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不是北京第一对携行过的,但好像是在CD写签经的北京第一对。呵呵,抢个头牌先!
但抱歉,我的文字可能不能算“签经”,只是我的一些感想。因为我相信每个问题的多种答案都有其合理性,就看是否适合你,是否适合当时的气氛。
所以具体问题我就不多说了,归纳一下就是:
1. Money:够不够? 怎么挣的?上MBA值吗?怎么还?
2.graduation plan: 回国?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好,言归正转说携行!
我个人认为,携行是F1 将自己的一部分Credit匀给F2,这样F1+F2这个整体的risk将降低(极少出现F1过,F2据的)。但同时,对F1自己而言,会增加一些不确定因素。比如:如何证明F2抛弃事业,到那边不工作,不学习还无怨无悔!证明不好,可能会一定程度影响F1。
但话说两边,我个人更认为婚姻家庭本身就比其他重要,事业顶多几十年,家庭是一生的。万人之上又何如?MBA又算什么,更何况只是去签证中的一些risk。我在网上读过一个F1先走,F2留在国内到年底2000被据的故事,痛苦呀!在此向那个F1致敬,他毅然选择回国携签,上天保佑勇者,最终他们夫妇团聚。
而且如果F2本身够强,还是对F1的一个强力Support。在此我是指F2的反应、语言和头脑,不包括背景,背景太强可能还麻烦。
我不是说每个Case都应选择携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当你想清楚了,并选择两人共同渡过,你们两人就是一个整体。以下是我的一些小Tips,特别针对直接申请2年随行的:
1.所有的Support Doc都要支持这个整体而不止F1一人,比如财力证明,请假证明等。特别是回国计划,这样F1回来,F2随同整体自然会回来。
2.就我的Case,VO会两人同时Interview,而不是先F1后F2。所以两人可以有一个简单分工:比如男F1可以理性、逻辑性一些,女F2则感性点,还能选择说中文,“胡搅蛮缠”嘛。比如我LP一招制敌就是“我不能和我LG分开,我们分开的时间从没超过2周!”
3. 携行就是要向VO Show出两人对婚姻的承诺,让他相信无论发生什么你们都会在一起。所以回答一些敏感问题,一定要非常Firm。比如VO Challenge我LP有非常好的收人和前景,怎么会选择放弃这些跟我走,回国后也不一定能再找到这麽好的工作。我LP回答有些弱,我接过来斩钉截铁:“No matter whether she can find a job or not, I have the confidence that I can support my family with what I earn after graduation. I just wish she can help me look after my family and enjoy life.” 虽然看起来有些粗暴,但令VO信服。
4. 如果参考点2, 则在着装上也可稍有不同。F1 Professional一些, F2则可Causual点,多一些生活气。这样与你的言谈比较Consistent。
5. 一家之言,F2可考虑说中文。这样可直接打消VO对F2去那边工作或学习的疑虑。但如果背景很强,则应该用英文寒暄后再过渡一下“I have confidence in my English reading and writting, but for spoken English, I feel a little bit ...(smile). so do you mind my speaking Chinese for some question? then I can express myself more clearly."
网上写携行的很少,所以我以上通篇都是关于携行的。关于一些General的情况,简单介绍一下。
1. 北京的签证情况还是很差。我们这一队就过了我们这对(算一个Case),我们是最后一个,眼看着前面差不多10个人全部牺牲。整体Pass Rate我估计也就20%左右。我不是故弄玄虚,我只想提醒大家:在这种情况紧张是正常的,不要因发现自己紧张(甚至紧张的要命)而慌了神。因为我相信很多MBA同学很优秀,大场面见多了,都深信自己不会紧张。还是有个心理准备好。
2. graduation plan在北京问得很细。北京的,真的要好好准备这个。所以我上面列了3个为什么,即一层问题之后,VO会Drill Down。比如VO听完“我在公司很成功,有好的基础,所以会回原公司”的陈述后,就问“why did not your company sponsor your study?”。再答完这个问题,我以为没事了。突然VO怪怪的一笑“I believe it is because your company know that all of you will NOT come back again." 不是个问题,更像个Challenge。当时Handle得不好,忘了怎么胡弄过去的,好像是我LP插进来转移了话题
鉴于我的经验只在北京,所以一些情况谨供参考。
我的一些个人情况:工程背景,毕业5年,IT行业,Sales Job,去过米国和其他一些别的国家,Top20 MBA。我LP的教育及职业背景和我类似。
希望携行的XDJM多一些好运,因为大家背负双倍的梦想,双倍的期待和双倍的挑战。
Zz
CC XZT,我们共同渡过并最终Survive,感到比拿到Visa还令人兴奋。珍惜这段经历吧!
另:有什么补充的吗?
原文引自:
https://forum.chasedream.com/dispbbs.asp?boardID=27&ID=5331&page=60
参与签证讨论及查看讨论及查看更多的相关文章请访问【签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