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正文

9/9北美在职二战730:些许遗憾,些许欣慰

[日期:2006-09-12] 来源:ChaseDream论坛 作者:brucejohnson [字体: ]

从7月15日一战GMAT 680至昨天二战GMAT 730,整整47天的努力,最后凝结为一个令我感概的分数,作此长文以纪念,希望能对仍在奋斗中的兄弟姐妹们有所帮助。首先汇报一下我的具体成绩:一战680/89%(V31/61%,Q50/95%,AWA4.5/55%),二战730/97%(V39/88%,Q50/95%)。

一、备考历程

我毕业于国内知名外语院校,英语专业八级良好,工作需用英语,基础尚可。自去年6月受在美留学的大学同学的建议和鼓励,立志申请MBA并决定考G以来,我总共准备了1年近3个月的时间,基本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蒙昧阶段:去年6至12月。在不知CD网站的情况下做了外国人编写的数套考G教材,有Barran’spasskeytoGMAT,GMATfordummies(傻瓜GMAT),Kaplan’showtocrackGMAT等,初步了解何为GMAT。当时天真地以为做完这几本教材就能OK了,现在想想这半年时间真是浪费了。那些教材可能只适用于英语母语人士,我做完以后并没有什么感觉,现在更是一点内容也回忆不起来了。奇怪的是,书店里多的是这些“旁门左道”的复习教材,而最最重要的“名门正派”编写的OG却从未见到。

(二)入门和持久阶段:去年12至今年7月。去年底从同学处得知CD网站,才算真正打开了通向GMAT之门。特别是CD的论坛,简直就是一个百宝箱,从中我知道了真正有用的OG、GWD等教材和数不清的牛人心经。12月从当地图书馆借到OG第10版,拿到这本比所有我做过的“洋”教洋更厚、字更小的绿皮书时,我意识到终于找到正版“秘笈”了。此后,在OG和CD的伴随下从零开始备考半年多,至7月一战失利。

(三)攻坚阶段:今年7月下旬至9月上旬。一战失利后,在CD上发表了一篇发泄郁闷兼寻求指导的短贴,获众多兄弟姐妹鼓励和牛人指点。蒙版主厚爱,还加了精。记得以前看过一本英国人写的二战史书,对描述1943至44年纳粹德国的标题印象深刻:创伤与退却。我虽受伤,却没有退却,立志8月底或9月初二战,用“绝地反攻”、“蠢蠢欲动”、“疯狂反扑”、“困兽犹斗”这些词来自我形容都不为过。
[符

二、经验总结

(一)备考态度。一定要端正态度,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要认认真真备考,老老实实复习。这里不存在牛人与非牛人的区别,即便是短期备考即大胜的牛人,我相信他们在其短暂的备考过程中也是认真老实的。全情投入确实很难,人总是有惰性,但“全情投入”好比是双曲线中的数轴,你可能永远无法达到“全情投入”的境界,但可以通过不断努力而无限逼近,这对于备考就已经足够了,关键是要有那根弦。

(二)备考策略。一定要适合自己。何谓“适合”自己,就是自己觉得怎么高效就就怎么来。我记得有许多牛人都主张“可以偏重,不可偏废”的复习策略,要随时保持做题的感觉等等,但我就是很难做到。我是个习惯“单任务”的人,喜欢“条块分割”、逐个击破。毛主席有句军事名言“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我喜欢一段时间专攻一门,力争“断其一指”。这段时间如果同时硬看其他内容,就感觉没有效率,最多“伤其十指”。我的策略就是在一段时间内“攻其一点,不计其余”,一战和二战都是这样。例外就是二战刚开始时用了10天时间全面回顾一遍OG,是每天阅读、逻辑和语法并进的,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我一战时对OG已经比较熟悉了。我绝不是说CD上的备考策略不好,而是说一定要以自己复习时的感觉为准。复习材料应“拘泥”于CD上的经典材料,但复习策略一定不能拘泥,要以自己感觉是否高效为基础,随时调整。

