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有幸从waitlist里转正,近日被LBS的MFA项目录取。
被加入waitlist我也没像有的帖子里说的,各种套磁,表决心。我脸皮薄,就算被拒也不能跪着被拒。。。所以就只给面试官和负责我招生的回了封邮件,感谢waitlist并祝圣诞新年快乐(腔调还是蛮高冷的)。然后第一次审我的申请就转正了呀。可惜了我心里没着落期间申了LSE, IC的金融类项目还交了HKUST的投资管理占位费,现在看来都是打水漂了。给我wait的时候,邮件里说最好是重大更新例如简历新实习再跟他们update,我觉得有道理,你还是那个你,然后跟招生官说一堆没用的人家也烦,大家都很忙对吧。
如果说经验的话,真的没有更多的内容,面试就跟别人说的差不多,内容就是邮件里说的几个方向。stay professional! 自信点。
话说LBS真的好贴心,刚刚发了offer就邀请被录取的学生去上海、北京跟校友和招生官dinner,还看到朋友圈里前几天被录取的同学们已经开始参加校友聚会了,然后一天之后就收到了伦敦商学院的内网账号和邮箱以及buddy,分分钟拿你当自己人看。
最后恳请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1:要不要给LSE和IC的金融类写拒信?人家还没要我,虽然要了也不去但是写拒信会不会太自作多情?(看到mim的同学各种婉拒杜克hec之类的牛校真是好想扬眉吐气一回) 2: 还申了MIT的金融,我觉得LBS不输于sloan,且MFA似乎比斯隆的mfin更精致,项目预计最多75人东亚似乎只要20%,而且LBS好便宜,3w胖子,各位什么看法?
最后:申请就是我丑你瞎,试一下又不会怀孕。其实我没想到我能申到LBS的MFA。另外我觉得比背景会把人带入误区,你是独特的你,你的个性理想谈吐气质都会影响到你的录取,那岂是几个数字能代表的?
补充:至于说知名度的以及回国就业的问题,我个人有点看法。LBS的确没有LSE那么广为人知(强调广度),但是LBS在MBA圈里的地位不可否认(LBS自己贴金跟HWS比,一般看M7的水平肯定有),七大姑八大姨的可能会有点鄙夷,但是决定你前途的人应该是慧眼识英的(即便是中国也是如此,根据我的简单询问,主要是IBD)。至于说就业面窄这个看法,我是不认同。你career path定位清晰的话,多余的就业宽度和无关人群中的知名度也就是背景噪音吧。。。
欢迎讨论,有意义的回答我会挨个置顶的。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我认识的绝大多数非留学圈也非商科圈的人,对英国的学校还是局限在牛津剑桥帝国理工,LSE的名气比不上前三所我觉得是毋庸置疑的。LSE的名气会比LBS大,这是毫无疑问的,这也是LBS作为一个纯商学院最大的软肋。但是二者的差距(不论是在哪里)绝没有到达牛剑拥有压倒性那样会影响选校决策的程度。另一方面,我认识的几乎所有商科学生(finance/management/accounting/marketing)都知道lbs,因为大家都是会有事没事看看商学院排名的人,lbs的排名摆在那呢(现在学生中最流行的排名是FT和QS,一个全球第三一个全球第一)。至于lse在商科学生中的知名度,反而没有lbs广。这是我个人的体会。我认识的商科圈里的人,大多数两个学校都听过,对于lbs的印象一般是“卧槽什么鬼,怎么排在哈佛前面”,对于lse的印象基本就是“好像在哪里听过,感觉很牛逼的样子”。
我说的bias是如果一项标准被套用在一个学校上,那他也应该被套用在另一个学校上。虽然lbs mim的录取标准比mfa更低,但是总体来说MiM也是不水的。然而Lse的项目之间的差距更大。Msc Finance的录取标准甚至在MIT和OX之上(5%的录取率),我认识不少OX和MIT的大神被LSE拒,但LSE有很多远比lbs mim更水的项目我这里就不提了。如果这个逻辑走下去的话,是否lse更不值得去呢?答案我认为是否定的。
学校>项目是毫无疑问的。前提是这两个项目是相同的领域,就好比你举的例子,project management和management study或许是看不出什么区别。LSE的大神项目finance,读博项目fin&eco,相对录取会简单很多的acct&fin/risk&fin别说国内,就算是英国的HR也未必能分出区别。但是management和finance这两个项目的区别,不要说HR了,我爸妈都能分清楚。finance是专门学finance的,management是专门的management的,我觉得而这个没有必要多说。你去剑桥读management和你去lse读finance,哪个更容易找在投行的工作我觉得不言而喻的,而目标是投行的人也不会在这两个项目之间犹豫。如果你的目标是咨询则相反。
选择lse over lbs是很正常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每年放弃牛剑去LSE或者IC的绝不是少数,选择中欧而放弃哈佛沃顿的也是有的,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最重要。这个理由可以是“我需要牛剑的名气”,“我需要lse的校友base”,“CMU的quant比 MIT好很多”,但当你的理由是“某某项目过几年说不定会扩招,但也说不定不会” 的时候,就我个人而言,我就很难说你正在做出一个正确的决定。
