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正文

GMAT 710—640 二战惨败决定分手,经验教训总结 [2019.09.17]

[日期:2019-09-18] 来源:ChaseDream论坛 作者:ChampagneBobby [字体: ]

从今年 3 月开始备考 GMAT 以来,CD 上的帖子和资料给了我很多经验和借鉴。一直想着 730+ 分手后能回报 CD,但是现在应该只能给大家献上一篇惨痛的教训总结了。CD 上高分杀 G 的心路历程帖不要太多,小弟备考时也经常在疲惫时看看那些大神的故事给自己打鸡血,但是不得不说,成功的帖子真的有些千篇一律,看了无数成功的帖子不能 guarantee 你的 success,从某种意义上,我认为看看 loser 是怎么失败的,并去避免这种失败,是更有价值的。

先介绍一下自己的英语水平:四级 650+,六级 600,雅思一战 7.5(阅读 8.5),从小就属于英语水平比较好的。但是强项在听说,刚备考雅思的时候阅读部分做起来都比较吃力,词汇量也不大,至今未破万,和论坛上各位已经接受托福摧残的 G 友比起来,阅读水平应该实在很平庸。

然后我的 timeline 是这样的:

  • 今年 3 月开始了解 GMAT,看了一些备考帖子,开始一边实习一边做 OG19 V 分册(因为这个很薄),当时因为在实习,所以只是做题、看答案,不怎么用心,抱着了解考试的目的刷完了 OG V 分册
  • 今年 4 月清明节之后,结束了实习回到了学校,开始全力备战 G,期间开始做 OG19 综合分册,但是效果并不好,三部分的综合正确率始终停留在 70% 左右没有进步
  • 4 月就这样浑浑噩噩地过完了,OG 综合分册也被我刷完了,我猛然意识到时间已经很紧迫了,但是 4 月底的时候我被 G 实在是蹂躏的满目疮痍,最后在 4 月底生了一场病,卧床休息了一周又要期中考试,最后再次捡起 G 的时候已经是 5 月中旬了
  • 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这样混下去,于是果断报名了 6.9 场,开始认真做计划学习,这四周每天都很充实,报名之后开始有了紧迫感,感觉到自己一点一点在进步,最后一战 710(Q50 V36)
  • 一战之后觉得需要休息一段时间没有马上二战,而是去实习了一个暑假,实习结束后 8 月底回到学校准备二战
  • 由于本人所在的城市 GMAT 考场很少,9 月初一直在刷刷刷但是没有刷到合适的场次,终于在9.6 那天刷到 9.14 的场次,报名后仅有 8 天的复习时间
  • 9.14,二战惨败,640 (Q50 V25)

其实到现在,想到二战时屏幕上出现的 V 25,都觉得不太真实,思来想去,总结了几条自认为的教训和大家分享:

1)备考 GMAT 最重要的是有制订合理的计划

二战的惨败现在想来完全是一开始就可以预料的,毕竟 8 天的复习时间实在太紧了。一战时我是在考试前 4 周报名,当时制订的计划是 2 周 SC,1 周 RC,1 周 CR+ 综合练习,最后实际上也差不多是按着这个计划走的,每周日会对这一周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一个总结和复盘,并根据完成情况动态调整下一轮的计划,保证自己是一定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但是二战首先是时间短,其次是战略安排失败:由于一战主要是 RC 发挥不好(一战真的很紧张),二战主要集中于靠大量刷题消除实战中的紧张感和锻炼自己在高压下的专注能力。但这完全是错误的战略。因为时间太紧了,经过高密度的刷题练习,在上考场前的几天 lz 感到做题时脑子完全成了一团浆糊,虽然马上减少了练习的量,但是一直到上考场时自觉还未恢复到最佳水平。

2)GMAT 是一个全方位的考试,不仅考察做题能力更考察心态

由于没有买 ESR,lz 也不知道 V 到底是发生了什么导致这么低的分数。但是我还是比较肯定二战时 V 部分碰到的题目比一战难(SC 和 CR,一战时碰到的 RC 变态难度),V 25 的话做到的题目应该是 600-700 分题库甚至 500-600 题库的题,lz 看到分数非常惊讶的原因就在于此,如果真的掉库掉成这样,在做的过程中我应该会发觉。但是与其说 GMAT 是玄学考试,倒不如反思一下自己的心态方面。其实在二战之前 lz 就已经隐隐预料到二战会很惨,以至于去考试之前都和朋友说估计只能考 650(结果还没有 650...)。与一战相比,二战的心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战时比较初生牛犊不怕虎,很自信,坚信自己一定能 700+,并且当时确实处在一种很良性的状态中;二战时比较畏手畏脚,又不敢给自己一个月的时间全情投入 GMAT,又想在上次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整个人都处于一种很浮躁的状态,失败是可以料到的。我认为,与其相信玄学,不妨相信 GMAT 有一套神奇的算法,能够把你临考时的心态也纳入到分数中,因为面对困难时的正确心态本就是个人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的备考资料:OG 综合、OG V 分册、helr CR 笔记、曼哈顿 SC & RC guide、

简单介绍一下我 V 部分的各科学习方法

SC:做题、看曼哈顿 SC guide、看 Ron 的帖子、整理自己的错题。个人认为看 Ron 的帖子是学习 SC 最快的途径了,Ron 不仅把答案讲解的非常透彻,还会给你讲很多 GMAT 借 SC 要考察的底层能力,在出题者的角度看待这场考试,会有很不一样的视野和收获。

