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正文

从管理到土木 — 我的 2023 fall 跨专业 PhD 申请经历 [2022.11.15]

[日期:2022-11-30] 来源:ChaseDream论坛 作者:zll-0728 [字体: ]

Before Reading

在提交完文章的 revision 之后,我终于有空为自己刚刚结束的申请写个总结了。虽然现在仅仅 11 月份,对于商科申请来说还为时尚早,但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转申工科专业并套磁得到 offer,我很早完成了申请。作为一名管理科学方向的本科生,申请到土木工程(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EE)的 phd,应该会让很多人觉得意外。在写这篇经验之前,我也想过,是不是要将它发布到 CD 上,CD 上的同学是否真的需要我这种极为特殊的经验。但是,我也确确实实看到一些帖子里有诸如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 IE)背景,或者同时申请 IE 和 OM 项目的同学。如果能对 0.01% 的同学有帮助,也就不算白写这篇文章了。

这篇文章的作者有以下经历(or 类似经历的同学可能适合本文):

  • 本科就读于国内经管学院,管理科学方向(天天刷 CD 的根本原因);
  • 对运筹学感兴趣,包括最优化、算法、建模、随机鲁棒优化等;
  • 对商学院没有特殊的执着,能接受未来不去商学院任教(事实上,除非是很好的 IEOR 项目例如 UCB@IEOR,否则很难去国外商学院任教;如果 PhD 期间努力发 UTD 国内商学院目前还有机会);
  • 标化成绩低(作者 T 95,G312+3.5),但是能证明自己的研究/技术能力(例如有论文/研究经历);
  • 或许,对 industry 有兴趣(工程学院的学生很多去业界);
  • 当然,想要工申商的同学也可以从这里了解一些信息。

本文包括以下内容:

  • 我的申请经历、bg、套磁/申请结果
  • 工学院与商学院,OM/IE/CEE的区别
  • 套磁相关
  • 一些杂谈

最后的最后,由于我只是申请者还没有入学,了解信息也都是自己摸爬滚打,很多内容只是一家之谈,欢迎大家指正讨论。

1. 我的申请经历

先上大家关心的 bg 和结果。

  • 学校:关山口男子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管理学实验班(信管 + 物流混合,课程为计算机+物流+管理大杂烩);本科直申。
  • 绩点:水算法,3.95/4.00;加权 90+;有国奖。
  • GT:T95(S21,W28),G142 + 170 + 3.5。
  • 论文:一篇 JCR Q2 的 SCI,一篇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 under major revision,一篇快写完准备投 Transportation Science 的草稿,都是一作。
  • connection 相关:一位校内导师,香港毕业;一位校外导师,加拿大毕业刚回国;加拿大两位合作者,因为某些原因申请时没用到他们的 connection.
  • 其他:喜欢在 CSDN、Github 上分享技术博客、原创笔记;一直在 Github 上传项目,累计有大几十 stars;几乎算入校就开始接触研究,很强的热爱研究的 motivation.
  • 申请结果:UW-Madison@CEE PhD offer.
  • 套磁收到 Ga Tech@IEOR,USC@IE,UW Seattle@IE,OSU@OM,NWU@CEE 等项目 Prof 的积极回应。

下面讲讲可能很多人感兴趣的,我为什么申 CEE.
我的 bg 算是很偏科的,一方面技术性强,另一方面 GT 真的拉胯。最出彩的地方应该是研究成果,套磁中很多 prof 说我的研究比较 impressive.因为方向偏算法,我本科期间花费了很多时间在代码上,项目基本有大几千行代码,代码能力不错;但是因为管理学院课程杂而不精,在大一取得不错的加权后我就在课内躺平了,也没修高级课程,导致数学基础很差。这种偏技术性的发展,也让我越来越偏向 IE 而不是 OM.

