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正文

一个月在职复习700,这不是第二次高考

[日期:2009-02-27] 来源:ChaseDream论坛 作者:jjturning [字体: ]

在复习之初,我就找到了CD,仔细阅读了不少牛牛心经,和各种种类繁多的阅读法,逻辑法,图解。大致读了读之后,唯一的感觉就是我又回到了高三备考的年代。几年在国外读书的经历让我觉得你说文化差异也好,能力测试也好,他们对考试的理解和态度真的和我们不一样,我不相信他们希望我们以这样的态度来“应付”这场考试。客观上,时间也不允许我用这么多的时间来复习这样一场考试。后来,读到的新东方管老师(好像是的)的GMAT解读,更是坚定了我最这样一次的考试的定位,以为随之的复习策略。

我的复习非常的基本,认真做了ETS出的OG和那本紫色的VERBAL 分册,逻辑部分因错误率极低,走得很匆略;个人感觉阅读偏短,尤其每篇题目大过考题,所以再时间控制方面没有什么用处,最有用的语法部分,因为里面涵盖了所有主要出题点的官方解释。读了约一半的杨鹏难句,感觉对处理难句的确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做了约3套的GWD,放弃了,关键是真正吃不准的题目,找不到确定的答案。一道题目可以花费几个小时,看网上的争辩,然后还是不敢确定到底哪种解释是对的。我觉得这样做下去,太多低效,时间上耗不起,而且,我觉得有把我从宏观把握拖入一些细枝末节的纠缠中。而且,50%的错误率我觉得能直接把良好的心态毁了。因为工作原因,在临近考试的最后一个星期,别说没有时间完整的做一套模拟题,甚至再没有时间做一道题,最后两天只好把7宗罪好好看了看,然后对着高频考题,看了一些范文。穿插着看了看一些错过的语法题。

考试的感觉并不好,两篇作文都是从读完题目的第一秒钟就开始写,边写别想,写到最后一秒种,完全没有时间proof read. 数学和verbal部分,都有3道左右的题目没有时间了,是猜过去的。在按下分数的瞬间,我的心底还真不是一般的凉。一直浮现某位牛牛的那句,当你打开门准备迎接他的时候,却发现他趴在地上。是不是我的复习太不自量力了呢?

Q:50, V:34, AWA: 5.5。出来的这个分数,或许很多人会不满意,但是我知道对我足够用了。而此时我最想说的是,没有模考,没有PACE,没有机经,没有笔记和总结,如果,你明白,这是一次英语和能力的考试,抓住英文能力这个根本,你一样可以收获欣慰的微笑。


写在后面的话,出去的这些年,很多人问我怎么学习英文。我并没有多少方法经验,但我只切记一点,学习英文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和这个世界的另外一半人交流,所以,如果你忽视语言背后的承载的文化和内涵,一个漂亮的空壳是没有意义的。而最讽刺的是,很多人都以为自己明白这个问题,只是在某一个细节,某一件具体的事情上,比如GMAT,会说服自己我只不过是暂时的走个捷径,你会发现,一个又一个捷径的背后,是一个虚浮的空中楼阁。 生命,其实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

--------------------------------------
原文引自:
https://forum.chasedream.com/dispbbs.asp?boardID=34&ID=361087

参与讨论及查看更多的相关文章请访问【走出GMAT困境】
https://forum.chasedream.com/index.asp?boardid=34 

打印 | 录入:steven
相关文章      
ChaseDream版权声明
活动日历
{{item.event_geo.name}}

{{item.subject}}

<<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