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不上心经,或者是任何形式的经验,因为每个人的认知方法不同,接受事物的能力不同,归纳总结的悟性不同,因此任何属于其他人独有的建议的吸收都需要长久的体验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方法,GMAT更是如此。LZ也只是希望记录自己的故事,也纪念这段特殊的GMAT时光。
其中一幅图LZ打印出来的部分资料,绝大部分属于GMAT,加上OG或者在电脑上看的资料,甚至超过了大学一个学期的所有资料。LZ已经工作一年多,即使是在大学期间,大概也不曾有如此的motivation做这样一件事情。另外一幅图是LZ的计划,每张便签纸代表了一周或者一天的复习计划,从第一次GMAT到雅思,到第二次,每个阶段都有。
LZ一共考过两次GMAT,第一次6月14号,690+4,考完唯一的感觉就是累。把整个复习战线拉的太长,从未完整的按照整个考试流程模拟过一遍,考前一周工作的事情各种繁杂导致最后一周的复习断断续续,这些都注定了第一次考试的失败。其实LZ的第一次准备算是非常充分了,大概从3月就开始准备,结果反而事与愿违——5月的时候状态最好,GWD新题几乎都是错6个以内,时间超时3分钟左右,但是那个时候依旧担心无法确保好成绩,就在当时报了7月的——结果身心俱疲,因为要在接近4个月的时间内连续保持强烈的motivation是非常困难的,至少对我来说,无比困难。
在此期间LZ加了6月份的GMAT群,很多一战失利的同学通常都会选择一个月后二战,但是LZ实在疲了,然后因为考试而导致工作热情的降低让LZ十分愧疚,因此在之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LZ完全抛开G,几乎全心工作。虽然LZ所在的是个国企,但是相对来说还是整个公司最忙的部门,所以事情也并不算少。在这期间,LZ的工作表现算是不错。
在大概8月的 时候,LZ先报了9月18号的IELTS,从报名算起大概一个月多些的时间。但是实际复习的时间比这个短的多。结果还算不错,7.0。考完犒劳自己两天以后,开始看考位,结果发现几乎所有10月的考位都满了!说不定就只能带着这分数去申请了吧~LZ一向相信命运,大四时候的一次大挫折更加深了这样的人生观,因此即使刷了几天依然毫无结果,也并不觉得懊悔。随后某一天提早到公司,随手打开MBA.com刷了一下,赫然发现10月22号上海北的考位!当即报名——也意味着第二次G的征程从此开始。
时间是整整一个月,后来十一回家陪家人和朋友花掉了一整周,再除去一些无法推脱的应酬以及招待,按天数算的话第二次总的复习时间大概是20天。这一次看的所有资料如下:
1、因为第一次考试的时候脑子混沌,逻辑尤甚,因此第二次的重点就是逻辑。仔细研究了一遍逻辑区SDCAR2010大哥的帖子,然后把逻辑大全的所有题做了一遍,考前3天做了2套狒狒。大全前面部分很惨,不仅超时严重,而且错误率极高,但是坚持到后来,就好很多了,16题在25分钟完成几乎问题不大,错误率也基本提高到16题错4个以内。但是这些逻辑题LZ几乎都不曾进行过分析,只是对了一下答案而已。按照天数来算逻辑大概花掉了我20天里面的8-9天吧。
2、阅读的材料是大全的一部分+阅读PREP。先说阅读PREP,尽管有些答案个人认为欠妥,但是整本书确实不错,难度比入门稍高。LZ花了周末的一整天把PREP的33篇阅读全部做完,并且对完答案。此时的感觉相比第一次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也许是雅思阅读的训练对于GMAT也提供了帮助,LZ也清楚的感觉到读文章顺畅许多,曾经可能会反复回读的一些长难句似乎极少困扰LZ了,否则也无法在一天之内完成33篇——但是记住,LZ也是付出了长久的努力,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在结束一天的工作之后还能够几乎每天坚持去附近的大学看书的,CD里的很多人常常只是感慨别人的成绩,那些所谓的“7天760”几乎都是曾经英语基础超强,LZ的英文很差,CET4 550,CET6 496,并且及其讨厌语言学习,在这样的基础下,除了努力别无他法了。关于大全,LZ大概做了其中有个22篇or25篇的section里面的10篇,那些文章难度很大,花的时间很长,大概每篇文章花掉20-30分钟,错误率不定,并且也只对答案,不分析——LZ只是希望通过大量阅读训练找回当初5月份状态最佳时候的感觉。阅读大概花掉了20天里的4-5天。