可能有人注意到我投稿的期刊都是 transportation.这是因为我做的问题 topic 在物流运输/ smart city 上,所以能投这些期刊。交通也算管理科学的一个交叉领域,OR 上也有交通板块。但是真正做传统交通的人,一般在 CEE.投 CEE 的想法就是一位老师指导的:既然我早早在交通的 top journal 上发文,继续做交通或许前景更好;且商学院的老师更喜欢学生基础好,而不是有很成形的方向。之后我也发现我们院有些 CEE 毕业的老师,包括国外 IE 系也有 CEE 毕业的、做交通的老师,才发现这个领域其实和 IEOR 有不小的交叉。因为文章的原因,套磁 CEE 时效果也非常好。

最后一根让我放弃商学院的稻草是拉胯的 GT。由于沉溺于 research,直到今年 5 月份我才开始脱产学习英语,之前虽然考过一次 T 但是只有 75 分。为了准备 T,我也放弃了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暑研项目,最终 9 月初考到 95,此时我还想混申几所商学院。但在后续考 G 时准备不佳,只拿到 Verbal 142 的超低分,彻底放弃商科。所幸的是,工学院很多项目不需要 G,疫情下有些项目也可以不提交。

2.工学院与商学院申请的差别

在考虑跨申之前,应当对工与商的区别有一定了解。在@blabla2013 前辈的文章里有分别讨论 IEOR 和 OM,写的很好。我只能简单谈谈自己了解的,欢迎大家讨论纠正。

首先是研究上。按我粗浅的感觉,商学院的研究需要讲好“故事”,如果问题背景不好,即使模型很漂亮,也比较难发到 MSOM,MS 之类,可能发 OR 可以(很多其他专业的老师都发 OR,但基本不发 MSOM, POM);相比之下工学院应用性强一些,一些老师会做企业项目,比较乐于见到自己的研究落地应用。工院不看重 UTD,phd 普遍文章多一些,但期刊质量大多不如 UTD,不会像商学院的学生花费五年时间写出 1-2 篇重量级文章。少数 IE 的老师会投 UTD,MP,SIAM,需要仔细挑选。

在学生培养上。商学院培养的都是未来的 faulty,因此招生人数少、难度大。工学院有很多 phd 毕业生去业界。商学院的毕业生可以到 IE 任教,IE 的毕业生除非是 top 项目,否则比较难进商学院(不过如果你能找到喜欢发 UTD 的 IE 老师,在国内经管学院任教是没问题的)。

在招生流程上。商学院是 committee 制,工资由学校学院发,因此导师招生权力不大,基本不用套磁。据我了解一般入学一段时间后再自行找导师合作,phd 和导师关系不那么紧。工学院 IE 项目大部分还是有 committee,但是因为工资有部分是导师发,所以录取时需要有导师要你,不然即使项目要你,没有导师,一样没法拿到 offer。因为是导师发钱,所以未来几年基本绑定导师,年轻 AP 会比较 push。极少数工学院导师甚至可以直接给 offer(在满足学校标化成绩的前提下)。

在招生要求上。成绩方面,商学院普遍要求学生有很好的 GT 成绩,较好的口语表达(说实在我真的不理解刷很高的 G 有什么用),最低要求都是 T100+(S22+),G320+,average 还更高。工院这点要求低很多,T 一般到达学校底线(80,90 都有,少部分 100 多)都可以考虑,不专门设线,有的学校甚至可以给 conditional offer。G 方面,很多项目已经不要求了,或者明确说明看重 Quantitative.今年是疫情,部分项目因为疫情原因可不提交 G。研究方面,个人感觉商学院更喜欢基础好的学生,对论文等成果没那么看重;在工学院,老师更希望你能早点打工,尤其是在套磁阶段有论文会更吃香。

可以看到,因为工学院导师的招生决定权大,很适合有研究经历、明确自己未来方向的同学向教授推销自己(因为换方向也很难),但是标化可以低一些,因为导师更注重打工能力。相比之下,数学基础扎实,标化高,但是没 publication 的同学,投商学院或许更好。

再简单聊聊 CEE,IE 和 OM。我认为管理科学是一门涉及范围很广的学科,尤其是其中的方法论,完全可以应用于很多理工科专业。交通就是 OR 的一个应用领域(其他的应用领域,如电气专业里电网设计等)。所以交通的 top journal,例如 TRB 和 TS,在整个 OR/MS 领域谈不上 top,只能说 average。CEE 算是比较传统的工科,除了方法论,和 OM 的差距挺大。IE 算是介于传统工科和商科之间的专业。如果有鄙视链的话,应该是 CEE<IE<OM。除了 TRB, TS, UTD, IE 教授也会选择 SIAM,MP,MOR 之类很难但不是 UTD 的期刊,如果去 IE 做这些文章,对以后在商学院找教职可能帮助小些。因为发文量大,我也看到很多 IE 教授发开源神刊,商学院老师不会这样。其实我个人比较喜欢难一些的期刊,喜欢做问题更深入一些,选择CEE相当于走了反方向。但我又想,世界上期刊这么多,何必拘泥于那几本呢?有更多选择的自由,为自己的工作找一个更合适的期刊,不也不错吗?

