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正文

MSBA GWU(AD) / UCD / UW 全程 DIY 心得

[日期:2019-03-07] 来源:ChaseDream论坛 作者:逗逗逗逗你玩 [字体: ]

楼主这个GWU offer应该算R1里来得比较晚了,其他期待的学校目前还没有消息。交完UW的申请后就来码这篇文了,回报一下对自己帮助蛮大的CD,也攒攒人品,聊聊人生。

背景

中档985,金融,GPA 3.6,T101(S23),G720。
一段法国一学期交换,两段实习,其中一段数据弱相关。

Timeline(全是BA项目)

UCD

  • 11.27 R2B轮压线提交
  • 12.01 Kira invitation
  • 12.03 Completed
  • 1.04 Interview invitation 当时楼主final考得焦头烂额,就约了晚一点的面试
  • 1.14 Interview with Amy
  • 1.24 官网刷出拒信。。唉本来争取到面试轮还挺开心的,因为楼主对自己的面试水平还蛮自信的,没想到连WL都不配拥有姓名。。。跟之前贴出AD的大家做了一下比较,猜测是因为编程能力的硬伤被拒的。

GWU  

  • 11.28 R1提交
  • 12.05 Kira invitation
  • 12.06  Completed
  • 1.22 官网刷出AD(还好这个AD来得比UCD拒信早,不然楼主要怀疑人生了)

UW

新开的BA项目,楼主出于对西雅图的向往就申了。在UW官网出了这个项目的页面后一直很关注,有跟小秘发邮件追踪进度,12.20参加了一次Info Session,总体感觉不会太差,就放手一试了。

项目第一年,网申系统也开得很晚,原本1月15的R1 DDL推到了1.22(R1也是国际生申请的唯一一轮,似乎这项目并不太想招国际生),然后1.18收到邮件说网申开通啦,就屁颠屁颠送了G、T的分,后来又因为假期太浪,1.22才压线交了申请(我为什么总是这种骚操作!自我反省。。)

1.24 Kira invitation七道口语题,1.25 completed[更新],3.2 rej。微信申请群100+人,目前2 AD,2 WL,均有美本背景或陆本但中美合办学校,目前来看录取并不看重GRE、GMAT成绩,门槛成谜。

除了楼上的,楼主还交了保底校UCONN和SIT。

UCONN是楼主考G时考场送分校之一(因为当时并不知道自己能考出多少分,就填了比较保守的送分校)。

SIT是参加Info Session给waive了申请费,就乐不可支地凑了个人头。而且SIT的生活环境是真的好,让楼主这种注重体验的人非常心动。不过目前看来这两所学校也不会去了。

[更新] 2.2晚上睡觉前,SIT发了带奖AD,之前虽然有听说这学校奖学金发得特豪爽,但是真实看到的时候还是……心动了一下。

关于DIY

楼主身边出国的朋友非常多,绝大多数都找了中介。这三个月的申请季过下来,真的觉得DIY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很多原本决心一起DIY到底的朋友半途也扛不住交了中介的费用。楼主是从自身情况出发最后才选择了咬牙DIY到底,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其中的利弊权衡:

首要考虑是自己申请季这段时间是否能抗住DIY的任务强度。要做的无非就几项:考出语言成绩,了解筛选学校&项目,写文书,不断的改改改改改。

  1. 楼主的语言成绩准备时间是比较充分的,大二就考了托然后拿首考的成绩去交流了一学期,回国后准备G和重刷T。后来因为课业强度和恋爱(误)等原因,T考到现在的分数就没有再刷了。过程中的一些决定可能也跟楼主的佛系/乐天派性格有关,大家参考参考就好了。
  2. 对于选校选项目,楼主有自己的偏好,集中火力于Tech Hub城市的BA项目。所以这方面楼主也没花太多时间。但是还是建议看到这里的大家多深入了解准备申请的项目再做决定,楼主不否认甚至比较肯定部分良心中介在这方面的作用。
  3. 然后就是最头疼的文书部分。但是我觉得,不论找不找中介,每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都应该体验一下这个不断打磨自己文书的DIY过程。在这过程中你会不断去咀嚼自己的每一段经历,会去翻很多有用没用的资料去了解你以后学的、做的到底是什么。这个过程不仅仅受用与申请,对将来也大有裨益。楼主就经历过在宿舍洗衣服的时候洗着洗着突然灵光乍现,赶紧擦干手去电脑前记下文书灵感的奇妙体验。。。可能那时的这个idea在我现在看来已经是一个被自己玩烂了的老梗,可能有时候坐在图书馆一下午也就只写了两三句话,甚至只改了几个表达,但是这一点一滴的积累也使楼主从一个申请小白晋级到现在可以胸有成竹地跟别人谈论自己的experience & professional goal。

当然,自我感觉再良好,还是要多给几个信得过的朋友改改文书的。楼主就把关系好的native speaker、美本同学、学霸朋友、BA相关社会朋友等人挨个骚扰了一遍,就当联络感情了。

其次,签不签中介还涉及钱的问题。当然既然选择出国,也不差这些钱,现在市面上不同服务价格不一按需购买,还挺诱人。

申请初期,课业+实习+考G的挫败像三座大山一样向我压来,写文书都是见缝插针,那段时间真的挺难熬的,所以楼主忙到11月底才开始交申请。熬过最初的痛苦后就是漫长的等待,因为会时不时看到朋友圈哪个小伙伴又拿了offer,然后再看看两袖清风的自己,一方面底气不足地又多交了一个保底校,一方面也动摇过找中介的念头。但最后忍下来也是因为想给过去的自己一个交代吧。

也是在课业+实习等各种因素影响下,楼主申请的学校不多,其中慌乱中投的保底校就占了近一半,每次跟朋友聊自己的选校时候他们都忍不住捏把汗。但是还好结果还算可以。所以总结一下,楼主选择全程DIY还是源于自信、良好的时间规划、有可靠的朋友扶持、得失心不重。

虽然看起来像在夸自己的彩虹屁,但是还是想说,这四点如果缺了任何一点,可能我都不会把这条路走到底。

给各位申请路上的朋友们共勉吧,也攒个人品,希望之后还有好消息!!

也希望自己到了美国后依然能坚持自己,生活脚踏实地,也有诗和远方^ ^

--------------------------------------

原文引自:
https://forum.chasedream.com/thread-1337602-1-1.html

参与讨论及查看更多的相关文章请访问【商学院Master申请区】
https://forum.chasedream.com/forum-14-1.html

打印 | 录入:steven
ChaseDream版权声明
活动日历
{{item.event_geo.name}}

{{item.subject}}

<<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