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正文

GMAT 630-590-730: 没到最后,请别放弃 [2019.08.29]

[日期:2019-09-02] 来源:ChaseDream论坛 作者:二郎神 [字体: ]

大家好!没想到本菜鸡也有今天,能来这么优秀的论坛发经验帖。

先说一下我 GMAT 备考的心路历程,我自己觉得还是有点励志的。

我在北京上学。和大佬们相比,我的战线拉得很长,我最开始接触 GMAT 应该是在去年的 6 月份,满打满算已经过去 1 年零三个月了。我的一战是在今年的 4 月 10 号,考了 630 分;二战在 5 月 22 号,成绩不升反降,打了 590,verbal 20,当时觉得这样的成绩已经不能用“不好”来形容,而是“羞辱”。那天我走出新日航,坐在旁边的柱子上分别给我妈和跟我一起学习 GMAT 的同学各打了将近半个小时的电话,觉得我的人生失去了希望。当时想过放弃 GMAT,转 GRE,也和中介老师聊了很长时间,后来还是决定先放下 G,转考雅思,调整一下心态。实际上我当时是很不甘心的,也不知道怎么形容那时候的心态,可能是上头了吧,觉得停下 GMAT 就意味着之前付出的那么多努力全都打水漂了。后来事实证明,当时的调整是很有必要的。放下 GMAT 一个半月之后,我发现了自己之前很多学习方法上的问题,这个在后面可以详细说一下。

之后的七月八月我回家考了两次雅思,在这期间报名了第三次 GMAT 考试,打算雅思出成绩之后专心学习 GMAT,但雅思成绩却也不理想,都卡了写作小分 5.5。尤其是第二次雅思分数在 8 月 14 号出来之后,我已经打算放弃出国了,当时的心态可以说是跌到了一个最低谷,我上网买了老吕逻辑打算开始准备考研(准备考研的过程实际上也帮助了我的 GMAT)。但是那天快到晚上的时候,我的一个朋友给我打来电话,他说希望我不要放弃GMAT,毕竟还有机会。我本人在之后的两天也整理了一下情绪,用了一句很鸡汤的话“很多事情不是因为有希望而去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有了希望”来激励自己,复习了将近 20 天左右,终于考出了730。事后想来,真的要感谢当时自己没有放弃,很多时候没有什么比你自己相信自己更重要。当拿到成绩单的那一刻,我觉得这一年多受的苦都值了,一切付出终将获得回报。

然后说一下我的学习方法吧。

我前两次考试之前的学习走了很多很多很多弯路,这也是我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把 GMAT 磨出来的原因,希望大家不要重蹈我的覆辙。前两次考试之前的学习主要的错误点在于没有调整思维。语法凭着一些记下来的规律可以做对 60%-70% 的题,但是难一点的题或者一些 tricky 的题就做不对了;逻辑完全凭感觉,两次考试到最后逻辑根本看不进去读不懂题,然后开始瞎选一通,两次的逻辑的 percentile 都没有超过 30%;阅读一直都很差,完全没有章法,稍微难一点的就看不懂了。对于这些问题,我当时的解决方案不是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做题方法,而是通过做更多的题来验证给自己看我的正确率是可以的。实际上这种学习方式简直愚蠢透顶,有些自欺欺人的感觉。我也上过辅导课,他们教给我的技巧和知识点反而助长了我的这些错误习惯。

至于三战,我觉得我成功的根基就是我知道开始背单词了。之前好多人都说 GMAT 是不看词汇量的,但是如果连题都不懂,那怎么考的好啊,所以,背单词!背单词!背单词!我觉得把红宝书里面的单词背到三分之二差不多就可以了,但当然是越多越好。

接下来分别说一下我的 sc、cr 和 rc 的学习方法:

SC

我认为 sc 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典型的先把书从薄读厚,再把这本书由厚读薄的过程。把书读厚主要指的是 sc 有很多的语法知识、修饰规则等等,这些都属于大体上的只是框架,是一定要掌握的。这一步骤大多数人都没有太大的问题,因为这个过程和我们中国学生准备一门考试的思维是一致的,也就是积累知识并运用知识。最重要的是第二阶段,把书读薄的过程。所有语法题最终的目的就是让一句话说得明白清楚,如果能简洁且优美就更好了,这也是我们做题的宗旨。

很多时候我们在学习 sc 知识点的过程中过度关注一些特定的规则,例如有 of 不选 for、见到 being 绝对不选,这是绝对绝对错误的!有些时候到了高分库,那些语法题恰恰是要你选这些看起来不太舒服的选项。实际上,判断一句话对与否就是看它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至于它用什么样的结构都是无所谓的。这种正确的判断感可以从 og 中找到,所以我建议在考试之前两周左右要重新看一遍 og 的语法部分,尤其要注意看每一道题每一个选项的解析,比较自己排除错误选项的理由和 og 解析给出的理由是否一致。大概在考试前一周左右,我惊喜地发现自己的思维已经基本上与 og 完全一致,这也代表只要我能够足够理性的思考,任何题都难不住我。

