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正文

双非院校全程DIY in Darden,Tepper,Emory,Marshall [2018.05.11]

[日期:2018-12-14] 来源:ChaseDream论坛 作者:玉妆丁铃 [字体: ]

CD上现在分享的帖子少了很多,思来想去还是写下我的经历,我曾受益于论坛,分享一二望对其他申请人有些许帮助, 望大牛轻拍.

背景:GMAT 760,TOEFL 102,GPA 3.4,双非财经院校, top 500强和创业公司FP&A 5年

申请结果:Darden($ ForteFellow),Tepper($ Forte Fellow),Emory($$$),Marshall($$$$ Forte Fellow),Cornell(面拒), Kellogg(面拒), Fuquawl

MBA只是人生道路上很小的一步,成功与否都不能定义你是谁,收获在过程。我的感悟:有勇气承认差距,有度量接纳不完美,有毅力脚踏实地去迭代。

申请前

很多人在申请前会想:本科不好怎么办,GPA不高怎么办,工作很忙加班出差多怎么办,年龄大了再读两年怎么办…每个人都有压力都有烦恼,但如果真的想去做一件事,就先开始行动起来。当然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滋生很多负能量,我回忆了一下我是这么做的:

1、 正视这些焦虑、怀疑、纠结等:理性的问自己焦虑的对象是什么,为什么会焦虑,有哪些解决方法,我能接受哪些等。比如GMAT考640之后我没有让自己长时间沉浸在对分数的不满、对未来的忧虑上,我给了自己一周时间去想清楚为什么,怎么做。这一周里我把CD上GMAT帖子看了不下两遍,对照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去纠正:语法不够扎实我就整理语法Bible,强迫自己一个单词甚至一个标点有问题都要在网上各大论坛查清楚;看书不够专注我就手机飞行模式,特别浮躁焦虑的时候我就不带手机;

2、 停止询问:遇到校友、AO、战友等不要经常问开放式问题,比如想进投行可是会不会年龄大了,我GMAT 710不知道要不要再刷等,提问或许能得到些许安慰,但是最终做选择是否行动的还是在于你自身,需要从自我源头停止这些焦虑的想法。

想就去做,做就要坚持,坚持不了就放弃,放弃了就不要有遗憾和抱怨。

关于考试

因为工作繁忙压力大,我的战线都是断断续续的。一共考了3次,我的资料来源于CD上GMAT模块和kkk网站,关于考试经历我写过一篇文章GMAT | 700-650-760,来说说越考越差后该如何自救。在职考工作压力大、没有完整的时间复习,有一个一起努力的小伙伴很难得。特别感谢康康,带给我的不只是考试陪伴,更是你的自信和大气。

关于简历

简历是你整个求学和职业生涯的体现,我一开始没有意识到简历的重要性走了很多弯路,这个过程中特别特别感谢牛牛哥和Jungyang。

几点感受:

- 每一点都是一个故事

- 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特质

- 接近优秀的人,不断弥补盲区

多让朋友看简历,这个过程你收获的不只是如何改简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关于出身背景,这次申请我回顾了过去很多细节。高考失败后太任性,和自己赌气,填志愿随手翻一间就报。现在想来也有点后怕,幸运的是随手填的学校汇集了很多落榜生,外省收分都在一本50+上。去个好大学真的很重要,你有更多的资源和途径。但也正是因为这些匮乏,让我更加懂得争取和珍惜。我鼓起勇气让自己重新开始,对经济金融的热爱,我每周一天无论风雨来回4小时转乘3班地铁2班公车去复旦旁听华民等老师的课,自己搞了个经济学茶座分享对社会和经济的思考;因为对数学的热爱,自学三本吉米多维奇的题,参加三次数学建模大赛,拿奖的时候两名队友对我说,如果不是因为我的努力和坚持,她们中途真的很想放弃;一般院校没什么资源,所以需要在现有的资源下做到最好,主动去挖掘更多可能。学历和家庭背景或许可以给你敲门砖,降低他人对你初次的信任成本给你试错的机会、或许可以给你带来金钱和地位,更容易地驾驭更多资源,但在时间的长河中,一个人的人生巅峰如果仅仅停留在高考本科那也是一种悲哀。

