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730,V39,Q50,IR4,AWA 4
还是很开心一战能顺利结束,短期内就能有这个成绩我还是满意啦。之前在 CD 上搜集了好多资料,也看了好多大佬的帖子,感觉这个地方真的值得,现在也来分享一下自己用过的资料还有心经,希望有用。
先说一下个人基本情况:985 本科工商管理专业,雅思 7.5,半年欧洲交换经历,英语基础还不错;高中文科生,但大学上了两年高数还有统计类课程,基本数学能力 OK.不是什么大佬,只是努力和运气刚好都发挥了他们的作用。本篇心经注重讲备考的时间分配和流程准备,没有做题方法和考试技巧,毕竟我也没有真的很明白的东西乱讲不负责任。大家就当记叙文和流水账读一读吧。
由于我的备考时间短、对除了 total 以外的分数不太有要求,所以基本没有看 IR 和 AWA(只是做 PREP 的时候做了配套的题),这两个部分的成绩果然印证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个话。这个帖子就还是大概说一下数学和语文的复习安排情况就好,其他两个部分的经验请参考 CD 里的各种大佬的其他帖子……
Part 1 备考时间分配
懒散放羊期:4 月报名 7 月 31 日上海皮尔森考位。到 6 月底之前因为都在上课和实习,没有时间集中注意力看 G, 所以这个阶段都在收集资料和了解考试流程,在 7 月之前已经对整个考试的题型、考试流程了解清楚。GMAT 成绩的 5 个送分校这个时候也可以大概考虑清楚。
集中火力期:7 月 1 号开始每天保证 4~6 小时集中学习时间,就算白天有事(出去玩)晚上回来也需要不少于 3 个小时的集中复习。(注意:集中就是不玩手机、不摸鱼、不分心,只是上个厕所、喝点水和吃点东西那种集中)如果是早上考试的朋友,还需要调整个生物钟,比如我就是 8 点考试,每天最晚 8 点也要从床上滚下去,周末偶尔睡到 9 点。考前两周开始做套题(PREP 破解版,语文数学可以分开做),考前一周按照考试的时间和要求(全程戴口罩)开始模考。 整个时间段,出去套题和模考,各个题型时间分配大概 Q: SC: CR: RC=4:4:2:1
考前调整心态期:7.29-7.30 建议至少提前一天到考点的城市,保持正常作息,正常饮食。我提前了两天到考点旁边的酒店,提前一天相似时间(我是早上 8 点的考位,前一天大概 8 点半不到出酒店们)搞清楚考场位置和计算路程时间。之后就回酒店看整理的笔记和错题,做了一套 PREP (total 710), 再次确认送分校名单,晚上还出门和朋友一起吃了饭,睡前再次看笔记要点,11 点上床睡觉。
Part 2 备考流程
Quantitative 陈向东→OG→GWD、PREP
一开始备考我是看的 OG, 结果 DS 直接把我看懵了(内心OS: 这是个啥玩意儿啊),所以如果一开始看 OG 没看明白的朋友可以先不折磨自己。 只要是中学学过数学的朋友,直接看陈向东高分突破(中文版教材,也不需要词汇基础),你只需要唤醒沉睡的那些知识,看完例题练一些练习题巩固,会了就往后。(我没做完,我感觉也没必要做完,如果你做完了当然更好)知识唤醒完就去做题,一般做题都是 OG 开始,OG 搞定然后 GWD + PREP.