3、 LZ想重点提一下作文。LZ大概花了2-3天,并不是完整的2-3天,但是LZ确实比较用心的准备了一下作文。看模板,改模板,练开头,练结尾。LZ窃以为对于写作的训练对于语法是很有好处的,因为只有当自己的写作能够注意起那些容易在改错中出现的细节,如复杂插入语,which的用法等等的时候,在你检查那些句子的时候其实是能够非常轻易的识别的——那些语法点你已经掌握了,甚至都能够熟练使用了,试问你还会看不出别人写的明显错误么?同样,雅思的写作虽然LZ练的不多,但是对于GMAT的写作以及其他方面依旧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4、语法在第二次看的很少,只做了大全的大概200道题,出于懒惰,OG也只是再重新分析了一下100后面的题。但是可能是由于大量的阅读训练以及写作的训练,很多的语法题做题时的感觉比第一次纯分析结构好了很多。因此尽管做题期间的正确率不高,但是LZ也并不特别担心——至少不会错的太惨。
总结一下就是,如果希望对GMAT有更大的把握,那么阅读能力的实质性提高是个关键。退一步说,即使运气再好,考试碰到大量寂静,英文阅读以及写作能力的不足在出国之后也会更加肆虐的暴露出来,到时候也许更糟糕。LZ的一己之见,各位看过就好。
这些都已经结束之后,LZ大概就只剩下一周不到的时间了。LZ是宁波人,在上海的一所财经院校念的大学,机缘巧合的在杭州工作,也算是在长三角的三个重要城市都呆过了。当时杭州正举办残运会,因此调整了休息日,19号休息,22号上班,LZ请了20号,21号两天事假,加上22号当天请了一天年假,正好在考前凑了4个整天,这几天的任务就是——模考和寂静。
关于寂静,LZ的策略是只在考前一周开始看,因为太早看会导致情绪紧张,晚些看不仅寂静完整很多,而且也减少焦虑的天数,提高看寂静前考试的效率。LZ个人推荐这样做,各位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选择采纳与否。数学寂静我几乎没看,即使第一次Q50,LZ对于自己的数学能力还是比较有信心。
然后是模考,LZ需要强调。LZ在19号,20号两天严格按照真实考试时间模拟,每部分完全一样。作文的模拟方式是下载了作文区一位朋友自己用VBA做的跟考试界面一模一样的PPT,一篇AI,一篇AA,然后任选 寂静里面的当月AA,AI各2篇进去,保存为2次考试。Q采用PREP的题目模拟,V采用Wudiyeah的GWD真实界面模拟(这东西太棒了!),这样的话完整的考试流程几乎可以全真模拟。考虑到第一次考试时候到V的时候LZ已经无法集中精力,这次LZ格外重视模拟,甚至连喝红牛都在其中一天模拟……
随后就是考试了。尽管考试过程中,遇到Jacob那篇阅读又难又生涩,几乎打乱我的节奏,但最后还是稳住了。Q51,V38,740。很奇怪,看到成绩的时候没有什么喜悦,反而更加剧了考试时候的紧张感,觉得这分数很陌生,像不属于我似的。
这个帖子算是流水帐,只是记录跟考试相关的各种准备,很多当时的心情无法尽述,如果有心情,再发一帖考试全心情,哈哈。
关于MM,如果真的找不到也就算了,缘分而已。
--------------------------------------
原文引自:
https://forum.chasedream.com/GMAT_Preparation/thread-603173-1-1.html
参与讨论及查看更多的相关文章请访问【走出GMAT困境】
https://forum.chasedream.com/GMAT_Preparation/list-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