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正文

在职,160hrs-,一战,710

[日期:2009-02-24] 来源:ChaseDream论坛 作者:tinatinajudy [字体: ]

昨天下午喝的红牛,让我尽管被007轰炸后到现在还在发挥效用,上来也写写菜鸟的备考过程吧。
虽然分数菜,但对跟我同样受限复习时间、工作背景不减分、GMAT分数要求不太高的同学,有点小用就满足了。

背景:
九年前考研考过英语,七十四分;工作五年除了说,其他工作相关都是英语,但也仅限于粗浅沟通;研究生时期上过新东方的GRE班,后来没打算去美国念博士,也就作罢。其实一句话,菜鸟一只。

起因:
四年前加入现在公司,国外,业界大多时候用一个手指可以数出来,但sales工作压力之大......anyway,熬了四年没被干掉,就是大胜利。可是,身心俱疲,去年开始有考GMAT的念头。买了三本OG看了紫色verbal,上了mba网站浏览了半天,上了CD看了几天,迫于生计,无心无力备考,扔掉书本。
今年九月从台湾旅行回来,公司部门大调整,虽然几乎属于大力保护的珍稀级别,还是萌生去意,九月底顶着全球金融危机找不到工作的压力、面对再次大幅加薪的诱惑,我还是发出了确认邮件,10月31日last day。邮件发完之后,脑袋空白,然后径直到mba的register填了信用卡信息,本来想定11月7日,可惜早上九点起不来,只好约了光棍11月11 日正午。
既然没了工作,那就不能浪费时间,索性赶上今年申请的末班车,好在work experience方面不会难过,所以GMAT对我来说只是门槛。

复习时间:
就算是发了邮件,只要没离开公司,还是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只不过不像以前一样不停脚天天被火烧了。所以,真正能够全新投入的只有11月1日到11月10日,整个十月份workday office只能看书,没法集中精力做题,周末可以看两天,11月1日还需要找到合适复习的地方。总之,满打满算,甚至包括上网找信息的时间,不足160小时。

资料:
复习时间受限,所以不可能像大牛们一样备考,只好重新制定策略。
OG是重点,几乎是唯一;
GMATPrep,复习计划确定前做一套,临考前一天做一套
GWD
杨鹏难句
具体到各个专项,后面再详述。

复习计划:
杨鹏难句边边角角时间看,培养出对长句的感觉,注意不是句子分析,更不是语法分析,只是感觉,也没有从英文转换到中文的过程,看到这样的长句,跟看到最简单的没区别——达到了;
OG至少完完整整通透两遍——只做到了70%,没做到的在SC部分;
GMATPrep——做是做了,只起到了熟悉界面的作用;
AWA,自拟模版,AA,AI各练习两篇,黄金80对每一个争取30秒opendrill,然后对照范文梳理一遍——做到;
数学,OG前面的introducation看过,绿皮DS做完,熟悉题型与难度,因为简单我这个千年马大哈也做不到全对,再难也能上50——一语成谶,真的是50:(
GWD,能做几套是几套吧,况且对于没有定论的题,不打算花时间——一天半把GWD13套verbal囫囵吞枣完了,收获是阅读建立感觉了。

大家都来鄙视我吧,暴殄天物,把GWD这么好的资料这么糟践:(我实在是没有时间了啊,10日的时候,都还在拼命做呢,只唯求一个心安,可是实话讲,这么做真没收获,除了阅读。

好了,分项了。

1、SC
历程:
复习的最匠气,只能反复看OG的notes部分,支离破碎地理解parallelism, logical predication, rhetorical, verb form, agreement, idiom, grammatical, diction。OG做了一遍,看了两遍,没有达到融会贯通、提纲挈领,大遗憾;
体会:要上700,SC部分OG应该够了,我对OG还没达到物尽其用。