我没有特意背单词,只是从 CD 上下载了一个数学常用名词的 ppt,在做第一遍 OG 的时候边熟悉边记忆。这个还是因人而异,如果题目一开始就看不懂还是好好背单词去吧。我有一定英文学统计学的基础和长时间的英文授课基础,读题不会有太大问题。个人原因还是一直不太会直接背单词,感觉记不住也很枯燥没法坚持,做题的时候反而印象更深刻。因为我数学也没考到 51,个人认为数学如果要冲 51 还是需要把 GMAT Advanced 的题目都过完的。(我没有,我检讨)
总体而言,数学不是很难,但是也没有很简单,努力一下考到 50 分是完全可以的。熟悉题型和理解题意是基础,有一些俗称纸老虎的题目,题干巨长无比,看得头都晕了,其实列出数学语言来非常简单。接下来牢固掌握考点、把握做题节奏,细心认真一点就够了。
Verbal
先看 OG, 搞清楚 GMAT 考试的流程和题型分布,然后上网搜一下分数对照表,确定一下自己 verbal 需要多少分。 然后在跟着 OG 看 SC,CR,RC 的题目和考点大概什么样子,心里有数就行。
SC+CR: OG→毕出 21 套→GWD、PREP
先看”跟毕出一起考GMAT”视频(GMAT.la网站:https://gmat.la/ video,讲解比较生动,我比较喜欢这种逻辑清晰和类比比较多的视频),了解题型、考点和做题的思路,一定要自己整理笔记。这个阶段可以试着做一些 OG 找找感觉,当然这个阶段没有什么正确率可言,基本都是错的,主要就是感受题目,但是还是会对自己的强弱项有体会。(比如我一开始做 CR 就正确率 70% 左右了,后续也就没有花费太多时间在这里)
SC 看明白是怎么回事以后就去看曼哈顿书,整理语法点和常用考试题型。建议还是自己整理笔记,别人的笔记可以参考,但是看别人的笔记自己还是不会有很深刻的印象。每过完一个语法点就去做对应的分类练习,加强记忆和加深理解。语法点学习完之后就开始卡时间刷题,一般一题控制在 1 分 30 左右。及时总结和整理错题,如果出现某个知识点反复错误的情况,再去复习曼哈顿。
CR 看明白了就开始做题,也是先从 OG 开始,最好做题的时候都明确一下是什么题型(削弱、加强、假设、非常规 etc.)这样有利于之后整理错题和总结自己的弱点,有针对地强化和提升。解题的习惯养成以后开始卡时间刷题,一般我会卡 1 分 40 到 2 分钟,比 CR 题目分配的平均时间稍短一点点(之前说过我可能稍微擅长这个题型)。CR 的错题整理一定要自己写出来为什么选择的不是正确选项,便于提早发现自己是否存在逻辑的漏洞(其他读不懂选项的小毛病没关系,这个很重要,如果思路错了那再刷题也是白搭)
RC:OG→毕出阅读大全
这个部分好像一直都是 Verbal 里面最不受重视的。 一开始做阅读可以不控制时间,仔细读完选完,然后分析文章结构并且归类。我做了一个 excel, 从文章名称、难度、类别(人文历史、政治政策、自然科学、商科类 etc.)、文章结构、正确率、题型这几个方面认真总结了大概 12-15 篇文章。总结完以后就能发现一些共性规律,也能同样发现自己的强弱项(比如我的强项是商科类和人文历史,自然科学比较差,尤其天文类)。这个时候就可以稍微了解一些不熟悉的领域的背景知识或者集中一段时间就做自己的弱项,然后再回去看之前做得不好的文章,集中起来再做一遍。
Part 3 其他心得
归根结底,GMAT 不是一个非常难的考试,但是他确实很考验心理素质和总体战略布局的能力。
心理素质:我在考前就做了两次模考,一次 660,一次 710,都没有我正式考的分数高。虽然一个有挑战性的目标有利于激发我们的潜能,但是临门一脚的时候还是要给自己卸下包袱。我在考前复盘我的申请项目规划时候发现,我有很多可以申请的项目不需要 700+ 的 GMAT 成绩,那么这次考试我就顺利考完就可以,就算成绩一般也可以再考或者申请其他项目。我有退路和其他选择,正常发挥也有至少 650+,反而不那么紧张,考试的时候注意力完全集中,就算给遇到难题、拿不准的题也可以及时选择完继续考试。这里也希望各位考 G 的小伙伴们可以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不要过分紧张导致发挥失常。
总体战略布局:事半功倍的战略形成等于对自己清醒的认识和对症下药。之前我一直强调的分题型总结看自己的强弱项,以及对自己英语和数学基础的介绍,都是在为自己准备考试的时间和精力分配做准备。毕竟大多数人都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花费有限的精力来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用长板省下的时间和精力补齐短板就显得尤其重要。我数学基础好,那可能 verbal 要多花时间,数学稳定正确率就行;我阅读没大问题,那可能其他部分就可以多一些时间巩固。别人的方法和经验毕竟是别人的,还是要找对最合适自己的方法才能努力付出后看到效果。
希望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申请季一切顺利!
--------------------------------------
原文引自:
https://forum.chasedream.com/thread-1371136-1-1.html
参与讨论及查看更多的相关文章请访问【走出GMAT困境】
https://forum.chasedream.com/forum-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