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正文

发个申请总结吧

[日期:2009-04-09] 来源:ChaseDream论坛 作者:asican [字体: ]

版大要求来发总结,请勿转载~~~

其实从我拿到的offer来看,我实在比不上很多大牛,所以写这些东西也绝对没有炫耀之嫌。但是每个人的经历都会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斗胆写出来供参考。希望能够对以后申请的ddmm有一点点帮助。借用一个大牛师姐的话,“因为我也是在别人的帮助下长大的”。

一、申请结果:

  • Offer: Duke, NYU, INSEAD(欧洲校区), WUSTL
  • Withdraw: USC, UBC, Maryland, LBS
  • Rejection: Berkeley, Northwestern 和Columbia(尚未收到正式的,但拒信肯定在路上)
  • 去向:Duke

二、个人背景:

  • 本科:北大经院金融,GPA 4/3/2/1算法3.84。统计学双学位,GPA 4/3/2/1算法3.83
  • 硕士:北大CCER经济学,GPA和本科差不多
  • 英语考试:GMAT:760+6,TOEFL:111

三、申请的若干体会(只是我自己的体会,所以未必正确,有不对的地方还请见谅)

(一)商学院究竟难不难申以及为什么要申商学院

  • 大多数学校的网页上都会列出前一年的录取比例。像Marketing这样的专业,一年可能有上百人申请,最后录取大概2-3人吧。Finance和Accounting的竞争可能还会更加激烈。但是商学院一定比经济系难申吗?倒也未见得。传说某校经济系今年的录取比例也接近1%了,甚为可怖。
  • 当然,商学院对于推荐信的重视程度,似乎比经济系更甚。因为商学院中每个学科的圈子其实都很小,如果能有圈内老师的推荐,至少能够让committee的教授有耐性把材料看完。我很幸运地通过一年多的RA工作,得到了这样一位圈内老师的推荐,否则仅凭我平平的背景,可能也不会有这样的申请结果。当然也有人无需圈内人的推荐,凭借出色的学术经历和成果拿到Offer,这是真正的大牛。
  • 商学院相对经济系而言的好处就是,学生少,所以老师能够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足够的关心。但是商学院不仅仅是“Fancy”的代名词,商学院PhD的生活一点不比经济系的轻松。而且也正因为学生少,每个学生肩负的担子也就更重,压力还是很大的。
  • 然而,商学院各个专业的研究领域都肯定要比经济系窄,如果进到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实在是一件致命的事情(转学可能性基本为零)。这点对于本科直接申请的人而言可能尤为重要,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兴趣究竟在哪里,不然即使被录取,未来几年也会很痛苦。

(二)为什么要申Marketing

  • 这个问题基本每次Interview都会被问到。不少老师会问,你的背景好像申请Finance更加适合,怎么想起来申Marketing了呢?不会是想把Marketing作为跳板吧?(因为Finance永远是商学院最热门的专业……)
  • 怎么说呢……我在经院的那个年代,虽说专业是Finance,但其实真正Finance的东西也没学多少,总体而言更像Economics。加上硕士彻底转向Economics,我其实至今都对Finance的研究所知甚少,也没有发言权。
  • 接触Marketing,最早是一次极其偶然的机会去做本科市场营销课程的TA,忽然发现比起枯燥的经济学理论,这一学科似乎更有趣。之后一个师姐代一位Marketing的教授招RA,就自不量力地应聘了,后来幸运地得到了这个机会(所以我一直非常感谢师姐和这位教授,不然商学院对我而言就是一个永远的梦了)。后来也便接触了越来越多Marketing的东西,兴趣也越来越大。
  • 如果说这些都是偶然,那么我在逐渐了解这一学科之后,才发现它非常适合自己。CCER的学生都是要上“三高”的,一上就是2个学期。三高里面,我最痛恨宏观,成绩惨不忍睹。最喜欢计量,对于微观的感觉还好。所以,如果继续申请Economics,我感觉自己会抵不住宏观的摧残,而且在申请上也会有硬伤。Marketing大体上有2大块的研究:Quant和CB。前者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经济学中的I/O,很适合有经济学和统计学背景的人来申。后者是消费者行为,比较适合心理学背景的人。Quant所要求的微观经济学和统计学恰好是我比较喜欢的,所以顺着往下申,也便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中国人申这个方向应该很有优势。

(三)本科申请还是硕士申请

  • 我的本科同学,有很多都在本科的时候直接申请到了很好的商学院或者经济系的项目。从今年申请形势来看,本科生的实力也是相当的强。我想,本科直接申请、还是先在北大读研再申请,其实本身并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 从我自身的体会来看,如果本科就能明白学术是自己最想要的东西的话,本科申请自然最好,至少可以节省2-3年的时间。但是对于很多人(至少像我),本科的时候可能不知道PhD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欢学术、还是只是“为出国而出国”,所以虽然当时有着过得去的G、T成绩,得到保研机会之后还是决定先留下来读研。硕士刚入学时,我的大多数同学都有着十分坚定的出国打算,但不少人在中途改变了想法。所以,如果硕士申请,在对方学校看来,你能坚持下来的可能性应该更大,因为你在了解了研究生的生活之后、还决定读PhD,至少已经经历了一个self-selection的过程。商学院录取的学生中,大多数是有硕士学位的,不知道是否与这个因素有关。

(四)各种“硬件”的重要性

1、GPA

  • 传说商学院想要的人都是接近“完美”的人。传说而已,不知真假。所以成绩自然越高越好,特别是相关课程的成绩(比如数学课,经济学主干课程)。当然,不同学校之间的GPA本身就没有可比性,但比较Top的商学院似乎很看重申请人是不是有名校背景,给定名校,GPA之间可比性还是比较强的。

