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正文

申请总结 [2021.04.06]

[日期:2021-04-14] 来源:ChaseDream论坛 作者:skyoceantea [字体: ]

截至目前为止,我 MBA 的申请告一段落,感谢在这个过程中给过我帮助的 CDer 们,希望我的分享也能给你们带来一些帮助。

先说一下我的背景:

  • 30 岁大龄女申请人,北美教育和工作经验,拿的中国护照;只申请了美国的 MBA.
  • Undergraduate:Accounting (GPA: 3.75)
  • Pre-MBA 行业: real estate hospitality做operations/finance/project management相关
  • GMAT: 730
  • 毕业后想尝试 consulting, 或者 tech 公司的 corporate strategy

申请了 8 所学校,录了 6 所:

  • Offer: Booth, Tuck, UCLA, Darden ($$), Fuqua ($$), UNC ($$)
  • Stern (waitlist), CBS (dinged)

我今天主要想分享三个主题,一个是对申请时间线的大概认识,二是 GMAT 备考前你需要知道的事,三是选 Consultant vs DIY;最后给一个我觉得申请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但我觉得很有用的资源。

1.申请时间线

我最想说的一点是,application package 要尽早准备。提前个 1-2 年也很有必要。为什么这么说?具体来说,美国的 MBA, 如果你想 2021 年 9 月入学,那么 2020 年初就要开始准备 GMAT/TOEFL, 年中去参加各大学校的宣讲会,选好准备申请几所学校,第一轮还是第二轮申请,了解各个学校的申请要求,期间还要和招生官校友在校生聊天更深入的了解每个学校,思考各种essay怎么写打磨故事锤炼文字。2020 年 9 月 10 月大部分学校第一轮的申请就截止了,2021 年 1 月第二轮截止。每一轮你可能要申请 3-5 所学校,期间你还要继续工作加班出差,继续做社区服务,所以工作量是非常非常大的。

我自己在 10 月底才考出一个还算可以的 GMAT, 所以第一轮申请的一个学校直接就陪跑了。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晚上 8-11 点都要上班,并没有一个非常好的 block 的时间可以写文书,所以考完试之后的一个半月,陆陆续续确定了最终想申请的学校,梳理了故事线,写了 1.5 个学校的文书。然后12月圣诞节期间请了一周的假,加上法定假期,大概12天完成了剩下的4.5个学校,真的都是卡着deadline交的,非常stressful (这期间我的consultant帮助了我很多)。估计全网只有我一个人是,我让我老板圣诞节前把recommendation letter都交上了,我的文书还没写,然后还有一所学校只有我的推荐信,最后实在来不及写文书了,我直接放弃了。不推荐大家这么赶。如果能把GMAT早些考掉,真的会很有帮助。

第二点,再退一步说,准备读MBA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决定,如果可以的话也早点下定决心早开始准备。最好大学毕业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就开始思考,以后想做什么,短期长期职业目标是什么,怎么样可以实现这样的职业目标,不知道的话,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跟在相关职场的校友学姐学长甚至跟你的老板家人交流;了解MBA能带给你什么,听听大家为什么想去读MBA, 怎样的工作经历人生经历MBA招生官比较亲睐,你自己的优势劣势是什么,你能怎么contribute to MBA classroom等等。这些准备工作越充分,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越清楚,对申请越有帮助。美国各大MBA的平均工作年限差不多都是3-5年,所以其实本科毕业之后你并没有很多时间可以换很多份工作去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大部分同学都是在1-3个公司做过几个职位,并没有很多,所以有high quality的经历很重要。其次还要准备课外活动社区服务去提高自己的领导力,这些也是做的时间久做的职位高比数量更重要,所以从大学毕业就开始有一些课外活动并且能持续投入也是有必要的。没有这些,可能就需要essay来凑,GMAT考高点等其他方式。

2.GMAT 备考前你需要知道的事

大神们就不用看啦,我的经验对你们不适用。我也不具体讲备考的细节,因为我觉得我的水品还不够。想看如何备考考高分的我这里没有哈,不用往下看啦。

a) 端正态度,认真对待 GMAT

考 GMAT 真的是很曲折,是我从小到大经历的最痛苦的考试了。不知道为什么,在学校成绩也还可以,但是 GMAT 就是考不出。我觉得到最后我也没有完全掌握其中的奥秘。我一共考了 6 次:580-620-640-690-700-730.