3.套磁

可能因为是 committee 的缘故,我在 CD 上很少看到套磁相关的帖子。的确,committee 下套磁不是那么必要,但我认为和教授提前沟通也是判断自己是否合适某些项目、是否有能力被录取的一个参考依据。看@blabla2013 前辈的文章,以及另一位大牛的文章:运筹学萌新养成记:一个摸鱼人的 OR 之路(https://zhuanlan.zhihu.com/p/566883417),他们在申请前也与很多老师有交流,我很羡慕这种机会。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个人比较推荐大家都与教授有一些交流。

关于套磁的具体流程,网上资料很多,我分享两个很棒的帖子供参考:[分享]本人套磁信及常见回复 附Q&A(https://bbs.gter.net/thread-1805419-1-1.html),Tutorial-on-PhD-Application(https://github.com/zhanglj37/Tutorial-on-PhD-Application),里面有如何写 email、怎么判断回复、如何面试,已经很全了。

套磁的重要性在上一段已经提到了。虽然大部分美国学校还是有 committee,但是因为工资有部分是导师发,需要较早选择导师,最起码写一些意向导师到 SOP 里。一些项目(如UFL@IE)在项目录取后还需要联系导师才能拿到正式 offer。少数项目导师可以直接给 offer,例如我就是如此,所以能早早结束毕业季。但是也注意,也因为套磁是一个和教授互相海的过程,一些人认为套磁对申请录取用处不大,不套磁也不影响正常批申请。

套磁前要明确套磁的目的。最好的情况是,联系教授在 committee 里,那么申请肯定能加分;如果教授不在 committee 里,一般需要你把和教授联系的事写到 SOP 里,committee 会去询问对方你的情况。如果你和他有 connection 或跟他做过暑研,那教授对你的印象一定很深,肯定能加分;次一步,就是提前套磁过,最好能约 meeting,对方印象比较深,也能加分。因为套磁联系的人很多,默认情况是对方会和很多 applicants 聊,你也可以给很多教授套磁(一些海王动辄套磁上百封邮件),所以一定要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需要注意的是,套磁时最好不要找华人,因为大陆学生太多了,第一反应都是套磁华人,反而竞争很激烈(而且普遍认为国外华人比较mean)。

4.杂谈

最后谈一点很 personal 的东西。我之前也和一些商学院的前辈交流,他们对我这种极端偏科的人的建议是,如果能读一些 pre-doc,mphil,ra 等,积攒一些 connection 同时刷高英语,或许能去很好的项目。我最后没选择这条路,因为我很想早点开始做自己喜欢的研究,没有什么很大的野心。但这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路子。

一起申请的一位朋友,在我纠结去哪里、怎么选择申请的时候说:归根到底我们申请是为了有机会做自己喜欢研究。无论到了什么学校,你都可以自己找感兴趣的合作者,做感兴趣的研究。在纠结于选择的时候,更应该关注本心,选择感兴趣的方向,毕竟这才是选择 phd 的根本原因。

我现在的导师在套磁推销自己时说了一些很打动我的话:很多研究,我们自己做的时候都知道,真的很难应用于现实。他以前也做过很难的东西,发过 OR,但最后没有继续做,因为更希望能看到自己的工作有帮助。

最后我选择 Madison,很大的原因是我的导师对我很看重,向我介绍自己的成果,言语中还很兴奋。在我托福分数送达的第二天,我就接到了 offer 的 email。从我学了最久的最优化来说, Madison 不一定是最优解。但是申请就好像一个很复杂的随机问题,永远找不到 best solution,最多只是 maximize 期望值;而这个期望值最后的实现值是多少,没有人明白。所以还在申请的各位,不要因为失去了什么而太过难过,一些看似非最优的策略,最后实现值可能很高。we have tried our best,这就足够了。

最后,感谢CD的各位一路相伴。 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

原文引自:
https://forum.chasedream.com/thread-1390496-1-1.html

参与讨论及查看更多的相关文章请访问【商学院Ph.D申请区】
https://forum.chasedream.com/forum-61-1.html

打印 | 录入:steven
相关文章      
ChaseDream版权声明
活动日历
{{item.event_geo.name}}

{{item.subject}}

<<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