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正文

我的2009年TOP MBA终申请总结

[日期:2009-12-31] 来源:ChaseDream论坛 作者:Yifan2010 [字体: ]

2009 马上要过去了,凑个热闹来写个人申请总结。这都是我自己的申请过程中悟出来的一些心得,里面肯定会有很多偏见,错误的看法和判断。希望互相探讨,有不同看法的可以提出来讨论提高。

这个主题随时会Update, 因为想起来什么就上来补充两句。

1  G一定要提前考

G考得太晚, 一直喊着要申请, 可是总拖着没考G。6月开始复习, 7月底考G, 还担心考不好,连报了3次, 结果浪费了钱。本来打算如果1次过,R1就多申请些。2次过, R1就只能申请2所了。3次过,就只能申请R2。好在考了730,还能用的分数,作文没认真准备没练习几篇,只有4.5。

总结:G/T一定要提前考完,申请前1年考完最好了。我今年认识的录取的大陆人还没有G700以下的。所以还是尽量多考高点。

2  一定要申请R1, 申请的越多越好。

发掘自己所有的资源,校友,老外,申请的资深专家,群策群力。一轮多申点,我知道有的哥们准备了9所,有人11所。我R1 只申请了6所。我之所以这样建议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 牛人R1申请都比较少,比如我认识的MCK/BCG的朋友,第一轮都只申请了M7中的2-3所,如果拿不到,第二轮就申请其他的学校了。竞争更激烈。而且咨询公司的人上项目往往都比较忙,即使本来打算申请3所,往往也只能忙完2所。多申请学校,第一轮可以避开很多consulting 的竞争.
  2. 如果只在R2申请看到R1那么多人报offer会影响心情。我真是不敢想象我现在手里要是一个admit都没有会是什么心情。

3 Essay 绝对可以提前准备

其实Essay没有那么难准备,好多学校的东西其实挺雷同的。Failure大家都有,PPT好几个学校有。每年学校的题目就那么几个,总结来总结去其实也就几个类型。

Accomplishment/Goal/Failure/Leadership/Teamwork/Creativity/。。。我曾经把top30的MBA的历年题目总结了一下,不超过7-8个大类, 15个小类。然后把自己的素材准备5-6个,往里面套就行了。关键是故事精彩点。我一开始没想清楚,后来在高人点拨之下,才意识到是这个思路。比如你带领团队,创造性地用了一个什么方法把销售业绩提高50%, 这就可以往Leadership/ Teamwork/ Creativity 里套,遇到哪个题目,就侧重的更多说这个例子这方面的特点。 写Leadership就可以说自己是怎么有vision,老板觉得冒险,下属开始没认同,但是在领导下都克服困难了,最终成功。 写creative,就可以说,这个东西怎么怎么是行业惯例,我为什么有新点子,冒了多大的风险,获得了多么大的成功,最终学到了什么。好的素材绝对都可以套到至少2-3个题目上,如果套不上,说明素材不够好或者没发掘好。

应朋友要求详细一点说

申请那么多学校,每个学校4篇Essay, 有的还有PPT,相当于7篇Essay。要是一篇一篇准备不是准备死了。肯定忙不完。我就是偷懒的方法, 准备不同的素材作为萝卜,然后一个一个往坑里埋。 坑大概有 Goal/Why MBA/Past Exp/Accomplishment/Teamwork Exp/Leadership Exp/Failure/Change/Impact on Organization/Complex Situation/Delimma/Creativity/Contribution,我马上能想起来的大概就这么多种,其他的应该也都类似吧。

萝卜分几类

1 Failure单独一类, 但是我准备材料是把Failure和后来遇到类似问题的Success一起准备的。
2 Teamwork/Leadership/Impact on Organization  这个准备1-2个素材。
3 Creativity/Change 这个准备1个素材。
4 Delimma/Complex 这个准备1个素材。

其中2/3/4 都是可以找到一个好素材 萝卜同时套这几个坑的。就像我上面举的领导力/创新 例子。
PPT 就是把 素材用PPT写出来。 4个PPT 我用了3个素材,1个Hobby。

不同学校的Essay就是拿你手里有的这几个萝卜,削削皮,做成适合这个学校问题的形状。 比如同样是Failure 有的问Team Failure,有的问Professional,有的主要问你学到什么。有的主要问你后悔当初的什么行为,如果再来你怎么做。

还有的比较麻烦的就是Why MBA,这个是每个学校要自己写的。基本上思路也挺雷同。这个学校哪里好,适合我个人个性化经历的,比如某人一直练舞蹈,要参加舞蹈club. 某人喜欢某个professor的课。还有某个学校擅长独立思考,我原来的老板就是这个学校毕业的,他对我impact很大。所以blablabla,  contribution的问题也是类似的思路了。