2、G、T

  • 并非商学院所有的专业都接受GMAT,但至少Marketing是接受的。有些专业不接受GMAT,有些专业明确Prefer GRE,但也有用GMAT申请成功的。GMAT考高分要比GRE容易很多很多,我自己的GMAT就比GRE好看很多,所以虽然也有过得去的GRE成绩,但最后还是都用了GMAT。所以,想申商学院中非指定GRE的同学,如果时间比较充裕,可以考虑考个GMAT。
  • 和其他专业类似,其实对于Marketing的申请来说,GMAT和TOEFL可能并不是那么重要的。过了一定的线,分数高低可能就无所谓了,除非两个申请人在其他方面完全相同,但是又怎么可能有如此的巧合呢?所以我想,能考高分必然好,但如果没有非常高的分数,也不必对此太过纠结。

3、研究经历

  • 我并没有太多完全Marketing的研究,但有过一些杂七杂八零零碎碎的ECON方面的研究,并且有不少的数据分析的经历这些大概也是有帮助的。至少,写在CV里面,可以让人家知道,你明白什么是研究。加上Quant方向与ECON的紧密结合,应该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 有一段时间,只要有RA的机会,我就会去尝试,有些工作可能很无聊很机械,但增加些经历和收入并不是坏事,特别是,之前的经历也有助于我拿到后来这个至关重要的RA机会。所以,我个人认为,有时候做事情不要太急功近利,不要有“不是直接对我有帮助的事情就不做”的想法。努力过未必会就有收获,但是没有努力则是一定不会有收获的。

(五)各种“软件”的重要性

1、推荐信

  • 如前所言,推荐信的重要性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和其他专业一样,并不是名气高的老师写出来的推荐信就一定严格优于名气较小的老师。如果一个推荐人很好地了解你,那么他的推荐信肯定是加分项。我自己的3位推荐人中,除了那位圈内老师之外,其余2位都是经院的老师。我认识他们的时间都在4、5年左右,2位老师的课我各上过3门,并且和他们都有过合作研究的经历。这样写出来的推荐信,比起那些一面之交的大牛老师的信而言,自然会有更多的内容,也更有信服力。

2、PS

  • 关于PS的长短、风格,这个更是见仁见智了。其实怎么写比较好还真不好说。我拿到Offer(或者面试)的几个学校,有的学校写的很短(500-),有的很长(1300+),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 有的人说PS要直击主题,少讲故事,也有人说PS要写得有趣,有故事,不然人家会没有耐性看下去。究竟该怎样写,我其实也不知道。有时候可能就是一种感觉,教授看材料“看对眼”了,就会考虑给你面试。而人和人的偏好毕竟是不同的,我们也无法预知看自己材料的老师是什么偏好,所以PS的写作实在是见仁见智的事情。精华区有很多很好的例子可以借鉴。

3、CV

  • CV或许应该算是硬件才对吧,因为毕竟里面的每一件事都是真实的……但是放在这里,我想要讲的是一个可能的误区——CV的长度。我之前看精华区、看飞跃版,都说CV要控制在2页以内。后来把我2页的CV发给一个师兄看,被骂道“你这是找工作的简历啊……”。其实大家看网上教授和PhD学生的CV,都是很多页清清爽爽的,可读性要比密密麻麻的CV高很多。所以CV的长度其实可以根据具体的经历来写,参考网上教授们的格式,不一定要苛求长度。不过和学术无关的东西还是少写吧。

4、面试

  • 大多数学校的Marketing都是要在面试之后才发Offer的,有的还不止面一轮。面试和录取的比例不好说,有的学校高些(2选1?),有些学校低些(4选1?)。面试的常规问题,精华区都能找到,比如为什么要学这个啊,研究兴趣啊……
  • 面试之前一般都会发邮件确定时间。面试前可以看看面试老师的简历、论文什么的,并更多地了解学校和项目的信息,以防在面试时冷场。当然,面试前要好好熟悉自己PS的内容,因为很可能被问到。

(六)其他

  • 申请是一个七分实力三分运气的事情。七分实力中,每个北大人应该都拥有三分。所以,申请最终就变成了四分实力三分运气的事情。运气的东西,我们不好掌控,有时可能只是老师的一种直觉,就决定要你或者不要你。所以我们真正只能操控的,就只有剩下的四分实力。不管如何,尽人事,知天命,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就是。
  • 拿到一个Offer之后,最好尽快把严格劣于这个学校的学校们withdraw掉。一旦等对方发了Offer、教授和学生和你联系之后,再拒对方就会很痛苦。所以withdraw不仅仅是攒rp的事情,也能给自己省掉很多不必要的烦恼。
  • 还有一个,时间、精力允许的话,一定不要放弃dream school!我自己因为信心不足,没有申请Chicago、Wharton、MIT等最最Top的学校,面试时被一个老师指出是严重的失误。现在回想起来,如果真的申了这些学校,虽然收到的很可能是拒信,但毕竟,尝试过就不会遗憾。

四、

  • 感谢的部分我在未名贴过了。因为对大家不会有什么帮助,加上有些personal,所以就不放在这里啦。J
  • 拿到Offer,其实只是一个开始而不是一个结束,PhD的路还很艰辛。未来的挑战要比过去多很多、也大很多,在一个陌生的国度开始新的生活,一切都是我在目前所难于想象的。所以,只能尽力让自己get prepared。

-------------------------------------
原文引自:
https://forum.chasedream.com/dispbbs.asp?boardID=61&ID=381816

参与讨论及查看更多的相关文章请访问【商学院Ph.D交流区】
https://forum.chasedream.com/index.asp?boardid=61

打印 | 录入:steven
相关文章      
ChaseDream版权声明
活动日历
{{item.event_geo.name}}

{{item.subject}}

<<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