(三)备考计划。同备考策略相似,不要拘泥,要注意调整。坦率地讲,我一战和二战都没有什么计划,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制定。我只知道我面前的任务就是三样:数学、语文和作文。我就是轮番轰炸,按序击破。有位牛人说认为把应该过的材料过一遍就OK是猪头逻辑,但我一战和二战都是这样的逻辑,不过不是过了一遍,而是几遍而已。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应该看的东西看完并且加深理解。要说有计划也是“大体则有,具体则无”的短期计划,比如今晚看完白勇语法三章,这个周末消灭掉大全一半等。CD上列了许多计划,大多适用全职备考。我在职复习,只有周末有大块时间。二战开始时试图采用某牛人的“40天攻G”计划,后来觉得不适合,还是按自己的想法来了。

(四)备考作息。还是那句话,适合自己。一战就不说了,二战工作日每天4至5小时,周末8至10小时。每天中午看半小时,午睡片刻,下午6点下班,吃完晚饭后稍稍休息,看看电视,游泳1小时,大概就快10点了。游泳完看书半小时,开始犯困,往往小睡片刻(1至2小时,懒猪表现一)。晚11点开始进入状态,复习至凌晨2至3时,二战临考时最晚一次至4时。周末一般10点以后起床(懒猪表现二),吃完brunch,12点复习至下午4点,开始犯困,小睡片刻(1至2小时,懒猪表现三),起床后吃晚饭,游泳1小时,看电视,9点再次复习至凌晨3点(下午睡过,晚上不困)。我从来不在犯困时坚持看,因为不想自欺欺人,困了就睡,醒了就看,有效就行。每天凌晨才睡的作息长久看对身体不好,但为了备考也豁出去了(再说其实睡得不少,呵呵)。但生物钟一直没调过来,上午9点考试,考前一晚凌晨2点才入睡,7点起床,但好像感觉还可以。我一直认为深度睡眠只要4至5小时就已足够应付上午的考试,当然睡眠充足些更好。

(五)备考材料。一战:OG10、GWD最新13套、费费数学(7套)、排列组合难题集、费费逻辑、孙远作文宝典、作文范文集(CD上范文最多的一套);二战:OG10、OG11阅读(紫皮)、OG11语法新增题、钱永强数学、杨鹏难句、新东方阅读63篇、白勇语法、语法大全987(不含OG)、语法大全注释、语法菜鸟总结合并版、GMATPrep模考两套,一战时做过的费费数学、费费逻辑逐题过一遍,GWD最新13套看一战错题。

(六)分类经验小结。语文最重要、数学次之、作文最后。我各部分所花精力比值约为语文80%,数学15%,作文5%。语文的三个部分阅读、逻辑和语法同等重要,但语法最易短期提高、逻辑次之、阅读最后。我一战时感觉主要输在阅读上,没看懂文章,后来仔细分析,其实语法和逻辑也实力不够,看得慢、吃不准。GMAT是一个整体,个人认为不可能出现一部分水平畸高、另一部分水平畸低的情况。如果句子改错强,自然说明阅读难句能力强,那么阅读就不会很差。同理,如果逻辑强,那么对于阅读时把握文章逻辑结构也有帮助。因此二战我的策略很明确,就是首先加强语法,考试时向句子改错要时间,挪给阅读和逻辑。其次加强阅读,多读多做题,寻找读文章的感觉。逻辑温故知新。二战时感觉语文时间很充裕,一点不紧张。下面分别说说。