关于CG

对CG的感受就是要切实可行,有理有据。走过一些弯路,一开始不知道该写什么就写了个大众goalconsulting,后面我开始从自我出发,开始去找一些“外人”盲看简历。我职业背景比较多元,从传统到新兴行业,从500强到创业公司,职业反差看起来比较混乱,这是个缺点。但任何一个选择都是有背后的逻辑:打怪升级后总想把自己敲碎重来,因为不害怕失败。

关于论文

我认真准备了Kellogg, Cornell和 Darden的essay,其他家的都是在ddl前2个小时写好就交… 整个Essay的过程自我感觉比较艰辛,但也收获巨大。

-  学会取舍

我的工作背景多样,有很多故事和项目可以写,我从中学会了舍得放弃。经历塑造个人,但只选取最能展现这个特质的项目和故事,挖掘得更深入,才能以小见大;

-  紧扣主题

Essay只是package的一部分,写的每一句话都要围绕一个主题

-  注重细节

精雕细琢,多找朋友看,我收获的不只是语言表达,更难能可贵的是不同的思维角度 很感谢Cornell的TOC,让我一点点挖掘一些早已遗忘的细节,不是做过什么去过哪里,而是你是谁。

不到10岁的时候,家里负担了4个孩子的学费,一次过年在老家离开的时候,最小的表妹跑出来问我爸爸下学期还有没有书读。那时我很小,但这昏暗天空下渴望的眼神却早已刻在脑海,直到这次申请不断的追问,才想起记忆中的画面原来一直都在影响着我;

初中为了让更多的伙伴能一起获得更多一点的教育资源,我给一个老师写了封长长的信,尽管早已记不清12岁时的我写了什么,但我成功说服了他,带着其他10+个成绩优异的学生经过考试转学到市最好的中学,自此我一直在各类公益打酱油;

高考前几个月一次突然的绞痛,改变了我后续的人生轨迹,在大家认真自习的时候我不得不拖着疼痛难熬的身体一步步移动到医院,抗生素吃到耳鸣失禁停食,针头戳到千疮百孔,两个月内做了三次手术,那一刻我明白,你拼尽全力想得到的,上帝可以随时拿走;

更深刻的认识自己,是这次申请于我最大的收获。我很早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很晚才建立起真正的自信。我想不管身处何处,遇见何人,正确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不妄自菲薄不妄自尊大才是最重要的。

关于面试

Duke的面试我是和一个global partner面的…第一次面很紧张,后续我就痛定思痛汲取教训。 我整理了一个面试Bible,里面罗列不同的面试问题和我的回答逻辑链,从professional到personal到行业认知,比如CG,我就各种搜索相应的职位需求,涉及到的项目等,这些对申请可能没有具体的效用,但也有助于我更加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想做的事情;找校友mock,记录每次mock对方的comments和建议,这样不断去修正自己的回答内容和方式。

最近一期的《极限挑战》模仿了国外一个研究:让高三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询问不同的几个问题,比如父母教育水平,是否从小有培养兴趣爱好,是否过去出过国等,一系列问题后大家站距不断拉大。现实中从我们出身开始的每一步,每一个选择,都让我们站在不一样的起跑线,不要艳羡他人,也不要妄自菲薄。如若心中有野马,就脚踏实地开拓一片自由驰骋的草原。

最后想感谢太多人了,即便很多人都不会看到:

谢谢牛牛哥,Dorena,彪大锅,Mandy,和我讨论简历错过午饭,半夜和我讨论essay接着加班…感恩!

谢谢康康,董叔叔,一起奋斗过,上班帮我翻译二话不说以最快的时间回复我…感恩!

谢谢各校友学姐学长们,帮我mock,带我认识更多校友,还想和Yujia姐彻夜长聊,忘不了Amy寒冬深夜大大的拥抱…感恩! .......

最后的最后,放平心态,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生活之路迢遥,比拼的并非一时一地,共勉。

--------------------------------------

原文引自:
https://forum.chasedream.com/thread-1323728-1-1.html

参与讨论及查看更多的相关文章请访问【北美MBA申请区】
https://forum.chasedream.com/forum-13-1.html

打印 | 录入:steven
ChaseDream版权声明
活动日历
{{item.event_geo.name}}

{{item.subject}}

<<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