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正文

Accounting PhD Fall 2022:关于申请和选 offer 的建议 [2022.04.05]

[日期:2022-04-08] 来源:ChaseDream论坛 作者:J.Z.W. [字体: ]

今年的申请季可以说是又一年的 bloodbath.作为一个极度风险规避的人,我选择申请了 30 所,最终拿到了 20 个面试,11 个录取,并且撤回了待定我的学校的申请。今年的申请结果,确实是比较出乎我本人的意料的。往年华人录取者较多的学校很多都没有给我面试,反而是好几所传统的不太招亚洲人的学校向我伸出了橄榄枝。思忖了很久,感觉这样的申请结果可能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因素:

  1. 我的三个推荐人和华人学者交集不多,他们在北美的 co-author 和 network 部分决定了我的申请结果走向。
  2. 虽然我的量化是今年所有申请者中最高之一(据某 top 10 学校的 PhD 项目负责人),但是我的确没有北美名校的本硕光环加持(家贫的孩子,全靠奖学金养活自己)。跟很多有名校背景的华人申请者比较,我在华校申请方面确实没有很强纸面竞争力。
  3. 我在四大和外资投行的实习/工作经历以及我的其他 soft skills 是给我发面试或 offer 的学校更看重的经历品质(这一点在录取后与相关院系的交流中得到了印证)。

不过,我对于最终的申请结果感到十分的满意,也很感恩于每一个我的 letter writer 在我申请季的无私支持。我的期望值本远低于最终取得的结果,在申请季之初我也从没料想到我会最终 commit 这所最初我没有重点关注的学校。但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开这个贴无非是想要简单总结下自己今年的申请和选校策略,若能帮助到还在纠结 offer 选择和明年计划申请的同学,那是我的荣幸。以下策略更适用于像我一样没有名校光环加持但是量化优秀的选手,如果你的情况或者个人选校偏好和我不完全一样,请选择性参考我的建议!

申请策略 - 学校/定位

虽然我申请了很多学校,但是我并不是盲目地随便选择这些学校的。我的选校定位参考了以下三点。

  1. BYU Accounting Rankings/UT Dallas Rankings. 申请 PhD 的同学对这两个应该都不陌生了。尤其是 BYU rankings,可以帮助你看到各个学校在不同研究方向上的院系强度。但是,请谨慎参考这两个排名。学校的 research intensity 是无法完全反映很多其他对于 PhD 学生来说很重要的维度的,比如 collegiality 或者 the way collaboration works at a certain school.多问,多获取相关信息,而不要一味迷恋排名。
  2. 研究方向匹配度。作为初筛,我首先排掉 financial/managerial 不强的学校,也排掉 experimental 为主的学校。
  3. 就业去向。扪心自问:当你看到一个学校的 median placement 的时候,你是否满意自己五年后去到这样的学校呢。如果连差强人意都达不到,那我建议不要考虑。

考虑完这三点后,我认为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多申几所。而且一定要确保申请的学校拉开梯度,从而有效避免自己陷入全拒德的尴尬境地。

选 offer 策略

拿到多个 offer 后,我通过以下途径对这些学校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比较。

  1. 和在读学生进行深入交流。每所学校都会宣称自己的老师很关照学生,以及自己的氛围很开放合作科研为导向。和在读学生进行交流,是对于他们的说法的最好印证。虽然学生不会直接说他们的学校的坏话,但是你是能从他的情绪传达和语言使用中感受到院系氛围的。同时,和多个学生交流后,你也能更直观感受到目前在读的学生他们是怎样性格的人,是怎样的背景进入的学校,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如何。我录取的学校的同学都是很愿意花时间和我聊天的,有一次我和三个学生打视频电话,他们三个全程说说笑笑,而且他们也直接告诉我他们私交很不错。这正是我所看重和期待的院系氛围。
  2. 检索学院老师的过往发文。不需要真的读每一篇文章,但是要了解他们目前在做的 topic.同时,关注这些文章有多少是和过往学生/junior faculty 合作完成的。关于这一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人不是很看重,但如我一样是会关注这一点的。学术生涯的起步阶段,如果导师愿意和你合作发 A/A- 的刊文,实在是一件值得感恩的事情。
  3. 再次比较毕业去向。如果一所学校不逐年公布学生去向,那不妨直接一点问下项目负责人有无相关信息。如果负责人含糊其辞或者无法提供完整的就业去向,那这是一个不太好的信号。
  4. 地理位置。有人在意,有人不在意。从我的个人角度来说,我对于 NYC/LA 这样的大城市没有特别的兴趣。同时我热衷户外活动,所以即使是在非大城市也可以活的挺自在。总结四个字:随遇而安。建议各位充分了解相关城市(包括所在街区社区)的信息,从而更好的做出选择。

我还想简单谈谈适配度的问题。亚裔多的院系适不适合我?白人多的院系我能否融入?系里的 collaboration 的方式我是否喜欢并且能较好适应?系里大多数人是外向性格,我作为一个内向性格的人能否融入?这些问题的答案,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是不同的。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当一个学校豪爽录取你的时候,他们一定是很笃定你可以融入他们的。至于你是否这样想,以及是否有个人偏好,那是另一个问题。我很喜欢一个面试我的教授说的话:PhD 录取某种意义上很像婚姻,我们学校从全方位考量你和我们项目的契合度,包括你的性格,soft skills,technical skills,以及你所展现给我们的对于学术事业的热忱。如果我们给你递出橄榄枝,也请你严肃考虑我们是否能够满足你的需求和期望。正如只有彼此开心的婚姻才能有好结果,只有院系和学生匹配契合才能带给你和院系最好的合作体验。

最后,我还想说,请不要迷恋综合排名/“声望”。每次我听说有申请者放弃跟 ta 契合的科研强校转去选择什么 QS/US News/Times 高排名的学校都觉得很可惜。因为个人背景的关系,我对国内目前的教职招聘完全不了解,不过确实听说有很多国内院校参考一些综合排名进行招聘。但是如果你打算毕业后在北美发展学术的话,请摒弃综排至上的理念。

关于被待定后的抉择

感谢一位回复我的帖子的朋友提到被待定后应该采取什么策略。我的观点和他基本一致:除非手上的 offer 严格优于被待定的,可以多等一等!很多申请者会在三月底四月初拒掉他们不打算去的学校的 offer,也许等一等会有好事情发生。但与此同时,也要和被待定的项目的负责人多多沟通,了解自己在候补列表里的排位,如果排位高的话,那么机会还是很大的。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申请季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各位有所帮助。祝各位学术之路顺利!

--------------------------------------

原文引自:
https://forum.chasedream.com/thread-1387761-1-1.html

参与讨论及查看更多的相关文章请访问【商学院Ph.D申请区】
https://forum.chasedream.com/forum-61-1.html

打印 | 录入:steven
相关文章      
ChaseDream版权声明
活动日历
{{item.event_geo.name}}

{{item.subject}}

<<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