语法:二战时把OG10的题又做了一遍,有些题已经做了4遍居然仍会错,真服了自己了,然后仔细看OG解释,但始终没找感觉,总觉得和OG解释隔着一层似的。开始做大全,错很多,果断决定停止。OG的解释是以题为单位的,我已经看了4至5遍,再多没有意义,于是决定看一本中国人编的以解题为导向的语法书,系统学习一下。于是下载打印了白勇语法全解(好像觉得说白勇强于LZM的贴子多些,加上刘振民语法PDF版加密无法打印,就选了白勇的,其实我想两者应该差不多吧,看一个就行了)。虽然白勇语法有357页,当时真担心来不及看完,但看了以后真有醍醐灌顶的感觉,什么平行、不改变句子重心和逻辑意思、不随便增删实义动词和改变副词位置等算是真正明白了,白勇的许多例题来自OG和大全,我觉得讲解很清晰,当然也有一两个小错误。但我能挑出错,就说明水平提高了,从那时起真正有了咸鱼翻身的信心。我一鼓作气,用了7天看完白勇,再做大全时感觉就好多了,正确率明显提高,每题并照大全注释一一分析,即使错的,也错得值,让我更深刻理解GMAT语法的要害。最后又看了菜鸟总结合并版,为了加深对OG解释的理解。

阅读:关键就是要读懂,要把握文章逻辑结构,明了文章和各段中心意思。我不会略读和跳读,就是匀速读,如果能读懂,匀速读也来得及;如果没读懂,再怎么跳读略读也无济于事。我二战OG10的阅读又做了一篇,仔细看解释。考前又做了一遍,不限时,每篇读完后就在脑子里回忆逻辑简图,想作者写得怎样有道理。我不主张做笔记,因为考试时时间不允许,直接就用大脑记。小安阅读法很好,但我更倾向于逻辑简图,简单实用。在掌握逻辑结构的前提下,才能读懂,才会自然而然的知道细节题的准确位置。此外,我还做了OG11的紫皮阅读,全是OG10的重题,就重点看看解释,觉得帮助不大。真正练出感觉的是新东方GMAT阅读精解63篇,虽然有许多OG10的文章,第二篇也不知所云,但多数文章是好的。

逻辑:关键也是读懂,总结出逻辑链。二战逻辑是我语文中复习最少的一块,没做新题,复习了OG10,重温了一战的费费逻辑。感觉逻辑不懂的题目一定要看讨论贴,重点看能令你信服的牛人解释,搞懂就可以了。争议题找一个自己信服的理由,实在想不通就算了。

数学:要得满分不容易,但要力争高分。做完费费数学应该就可以了。但英文表达要清楚,看懂题目意思。一战时我遇到了个词“quadratic”,就是“二次”的意思,当时不知道,以为四边形也是以“quadra”词根开头,理解成四次方了。另外受白勇语法影响,数学也想看看中国人编的系统复习的教材,就下载打印了钱永强数学,仔细看了基本的数学定理和公式,做了后面的三套题。感觉钱书中英文数学词汇表、公式和一些基本规律还是有用的。GMAT数学题并不太难,最重要的是细心。特别是DS题,一定要注意B项单独成不成立。

作文:从一开始准备考G起,作文就是我最担心的,但也是我最没花力气的。如果说我在备考中投机取巧的话,唯一就是作文了。语文和数学部分的复习占用了大量精力和时间,作文只能偷懒了。作文还是需要练的,但与做题不同,作文练习一直觉得无从下手,总觉得无话可写。因此我个人建议,如果作文不是非6不取的话,关键是背熟模板。不用担心模板雷同,个人认为考试时的紧张和考题的不同,是不可能百分之百照搬模板的。当然自己改改更好,一是便于记忆,二是将“recentlythereisacontroversy”等太陈旧的句子去掉。考前将模板背熟,其实就是将模板的句子背熟,考时再根据具体题目排列组合,并加入需要有的放矢,临场发挥的内容。背模板的主要作用就是确保文章结构和基本信息量,避免考时紧张抓瞎,思维空白。打字一定要快,保证字数,如果能有400字以上的5段清晰结构,分数差不了。另外,熟读“七宗罪”,确保写好AA,这样也有助于总体分数。我一战作文4.5,肯定是AA5分,AI4分的结果。二战感觉作文发挥比一战好,希望能有5分。

关于机经。我一战和二战都没看机经,因为手头可看的经典材料都看不完。此外,机经总不免有错误之处,既然只是看思路,那复习好基础材料一样可以。即使考试时遇到机经,我也不敢直接选答案,一样要做一遍。因此我还是觉得要抓住根本。以数学机经为例,我看了些机经,发现有几题不会做,又没有权威答案,空自打击信心。当然,机经的作用因人而异,对大家贡献机经的热情我还是敬佩的。

