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正文

一年时间从零基础转 BA 到入职亚马逊总部 18年刚毕业的学长来聊一聊美国 BA 的选校和就业 [2018.10.25]

[日期:2019-01-16] 来源:ChaseDream论坛 作者:ykcs1991 [字体: ]

(01/06/2019 update)

很多同学私信问我选校、选专业甚至该不该留美还是回国之类的问题,这些都非常主观,我很难一一回答。但另一方面我也非常理解大家的焦虑。我曾经在国内考研,申请过三次美硕(都是不同的年份,不同的专业且都申请上了),也曾经屡次放弃录取去 gap year 环球旅行,当然也在国内 full time 工作了几年。这些年来我经历的焦虑和彷徨可能不会比论坛上的任何人少。关于做重大人生选择方面,我有一点个人的体会想分享给大家(“重大人生选择”指是否留学/选校/是否回国/去哪个国家/去哪个城市等等):在经历了太多选择以后,我觉得在特别关键的选择点,大家还是尽量随心随性,而不是太过理智理性。说白了就是哪个选项会让你过得更开心。这样大家才能做出那个自己真正喜欢的选择。有时候大家做了太多 research,问了太多人,精打细算百般投票,终于做出了那个最“正确“最 informative 的选择。可有时候其他人认为最“正确”的那个选项,其实并不一定是你最想要或者对你最合适的选项。这个逻辑是不是很好笑?大家学 BA 本来就是为了利用数据来做出最“正确”的决策,而我却在这里鼓励大家拍脑门做决定。我觉得数据分析可以帮助解决商业问题或者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但那些涉及到“如何过好这一生”的问题,通过数据来做出的决策还是太冰冷了。只有随心做出的选择,才会让自己以后的人生不后悔。说到底,做人嘛,还是活得开心最重要啊。另外大家有问题尽量留言,私信我可能大部分都不会回。

以上。

Disclaimer: 

(11/12/2018 update)

我已经删掉了我来美之前的防尘背景,不想再刻意吸引本帖的关注度。纯干活分享,本文提及的情况主要适用于美国,target audience 是想要在美国找工作的同学,不一定适用于想要毕业就回国的同学。且本文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学校任何项目。需要强调的是,本文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宣传我所在读的项目——学校没有让我宣传,我个人也没有特别的意愿。我下文也会一再提到,我所就读的项目并不适用于大部分同学,你们来了以后多半会抱怨课程太水的,所以申请需谨慎,就业和课程质量什么的我也一概不负责。

基本信息:

坐标美国西雅图,2017年入读 UW Foster MSIS (Master of Science in Information Systems),2018 summer 毕业。毕业前拿到了西雅图本地互联网公司的 BA offer,工作三个月后拿到了亚马逊西雅图总部的 offer,岗位是 Business Intelligence Engineer(主要做数据分析,另外有一些data engineering & data science的工作内容)。需要说明的是,Foster MSIS 是个 business oriented program,不是码农型项目,在17年之前就业主要是咨询和 PM 为主,充其量就是个 BA 项目(而且在我们的强烈建议下,今年入学的这届课程里加了 R,Python,几乎已经和 BA 项目无异)

不像现在很多的 BA 申请者个个身怀绝技还有备而来,LZ 当年申请的时候是真的两眼一抹黑。LZ 的数理编程基础差到什么地步呢? 满分150的高考数学没到100分,大一之后没上过数学课(而且高数差点挂科),工作以后也用不到哪怕是最基础的数学,来美国前不会任何编程语言(是的,我连 Courera 上的 Python, R 课都没上过,以至于 UMN 和 USF 的 BA 项目当时根本就没法申),连 excel 的 function 都不会的那种。 LZ 唯一的数学基础就是 GRE 数学的基础(毕竟我在 GRE 数学上花的时间比 Verbal 还多)。凭良心说,很少见到比我基础还差的 BA 学生了(突然有点理解了那些拒我的学校)