前三次是2年前考的,后三次是最近半年考的。2 年多前有个朋友要去考,然后我就说为未来做准备我也去试试,自己看 CD 的帖子备考,前前后后一共差不多时长半年。朋友考了两次就考出了超高分,我考了三次才 640.心态完全崩了,就没再继续。最近一年开始准备申请,才开始又拾起来。

我后来自己反思,发现我最开始态度就不对,首先,GMAT 终身只能考 8 次,不能无限刷;其次,有些学校在填申请表格时是会问你一共考了几次的,我觉得填个 2,3 次就挺好的,超过 4 次总感觉不好看。

所以要好好备考,踏踏实实做题,把每一个知识点学扎实了会融会贯通,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自信心爆棚,不要想着人家复习 7 天就能考高分的大神们(我在这里非常崇拜大神们啊),模考没到理想的分数范围就调整学习方法接着复习,考试次数要省着点,千万不要把正式考试当作模考。

给个数据,据统计平均备考 GMAT 时间是 100-120 小时,跨度 2-3 个月。我自己绝对是超过这个平均数的,应该是我基础有点弱然后走了弯路。根据我对我身边朋友们的观察,我觉得 3-6 个月比较合理,也不能战线拖得很长。

b) 对自适应考试要有正确的认识

我刚开始对 700+ 或者自适应考试的认知有错误,即我对需要做对多少题才能拿到高分有一个本质的认知错误,以为错几道题没关系,刷完 OG 几百道题,正确率差不多就行了。

这是非常不正确的想法,因为GMAT是自适应考试,如果错了好几个简单题,连进高分库的资格都没有,所以在备考中知道你错的题是不是简单题非常重要 (OG 的附录有每道题的难易程度归纳)。而答对简单题冲刺难题才有可能得高分。

其次,根据下面这张笼统的错题对照表(我就截了一部分),错一题就可能差2-4个分数,所以正确率真的非常非常重要!一定要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题目尽量做对,不要草草了事该做对的题没做对(好像是废话),但是我就想说大家对自适应考试一定要有一个明确得认知,并且重视正确率。

c) Error Log 的重要性

既然我们知道了正确率很重要,那么就有了 error log.对错题的归纳总结,并且针对性的查缺补漏复习自己不知道的知识点。我不知道 CD 上有多少人用 gmat club 上面的 error log, 我有很多外国同学都在用,我也是到很后来才发现的,对错题整理归纳挺有帮助的,直接帮你列出了每道题的题型、难易程度等。有好几个版本, 有些版本的 excel 里面还可以计时。

错题可能得反复看,不是记住这道题,而是做题思路怎么下一次遇到相同的题型,能快速准确的在最短时间选出答案。

d)要不要报班还是自学

这个看个人。如果自己学习能力很强,对新事物新的思维模式能很快理解,能从网上各种资料学习方法中归纳出自己的做题方法,那就自学。可以回顾一下自己过往的考证啊什么的经历,评估一下自学的效果如何。

如果你觉得自己水平一般时间比较紧的同学,我其实挺推荐去报班的,可以系统的知道考点是什么,从一开始就树立正确的做题方法及思考方向,对自己之后的巩固复习也有帮助。网上各种资源有很多,还有大神们的各种做题及训练方法,刚开始接触的同学可能会有点混乱,不知道从何入手,我就是其中一个例子。这样很容易看了这个方法又想试一下那种方法,然后做题就没有体系,做题步骤也不固定,浪费了题目还浪费了时间。我个人认为很多方法的最终目的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我自己就是比较适合就钻研一套方法,等到能融会贯通地使用这套方法后,再去看别的方法弥补不足或者提速。

报班一般都能教你一套做题方法,自己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评估网上的资源及各种备考方法。但是自己还是要对比一下不同的课程大家的评价,教程大纲,结合自己的水平报班。比如说如果你数学不好,我觉得可以去看看国外一些机构的数学班。我发现他们会教怎么估算,怎么看几眼就删掉不靠谱的选项,怎么不用算完也能选出答案等,我试听了几节课,觉得非常简单实用,给了我做题新思路,受益匪浅。我前三次考数学一直是稳稳的 49, 后三次两次都是 51,跟这些做题新思路也是有点关系的。

3.Consultant vs DIY

这是我最想分享的一个主题,因为各种原因,我自己 DIY 过,也找过几个 consultant。花了很多冤枉钱,但是最终也算有个好结果,就不计较了。

我刚开始也是自己写,但是对于选什么故事,怎么讲故事真的不是很在行,我觉得还是我文学功底比较差,写作水平很一般,自己写的都不是很满意。写出来的 essay Chinglish 严重,选的题材一般般,故事叙述也不够吸引人。就觉得选个 consultant, 帮我把握一下大方向和讲故事。

