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正文

GMAT 四个月从 610-700 的备考心路 [2021.10.25]

[日期:2021-10-31] 来源:ChaseDream论坛 作者:Congenial [字体: ]

总算是在昨天结束了我四月的杀 G 之旅,所有关于考试的压抑心情和关于怕赶不上申请的焦虑情绪在看到分数的时候一扫而空,说实话我准备 GMAT 考试是我大学以来经历一段最为艰辛的旅程(比托福虐多了),或许和不在校园有关,或许和时间的压力有关,或许和考试本身的难度有关,也或许和自己的心态有关。诚然原因很多,但我想写在最前面的是:小伙伴们一定要相信努力的力量!!一定要!!!这对取得一个好的 GMAT 分数而言很重要,对今后的职业生涯甚至是长远的人生路途更加重要,我们或许会在备考的过程中因为 SC 的反复错误,RC 的晦涩难懂,Q 的变化多端,CR 的摸不着头脑而怀疑自己,否定自己,在我看来这很正常,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在今天负面情绪来临时好好地接受它,但仍然积极地的对待明天的学习!

我首先想列一下我备考的时间线:06.17 开始找到一家自习室学 - 09.23 第一次考试 610(Q49 V25)- 10.24 第二次考试(Q51 V32),还在想要不要考第三次哈哈。

大家应该可以看出来我的 V 真的是比较烂,所以我想从我这种V比较差劲的人的角度给小伙伴说一说如何在 V 不占据绝对优势的条件下冲击 680+(因为我第二次的目标就是 680,不要骂我没有梦想)或者是 700+

1.SC

四个字形容这个题型:深恶痛绝。(我的语法背景:几乎为0,就是那种"who"只能修饰人我都是学了 G 才记忆深刻的人,原因是我觉得高考和托福几乎不需要语法,所以小伙伴们语法不好的一定不要气馁,慢慢来,CS 中的语法点一星期就可以摸个大概的)没有任何词汇可以表达我对 SC 的厌恶,GMAT 中的 SC 仿佛就像我托福的听力一样,是我最不愿意触及也最难攻克的部分,我在备考托福的过程中,就是由于这种对于听力惧怕的心理导致我的托福考了很多次才出分(第一次托福听力考了 7 分),我讲这个的原因是因为我想说一件事:"越怕的就要越早开始!",逃避它的后果就是它会在成绩单上给你痛击。

SC 在我刚开始备考的时候就把它当作我的重点照顾对象,从 MHD 入手,我对照着 MHD 的原版书和 B 站上一个老师的视频来读,事实证明这个方法行不通,语法基础薄弱的小伙伴我建议不要从曼哈顿入手,因为真的是只能听个一知半解,几乎是坐飞机,这个课程浪累了我几乎一周半的时间,当然仅代表个人观点;然后我另寻他法,找到了 GMAT.la 的毕出老师在 B 站上的视频并且买了配套的书,这个书的第一章内容可以说是很好的补充了前十几年的语法知识(句子结构,词汇性质等等),当然如果小伙伴们可以通过其他的任何方式补足语法基础的也都是 ok 的。但是,我想说的是毕老师的方法可能是很好的,但是我真的不适用,具体而言就是在解题的过程中有一些关于逻辑语义的点我实在 get 不了,关于这一点大家要辨析的看待了,在 CD 的备考群中也有小伙伴说毕老师的方法很好,并且成功出分 700+,所以这里建议大家可以去看一看他关于题目的讲解视频,看自己能不能接受,能最好,如果不能,就应该果断放弃。

由于前两个方式的失败,导致我真的觉得 SC 我一辈子学不会了。那段时间每一个从自习室学习完的夜晚我都在为 SC 难过,就是压根一道题目放在我面前,我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但是 OG 拯救了我,备考中最重要的材料 OG 直到现在我才想起来,通过 OG 我建立了一套对于 SC 考点最为基础的认知,我的方式也很简单,就是做题 + 听解析 + 改错,在这个过程中,听解析真的很重要,每一个选项你都要尽量去弄懂是为什么错,为什么对,为什么好,为什么相对不优,并且将错题整理成了一个 word 文档,方便日后重新复习。我在这里有一个比较个人化的建议,我前面说过了我是那种 V 很差劲的选手,所以我会主动性的放弃我认为很难的 SC 题目,也就是那些在平时练习的过程中我看着解析去理解题目的语义逻辑都需要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的题目,因为大家要知道的是一道 SC 题目在考场上你只有最多两分钟并且你的心态大概率没有平时做题那么放松,倘若你的水平不足以让自己在两分钟内进行一个如此复杂的逻辑思考然后去选出正确答案,战略性的放弃才是更好的选择,这可以为你节省更多的时间去保证简单题,中档题的正确率(我再第二次考试中有两道我认为很难的SC直接就随便看看跳过了,但是简单题和中档题我认为把握的很),但是这意味你的简单题和中档题必须有一个足够高的正确率,否则就不太乐观了。在刷完 OG 之后我就开始了三个字母的那个老师的题目,总体而言题目会比 OG 更难(有一些颇具争议的题目和选项,不用过于在意,能理解就理解,不能理解请还是跳过它不要为难自己),作为夯实基础之后的拔高会很好,过程跟 OG 一样,就不做阐述了。至于其他更多的一些练习材料小伙伴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决定了。