把素材找好发掘好,把各方面资源先打好招呼,到时候申请的时候1周搞定2个学校并不是很难的。我是总共只打算申请8个学校,第一轮就申6个,所以还是有些拖沓。但是真的是可以做到的。因为很多时候的时间都浪费在了等别人帮你看给Feedback上, 如果能各个学校同步进行,并行处理,安排得好,事先把能帮自己改Essay的资源都敲定好,还是挺快的。

4 一定要赶在Deadline前提交,越早越好,尤其是对Columbia这样的Rolling学校。

早交早面试早发offer. 等到和大部队挤独木桥,必然是很痛苦的。尤其是别人报面试了,自己还没有收到的痛苦。我也体会过了。

5 面试还真不一定Adcom好还是Alumni好, 英语不是特别好的肯定选Alumni了。

Adcom都是面人很多的老油条了,会让面试很Smooth,但是不代表结果好。嗯,我个人经验教训。 另外不要找太Senior的人面,即使他强烈推荐你,但是因为他很忙,所以面试报告往往写的简略。而且面试时间往往比较短,如果不记很多Note下来,报告不会写的很精彩的。我个人经验教训。 我觉得面试的成功方法在于以下几点。

  1. 详尽的背景调查 了解面试官的行业和学校经历,基本上有类似经历的会好说话一点。我面试拿到强烈推荐的2个人,一个是本科同学校的师兄, 一个是我的熟人的上司。所以面试时都有共同语言。被推荐的机会也大一些。所以我建议四大出来的选择CFO/Financial Controller面,Consulting的选择Consulting/PE,IB的选择IB/PE/Fund。Industry的申请者选择有类似行业经验的Alumni。不过选择VC要谨慎,因为他们见多识广认识人多,我被打过几个电话给我认识她也认识的人作background check. 呵呵,好在都是美言,不过还是有些后怕。
     
  2. 类型问题的准备,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多做Mock。能准备的问题不超过150个。跟准备英语考试Essay差不多。
     
  3. 面试前打印自己的简历带上,(真的有人面试前不看你的简历的)。 如果可能聊得还算和谐,要求对方写Note。否则即使推荐你也写不好面试报告。血的教训呀。好的面试官一定是事先打印了你简历带到现场的,问你很多问题还作了详细的note的,然后会把他手里的面试报告从头到尾看一遍怎么拿面试内容往里面写的,而且还是那种不在乎面试规定的40分钟时间,一面就能面你一个半小时的。以上都做到了,恭喜恭喜,这算是成功的面试。

这里再补充一句,很多人认为Adcom面试官比Alumni面试官好的一个原因就是Adcom面试官都是专业的BizSchool面试官,他们知道学校的面试报告要什么样的东西,所以面试你的时候会不停的记note,面试报告写得也会很详尽。而Alumni面试官即使可能在工作中面试过很多人,但是面试BizSchoolCandidate往往要经验欠缺的多得多,毕竟二者的差异还是相当大的。 有的人甚至会在面试之后给被面试的人写Email说,我面试还有几个问题没问到,但是面试报告里有,所以请你Email回答我。。是不是听起来很囧。所以可见,Alumni面试官是需要你来引导和教育的。如果气氛合适,尽量提醒对方要注意记note,如果相谈甚欢,甚至可以让对方按照面试报告上的问题来问你。每一个面试报告的题目和推荐信的题目一样,如果能给出精彩的例子,就是很加分的。空泛的说我觉得这个面试人很有Leadership 是不会加分的。不过这个很看面试当时聊天的气场的。

6 选择申请的学校

通过申请,我学到的一件事情就是不应该分档去申请。我知道很多人拿到了Chicago拿不到Columbia,拿了Columbia拿不到Chicago, 拿到了Harvard拿不到Wharton,拿到Harvard/Wharton拿不到Chicago,拿了Stanford被M7好几个据了,所以真的是没有谁是谁的backup. 对于我们这种招生中的少数人种,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广种播收。申请越多越好,每个学校选人的时候随机成分其实不小。我建议有时间的人把M7,  tuck,  haas,  cornell,  nyu,  fuqua, 什么top20的全申请了。东边不亮西边亮。学校越多几率越大。你要是严格分档,就申了Harvard/Columbia/UNC,假如前两个没有不就虾米了。其实往往同级的学校这个不要你可能别的就看顺眼了。所以又回到3讨论的话题,一定一定一定要提前准备essay素材和考试. 

我现在回头想想,我R1申请了M7中的6所是正确的,如果不是因为自己拖沓。肯定也能把Yale和Kellogg放在第一轮申请。这样子就更完美了。面了4个面试, 手里拿到录取的时候回头看看,申请还真是一个讲概率的事情。每个学校的决定过程基本都是相关度不高的事件,多申请学校一定可以把一个学校也拿不到的这种极限概率事件降到最低。

申请MBA是一个需要提前计划准备的事情。别象我似的拖延,拖延是最大的敌人。

打印 | 录入:steven
相关文章      
ChaseDream版权声明
活动日历
{{item.event_geo.name}}

{{item.subject}}

<<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