2、CR
历程:
还是考察阅读能力。按照OG有三大类,大家流行有weaken, strengthen, draw a conclusion (support, must be true), assumption, paradox, bold face等,但这些对中国学生都不是问题,只要读懂了题目。bold face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一道题出来最先做的就是找conclusion, including every sub-conclusion,找到这个,自然就找到了每步的assumption,各类题型迎刃而解,weaken比assumption多一步,strengthen相关但内容落在题干之外,draw a conclusion必须严格落在题干内,而complete也就是各类的杂和。
体会:OG也够用了,没有用过其它教材,最后13套GWD大概平均下来每套也就错1题(1天半做完,到晚上几乎是闭着眼睛做了)。但是前提是能读懂题干,杨鹏难句大有裨益,但要用对路。

3、RC
历程:
以前很怕RC,看到长文章基本到后来就头晕了,但RC提高我觉得有两种途径:通过日常坚持不懈地阅读打下坚实基础;短时间大量文章、高强度、高标准密集训练。
说句题外话,当年考研的时候,英语除了高中底子达到平均水平之外,除了匠气的语法其他很不咋地,平时不用功,词汇量少,模拟考试100分只考了43分,通过两个月平均每天三小时读一篇的训练,最终七十四。所以,深刻体会到阅读的重要性!不是做阅读题,而是阅读能力的提高!
可是工作五年,每天看的也都是专业英语,那些business term因为是日常工作能容,完全不能说明阅读能力。
杨鹏难句反复看了不下十遍,最终达到了当初定的目标。
真正看RC是11月1日下午到11月2日晚上,做完了紫皮与11g的41篇,看完了解释,毫无体会。11月9日做GWD,RC文章终于找到感觉了,能够保证阅读无障碍,但是没时间总结,对选项的表达还是不熟悉,哪怕文章毫无障碍,还是会选错答案,估计就更像高考语文阅读一样吧。翻了一下统计,14题多的会错到6题,少的错也3题,但是,恐怖的是:几乎都是main idea和according!本来觉得这两类最简单:(后来研究了一下错题,main idea错在对选项的用词差别体会不出来,according完全是偷懒,因为文章容易看懂,定位题很多时候都凭印象不翻回去看!大家再次极度鄙视我吧,因为这个我也抽了自己几个大嘴巴。
体会:
杨鹏难句!做题还真没体会。

4、AWA
历程:
觉得CR的解释好用,很多可以用到AA上;RC好用,很多可以用到AI上。
对黄金opendrill之后,从CR和RC中摘了一些,揉了两个模版出来。七宗罪好用,后来套用CR的调调全部改写了。AA练习了三篇,AI练习了一篇。考试的题目不难,黄金都能覆盖了。
对opendrill的一点说明:
用在数学与AWA上,还是因为时间不够啊。也就是看到一道题,逼着自己10秒看题,15之内有思路,数学需要非常清楚、严密的思路,AA找出weak points,AI可以落笔。

5、数学
没啥好说的,高考(一百四十多)、考研(九十)都发现了——难题难不到我(研究生时泛函杀倒一大片,我也能到96,随机过程也是接近满分),简单题也考不了满分。几乎没花时间,一个小时大致翻了翻费费,随机挑了几题,觉得没难度。11月8日晚上发神经,找了一套莫名其妙的数学题来做,米国流行的,被打击坏了,居然时间到还有5题没做完,因为每道题干长度几乎媲美CR了。

好了,罗嗦完了。
体会到GMAT考试不一般,不把它作为考试,哪怕只是对思维的训练,也有很多独到之处。这上面的收获对我来说,比考试本身或成绩更重要。

--------------------------------------
原文引自:
https://forum.chasedream.com/dispbbs.asp?boardID=34&ID=357507

参与讨论及查看更多的相关文章请访问【走出GMAT困境】
https://forum.chasedream.com/index.asp?boardid=34

打印 | 录入:steven
相关文章      
ChaseDream版权声明
活动日历
{{item.event_geo.name}}

{{item.subject}}

<<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