CR:用的 helr 的方法做题。lz 逻辑能力还可以,一战时 CR 的 percentile 是 89%,这一块花的心思是 V 中最少的。其实 GMAT 的逻辑题目做多了就有感觉了,各种逻辑链的出错很容易就觉察到,当你觉察到常见的推理谬误之后,也可以自己编题目来加深这种印象(Ron 说这样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RC:我的一大痛点。从一开始读不懂做不完,到后来能快速读懂做完,真的是一段很痛苦的过程。我提升 RC 的两个方法是:1)采用曼哈顿介绍的笔记法。其实笔记法只是载体,重要的是进入 active reading 的状态,因为大家都知道阅读读不完其实回视才是罪魁祸首;2)拆解文章。GMAT 的文章确实都是非常结构化的文章,花个三天把 OG 上的所有文章都拆解一遍,比刷三天题效果好很多很多,如果时间充裕甚至可以自己缩写经济学人、科学美国人上的文章,我没有这样试过,但我觉得如果能进行这样的练习的话,会大有裨益。

再说一些关于 GMAT 的碎碎念吧,应该不会三战了,和 G 相关的事情以后也不太会关注了。

1)准备备战 GMAT 的同学,请把这次考试当成是一次绝佳的历练机会

一战时备考 GMAT 的四周与我而言真的是一场 magical journey。GMAT 是设计很合理的考试,全方位考察一个人的 business acumen,如果不了解我在说什么建议去好好看看 CD 上各种牛人心经(比如那篇著名的 GMAT 哲学)还有曼哈顿上各种对 GMAT 的解读文章。对于绝大多数备考 GMAT 的大学生而言,这都是一次能提升自己的 prioritizing、decision-making、严谨的逻辑思考等能力的绝佳机会。虽然考 G 是一次 suffering 的旅程,但是如果认真对待,绝对会是受益匪浅的。我现在能感觉到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变得比以前好很多,对平常对话中的逻辑漏洞也有着非常敏锐的直觉(能减少自己被骗的概率,哈哈),至于识别病句的能力、结构化阅读的能力,就不说了。

2)每一场考试的难度可能会有较大差异

一战时做题的顺序是 Q-V-IR-AWA,二战是 V-Q-IR-AWA。一战时的数学我到现在还有心理阴影,简直是太太太太太难了,lz 自认为数学还不错,但是一战时最后的几道题,lz 认为难度堪比高考了(6.9 也刚好是高考结束后第一天),在做题并不慢的情况下,lz 最后连蒙了好几道题才按时做完,而且最后有几题的题干还非常长,和最长的 CR 差不多了,读题大概就要一分半,还要算呢。一战的 RC 也是非常非常的变态,有一篇长文章我读了两遍都没读懂(可能光是读就花了 7 分钟吧,做到那里的时候因为领先 pace 时间所以就多读了几分钟)。总之一战给我的感觉就是,变态的难。二战时数学的难度说实话和一战的难度不在一个数量级,二战时做到的数学最后一题竟然是分数的加减法,当时做到那里我把题目连看了好几遍,都快哭了,我想出现这么低难度的题,这次 Q 应该只有二三十分了吧,结果没想到和一战一样是 50 分。

3)进入考场最重要的事情:检查笔好不好用

lz 做 RC 是采用笔记法,所以笔很好写至关重要。但是考场的笔不一定都很好写,所以这一步很重要。然后记得每次写完要立刻把笔合上,要不然下一次用的时候就要画很久才能画出墨了,真的非常令人焦急,会加重自己的紧张感。

4)模考很重要,建议大家在备考过程中定期模考

官网上的模考采用的 CAT 算法是和实考一模一样的,建议 OG 刷完之后在刷 prep 之前就赶紧在官网模考一次测验一下自己的水平,这个分数会很准。说模考不准的可能是碰到了很多原题,我就把模考刷到过 780,而这次模考我只遇到了 1/3 左右的原题。有时你只需要做对几道关键的原题就能升库,在模考中取得高分。而且通过模考你可以知道 CAT 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它与正确率无关,V 36-39 其实还是会错 1/3 左右的题目。另外我觉得曼哈顿的模考还不错,虽然据说算分机制和 GMAT 不一样,但是我认为和实考感觉很像,SC 很奇怪,RC 比较难,但是他家的 CR 出的很不好,大家可以忽视 CR。

考 GMAT 与我而言是一段很valuable的体验,可惜我不能把 GMAT 继续刷的更高了,因为除了 GMAT,申请文书等也是申请中很重要的东西。lz 现在认为,为了一个更高的 GMAT 而在 9 月选择继续刷 G 不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毕竟 Ron 说过 SC 考察的就是一个人 prioritze 的能力,对于申请英港学校的 lz 而言,申请的时机是很重要的,相信继续刷 G 这种不符合 prioritize 原则的事情,可能也难以帮 lz 取得更高的分数所以准备和 GMAT 分手啦。回想起这一路,有不少的酸甜苦辣,GMAT 也陪伴我走过了大半年,春去秋又来。

--------------------------------------

原文引自:
https://forum.chasedream.com/thread-1351581-1-1.html

参与讨论及查看更多的相关文章请访问【走出GMAT困境】
https://forum.chasedream.com/forum-34-1.html

打印 | 录入:steven
ChaseDream版权声明
活动日历
{{item.event_geo.name}}

{{item.subject}}

<<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