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正文

广州二战GMAT760,少了点心经,多了点感想

[日期:2006-04-26] 来源:ChaseDream论坛 作者:renye [字体: ]

CD上潜水半年之多,并非不想发贴,而是所有我想问的问题前人都已问过,于是只能不断吸收他人精华。

4月12日二战,M50,V41,总分760,超过自己720-740的目标。从看到成绩的那一刻起,心潮澎湃,拿成绩单,下楼,搭地铁,把结果告知父母和mm。我在不断告诉自己,离自己的目标又近了一步。直到坐上大巴,才得以稍微平静。那一刻,眼眶湿润,为了过去8个月的奋斗。

我知道自己该回报CD了,此后脑子里一直在想如何组织自己的考试心得奉献众CDers。然而考完后马上和mm去了度假,回来后又等了几天AWA成绩,所以等到了今天。正是这中间的10天时间,逐渐冲淡了我详细写考试经验的冲动,取而代之的是对GMAT考试更为根本性的一点思考。

一、方向篇:

从大局上看GMAT,总体上可分为三步:

  1. 为何考G?
  2. 如何准备及应考G?
  3. 成绩及如何应用成绩?

纵观CD,GMAT版基本都是对于后两个问题的探讨,当然重心在于第二个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至少我没有见到过相关讨论,有的话也应该是在“职业发展”或者是其他版面。我想多数CDers是像我一样,备考期间只会看GMAT版,无心或者认为自己还没有到看其他版的时候。众多的“牛人心经”一直在激励着我,然而众NN只告诉我们他们是为了心中的“梦想”,没有和我们说这个梦想是什么,为什么要有这样的梦想。我猜测一来是因为每个人的这个“梦想”不一样,分享“梦想”的价值没有应试技巧或者心路历程来得大,二来是因为若G友已经准备好要考试,并且已经开始奋斗了,再去问“为何要奋斗”这个问题,对有些G友的负面影响可能会大于正面影响。然而,为了更好的规划我们这奋斗的一生,为了让已经决定要走GMAT这条道路的你我更坚定我们的信念,还是要大声地问自己:

我为什么要考GMAT?!

从一战后期到现在,徐小平先生的书深刻地影响了我。身边的每一个奋斗者,几乎都能在他的书中找到影子,有成功的,也有徐氏认为失败的,不幸福的。从徐氏理论出发,我将G友大致分成三类:

  1. 有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明确奋斗目标者
  2. 有明确目标,但此目标不符合个人发展和人生幸福的终极目的(徐氏理论中“盲目留学论”和“盲目读研(读博)论”持有者为此类之典型)
  3. 无明确目标者,认为GMAT有幸考好了就去读书,考不好就去参加工作/继续工作

这三类G友中,前两类较能考出高分。第三类大多数一开始即注定失败。若想要获得高分,奉劝这些朋友尽早做出明确的选择,To be or not to be。

第二类虽然能考出高分,却也是我所担心的。身处中国,我们周围其实没有多少合格的“人生咨询”“职业咨询”,可以想象,多数人的“职业生涯观”和“人生发展观”来自我们身边老师、亲朋、好友的片段信息逐渐影响而形成。偏偏我们身处于一个中国剧烈变化的年代,太多这些片段是一个个迷思Myth,困扰甚至误导着我们这代人的发展。而这些误导能够影响我们的一生。这是一个开放与公平的时代,凭什么中国人很多时候付出和别人一样甚至比别人多,获得的回报和成功却没有别人多?我希望我们G友都有科学人生规划的能力,使我们的奋斗更有意义。

在此推荐徐小平的两本关于人生咨询的书:

  1. 《图穷对话录》
  2. 《邮箱里的灯光》(光明日报出版社《骑驴找马》,两者其实为同一本书的不同版次)

我的希望是:第一类G友看了之后更坚定自己的信念,更坚定地去奋斗。第二类G友能够摆脱世俗的束缚,为真正属于自己的目标去奋斗。而第三类G友能够作出选择,找准方向。

如果你认清奋斗目标,决定坚定不移地考GMAT,那么恭喜你,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如果你发现GMAT其实并不是你要走的路,决定去走自己地路,那么也恭喜你,你离你的成功也不远了。