最后说说总结。我一战和二战都没有好好总结,也没有真正理解牛人所说的总结的含义。我只是做题,然后把题目搞懂。其间做题时间并不多,绝大部分时间都用于看解释,而且是反复看,这非常磨性子,需要耐心,大家一定要坚持住,看进去。

三、人生感悟。

考G教给我的已远远大于考试本身。我想每位在奋斗的兄弟姐妹都有同感。曾几何时,对前途感觉非常茫然,每天虽然在上班,可却早就没有了兴趣与激情。人生总是需要目标的,虽然我不确定我是否适合读MBA,但有个牛人说过,MBA是一张牌,在人生失去目标时可以用它。另外,我不想现在就将以后几十年的人生定格,我想拥有更丰富多彩的生活。如果能够申请成功,出国留学本身就是一段宝贵经历和巨大财富,这个梦想值得我为之拼搏。我总是隐隐觉得,如果现在不试试,以后可能就没机会了。CD是个好网站,考G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自主的学习,其意义甚至超过高考。我很奇怪,这点复习量如果放在高三,根本不算什么,不就是41道语文题、37道数学题和2篇小作文嘛。但学生时代毕竟过去多年,在职复习真是劳累,一看书就想睡觉,注意力难以连续集中2小时以上,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大家也一定可以的。一战成功固然最好,但失利也不要灰心。我想和大家说,只要努力,一定成功。我受GMAT语法影响很深,连这篇文章的题目都符合清晰、简洁和并列的原则。二战进步还是显著的,这一个多月的努力没有白费,使我感到欣慰,但我还是遗憾的心情多些,750分,V上40的目标没有达到。但既然我二战时感觉和状态都很好(三部分都是从容不迫做完,pace掌握很好)的情况下,仍然是这个分数,就说明我的能力可能就是这样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虽然遗憾,但不会再三战了,这个分数申请应该够了吧。总之,考G是一项全方位的磨炼,也将使我更加成熟。

四、下步打算。

多数名校的第一轮报名截止日期都是10月中下旬,申请时间已很紧张。我托福还没考,申请材料也没开始准备,考G占用了太多时间,真有点担心来不及。但现在只能咬牙坚持下去。很感谢各位读完我文章的兄弟姐妹的耐心,并恳请对我如下几个问题给予指导。我也会自己上CD找答案,但还是希望大家给个意见作参考。

(一)我准备申请10所学校,是否有必要包括一至两所美国TOP10以外的学校,以确保成功率。

(二)现在有了新托福,取消了老托福的语法部分,新增了口语部分。几个名校商学院网站的招生要求并未区分新老托福,只说要有托福成绩,我应该准备考哪种托福。我认识的人都说托福比GMAT容易,现在看来不是这么回事,特别是新托福,我有点畏难情绪。

(三)考G时电脑问我对MBA什么专业感兴趣,我选了generalmanagement,但说实话并没想好。这种专业问题以后可以改吗?申请学校时是不是就要写清楚是哪个专业,还是笼统地说fullMBAprogramme就可以了。

(四)对于国际学生而言,申请越早越好,但第一轮与第二轮是否差别很大。

最后感谢CD和CD上所有的兄弟姐妹和牛人,这篇文章我写了整整一下午,也算我对CD所作的微薄贡献吧。受GMAT作文影响,啰嗦了些,大家各取所需,顺便练练跳读略读。祝大家考试成功,申请顺利!

--------------------------------------
原文引自:
https://forum.chasedream.com/dispbbs.asp?boardID=34&ID=192931

参与GMAT学习讨论及查看更多的相关文章请访问【走出GMAT困境】
https://forum.chasedream.com/list.asp?boardid=34

打印 | 录入:Zeros
相关文章      
ChaseDream版权声明
活动日历
{{item.event_geo.name}}

{{item.subject}}

<<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