关于就业

首先要给大家泼冷水,BA 的就业可能被吹过了。要强调的是,现在美国的就业形势对国际生很不友好,无论什么专业。哪怕是 CS 的硕士,也还是有大把大把的中国人找不到工作,其实很多学 CS 的美国人都找不到工作(我和很多美国同事聊过,他们都是 CS 相关专业的,很多人都是毕业后大半年到一年才找到工作)。而现实是,在美国找过工作的人都知道,码农岗仍旧是在美国空缺最多的岗位。码农岗位的数量和其他任何岗位都不是一个数量级的。CS 专业仍旧是最容易拿到大公司面试的专业,没有之一。BA/DA/BIE/DS 类岗位这两年的确增加了很多,但你如果不是在一些大城市的话,这些岗位几乎是凤毛菱角。而且似乎增加的岗位数量并赶不上 BA 类 Master/bootcamp 的扩展速度。在现在 big data 被吹烂了的情况下,还有很多很多已经在美国工作了的,尤其是Finance/Accounting/Business/Social Science 类的职场人士都在试图转 BA。不管是 BA 还是 DS,现在大家的感觉都是 data 这块的岗位是僧多粥少。主要是 BA 的门槛太低了,根本不需要相关学位,现在的感觉是任何找不到工作的专业都在转 BA。而和 data 相关的岗位往往对 business sense 有要求,而 bs(此bs有时候真的就是bs)这种玄乎的东西往往来自于实践(也就是工作经验)。这就是为什么 data 相关的岗位往往对工作要求都比较高,而且是越偏 biz 的岗位就对经验要求越高。相对的,你如果是非常 technical 的 Data Scientist/ Machine Learning Engineer,对你的工作经验要求会降低。这就是为什么目前科技大公司几乎只有 SDE 岗位还在招 new grad,其他岗位 new grad 都非常难进。顺便提一句,LZ 在去各大 tech career fair 的时候,经常会有 recruiter 看到我的学位就拉着我投码农,我让人内推 BA 的时候别人也会给我投码农,我也莫名其妙收到过很多码农面试,有时候是一不小心投错了,在 LZ 还没任何美国经验也不会任何编程的时候投错了码农岗也能大概率拿面试,可是投死了 BA 也拿不到面试……嗯迪士尼到现在都每个月邀请我去面 SDE……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要提醒一下大家,不要以为学了 BA 就可以闭着眼睛找工作进 FLAG(试问在论坛上被炒得最火的那几个 BA 项目,有几个 new grad 毕业直接进 FLAG?)。请做好心理准备,你进一线大公司做 BA/DS 的难度是码农们进同样这些公司的千万倍,而且你比他们活更多、工资股票都更少。老实说这些大公司的 BA 类岗位我都找人内推过,几乎没有一所接受之前无相关经验的 new grad。像我在国内有三年经验(虽然是不相关的),在面试大部分 tech 的时候也会被直接当做 new grad。记忆犹新的是,我找人内推过两次 FB 的 DS/BA 岗,每次都是秒拒。后来去找了他们 data science manager,说我对一个要求两年工作经验的岗位感兴趣,看了我简历直接告诉我不招 new grad. 有一个 Foster 校友在微软做 data science director,我联系他以后他也非常 nice 地给了我一个面试机会,但他还是很诚恳地劝我先去一个二线公司工作两年,积累相关经验,之后再跳微软会比较容易。

那么 BA 是不是找不到工作了呢?当然不是。但现实是,new grad 找第一份工作是最难的。在 BA 领域毫无疑问所有的企业都会 Prefer experienced candidates。而且,美国这边的 recruiter 最看重的是美国本土的工作经验,中国的工作经验会被大打折扣(甚至几乎不 care)。所以如果毕业后想要找到 full time 的话,最好的方法就是事先积累美国的经验。对于美本的同学来说当然就是现在就抓紧做美国的实习。而如果是国内的同学,最好就是选择一个可以实习的项目。一年以上的项目一般有 CPT 可以做 summer intern,这当然是极好的,就算是没拿到 return offer 也可以借此更容易找到 full time(当然前提是你找得到实习)。现在的 BA Master 大部分是 one year program,大部分都没有 CPT,说实话这时候陆本的同学找第一份工作会特别艰难。而我读的 Foster MSIS 虽然是个12个月的项目,第一年 summer 入学第二年 spring 就毕业了,然而我们在第二年的三月份开始有 CPT。春季的实习项目确实很难找,大公司几乎都只有 summer internship。这个时候 LZ 的地理位置优势就体现出来了—西雅图不仅大公司多,startup 也非常多,而 startup 一般对 internship 比较 flexible。所以我在春季的时候同时做了两份 data 相关的实习(CPT 可以允许做多份实习),再加上之前 winter 在 UW 校内的实习,等我申请 full time 的时候我简历上已经有了三段美国工作经历。这个时候我拿面试的大概就大大提升了。毕竟硕士前半年的时候我参加了无数的 career fair/ networking events, 投了几百份简历,零面试(心态真的是每天崩溃的状态,后面会再提及)。

