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标题就知道,LZ这个成绩的历史……纠结次数不低啊。只能说没能更快地拿到更高的成绩有些遗憾,我知道对于750+大牛来说720可能很鸡肋,但是放于我的四次经历,我真心觉得耗到如此能上七心理上的期待已经够了。这一路,我们走得都很艰辛……还是那句话,因为CD,我得到了身边的人都给不了的温暖,所以这个心经贴子献给所有还在水深火热中和G拼杀的战友们,希望回过头来也能给经历相似的CDers一些帮助,那么这个帖子就达到了它存在的目的。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
·备考体会和建议
·实战考场心得
·心路历程感言
一、备考体会和建议
Lz备战gmat前前后后加起来有一年,四次考试,各有侧重,总体来说也算是个前面铺垫后面的不断累积进步的过程(所以不要因为一次考得不好就自暴自弃,你付出了努力,就一定会有印记的,会为后来的进步打下基础的)。
各战材料和方法:
一战:复习过程断断续续的,中间还因为专业大赛和其它一些事情把考G的时间延期了2次,光有激情却没有稳固下来。此阶段还包括上XDF(西安XDF,除了胡文宁老师的逻辑让我明白了逻辑题目基本分类和基本做法之外,其它我觉得没什么大的用途,顶多就是迅速领入门的过程。。)。涉及材料:OG(语文部分通看一遍,其中语法部分2遍)+GWD(1-11套)+PREP(仅仅当成模考,分析得不多)+黄金80作文作为锻炼思维的材料
二战:准备时间近2个月,课后兼职复习
阅读尝试了小安阅读法(必须很暴力,且比lz想象中所能达到的暴力程度还暴力了不少啊~),用的材料是老81篇挑了11篇+OG最长的5篇文+老prep所有文章35篇=51篇;
prep2008语法笔记;
新老Prep破解逻辑;
数学做完了OG所有题,考前看了一遍寂静;
综合主要是GWD,把12-29套都做完了(但光看GWD会出现短板的,稍后我会说)
三战:准备时间26天,暑假全职复习
阅读换了一种办法继续进行小安阅读法,后期还用上了Lsat阅读材料(后期终于发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了,操作详见后面...);
OG语法第3遍(恍然大悟)+prep语法笔记第2遍(同样,大呼受益);语法大全(光为保持感觉的,没做完);后期看了看manhattan语法前4章觉得很有用,可惜没时间看完;
Feifei逻辑宝典(前90题)+prep逻辑继续做;
数学把所有二战时候GWD的错题都做了一遍,接着prep模考光做数学找到满分的感觉,然后把数学寂静先自己做再对答案的;
Prep模考;GWD二战后剩下的几套题
四站:准备时间两星期,国庆假全职复习
阅读,每天坚持至少1+2+1(1篇Lsat文章、2篇prep文章、1篇GWD文章)模式的四篇文章做题总结和文章分析;考前4天自己认真浓缩了阅读机经;
OG语法第4遍+继续三战未完的manhattan语法+prep语法笔记;
OG逻辑80-124题;
数学机经前600道,把合并后的前300道做了2遍
Manhattan模考+prep模考
分项准备的体会:
语法:
G要上7,语法绝对是王道。光从题目数量比重就可以知道。Lz一战的时候语法有点被XDF误导的嫌疑,OG的两遍其实也隔得太久没能积极地作联系,到二战时也没对OG语法形成重视,然而,事实证明,OG才是语法的纲!一定要好好琢磨OG的140道题,就像魏小妞当年说的,不仅要看选项分析,还要看选项分析前面的考点解释---能帮助你快而准确地预测选项。而且一定要边看边做笔记,我的4次看OG除了第一次是标记在书上,第2、3、4遍全是前面看电脑屏幕下面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包括记录易错的语法点、我的思维漏洞等等,第3遍看的时候我甚至会把我的做题过程按照步骤---是怎么一步一步发现考点并排除出选项---记录在笔记本上,慢慢这种方法帮我培养出了我做语法题目的通法:
第1步. 坚持看完原句,了解句子说了什么涵义,揣测出词语的目的。
(用OG的说法就是看出某些成分/词语在expect或者anticipate什么?举个简单情况说,就比如某些modifier被置于句首,用逗号和后面成分隔开,这个modifier就会anticipate它所修饰的成分立刻出现在逗号之后,即句子的主体;或者说主语会anticipate它的谓语动作,所以主谓之间最好不要有太复杂的成分 - 呵呵 这就是看OG要达到的感觉,能洞察出题者的意图啊,方向对了后面就几乎不用担心被有些暧昧的选项迷惑了)
第2步. 找到语法点,快速切入。
(我做题时会在心里默念这几项(按优先考虑的程度排序):主谓、单复数、一致性、指代、时态、有没有重复词)
第3步. 区别剩下选项的语义。
(在第2步之后被排除剩下的选项,基本没什么明显语法漏洞了,这个时候就要看语义的区别,一般体现在词语的选择、位置和是否和别的词语相匹配,注意体会待PK选项之间的这几方面区别,和第1步你的预测进行对照)
第4步. 剩项中语法也没漏洞、语义又没什么区别,那就选一个简洁的好了。
同样,把语法所得另外写成笔记,有利于下一次看的时候进行对照,然后不断地思考,再不断地总结。有比较才有进步嘛!这么一次次地把分散的信息点在脑海里连结起来,你就能总结出gmat SC的内在规律,并内化作做题的程序。Lz就是例证,三战之后语法就稳定在90%了,原因就是看到了最本质的东西,不会被选项表面的迷惑所干扰到。
对于几种语法材料,LZ觉得OG为纲,manhattan SC作OG的补充(这样你就能理解人家米国人是怎么看待“有效、明确而无歧义”的句子了),作大处的把握;然后咱们CD的prep语法笔记作为题海练习和细处知识点(比如说在某些词语使用上gmat的习惯、各种语法原则等等)。大全和GWD思路有点偏,而且没标准答案,建议和lz一样比较较真的童鞋就不用太在意了吧,lz二战就是被GWD的思路训练偏了……一上场感觉实战语法题思路都不靠谱了= =..
逻辑:
逻辑开始是我最头疼的部分,但后来也是花时间(仅仅指花时间,不是放心思)相较其它部分不那么多的部分。因为一直在想怎么总结出属于自己的逻辑方法,看过lawyer的方法,还有当时XDF的胡文宁老师的方法,以及feifei之类的高难逻辑的解法,总觉得不能内化成自己的做法总有点隔阂~不能完全接受~~但后来发现我的逻辑随着阅读感觉的上升而上升了,提炼逻辑链的能力也上升了,再加上题目训练量(感谢2战和3战!)的累积,终于也有了像语法那样的体会步骤,具体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入题并主动概括关键逻辑链。
先看要求,是加强还是削弱、评估还是假设(题目分类我是按照当西安XDF胡文宁老师的“推导、加强、削弱、评估、假设、句子作用”等来分的,具体分法大家也可以自行总结~)。然后提炼出关键逻辑链,我的关键逻辑链必须包含题目中的重要对象即对象之间的关系。换种说法,就是搞清楚它题目到底说了个什么理儿~让自己的大脑进入题目的思维里
第二层:抓住题目的结论,在选项中注意:涉及关键链对象最多的、和题目的逻辑思维最接近的,就是正确答案。
第三层:排除法,或用每类题目的小技巧。
记得一位CDer说的:你不能直接把正确答案选出来,但你可以把其它极不靠谱的几个答案排除掉。这就是最后一层:按相关无关性排除!或者还有某几类题目的小tips也很有用:比如assumption类的题,正确答案若被取非则原文必然会崩溃;再比如加强题,如果选项都很暧昧,不妨反过来考虑---若正确答案取非,原文看起来成立的可能性就变小了!
这就是我做逻辑的三层方法,发在这里给大家做个参考。基本上我做逻辑会按顺序一层一层去套(当然熟悉了之后会很快就发现应该用哪一层来解题的啦~),大家可以发现前两层是正向做题的(适合一般难度的题目),第三层属于反向做法(适合比较难或者选项极其暧昧的题目)。做逻辑,有了这三层保障呢,还有什么不可攻克的题呢?!