2.RC

RC 的高正确率我觉得是在 SC 不那么占据优势下拿到 700+ 的关键,但是我学习 RC 的过程仍然曲折。因为我托福的阅读考了满分,导致一开始我很轻视这个题型,我觉得都是阅读而已你还能变出花来吗,谁知道啊谁知道,它真的能变出花,我的轻视让我第一次考试付出了惨痛的代价,4 篇 RC,活生生猜了两篇,愣是没看懂(跟我自己当时的紧张有一定的关系,不全是因为它难),剩下两篇看懂了的,做题也是晕晕乎乎。当 SC 极其一般,RC 再拉胯,掉裤便成为了必然。所以 RC 也需要重视,我觉得就是三点:

  1. 单词,单词真的很重要,我的感受就是托福的词汇量完全不够用,真的完全不够用,并且两种考试的文章主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G 很爱考偏商业,历史观点,女权运动的文章(这种抽象类文章就会衍生很多陌生的词汇),而自然科学则相对较少,所以一定要坚持每天背单词,这个是阅读的基础 (
  2. 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对题型的熟悉,文章的整体把握就是主旨了(有一些能通过关键句直接看出来,大多则需要自己总结归纳),主旨题我在备考初期常错,全然不知道文章到底是在说什么,而主旨题又几乎每篇文章都有,这种能力就需要通过大量的文章训练了,最主要材料就是 OG,prep,我把这两个材料的文章反复刷了两到三遍;而题型呢无外乎也就是细节题,infer 题,类似于CR的削弱加强题,这些题型要熟悉,一眼看过去就要知道解题的方向是什么,去文章的哪里定位。
  3. 做题方式,我比较推荐看完全文再去做题目,因为这样你对文章会有一个大概的把握,并且能够做题时快速定位原文,我觉得不读完文章去做题会导致整个文章变得破碎导致思维上的不连贯性,不用过于担心时间的问题,练到足够熟练的程度之后,专心看文章做题是可以完美控制 RC 的时间的。

3.CR

CR 是玄学...这个东西于我而言没有任何方法论可言,我没有看任何关于CR的课程或者是方法,因为我觉得那种长长的逻辑链考试的时间根本不允许,我就是刷题,看解析,尽量去理解 GMAC 的脑洞(比如因果倒置,比如引入他因),所以我就不误人子弟了,但是我觉得练习+思考的足够多了,CR 不会很差的,我个人觉得 CR 是考场上我做起来最为放松的题型,有点像脑筋急转弯。

4.Q

Q 的话就是 OG 刷完即可,然后就是对着真题猛刷就够了,因为题目的难度真的有限,把题型和方法掌握完整,就几乎问题不大。唯二想说的是:第一点是前期真的不用放太多心思在 Q 上,G 真的是得 V 者得 700,Q 锦上添花就好啦,第二点是考试如果遇到那种真的比较难(不要怀疑会出现这种题,因为平时的练习题,除了官方 prep 模考之外的任何练习题,我觉得难度都达不到考试的难度,但是仅仅是某几个!不是所有,31 题中可以说 26/27+ 都是简单题)并且你觉得很难解出来的题,还是老生常谈了,放弃它,跳过它,忽略它,好吗?因为这种题你浪费过多的时间大概率只会有两种结果:没做出来,花了很长时间,心态崩了(考场上心态了真的很可怕……我第一次 49 就是这样);做出来了,花了很长时间,后面的题时间不够了。第二次的考试我就是直接跳过了一道排列组合的题目(后来发现其实本身题目难度并不是那么大),因为当时我就是觉得做不出来,果断放弃了,还是考了 51 分,所以合理的跳题绝对不是放弃,只一种向现实妥协使得利益最大化的战略。

5.模考

模考很重要!*3,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模考的成绩可以不用过于在意,模考最重要的是练 peace,相信大家也常听这个词了,因为它真的太重要了,我前面说过的几分钟一道题,什么题可以去跳过,我说的这些只是我经过了考试得出来的结论,但是如何去在实战中运用,大家只有通过模考这种方式来练习来实践,我第一次考试就没有经过模考的裸奔,我阅读看不懂有很大的原因就是 peace 太烂导致心态崩掉,数学也是(前面也提到过了)

写完了这四个月的心路历程和一些方法,希望我对于考试浅薄的理解能够帮助到后面的小伙伴们,真诚地祝愿大家能够取得自己理想的成绩,申请到理想的商校,过程势必痛苦,但请相信努力的力量,这段经历对未来的我们一定是一段宝贵的财富!还要感谢 CD 这个网站和所有一道备考的小伙伴们,提供了太多的学习资源和讨论机会。最后希望你我都能所得皆所愿!

--------------------------------------

原文引自:
https://forum.chasedream.com/thread-1383696-1-1.html

参与讨论及查看更多的相关文章请访问【走出GMAT困境】
https://forum.chasedream.com/forum-34-1.html

打印 | 录入:steven
ChaseDream版权声明
活动日历
{{item.event_geo.name}}

{{item.subject}}

<<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