关于选校

LZ 之前申请的原则几乎是按照学校知名度来的。于是美国本科排名 top 30 的学校申了十几所,也收到了十一封拒信。回想起来,选校还是应该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专业背景来。

你如果一心想进投行咨询,那么你首选的肯定是东岸,以及越靠近纽约越好。当然你得掂量一下目前金融咨询类的工作对国际生有多不友好。

你如果想进 tech,那毫无疑问是西海岸(准确来说其实是湾区和西雅图)。不是说其他地方没有 tech,而是机会少很多很多。请注意,BA 这种岗位在大部分公司都是辅助性的,往往只有在 HQ 才存在,特大公司例外。

如果你是 Stats/Math/Engineering 之类的硬背景(或者修过很多 Math/Stats/Programming 之类的课),我强烈建议你申请 DS/ Stats/ Biostats/ amath/ OR/ IE 之类的项目。这些项目往往对数理背景的要求比较高,但是课程也是非常扎实的,毕业后可以直接找 data scientist 岗位;当然你如果是文科商科背景,那么 BA/IS 几乎是你唯一的选择了。需要注意的是,技术越硬的项目,对地理位置的要求越低。就像如果你是读 CS 的,不管你的学校在哪个村里,你还是可以网申拿到 FLAG 面试,并且之后 relocate 到湾区西雅图。

但如果你读的是个偏 biz 的项目,请做好心理准备—跨区域的面试会非常难拿。其实很好理解,越偏 biz 的项目,往往对背景的宽容度越高,也就意味着往往 recruiter 可以在本地就收到N多简历,没多少必要去面试大老远的人。这个时候,地理位置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就像去年年初收到四个 offer 以后在纠结选校的时候,咨询了国内外很多人。因为一些个人经历的原因,我自己最喜欢的项目是 WM MSBA(我对文理学院式的教育情有独钟)。而在国内的人或者想要回国的人基本会劝我选排名高的 WUSTL。已经留在美国的人则会很明确的告诉我:如果你首要目标是留美就业的话,那么 location is everything. 我的首要目标是留美就业,所以当时特别心不甘情不愿的放弃了自己喜欢的项目来到西雅图。当然事实证明他们是对的。

商科的学生可能是不太了解西雅图的就业市场的,西雅图在美国 tech 行业的地位仅次于湾区,且远远领先于其他地方。本地有全美前五的科技巨头微软亚马逊,湾区的大公司也基本都在这边有 office(FB, Google, Uber, Airbnb, Oracle, Indeed…you name it),甚至国内的公司如阿里/百度/华为/头条(抖音)也都在西雅图有 office。更别提 HQ 在西雅图的公司还有 Tableau Software (我曾经面到了最后一轮), Boeing, Starbucks, Zillow, Redfin, Coscto, Nordstrom (近来 BA/DS 招很多)等等公司。不过西雅图是没多少金融公司的,如果是一心想要进金融的同学可能不适合来这里。UW 的金工这几年排名不断攀升,但大部分同学毕业都是去做 data scientist。我认识一个今年的同学虽然早早就拿到了 DS offer,后面也是很费劲才拿到了 quant 的岗位。

另外想要提一嘴的是,UW 和 Foster 都是在国内被严重 undervalue 的学校。Foster 最新的 MBA 排名是22名,也连续多年在 Top 30 b school 里就业率排第一。我当初选择这里很重要的原因也是看中了这里的就业率。几乎所有在西雅图有 office 的公司都会过来招聘,这包括大部分科技巨头及 MBB 高盛在内的咨询投行。而且学校在湾区的名声也还不错。西雅图和湾区的四大更加是几乎常驻 Foster。