阅读:
二战时用小安的方法过了两遍半,进展很慢……(主要是当时没有发现可以用别的办法巩固效果,下面我会讲在三战和四站时是怎么根据自己情况调整的)。但是小安的阅读法至少让lz有进步了,即体会到了什么是“文章构架”、gmat的文章都有些什么样的阐述套路。三战时因为市面上基本能用的材料都用过了,lz在找新的材料时赫然发现了lsat这一大板块,而且当时连续尝试了几篇文章发现自己的读句子的感觉变好了,于是坚持读~ 杨鹏难句我没用过,也有很多CDer推荐用这个的,我没看过不好作评价,而且我觉得光看几个难句子和体会整篇文章是有差别的,所以我没去用~ 我发现自己的弱点就在于看完了文章记不住文章讲过了啥,于是在小安阅读法的基础上作了重点调整,把文章读完后尝试回忆段落大意、各段的组织方式、阐述过程的安排,基本上能把一篇文章在不再回头看原文的情况下在脑海中“默念”出来,再在word中用中文写下来。而此时用中文写的时候也不是光回忆就够了,还会用不同颜色的字、荧光标记等标出考点和重要逻辑连接词,结合回忆出的考点的位置,以及自己提示自己的文章重心、某句话的作用,写着写着慢慢就会有很多新的理解又蹦出来,包括提示自己第一遍该怎样读文章、细看什么略看什么、甚至预测哪里会出考点等等……我自己都觉得很神奇~~这又是对文章的再认识。多做几篇文章下来,自然就会对gmat文章的行文有个体会了,看到那些关键词(比如however,in fact,冒号,in contrast等等)就会跟受了刺激一样打起精神来看。这样每篇文章虽然花的时间长(所以不适合小安说的那种2-3天看80篇文章的强度啊,lz觉得那会因为追求速度影响质量和理解的,可能也是本人喜欢穷尽一个东西的原因吧…),但每天坚持这么几篇文章也就顶多2小时吧,累积这么每天2h到一个多星期的时候就会体会到它的效果了。
后期阅读每天用的材料:1篇lsat文章(只作文章内容回忆默念,不写,为的是保持读句子的感觉)、2篇老prep破解的文章(有正确答案,而且现在大家可以参考斑斑们辛勤整理的prep阅读笔记了,后来的童鞋真有福吖真有福~)、1篇GWD文章(也有带文章和答案详解分析版的,大家可以在CD上搜一下,没有的可以发对话问我要...)
数学:
这个lz'没拿满分,捂面。。大家经历了高考也知道gmat数学纯粹是让人缅怀一下高考数学的境界的。所以要相信自己肯定搞得定这个比咱当时的高考数学还低了好几个层次的gmat数学嘛。拿高分的方法强推这个帖子:https://forum.chasedream.com/GMAT_Math/thread-441727-1-1.html
当然大家也不能低估数学的重要性啊,寂静一定要先做一遍原始稿再用讨论稿对答案,也是对数学出题方式的理解、加深记忆。不然寂静只能因为你记忆的慌乱而帮倒忙。其它的东西…前辈们都说得很好,我就不多赘述了。
作文:
Lz对作文真的重视度不高啊……555,不过还好托福的作文高,我就没怎么搞g的作文了,就是考前看寂静上的作文和思路,自己整理了AA和AI的常用套句,AA的理由分类稍微整理成了调查类错误(绝对数量、相对数量、调查人、调查质量)/条件类错误(充分、必要、时序因果)/范围类错误(个体不能推整体、此体不能推彼体、现在不能推未来)/其它(false dilemma、负向影响等)这四个类别,然后每个类别写了常用的套句,要求也不高,每次都4.5,其它的真不好说吖呵呵,这一项要求不高的同学就记得有组织地多打些字分也不会低的……(说不下去了,要拿5+的同学可以直接忽略此部分~)
模考:
Lz建议考前至少做一次全程模拟(要写作文的那种),体会一下自己的精力极限在哪,才好在实战中合理安排。不建议拿GWD30那个版本去模考,lz是有深刻教训的……重题又多,思路又偏,而且题目答案有争议,容易造成各方面错觉。。。模考可不是用来造成错觉的哦,大家尽量选那种有正确答案而且和实战相似程度近的模考。比如prep,我认为从题目的相近程度上来说非常地适合~ 可惜只有两套,也避免不了重题。所以大家酌情安排吧。Manhattan模考我也试过,数学偏难了不少(lz做的时候数学才46…),verbal就比较靠谱了,思路和真题非常接近(lz考前一星期做的34分)。
