了没啥声音了。
我想,雷鸣肯定还是会后悔那么早离开百度的。创业真的就是自虐,尤其是到后面发展不利的时候,感受会更深,当高管真的是相比之下容易多了。希望大家也能够比较理智的做一下自我分析,到底是跟着大哥打江山的料,还是能够带着兄弟打江山的大哥,不要盲目冲动,不要自信心爆棚。
回答你的问题,我觉得加入S家很可能学到的是一套非常体系化的创业思维和专业知识,比如系统化的财务知识和管理知识,比如如何构建一个未来可以上市的公司结构。然并卵,这些并不是公司是否可以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并且我估计跟我可以去的BU真正教的东西并不会有太大的差异。所以如果我真的去了S家,很可能最合适的位置是成为一家Pre-IPO公司的高管跟着混上市,然后就厚着脸皮当这家公司是自己一起打拼出来的,但恐怕就没有勇气真的创业了。
如果仔细看看,会发现其实国内的成功企业家中S家MBA的人基本没有。我当年申请的时候比较向往的是成为雷鸣和怀奇那样的,一起同学毕业创办了酷我音乐做的风风火火,春风得意。另一个能想到的一个是郭去疾,曾经在本论坛发过他的Essay,他对于What matters most的答案是China,让我非常仰视。但他的企业在快速冲上市后似乎也基本不行了没啥声音了。
我想,雷鸣肯定还是会后悔那么早离开百度的。创业真的就是自虐,尤其是到后面发展不利的时候,感受会更深,当高管真的是相比之下容易多了。希望大家也能够比较理智的做一下自我分析,到底是跟着大哥打江山的料,还是能够带着兄弟打江山的大哥,不要盲目冲动,不要自信心爆棚。
回答你的问题,我觉得加入S家很可能学到的是一套非常体系化的创业思维和专业知识,比如系统化的财务知识和管理知识,比如如何构建一个未来可以上市的公司结构。然并卵,这些并不是公司是否可以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并且我估计跟我可以去的BU真正教的东西并不会有太大的差异。所以如果我真的去了S家,很可能最合适的位置是成为一家Pre-IPO公司的高管跟着混上市,然后就厚着脸皮当这家公司是自己一起打拼出来的,但恐怕就没有勇气真的创业了。
谢谢。是准备拓展看看。看看咨询什么
我觉得没问题。这个年龄拓展Brand到别的领域也比较合适
非常感谢。已经在MBA准备中。
加油 佩服你的勇气 祝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