至于 UW,CS 学院是以微软联合创始人 Paul Allen 的名字冠名的(他最近刚刚逝世),CS 实力几乎毫无争议是第一梯队的,而且资金雄厚,最近新大楼即将竣工,每年都从 MIT, CMU,伯克利挖教授过来。UW 的 CS 之所以在国内名气不大是因为 UW 至今不对外招收 CS Master,所以国内没什么校友。在美国的话几乎每个科技公司都会过来招聘,包括 BAT/顺丰/华为/头条等等国内科技公司。另外 UW 的 Stats/ Biostats 也是全美前四。这些仅仅是和 DS 相关的学科,很多其他学科其实也非常优秀,这就是为啥全球排名能排前十吧。提及这些学科主要是因为,正是由于 UW 这些发达应用学科的存在,使得大公司都会过来这边招聘相关岗位(或者大公司都有校友)。

而 UW MSIS 的情况,我这届总共只有40+人,最后的就业情况是至少8人进了微软亚马逊,几个进了 Tableau Software(总部也在西雅图),波音,FB, Sony, Oracle, Nordstrom 这些公司也都有人进。需要注意的是,我们项目是 work compatible 的,所以大部分美国人是自带工作的,我这里提到的都是重新找了工作的人。大部分人还是留在了西雅图,少部分去了湾区,个别回国或者去了其他国家。我这届中国人特别少,只有4个中国人想要留美就业,最后的去向是两个微软(一个码农,一个 PM),一个亚马逊(BIE),一个总部在西雅图的中型电商(BA)。需要说明的是,这个项目在今年这届扩招了一倍,分成了两个50人班,中国人也比之前多了很多。但是以 Foster 高冷的惯性,是绝不会出现国际生占领整个项目的情况的。项目官方也没有想让我额外在中国做宣传,所以本帖不代表任何学校任何项目,仅代表个人观点。

(10/31/2018 更新)

关于 Foster MSIS 项目再多说两句,LZ 本帖的目的不是为了宣传这个项目,UW 和 Foster 似乎都不缺钱,不需要打广告吸引中国学生。而说实话这个项目也不是适合所有学生的。尤其是申 BA 的学生,很多都是 new grad,特别喜欢那种保姆似的项目,就是一切学校包办(各种课程啊, Capstone 啊,最好实习就业啊学校全包那种)。Foster MSIS 绝不是这种项目。如果考虑过转码的同学就会知道,那些转码的同学其实最喜欢的是那种课少时间多学校名专业名又好听的项目——因为这种项目最容易找工作。学校课程排得最满最难的 CS 项目往往学生没空刷题,反而就业一般。为什么要提这个呢?因为现在没一个 MSBA 项目是完美符合就业需求的(而且凭良心说每个人的就业需求不一样),每个人其实还是需要自学很多东西。Foster MSIS 项目的优势在于,只在晚上和周末上课,平时自学时间多,如果之前是美本的话还可以一入学就 CPT 全职实习。而老实说西雅图虽然科技公司多但是 BA 工作还是难找的原因是,西海岸的科技公司对技术的要求和东岸的公司不是一个级别的。这边你完全没听过的一个公司可能都要在面试你一个 BA 岗之前让你做 analytics test/ data challenge 这些 tech 测试。而这些测试在其他地方的话通常只对 data scientist 有要求。简言之,UW 和 Foster 的资源都非常多,但很多都需要自己主动去参加甚至去争取,MSIS 项目并不会给你安排。总的来说这个项目还是适合有过工作经验并且比较清晰知道自己要什么、抗压能力行动力都比较强的同学。不是我想刻意贬低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同学,但现在太多直接本科上来的 new grad 一遇到点什么小事就嗷嗷叫,毕竟90后的很多同学可能这辈子都没遇到过太大的挫折,但在美国找工作绝不是 a piece of cake。

关于 BA 面试

(10/25/2018更新)

