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正文

学渣分享!西北IMC唯一一个有奖(25000)录取!

[日期:2015-05-05] 来源:ChaseDream论坛 作者:我叫750哥 [字体: ]

本帖最后由 我叫7\开始动笔,不对,打字来敲着篇文章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放下中文很久了,久到去考中文考试写中文都觉得别扭了。在国外读本科的兄弟姐妹都知道,在这个全英文的世界里,除了日常的交际圈,用中文书面语答卷考试去过独木桥的日子是那么遥远。我只能说我的烟呢,给我点上。

你要问我为什么我会拿到奖,而其他所有录取的国人都没拿到,我只能说,热爱。你真的热爱marketing么,你真的想做一个全世界一流的营销人么?你真的想要一头扎在游戏产业里做一个产业的领路人把它推向新的高度么?你真的愿意把这个并不是那么热门却很大的专业作为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么?你愿意去解决实际的商业问题么?我回答这几个问题绝对是充满激情,绝不犹豫的。

我现在马上就要从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毕业,决定去西北IMC了。

在说过程前,我先把结果澄明。首先我只选择了四个项目:哥大的marketing,约翰霍普金斯的marketing,西北大学的IMC以及马里兰的SCM。在这四个项目里,哥大拒了,约翰霍普金斯录了,西北给了25000的medill grant,马里兰-并不喜欢psu的敌校-给了个安慰奖,waiting list。FA在这个年代没有指望了,我想去试试ResearchAssistant以及有可能的TA之类的。我朋友说你怎么敢只申4个?我说反正其他的学校我没有兴趣,违心的申了就算录了我也不会去,何必呢?

下面给分享一下我的申请历程,也算是一个对自己这一年来的closure。

分分分,中介要求的top30 G750,GPA3.7我一直质疑着。

在业内,分简直就是衡量一个人申请排名的标准。我对这种观点从一开始就嗤之以鼻。分决定的永远都是下线,因为它体现的仅仅是你能力中最没有生气的那一部分。剩下的全都是体现你各项能力个性化技能,对专业的热爱,对未来的期许,对项目的忠诚度和认可度。同样重要的还有自己的攻关,交际,思维以及对专业本身的天赋。这些无疑都不是考试成绩所能代表的。更不是学校寻找精英的初衷。

听起来像是为自己的渣成绩找理由。但是我的申请路就是我的信条的佐证!强大的口语和个性化的文书是真正的武器。

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按照gmat逻辑的思维,一个好的考试成绩是对你申请的加强,但是如果是不足的考试成绩,只是削弱而已,并非直接否定。一个牛校不会因为一个原因就拒绝你,同样也不会因为一个原因就决定你的未来。

考完2次gmat之后,成绩只有660,我知道自己的系统化考试能力不强,不过结果出来的时候还是有点失落。我去和某中介的朋友shen哥吃了顿饭,大致聊了一下方向和自己的准备,硬件。shen哥的考量非常专业,他从一些我自己不太考虑的细节入手,指出了我的很多不足。比如他问我的一些很细节的问题:数学怎么样,专业gpa怎么样,写作怎么样,推荐信怎么样,一些名校的申请标杆在他那是怎么样。聊完,简直就是给top20 和专业前5的学校判了死刑。不过我还是决定至少要弄出来一个像样的PS,其他的部分我在美国这边很方便,传材料,交费,包括与学校沟通都没有任何问题,我就不去让中介包办了,说一句,DIY的时候这些环节性的东西完全不会影响你申请的结果,这个部分中介很强调,但是实际上没有那么消耗精力。最终谈好了ps的价码,我就坐上了飞机,一头扎回了美国。

回来面对的是24个学分,gmat以及4个大project。焦头烂额的同时把申请的档案,邮箱建立起来,我感觉自己简直就处在人生最黑暗的时刻。对于一个并不规整的人,我觉得现代科技真的很伟大!密码统一设置,邮箱申请一个专门用来做学校的,所有材料扔google drive。都解决了。

值得一提的是,我5次gmat都没有上7,最有雄心的第四次居然只有550。我当时死的心都有了。这里就不得不提我亲爱的学姐,julie同学。虽然从未谋面,只在网上交流过,但是她给我的鼓励是决定性的。