鉴于上面总会有走弯路的原因,如果我要一开始就自己安排一次更高效的备考,我会这样做:
语法先通读2遍以上的OG,然后辅助manhattan语法,看完后再通读一遍OG,做好笔记,于此同时把prep破解看完,做好笔记。有时间会再看认真一遍OG作为巩固。
逻辑用OG入门,然后进入prep逻辑的练习,提炼关键逻辑链预测答案,再用OG巩固。有时间才辅助以GWD和feifei逻辑锻炼思维,但最后一定要回归OG逻辑,主要是为了熟悉实战出题的思路和方式,因为OG的安排是有梯度的,推荐直接看80题以后的逻辑就好了。
阅读,坚持用lsat培养读句子和记忆文章的感觉,然后用prep和GWD练习gmat文章的做题模式,用中文写下文章内容回忆。每天坚持2h。
数学:通读OG的所有数学题,知道出题思路,然后模考、不断模考做同一套prep数学题,就像那个帖子里的方法描述的,找到数学51分的感觉。再提前一星期看寂静,认真自己做了之后再对答案。
作文,没啥发言权,就同上吧呵呵。。。。
然后考前三周开始语文模考,考前两周把数学加进来模考,考前一周,,找时间全程模考至少一次。
关于gmat的复习:lz个人觉得自己是属于那种比较较真的,对于大家特别推荐的方法lz很趋向,但是真正使用起来会发现融入起来有障碍,总是会找到很多相矛盾的地方……orz……可能是个人性格原因吧~所以最后适用自己的方法都是在别人基础上变更或者调整过的。也许是因为别人成功过的方法能更快地带我离真相更近、但只有我自己主动去够才能够得到那剩下的一段距离吧。不论如何,复习中一定要找到自己认可的方法,不要人云亦云,内化为自己的认识,然后不断去完善和巩固它,才能稳稳当当地进步。
二、实战考场心得
lz四次考试走了三个城市,长沙 - 西安 - 广州 - 西安,最后还是在西安携7归来的(Q50 V37,720)。
四战是心态最放松的,体力也是保持得最好的。这真的是考试的重要保障啊~ 还记得一战的时候考得很累,坐那腰疼得不行,哪有精力答题吖~但是到三战就完全没有觉得身体不适了,看来考个gmat还能锻炼体能呢,呵呵。。。
上场前一定要把机经看清楚,没看清楚机经就只有被机经负作用到了。因为在考场上要把精力放在最重要的题目分析上,没有时间去比对机经记忆和眼前的题目的,会影响心情和pace,得不偿失。
建议不要喝太多的水,不然思考得多会很容易想去上厕所。中途休息补充一点巧克力和干果类食品,配一两口水就好了。
关于考场情况,lz觉得广州的设备条件最好,干扰最小,老师的态度也非常亲和。西安次之。大家有关于这几个考场情况的问题可以来问我,特别是广州考场,因为lz当时是从外地赶过去的,对于在广州的吃住和旅馆状况研究了一条很经济实惠的线:住在距离考场两个路拐角处的七天酒店(龙津东路店,网上预订200以下,有宽带网线也很安静),然后边上100米以内就是价格便宜的中餐馆,楼下就有卖早餐的,非常方便。去考场步行就ok了,不用担心堵车等等诸多不确定因素~
三、心路历程感言
lz本科并不是211/985,所以从非常早的时候就打算通过别的途径挣脱出这种被动境地,高考完就参加了新东方托福的培训…大二就定下了要考gmat,一直到现在大四上学期才成为7-1族,哎~中间种种,彷若隔世又历历在目。身边的人(指的大学里的)知道gmat是个啥的又有几个?更不要说像国内名校学生互相交流GT考试的那种氛围了,但lz把考试坚持了下来!现在想想,非常感谢自己的坚持,很多时候我都觉得自己为什么这么折腾?也许就是一种强烈的趋向性吧,要去体验那种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人的感觉。gmat真的教会了我很多。在四站之前的一个月内,lz还在参加西安世园会志愿者,西安今年十月份的天气及其诡异,下着大雨刮大风,lz还要带着自己组里的志愿者们去桥头执岗,园区当时还按照历年10月的气温预测直接发的短袖,我们只能自己带外套,站在桥头的风口,冻得直哆嗦~ 我的组还有一个岗位是在园区租轮椅和婴儿车的地方,游客多的时候登记室爆满还要帮着协调安抚人家激动的情绪,时不时处理吵架甚至打架的状况(呜呜,lz组里面只有一个男生而已,其余全是文弱书生女子吖),到晚上10点半才从西安的最东郊赶回我们学校那个最南郊的地儿~每天非常累。。