我从 2020 年中开始大概聊过好几个 consultant, 国内外的都有,有个人的也有 team 的,也有身边朋友用过的。最开始咨询的半个小时(有时也有 1 个小时)是不要钱的。我的总体感受是,国外的 consultant 比较注重你自己想要什么,他们会给你一些资料让你看,或者说是 play book 让你自己照着上面说的 introspect,也有给你一个 template,让你写 career goal essay,但是基本上 career goal 写什么,你自己决定,可能他会帮你 tweak 一下,但是主要还是尊重你自己的意愿。然而国内的 consultant 可能会跟你说不同的学校写不同的 career goal,有些学校没有 career goal 的 essay 做铺垫 AO 不懂你写的,所以选另一个更能让 AO 明白的 goal。就这个写不同的 career goal 的问题我问过国外的 consultant, 他们的说法是无所谓你写什么,关键是要把你过去的故事串起来,合情合理,MBA 也能帮你实现,所以到底选哪个写 career goal 没有优势或者劣势,并不是说你写 one specific goal 就可以增加你进入他们学校的几率。

(Career goal 这块我多啰嗦几句,如果你真的很不确定应该怎么写,就多去和别人交流,找校友同学朋友老师老板谈心,聊天,问问多方意见,从别人的视角看自己的发展,评估不同方案的可行性及可理解性,不断确定不断调整出一个你觉得 your past experience + MBA 就可以达到的 goal.一个很好的方法是在 MBA 的同学/alumni 里找跟你背景一样的,看他们找到了什么工作。)

其次,国外的 consultant 修改文书的时候关键是帮你修改语法,然而我觉得他们改的语法也不是说就全对。他们不会帮你修改表达的叙事性,我觉得大概率是因为他们觉得帮你改了表达就不是你写的了。这样就导致我把我的文书拿给来国外很久的中国人看他们会觉得表达的 Chinglish,外国人不这样说。国内的 consultant 挺注重故事性和逻辑连贯的,但是不同的 consultant 也有很大不同,有些完全不帮你改的,但是会跟你口述你应该怎么说,开头说什么中间说什么结尾说什么,也会跟你说哪里写的不对,你自己改;而有些(也是比较适合我的)会稍微定一下主题故事,然后让你自己先写一稿,写完发给他,他会看故事先,没问题的话帮你换一种方式修改你的表达,让文书的故事性更强,往往就是你写了一篇过去,发回来的全是红杠修改。

最后,团队上来说,如果是个人做 consultant,那么就他一个人帮你,就看他的能力和想法了。如果是机构的话,国内外的 consultant 都可能你最开始聊的那个人并不一定是最终 assign 给你的主导师。他们会根据手上带的人数分配给下面的人,一般都是一个人一年带几个学生这样,学生自己选择导师,他们也会推荐,但是一个导师一年不能带很多学生因为精力不够,所以越早选,导师手上越多 availability, 晚了有些导师手上已经满员了。流程上就是主导师跟你合作深入交流,看你买的什么 package, 有些你也可以 book 到团队里别的导师问 second opinion.有些是团队合作 (几个人探讨 career goal 的可行性,一个人改简历看文书,一个人改语法等),有些是主导师一个人包所有。

我认为选 consultant, 完全看你需要怎样的帮助。对于我来讲,最主要的就是不知道怎么讲故事,然后就是写作的表达方式如何引人入胜,这些在短时间内很难提高,所以我需要 consultant 帮助我提高我的效率。其次,我比较相信团队合作,我不太相信一家之言,即使在一个人那里听到了一种言论,我也会去别的地方确认一下,所以最后我就选了一家我自己的每一篇文书会经过好几个人看的团队。这其中所有的 pace, 我需要什么帮助,我想怎么写,我会听取他的意见,但是关键还在于我自己的判断,不同意的观点我也会提出来,最终对 package 负责的还是我自己。总体来说,我觉得我的 consultant 提高了我文书的可读性、记忆点,很大的帮助了我完成文书的效率,我很感谢他们。

4.我觉得对我帮助大的资源

每个学校都有 blog, 在校生的 blog/admissions office 的 blog, 我觉得后期对我帮助特别大的就是这些 blog 了。上面有在校生分享的为什么他们选择这个学校,学校的特色活动什么的都能找到他们的分享。有的时候你看到官网上有一个 experiential learning 你很感兴趣,然后 blog 给到你一个实例,去年一个 team 在什么国家做了什么样的 project,我觉得对写 essay 或者面试都很有帮助。也可以针对性的找到相关在校生 coffee chat.

谢谢大家花时间读完,有什么问题可以给我留言,如果还想听别的简历,面试相关的 tips 也可以给我留言。我看到就回你们。如果有跟我背景一样的小伙伴一定要联系我啊,我非常想认识你们。最后祝大家 offer 多多!

--------------------------------------

原文引自:
https://forum.chasedream.com/thread-1379737-1-1.html

参与讨论及查看更多的相关文章请访问【北美MBA申请区】
https://forum.chasedream.com/forum-13-1.html

打印 | 录入:steven
ChaseDream版权声明
活动日历
{{item.event_geo.name}}

{{item.subject}}

<<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