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香港一战,m50 v44 overall 99%,意料之外的成绩。今天整理资料的时候发现虽然很多都再也不会碰到了,但想起三个月前在cd看了好多牛人的心经,必须回馈cd。
备考材料:纸质版——og12,语法分册第二版,cxd数学;电子版——老prep语法笔记,gwd tn 24做了4套,作文224,没有上过任何的xdf gwd的课。也没有下载过音频和视频来看。
英语bg:四六级 630+;
作文:这个就不写了。我觉得我的awa悲剧了。只好靠二战的t拉高分些了。同学们可以早点开始练习,我是考前七天才开始写作的。
verbal:一开始真的是很痛恨这个东西——我又不用standard english,写那么规范干嘛?我就是喜欢宾语从句省略that,用which指代前面一个句子啊(话说我在toefl的作文里就是这样的),关你啥事?被og12的前面几题羞辱了一顿之后,决心改变。
其实说改错这样东西一开始真是不懂——没上过培训班的恶果。subject被一堆修饰语插入语隔开了 结果v的单复数就改了。一开始尽是错这些现在看起来弱智的题目。生涩的og解释不知道怎么理解——到底什么是awkward?我咋不觉得awkward?可是慢慢下来,经过一个多月的两本og的磨练终于有些开窍。
个人认为,语法终究讲的是一种感觉。最后一段日子里下载了og,新prep全部正确的句子。最后几天睡觉前啊,吃早餐啊都在不停地看。课间也扔掉专业课本认真弄。说句实话,昨天遇到的大约13道改错题,我没有一道能够用og的解释来说明为什么我要选这个不选那个。最后20题几乎是在pace乱了时间不够了的条件下,见到顺眼的就赶紧选。题外话,当时有一个问题是说 ×××现象most scientists agree to have been ……当时有个mm强调most scientists agree to必然不是插入语,并用了很长的篇幅论证了。也许学术上我会这么做,但是我在看这个句子的时候,我就会当它是插入语。××× have been……有什么错吗?插入语如果没有划线的话是坚决要无视的——你又不要改那个你管他干嘛?(当然有些时候插入语会有些单复数的提示,例如their和its,gmac还会把这些插入语放在句末,划线部分的后面)
总结来说改错,终究是一场感觉的游戏。同时胆大心细吧。不要忘了没划线部分给你的暗示,也不要在考场在质疑自己的选项——这题不选下题怎么能做对?
真实的改错个人认为和gwd prep和og都不像,没有弱智的平行题和agreement题目,也没有很明显的一堆being beautiful的明显错误选项。终究,还是看你和它的interaction如何了。
逻辑——曾经让我引以为豪但是又是我的弱项的题目,个人认为是gmat考试的亮点。也是中国人很欠缺的一个部分。其实每一道逻辑题只要上了新闻报纸那肯定下面的人就会不假思索地根据这个argument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却不想想到底这个argument的assumption是什么,什么发生了会weaken这个argument,隐含的flaw是什么?
逻辑的题目真的是不重数量重质量的。好好分析一道错题要比草草做完大全计算个正确率要有帮助地多。为什么没有想到是正确的那个方向?gmac的人是怎么想的呢?为什么这个选项会优于那个选项?(争议题往往有2个选项剩下,要进行选项之间的对比)什么是无关,为什么这个无关?(想起很多逻辑题,总是用其他地区也这么做strengthen A也这么做的。)反复思考而不是纠结在abcde哪一个是正确的或者是正确率这些表象,无论是对gmat这个考试来说,还是思考学术,工作和生活的时候,都是大有裨益的。
阅读——最弱的一项。当时og 12那篇water rights彻底把我从前面的几篇简单文里打醒了。
个人意见感觉阅读的侧重点和toefl不太一样。偏重文章的整体结构,逻辑导向和假设前提。经常会有题说如果highlight的部分没有发现的话,会导致哪项的发生?或者说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归纳起来还是考逻辑。写作写作,写作的那个人如果没有逻辑的话那写出来的就不叫文了。每篇文章终究是有它的主体框架(比如说gmat很典型的,先提出一个现象,再解释,再发现这个解释不对,再提出新的解释),逻辑框架(比如说科学家发现了a的存在,推出b在过去不可能是那样,问你如果科学家没发现a的话那么以下哪个conclusion是justified的?)。小安阅读法个人没怎么用,但是我认为,gmat的阅读终究是考逻辑的,这点和t的不一样。把握好文章的整体框架, 内部结构,观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削弱还是加强)将会有利于解题。
数学就不说了,没满分的就不好意思来误导大家了。
最后强调一个问题:心态
很多人说gmat考的就是心态,其实是这样的。pace乱了又如何,上一题选错了又如何,还没遇到狗狗又如何——大不了就n+1站呗。组织行为学里面有个观点是你知道了一件事的最差的结果,并且尝试去接受它,认为——其实也不是那么坏啊,将有利于你平衡这件事的心态。
昨天的考试我的四篇阅读都是gg。有些人总觉得看到gg就压抑不住兴奋的心,一段时间里兴奋地脑袋一片空白;有些人总觉得没看到gg就压抑得不得了——gg怎么还不来啊还不来啊还不来啊。其实gg对你的最佳是建立在这样一个assumption上的:gg的答案刚好对了,而且刚好你遇到的gg上面的那题(不能是变体)。但是反观现在呢,逻辑,数学,改错一堆变体题,尤其是改错,必须要一字不差地记下来才是最有效的gg。所以,遇到了又怎么样,没遇到又怎么样呢?
所以,gg对你的帮助是加快题目的理解,以便调整pace,做完41题。题目终究还是要自己判断这题到底是不是变体题,和留意其中和gg的差别。我认为gg的帮助就是这样,仅此而已。(数学狗有部分例外)
另一个方面:考不到700又怎么样。考到750的他,有牛企internship,有高的t,有高的gpa,有好的recommendations吗?不一定的。考gmat终究是为了申请,而申请又是基于一系列因素而决定成败的。没到offer到手的那一刻,谁是赢家怎么能仅凭gmat而确定呢。
所以,把心态调整好,再上战场吧——gmat is just an EQ test。
--------------------------------------
原文引自:
https://forum.chasedream.com/GMAT_Preparation/thread-464477-1-1.html
参与讨论及查看更多的相关文章请访问【走出GMAT困境】
https://forum.chasedream.com/GMAT_Preparation/list-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