口语表达还是很重要。这可能是 LZ 为数不多的优势之一。LZ 认识自己的口语肯定是远远赶不上 native speaker 这种水平的,但是口音流利度什么的都还可以,所以一般不会给人一种 fresh off the boat 的感觉。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教授和同组的美国人都问过我是不是美本,当然我其实才到美国没几天。在申请学校的时候,但凡是给了我面试的学校,我最后也都拿到了 offer。在最后找工作的阶段,LZ 的面试成功率也是比较高的。因为我简历比较烂的关系,我拿到的面试其实比班上的中国同学(以及很多其他 BA 项目的同学)少很多,在长达一年多找工作的时间里,我只拿过四个 onsite,最后成功了两个。(第一个是 Tableau Software 总部的 analyst 岗位,这是人生第一个 onsite,没有准备好而失败了;第二个是 booking.com 在西雅图 office 的 analyst 岗位,本来拿了 offer,后来因为 booking 在美国都不 sponsor h1b 而收回了 offer;第三个就是 LZ 的第一个 fulltime, 两年内即将上市的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第四个就是 Amazon,面试了八轮,历时将近三个月) 我很确定的是,我拿到这几个 offer 全都是因为 communication skills 比较好。第一个岗位是入职以后 interviewer 自己和我说的。而面 Amazon 的时候,有一轮是 senior SDE 面我的 programming skill,我根本写不出来那个算法,但是我的优势在于不停沟通,think loud(其实面咨询的 case interview 也是这个理儿),把我的思路和所有会的东西全都说了出来……其实面完以后我以为我已经跪了,因为那个 SDE 是 bar raiser,也就是 Amazon 的面试中有一票否定权的存在。幸运的是最后还是拿到了 offer,从 salary negotiation 的情况来看可能还是 strong hire,这一切 LZ 觉得是因为 communication 做得比较好。

关于心态

老实说2017年选择这个项目的原因是因为亚马逊。因为众所周知前几年 Amazon 大肆扩张,几乎成为了第一梯队的科技公司里面最好进的一家(码农岗位一度不用转发锦鲤也能躺进)。UW 作为本地的地头蛇,我想着拿个亚马逊的面试总归容易。毕竟 LZ 深知自己很水,大概也只能指望进家比较水的公司(噗)。然而2017年年中的时候,亚马逊突然开始停招,波及了大批相关企业,一时间大家都在盛传互联网的寒冬来了。所以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年初确实是美国相当难找工作的一段时间,尤其是西雅图的科技行业。继而亚马逊公布了 HQ2 计划,内部也传出来西雅图总部几乎不会再扩张,下一波大批招人只能等 HQ2 了。Amazon 今年也成为了 FLAG 级别的科技公司里最难拿面试的公司,相比之下 Google 和 FB 反而好拿面试很多(因为扩招)。这一年来要说不绝望肯定是假的。尤其是去年年末的时候,无论多么努力 networking,多么努力投简历,我还是一个面试都拿不到。我一度压力大到失眠,甚至很用心地申请了转 CS 的项目(还被拒了……thanks UPenn) 。今年年初的时候,我每天焦虑地想着怎么去加拿大,或者怎么去欧洲,因为美国这边显然是找不到工作了……考过 GRE 的人或许都能体会那种单词怎么都记不住、阅读怎么都读不懂做不完的绝望,而这些绝望都远远比不上在美国找工作的这一年所带给我的一度窒息的绝望。当然,后来的后来,我开始把焦虑的时间花在学习上,去考证,去刷 project,在一个学期修七门课的情况还同时做两份 unpaid 的实习……已经忘了在西雅图凄风冷雨的冬夜度过了几个通宵达旦的夜晚。还记得我拿到第一个 full time offer 的时候,我们 career center 的人给我发了祝贺邮件,they say it finally paid off。

(欢迎留言,不定时回复和更新)

--------------------------------------

原文引自:
https://forum.chasedream.com/thread-1330558-1-1.html

参与讨论及查看更多的相关文章请访问【商学院Master申请区】
https://forum.chasedream.com/forum-14-1.html

打印 | 录入:steven
相关文章      
ChaseDream版权声明
活动日历
{{item.event_geo.name}}

{{item.subject}}

<<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