每个人都需要一道光。没有重量,没有温度,就这样照着你,在黑暗的时候希望永存。偶尔调戏julie变成了日常。还记得你认真的在我考试之前给我讲亲爱的,加油,即使是经常互相吐槽和互损。还记得你说你从来不见网友,但是如果在济南stopby或者我去广东,你还是会和我见一面,只要我包食宿。这么大的世界,这么多的CDer,能遇到你真好。

你别说,这神奇的一年julie姐一直见证着。考g的同时做n个项目搞个case competition,现在想想这样的workload我真的不想再来一遍了。但是想想没有哪些熬夜,垃圾食品,整包烟的日子,怎么会后来如此轻松幸运。

文书是我最骄傲的部分。除了马里兰,剩下的三所都没要ps。感觉写essay就像把自己落在纸上,不仅有自己的经历,还有有自己的思想。这里不的不提一句,其实很多学校的文书是固定的,早下手去看看也是可以的,至少可以让你开始思考这个文书的问题。很多人在这点上太落后了。自以为是的中国八股,没有建设性和个性的语言以及逻辑甚至是素材。更不要提虚有其表的专业性了。老外不吃那一套对话开头好么!更不管你如何引人入胜的!!!什么叫专业?什么叫个性化经历?什么叫能够解决危机又能热爱所学?这些问题都被回答的essay才叫好essay。

很多美国牛人的essay就写自己参加thon,参加社团甚至自己的投资经历。这些才是熠熠生辉的个性化素材。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thon,什么是“自己的”经历。什么叫充满细节,过程饱满,逻辑结实的素材,建议去菜市场跟大妈讲讲故事,你能把她完全没接触过得东西讲得她都听明白了,才叫好素材。

写一篇essay当然不能少了peer。我的主要peer都是我从小到大最信任的朋友。一个去了新加坡,一个去了人大。当然也少不了这边老外朋友的支持。我的essay被两位大神改的面目全非,哥大的改了至少6遍,在这个过程中,我对自己的认知越来越清晰。从连框架的都不知道到从项目要人的标准与自己的契合点的寻找,有内在逻辑的表述,我对自己的申请路越来越有信心。到现在看到一个题目,首先想的不是自己有什么,而是别人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再问问自己,有什么我能给的。

很多人很不理解自己在interview里为什么做的不够好。因为很多时候交流是有技巧的。尤其是在一个interview process,你就把它当做personal sale吧。Initiate, probe, present, close. 如果是open ended,那就在问完问题之后马上确定中心思想,然后展开来回答。我觉得interview就是给我的一个舞台,我带着激情和自己对business的那点理解,用爱去感化对面的那个人。把它当做一个体现能力的地方,你会吃亏,面对面的时候,情绪和对你这个人的感觉,也就是第一印象,绝对比你的那点干货重要。

我个人并不是很侧重社团经历,也没有什么所谓的牛leadership经历。我的理解是这样,leadership就那么几个,别人不给,你不能抢。这里面消耗的精力,我宁可去做点让自己都佩服自己的项目。我去了四川看了山川。看到泥孩子脸上的高原红,教他们英文教他们语文,跟他们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未来的愿望。跟政府交涉,跟家庭交涉,希望他们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我在intense load的情况下,毅然选择做case competition,9个人,vitamin water,没日没夜的survey research。不说结果怎么样,反正是喝伤了。有些大牛可能觉得这些经历不值一提没啥牛的。我要说一句话:

认识自己的,才是大牛。不忘初心的,才是真神。

就像你要找一个女朋友,岂不是要问问她需要什么,再给她胡萝卜或者面包亦或者告诉她对不起,我们不合适。

--------------------------------------

原文引自:
https://forum.chasedream.com/thread-991412-1-1.html

参与讨论及查看更多的相关文章请访问【商学院Master申请区】
https://forum.chasedream.com/forum-14-1.html

打印 | 录入:steven
ChaseDream版权声明
活动日历
{{item.event_geo.name}}

{{item.subject}}

<<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