另外clarify一点,我说公司能分清楚的不是细分下来的项目,而是b school as a whole. 西北kellogg在国内的知名度我很难说很高,但是我真的无法想象一个正经公司的HR会没听过,same applies to lbs。如果你再担心lbs的名气不够不能让你在同学聚会上装装逼的时候,你的担心是对的,如果你担心lbs的名字不能让你进MBB或者各大投行包括中信国泰君安这种国资的时候(尤其是当对比对象是lse的时候),我认为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
以上只是我个人意见,lbs有他的局限性,lse/牛剑都有,没有必要去神话谁,贬低谁。但是你的发言是有可能对某些人的决策造成影响的时候,我认为还是尽量客观为好,我拜读了那位lz很多关于lbs的言论,老实说,我感受不到客观。
我摸着良心说,在我认识的圈子里,LSE比LBS的名气确实大了不止一点点。在我大学的经管学院(大陆),LSE几乎人尽皆知,LBS几乎无人知道(我问过几个人,全都以为是某个大学的商学院,不吹不黑)。在我高中圈子里(大部分是出国党),也几乎是一个情况:LSE——“哇那好厉害”;LBS——“哎那是什么?”。除了归结于名字比较霸气和学科设置范围比较广之外,我也找不到别的原因。我没有任何动机去“黑”LBS和LSE中的任何一所,但这就是我的所见所闻。
我默认所有的选校比较帖,除非LZ特别说明了是未录 先比较,那都是录取了的,否则没有发帖比较的意义。虽然我知道CD的历史上有人假装收到过牛校的Offer,但我不会首先以这种恶意去揣度发帖人。因为我不是LBS的admits,我也没办法去系统里验证这个人是不是被录取了。
说道bias,毋庸置疑LBS是顶尖商学院,但是CD上一些将LBS完美化的帖子也不能称之为不bias。就像我谈起Kellogg,尽管我会尽量客观的去评价,但bias在所难免。没人能做到100%的客观公平,CD这个平台存在的意义就是给申请B-School的人各抒己见。我并没有完全赞同此贴LZ的言论,只是觉得此贴提供了看待LBS的另一个视角,有他的意义。虽然外资PE/VC/投行/咨询这种是大部分商学院毕业生的理想出路,但人各有志,也不排除有人的职业目标并不在上述领域。既然你也说了在coporate这是有可能发生的,那么这个帖子对于那些对coporate有兴趣的且又在纠结LBS的人就有参考价值,至少能激发一些思考。
有句话其实说的没错,回国学校》专业,我也能理解如果MFA那么难录但发现实际上回国并没有多少人能分清两者差别的感受。就像国内几乎没有人分得清我们学校工学院下的Project Management(门槛比较低的一个专业)和Kellogg下的Management Studies的差别,至少我实习的地方的HR是100%分不清的。还有一个信息,我有个朋友实习时候认识了Bain的HR,后来选校的时候问了HR的建议,HR表示并不知道国外商学院什么program好什么program不好(她认为JHU Carey是比WUSTL Olin要好的)。虽然我也不愿意相信,但事实上很多公司的HR并没有对出国的项目很了解。什么项目好什么项目不好,他们还真不见得知道。
其实如果是我拥有LBS MFA和LSE MSF的offer,我也是偏向后者的(当然我没那么厉害啦),可能因为我并不是把自己的定位锁定在PE/VC/咨询/投行上的人吧,相比这些我觉得可能corporate 更适合我的性格。就像你说的,Kellogg这种在大陆没名气的学校其实在某些行业的校友网络甚至强过HBS,但如果我有Yale SOM和Kellogg的AD,假设都不是MBA而是Master的话,毫无疑问我会选Yale。实际上除了那些商学院毕业生经常去的领域的公司(金融咨询类),大多数公司(比如茫茫多的名企和国企)绝对是choose Yale SOM over Kellogg 的;因为他们没听过SOM也没听过Kellogg,但是他们听过耶鲁却不知道美国还有个西北大学。
LBS所有admits都能在系统里相互查到的,MFA的中国人不超过15个,有没有录真的就是点点鼠标查一下的事情,而且这个lz也就是发了个比较贴,通篇也没说自己录了哈~
而且版主你想想这个lz的理论合理吗?不提牛津剑桥,你就是拿帝国理工的名字压lbs我都没话说,但是版主大大你摸着良心想想,伦敦政经名气听起来霸气,但是在大陆有什么名气啊。。Lse从上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可以说是世界金融经济的研究中心(80年代之后渐渐转到芝加哥大学),在金融业内没话说,但是你要提大陆,他真没什么知名度。
“LBS回国老板认不认识随缘“ in corporate it may be the case,但是任何一家稍微主流一点的大陆香港的券商投行咨询PEVC,有哪怕一丁点可能没听过LBS吗?
这就好比任何一家美国欧洲香港大陆的的投行咨询pevc,有可能没听过kellogg或者booth吗?这个世界上又会有几家公司会choose YALE SOM over kellogg or booth呢?kellogg这种听上去在大陆貌似没什么名气的学校,在大陆PE的校友恰恰是最强的,连harvard wharton这样的学校都比不上。
公司又不傻,哪些program好哪些不好,人家能不知道吗。。
而且这个lz说lse的时候,就是finance王牌,比lse其他专业牛,公司都知道,一说lbs,就是公司只看学校名字不看项目,mfa和mim差不多,这种bias的言论我真的不好评价。
能上cd,申请b school的人应该都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了,我言尽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