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正文

非传统背景申请者的INSEAD之路 [2013-03-01]

[日期:2013-03-29] 来源:ChaseDream论坛 作者:Zhaok [字体: ]

从萌生读MBA的念头到开始准备GMAT,再到这周收到offerFonty),整整过了两年,这中间脱离了体制,换了工作,生活充满变数,最后终于去了理想的学校,但好像已经没有兴奋感了,心底更多的是平和坦然。偶尔上CD看看,没怎么看过非传统背景、尤其是媒体娱乐背景的申请者分享经验,所以申请了账号,发个处女贴,希望下文能帮助到其他非传统背景的申请者。

先报报背景吧:

男,27岁,G700+  T110+。
传媒大学艺术类专业本科,五年工作经验。
某中央新闻单位三年记者、主持人,直播报道了不少国内外的大型体育赛事。
机缘巧合,空降西班牙,做了某体育赛事的中国媒体新闻官。
之后在伦敦为全球最大的奥运持权转播商做了一个夏天的研究员。
去年年底回归北京,开始在一个创业公司做体育咨询和项目管理,主要负责sponsorship planningmedia relations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未来的工作也希望继续在media/entertainment/sports这个大类里。

回顾过去的工作性质和内容,intuitive多于numericalcreative大于analyticalpeople skill强于hard skill,所以想去商学院晃一圈,增加新的skill set,提升未来职业的竞争力。周围实在没什么例子参照,出国读MBA在媒体圈里并不是个常见的职业发展路径,很多时候一个人摸索,不知道结果会怎样,时常会陷入颗粒无收的恐惧感中。好在一直很坚持,终于拿到了很喜欢的INSEADoffer。还有英国和美国的学校没面试,但是也不打算过多准备了。

注:我这里所指的非传统背景是MC, MNC, finance, entrepreneurship, engineering and IT services以外的公司和行业。

在我看来,非传统背景的申请者申请的关键有二:

  1. 一是GT等硬性指标可以不强,但不能太弱,否则本来你的行业(甚至是本科学校)就让学校没有proven track record可循,top program不会冒险去录一个首先无法用硬性指标考量的申请者,风险太大,business school is just business, to say the least;
  2. 二是讲好自己的故事,让自己读MBA的理由solid,比如,跳芭蕾舞的想读MBA,最好写毕业后希望继续从事艺术相关行业才更convincing,即使你心里最想做的可能是地产行业的PE。当然,事无绝对,归根到底,还是要给学校以足够的安全感。

再说说选校,对于非传统背景的申请者,只要是top mba,各校的差别没有对于其他商业背景的同学那么大。以finance见长的wharton照样可以提供充足的marketing机会,以consulting见长的insead也会有不少industry的招聘活动。所以,更需要考虑的可能是locationlengthcost和希望工作地点的校友网络是否强大,当然还有一点不得不考虑,这就是学校对于非传统背景的申请者是否欢迎,我觉得大部分学校都希望学生背景diverse,但是也的确发现了几家对特殊背景的申请者相当伪善,就不在这里点名了,都是个人主观臆断,不过申请招生人数500人以上的大program对背景特殊的人来说应该是个上策。

最后还想再给一点精神上的鼓励。人的不自信来自不确定,但既然已经上了申请MBA的贼船,就要咬着牙坚持下去,给自己一个交待,对于非传统背景的申请者来说,这种感觉很像没有参照物,在黑暗里一路前行,but please keep walking because it’s not the work that kills faith but worry

分享两篇文章:
http://www.manhattangmat.com/blog/index.php/2011/05/18/how-to-make-the-best-of-being-a-non-traditional-mba-student/
http://www.forbes.com/sites/mattsymonds/2011/08/03/shaking-the-mba-martini-diversity-is-the-new-cocktail-of-choice/

**************************************************

面经分享:

春节前仓促的两次校友面试,都在北京,一个麦肯锡的英国人,一个能源类投资咨询公司的瑞士人。

  • McKinsey guy
    Half an hour, at his home, very fast-faced and brief, typical questions such as why mba, why insead, why now, what to contribute
  • Energy company guy:
    One hour and half, at a cafe, very informative and friendly, covered all the questions above and loads of chitchat about how to do business in China, China’s media/sports industry and government’s role in a market economy, asked him a lot of questions in return

因为出差,顺便去参加了一月在上海的info session,校友场面很庞大,来了有十个人,大部分是老外,后来证实INSEAD在上海的校友的确很多,有个在西门子的以色列哥们儿说,有一天跟隔壁邻居聊天,发现竟然也是校友。北京的校友人数相对较少,但也有近两百人,所以国内alumni network还是很给力的,香港和新加坡相信应该会更多吧。

 

--------------------------------------

原文引自:
https://forum.chasedream.com/thread-809017-1-1.html

参与讨论及查看更多的相关文章请访问【欧洲MBA申请区】
https://forum.chasedream.com/forum-36-1.html

打印 | 录入:steven
ChaseDream版权声明
活动日历
{{item.event_geo.name}}

{{item.subject}}

<<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