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8月13日北京一战730,数学51,语文38。面对这个成绩,虽然比不上很多NN,lz还是比较满意的。

【准备时间】一年前上过20天的新东方gmat培训。考前集中准备时间是从2011年7月12日报名到考试的一个月,有效率的备考也就是后半个月。

【准备资料与分科讨论】准备期间lz也像大多考生一样看了很多材料,走了很多弯路,回过头来看真正对我很有用的
材料也就下面几份:
SC:OG(唯一!)
CR:新东方讲义;《GMAT语文考试全程指南》
RC:陈虎平新东方讲义
作文:范文80篇,新东方讲义
数学:寂静

SC 正确的标准就是:correctness 和 effectiveness。对于这两条把握得最好,讲解得最清晰地就是OG,别无二家。而其他一些中国人总结的语法书籍难免陷入我们高中时候做题思维,死扣定理,面对整句化线或者选项间差异大的根本就没有解决之路。而OG中讲解的思路是通读第一遍的时候掌握句意,根据句意想到对其最有效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平行,对比。这种解题思路也只有自己读OG的时候才体会了。

CR其实和AWA-argument很像,要找到推理过程的assumption,assumption的成立与否可构成削弱和加强。但是一段CR中assumptions很多,一一找到时间肯定不够,所以辅佐一些前人总结的小技巧可以快速排除明显错误,提高做题速度。

RC 为了提升速度,文章最好读完第一遍后就掌握大意和重点考点的位置。陈虎平老师说gmat文章都是有特定模式的,写作是为了方便读者阅读,连词和副词是文中线索,看到连词或者副词在脑中形成预期,再往下读,如果和预期一致,则可以迅速扫过。G中很多文章是学术相关的,都遵循scientific method,就是我们生物课学过的——观察现象,提出假设,做实验验证假设,修正假设——这样的模式。

作文目前没有出分,不好太多评论。但是听前人说只要在思路不是混乱的情况下字数多多益善。数学其实考察的知识点就是高一高二那些,变化不出多少花样。

【个人体会】首先,英语基础很重要,虽然gmat不是英语水平考试,但是应该做到题目都能看懂,前期应该自己想办法突破生词和难句关。(lz英语基础还行,至多两遍都能看懂题,此步骤没花时间)
然后就是要适应gmat考试的风格和逻辑。为了取得高分就得和gmat出题思路保持一致,已在我们脑中的根深蒂固的观念就不得不放弃。有人说g每一部分都在考察两个字——逻辑,《GMAT语文考试全程指南》中也谈到CR和RC的很多解法都是一致的,有的SC的正确也在于对句意的整体把握。Gmat中的逻辑就是“相关性”。比如RC中的考察逻辑就是句与句,句与段之间的关系,CR则指的是选项与段落的关系。这些关系就有限的几种:同意、反驳、推广、前提等。
最后要形成一套自己的有效的做题步骤。数学中DS题OG给了详细的解题路径,对于其他题目,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路径,通过练习形成习惯。

【临场发挥】虽然我平常做prep时verbal都在40、41,考试的时候verbal居然没有做完,究其原因(1)是由于前面过于谨慎,简单题消耗特别多时间(2)是面对两项纠结选项纠缠过久,没能果断放弃。希望大家一定要汲取我的教训,不要改变平常练习的模式,有大局观,整体把握时间。另外感觉没有写完影响还是挺大的,有人VQ和我同天考分一样,但总分是740T.T

【关于寂静】数学寂静就是当做练习题,考试时候还得重算,除非影响深刻的简单验算下,顺便确定当天题库换没换。语文考试时有帮助的就是记述全面的寂静,最好还有答案和讲解的。残寂静几乎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