CR

逻辑部分是我整个 GMAT 备考过程中最头疼的部分了,一战二战我的逻辑 percentile 都是 20% 多。在三战的复习前半阶段我仍旧没有找到感觉,具体表现为:很多时候读题读不懂(词汇量的问题)、轻易排除一些正确选项导致 5 个选项觉得全都是错的,最终只能毫无根据的猜。其实如果拥有足够的词汇量仍然无法达到一定正确率的话,很大程度上并不是英语水平的问题,而是思考方式的问题,也就是说,把这道题换成中文,其实你也一样做不对……

之前我提到自己在考试前半个月左右买了《老吕逻辑》,我的逻辑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本书。当时我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做了几道那本书上的逻辑题,发现 MPACC 的管理综合考试题其实和 GMAT 是一样的,只不过是翻译成了中文,而我发现,即使是中文题,我的错误率依然很高。因此有将近一周多的时间我完全放弃了英文的逻辑题,每天学习一些老吕逻辑,逐渐掌握了如何利用相关性直接选出答案(这是非常重要的,相关性是你在考场上唯一可以依靠做题根据,所谓的十大逻辑分类在考试中用处很有限)。在这之后我就不再像以前那样疯狂的刷逻辑题,正确率仍然很高。事实上,和我前两次考试见到逻辑就如临大敌的状态相反,逻辑题成了我第三次考试中最稳定的基石,到了后面高分裤的时候,每做完一道逻辑题心态都会更加平稳。

RC

我觉得阅读水平和词汇量还是十分相关的。在之前两次考试的时候我的词汇量差不多只有雅思阅读 8.0 左右的水平,导致好多文章根本就看不懂,第一遍通读看不懂就诱使我跳读,只读段首句段尾句来减少阅读量。我个人认为跳读是很不明智的,反之通读全文、把文章读懂,虽然看起来增加了阅读时间,但是做题的时间减少了。

在三战之前我的阅读都是采用通读法来做的,通读之后直接凭着感觉去直选就可以。如果你真的读懂了,或者即使没有完全读懂,错误选项也其实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不必担心。如果没有完全读过一遍的话,看到没有印象的选项,你就会怀疑自己,是原文中没有提到还是自己漏看了?这样就会导致不断地回原文定位,这是一种非常差的做题状态。

我的备考资料:

  • 曼哈顿的三件套、OG(OG 的 sc 很重要,后期一定要反复看~)
  • 逻辑的bible(可以看一下,感觉对我用处一般)
  • 阅读的小安阅读63篇(我后期没题做了,就只能做这个了...好惨...)
  • 《老吕逻辑》
  • 以及无数的网课、视频
  • (我没有整理sc千行,因为我觉得只要语法的知识体系构筑起来了,千行这个费时费力的东西就没有必要了。当然这个问题因人而异。)

考试时候的建议:

前十题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在 verbal 考试开始之前,要平静自己的情绪,拿出最好的状态来做前十题,每道题都不能放,都要拿出浑身解数把它做对。因为 GMAT 在前十题的时候是不认识你这个人、不知道你的实力的,只有发挥自己的全部实力,才能让 GMAT 正确的认识你的水平。这里面有一个 CAT 考试评分机制的问题,建议大家可以去淘宝花 15 块钱租一天曼哈顿模考做一下,然后看看他是怎么根据你之前做题的情况确定你的 percentile 的。前十题拿下之后,你的成绩就八九不离十了,绝对不会很低。

考试的时候不要想别的。我在考数学的时候脑子里全是晓明老师的闹太套,当时都要崩溃了。但是最后结果还不错,幸好没有马虎。

关于模考:

一战二战的时候我也是十分热衷模考的。二战之前我模考成绩就没下过 700(因为有大量重题),结果打了 590。三战之前曼哈顿模考打了 640,结果考试打了 730。所以模考和最后的成绩毫无任何关联,连参考价值都没有,模考唯一的作用就是帮助你练习 pace。我在三战之前做了六七套 verbal,大概确定了自己的 pace,考试的 pace 保持得也还可以。

要感谢的人:

非常感谢一路上一直支持我的人,我的两位大佬同学 Glory 和志寰,他俩帮我度过了最艰难的瓶颈期,给我的复习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指导。还有一位人美心善的学姐,在我考了 590 之后花了大把的时间听我抱怨自己,要是没有这位学姐,我可能没法继续坚持下去了。

最后还是那句话,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有了希望。还在继续准备 GMAT 的同学们一定要坚持下来。苦心人,天不负。

--------------------------------------

原文引自:
https://forum.chasedream.com/thread-1350763-1-1.html

参与讨论及查看更多的相关文章请访问【走出GMAT困境】
https://forum.chasedream.com/forum-34-1.html

打印 | 录入:steven
ChaseDream版权声明
活动日历
{{item.event_geo.name}}

{{item.subject}}

<<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