然而,lz竟然很神奇地在这种状况下每天挤出时间雷打不动地至少一篇Lsat训练阅读的感觉、偷着工作的闲把OG逻辑过了一遍,还记忆深刻。。。。这在以前我非常容易受影响的心态上是不可能的,肯定早就被烦得没有精力复习了。可是,gmat不就是在考察一个人的协调和平衡能力么?很多事情就和很多语法逻辑阅读题目一样,就算信息量很大,你也要managerial,要把题目选下去,哪怕得到错误的结果也比不去尝试不去处理要好很多倍,同时你还得学会平衡,尽量减少错误、减少过程对结果的负面影响。
能全职腾出时间来复习gmat固然是好,但是绝对没有在平衡中锻炼的效果好。要想现在还只是一个考试(10年20年以后回来看,发现其实也根本不算什么的~),以后面对的商业世界是多么地鬼马,没有这个情商如何能驰骋于商场呢?所以当你觉得很大的压力、或者心理上撑不下去了的时候,要告诉自己这是必经的过程,甚至要感到非常高兴,因为与此同时这就是个锻炼的机会。只有去狠狠地尝试了,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成长果实,不是吗?
为GMAT哭过无数次,有紧张的哭,有懊悔的哭,有压抑的哭,还有几次因为身边没有人可以发泄而自顾地不为任何原因走在路上就哭的。但最后一次,是拿着720的非正式成绩单在手上走出考场,迎着阳光百感交集地啜泣。。。自己都觉得很矫情吧,但是真的不是装得出来的,的确就是这样。
不能说lz很孤独,lz其实是个非常渴望被理解和理解别人的人,但是有时候做不到,你只能选择一条路前行,而不是穷尽所有的可能。已经不记得放弃了多少个寒暑假、国庆假、五一假,当寝室的人都欢天喜地回家或者爬山或者烧烤或者通宵K歌的时候,我一个人在图书馆和自习室之间踽踽独行,背着背包,算着一分一时白天黑夜还有多少时间可以供我进步。
我也经常会去看CD上大牛们的心经,这个非常宝贵,是矫正自己心智的时候,也是唤醒自己沉睡或落寞的灵魂的时候。CD上同历程的人的心经就有这样的力量。我记得最清楚的两个典故,一个是当时看熏衣紫草前辈心经说的“拔牙,没有打麻药,是为不影响做题的感觉……肿到不能吃饭,但撑下去继续做题”;还有一个是魏小妞描述她二战之后在电影院的事情,哭道不能自已,旁边的观众窃窃“电影很感人么?这个女孩怎么哭得那么伤心……”也让我想到自己遇到黑屏意外的二战。。我已经深深地被这种坚持而强大的心灵所感染了,意识到自己的人生能有幸经历一次这样的考试时多么地幸运,其实有那么那么多战友在和你同战,确实是“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知己。温暖的大本营:在父母都怀疑是否值得的时候,是CD让我支撑下去;在看不到复习方向的时候,是CD提供给我逐渐明晰的思路。真的非常非常感谢作为中国人有CD这么一个温暖的去处。
越过这道门槛,你会发现,你的心灵已如历经洗礼般成长。
在此祝愿还在杀G路途上的兄弟姐妹们早日漂漂亮亮地拿下G!也祝我的申请之路一切顺利吧~~呵呵呵,CD,还要好好地拥抱拥抱你,像拥抱一个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知己。
--------------------------------------
原文引自:
https://forum.chasedream.com/GMAT_Preparation/thread-600741-1-1.html
参与讨论及查看更多的相关文章请访问【走出GMAT困境】
https://forum.chasedream.com/GMAT_Preparation/list-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