说到底,GMAT是为需要通过它来成功的人而存在的。它是个昂贵的游戏,并不需要鼓励“重在参与”精神。CD是一个温暖的家庭,但本不应属于这个家庭的成员并不需要因为它的温暖而加入。

二、策略篇:

准备GMAT首先要从策略的高度出发。

1、复习时间:管卫东在访谈中说:美国人花一周时间准备就可以了,中国人有花两周的,大多数人用了两个月。我认为,因为要调整我们的某些思维方式,两三个月还是比较合理的一个准备时间。而我自己却是一个负面例子,从上XDF课到一战二战,一共持续了8个月。用管老师的话来说,就是“机会成本太大了”。

CD的牛人中,比较欣赏missliuling的时间安排和复习计划:
https://forum.chasedream.com/dispbbs.asp?BoardID=34&id=162015

当然她本来就是大牛一只,基本功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把她的计划延伸到两到三个月比较符合多数人的情况。

2、心态:无数前人强调:心态需要不断调整。无论在复习过程还是考试过程中,心态都是只看不见的手在影响着一切。

XTriumph 的“平衡”理论对于心态的阐述已经到达了顶峰:
https://forum.chasedream.com/dispbbs.asp?boardID=34&ID=51799

XTriumph讲述的是自我内心的平衡,除此之外还应有自我与外界的平衡。从牛人心经中,我发现有些NN,在不懈的努力过程中,生活的其他方面出现了严重的失衡。获得成功固然需要付出,但我们还是要清楚平衡的底线。GMAT说到底是为了获得人生的幸福,若以更大的幸福为代价,也就不值得了。

3、战友:战友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幸运,在两次大战中,我都有战友并肩作战。

精神上,战友让我感觉不孤独。快考试的某一天,心情和情绪非常低落,感觉就像是长跑中的“极点”,很难熬,但过去了就不再辛苦。这时候,战友的一个电话,让我重新振作起精神,克服了这个极点。在整个复习的过程中,用我XDF董梁老师的话说就是“孤独的,很少有人理解,甚至对爸妈也只能告诉他们‘我在准备一个很难的英语考试’。”在这种情况下,志同道合的战友的互相支持和鼓励尤显弥足珍贵。在复习过程中,共同作战还能提高时间的使用效率。我发现我在独自复习的时候,往往就会出现像xiao_zhutou前辈所说的“想中午从哪儿叫饭啊,空调怎么哪么响啊etc”之类的注意力涣散的现象。而小组复习的时候,就可以一两个小时全神贯注做题、讨论。

战术上,与战友的讨论,分享,互相修改,提出建议,往往能带来于自己摸索几倍的效率。小组讨论中别人的一句话,效果可以抵上自己看解释苦思冥想或者在CD上搜索浏览10分钟。打个比方,CD上的信息如炫目的藏宝库,虽然到处有珍宝,但珍宝价值终究有大小,几个人一同寻找,互相分享,每个人能收获的肯定要大于一个人的探索。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身边都能找到战友,那就考虑加入CD的梦之队吧。佩服梦之队成员的勇气,每每看他们发的帖子,我就在想,他们一定比我更能保持复习计划的进度。

4、复习的程度:二战中,sijersun的一句“把水烧开,不要烧到90度停下来,结果还得从头来”一直激励着我。

https://forum.chasedream.com/dispbbs.asp?BoardID=34&id=158906

一战的时候,自我感觉水平在650-700之间,想着状态好的话就有700。结果一败涂地,620。考场上没有侥幸可言。两次考试心态的转变与xiao_zhutou 是何其相似:

https://forum.chasedream.com/dispbbs.asp?BoardID=34&ID=117875

呵呵,竟然连两次考试的分数都与他一样。

其实,“感觉”即“水温”, “水温”即“感觉” 。上考场的之前,要把侥幸心理抛得远远的,找准了感觉,煲够了水温。

三、具体措施篇:

1、复习材料:CD上多人提到“材料在于精不在于多”,我是这一理论的实践者。一战看了XDF教材与OG10,二战则放弃了教材,到考前只看了OG和GWD7套。我相信如果能够达到熏衣紫草的程度,即使只是抱着一本OG,也定能考出高分来。

当然,GWD对于提高实战能力的作用勿庸置疑。建议各位不要对有很大争议的题目太执着,看看两派的意见,放过去就好。时间可以用在更有价值的地方。更何况GMAT真题也并非每题都是好体,GWD也并无所谓标准答案。

2、Pace:如果说心态是看不见的手,那么pace就是手指。它是心态的一个外在表现形式。

对于pace,管卫东有精到的阐述:
https://forum.chasedream.com/dispbbs.asp?BoardID=34&ID=123722

一战的时候,我Math出现的问题和xiao_zhutou的情况简直一模一样,“因为大家都说MATH容易,所以考的时候不太专心,思想总是流号,心想反正时间应该有富余。结果最后四题都没做完”。我当时的另一个想法是,反正足够时间,每次模考都多十几二十分钟,慢慢做,保证每一题的正确率。结果就是不但正确率没有保证,连题目都没有做完。

Verbal部分和平时的练习一样,到最后4、5题就没有时间了,匆匆点击答案就交卷。二战在做GWD和Gmatprep的时候就注意控制,以每10题为一个阶段控制pace。到考试的时候,按照平时的方法做,也就控制到了。一个小笑话,最后一题一紧张,还没有把握之前就点了next,提前20多秒交卷。不过后来我在想,不管最后一题做对与否,可能这20多秒还帮我赚得一点bonus呢,谁都不知道GMAC有没有把这一点设计在考试机制里面。

3、作文:一战作文3.5,只能苦笑。我到现在还在怀疑我若以后去申请学校,录取官是否会因为我一战作文成绩而reject我,或者向GMAC去调看作文原件,以确认这个人的思维是否能符合商学院的要求。我的失败经验就是:没有去学习AWA的本质,而是用模板来对付。当时背了别人的高分模板,写的时候自我感觉也认为还算有条理有逻辑,最后却出来这个分数。

二战5分,只能说勉强够用。但对于我这个有一战心理阴影的人来说,已经是一个满意的成绩。练得也不多,A和I各5到6篇吧,但是每篇都都与战友做了修改和分析。

具体情况请看我的战友Rheabubi写的《GMAT AWA经验分享---一些不同的看法》
https://forum.chasedream.com/dispbbs.asp?boardID=26&ID=168379

从我自己的经验来看,我认为,即使套用模板成功,erator给了高分,若批卷者认为此文结构、思维太差,他也会给出一个低分,然后让第三者再作审核。而并非像XDF老师所说,批卷者为了提高自己改卷效率,会去猜测和迎合erator的口味,给出一个和erator给的相近的分数。

字数虽重要,但不必为了字数而乱写。Rheabubi提到了做research的文风和字数问题,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外企也是要求“one page”说清楚问题,绕来绕去浪费大家时间。考GMAT是为了either做学者或者做经理人,而两者都要求言简意赅,说明问题。GMAT的出题指导思想都是为了这两个目标而准备,我相信作文的阅卷也会符合其宗旨。

4、机经:机经有价值,但不可在机经上押宝。一战失利,没有看机经有一定因素,但即使看了也不能提高很多。二战数学看了4月的,阅读看了3月的(因为3月已经有人整体好)。考的时候时候数学遇到不少,但我还是认真审题,怕题干或选项有变化。阅读一篇也没有遇到,但我并没有受影响,心态稳定,如常做题。考前看机经我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

所以我的建议是:把自己先准备好,机经将使你如虎添翼。

感谢CD及各位版主,你们的努力在推动着中华民族前进的步伐。愿此文能帮到奋战中的G友,“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
原文引自:
https://forum.chasedream.com/dispbbs.asp?boardID=34&ID=168758

参与讨论及查看更多的相关文章请访问【走出GMAT困境】
https://forum.chasedream.com/index.asp?boardid=34

打印 | 录入:Zeros
相关文章      
ChaseDream版权声明
活动日历
{{item.event_geo.name}}

{{item.subject}}

<<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