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GMAT之路走的很漫长。从我在CD注册起,那时是一个弱弱的问OG是啥东东的菜鸟,到现在终于决定开始下一站——申请,花了整整13个月的时间。在这13个月中,我参加了三次GMAT考试,因此拥有很多失败的经验与大家分享。当然,有些背景需要交代一下,我是在职复习,精力有限,通常到了11点就睡,因此晚上复习时间最多是3个小时,周末还要经常出去FB,所以可利用的复习时间不多。
时间安排:
2005年10月初-11月29日 较认真准备GMAT一战(690,M49,V35,AWA5.5)
2006年4月初-6月14日 认真准备GMAT二战(710,M50,V35,AWA6.0)
2006年7月初-7月24日 不认真准备GMAT三战(740,M51,V39,AWA?)
NN看到上面的分数,可能会觉得三次的结果没有本质的区别。的确,走出广州考场,在坐地铁到广州东的途中,我依然不那么欢喜的遗憾着。是的,我依旧没有达到我的目标。可是,生活让我必须move on,申请除了GMAT,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花了这么多时间在这个考试上面,是该继续前行的时候了。
大家也许会问,一战和二战间隔这么久,你干嘛去了?当时因为受到生活上一些事情的干扰,承担很多的压力和痛苦。期间又匆忙赶考了香港的CBT,结果尚能接受。我的战线拉的很长,不过由于中间有些生活上的事情,所以三次考试时间加总也不超过5个月零零碎碎除上班以外的时间。
复习资料:
- 核心资料:OG+GWD
- 弱项突破资料:LSAT(共做了前12个SECTION)
- 费费135
- SC大全
有一点很简单但很关键:保持强项,主攻弱项。我通过两次GMAT考试才悟出这个道理,大N们很早就提过要平衡,但自己不去犯错误,就不能深刻体会改正的必要性。我这人有个毛病,越是做的好的题目,越喜欢做。而正确率一塌糊涂的部分,碰都不想去碰。过分沉浸于自己得意的部分,让我丧失了对GMAT考试的全局把握。我相信,CD上有些朋友可能有和我有同样的毛病。那么看到这里,请给自己敲警钟:平衡!平衡!GMAT考的不是单科!
复习过程:
一战:如前所述,我的一战复习属于较认真那种,但抱有侥幸心理。心理也蛮脆弱,希望一次拿下GMAT的我压力越发的大,在复习中途由于难度太大,复习时间过短,加上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哭过两次。
我的英语基础还行,以前的英语考试都是靠阅读拉分,于是开始阶段不大在乎RC。NN们说要先攻RC,我却小视了它。先做了OG的SC和CR的前50题,SC的正确率很低,只有50%,而CR却有90%。于是主攻SC,把CR放下了。这一步,现在看来,走的很不好。因为OG的CR我连一遍都没做完,以前又是文科生,逻辑思维没有经过任何训练。
11月10日左右开始做GWD,CR的弱项体现的很突出。回顾一战,我那时是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没有特别的强项,而每个单项都不稳定。后来,习惯精读的我发现GMAT阅读考的是文章架构,要泛读。但时间已经来不及了,我还有那么多GWD没做,那么多SC没有总结。当时对于各种材料的选择不太清楚,属于混沌状态,又懒于总结。于是,在考场上有压力的情况下,我一方面要适应着非液晶电脑读屏的困难,一方面要应对满屏的大段大段的CR。考完看到一个690,啥也没说,拿起包就走,从专家楼走到广外门口边走边哭,当时没啥感觉,就是觉得委屈。
教训:
1、阅读是基础,CR是高分关键。GMAT首先考的是RC,其次考的才是CR。如果阅读不好,考场上作题速度就慢,影响PACE。而要取高分,则要在阅读好的基础上练好逻辑,因为无论哪种verbal题目,最高境界考的还是逻辑。比如说,有争议的SC题通常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所谓“规则”和“定理”与逻辑意思的冲突。难题通常需要通过逻辑意思来判断正确答案,所以会出现争议。
2、OG是根本。一定要自己觉得把OG看熟了才可以开始GWD。不然,浪费了GWD。要熟到哪种程度呢?我个人觉得要看到SC的每一句解释都能明白,没有疑惑。
3、要做题,但更要总结,特别是错题。一味的题海战术没有用,必须搞懂自己究竟错在哪,保证下次碰到类似考点不再错。
4、适应电脑读屏,考前一定要用和考试界面相同的软件模考。我平时复习用的要么是书本,要么是液晶显示屏或笔记本。但05年底还没有换东家,电脑是凸屏的。而我在考试前一天GWD的总结还没看完,当时很犹豫用半天的时间来模考还是看总结,结果我选择了看总结。于是在考场上,界面对我来说很陌生,因为我一次模考也没做过。
总的来说,一战是非常仓促的。自己本非牛人,却不愿意静下心来认真复习。
二战:3月考完托福后4月开始GMAT二战,我的心非常平静。我有条不紊的复习,到点睡觉,不想GMAT以外的其它事,没有一战复习时的焦虑。二战整个过程,甚至看到分数,我没有流过一滴眼泪。这时的我,对GMAT的认识已经相对理性。我深信只要我把每个部分都吃透,考试自然能取得好成绩。
针对一战中RC的弱项,我用wangyu的方法把OG的RC解释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并且谨遵bigmouse的教诲“看文章时不要在心里默读”(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想感叹一下:学了那么多年的英文,我曾经引以为豪的阅读居然一直用的是错误的方法。)我慢慢找到了RC的感觉,为了进一步巩固RC,又能使CR受益,我做了LSAT的前12个SECTION的题目。事实证明,题干较长的LSAT逻辑有助于克服心慌,让我面对大段的阅读不再恐惧。LSAT考察的逻辑概念和GMAT还是有些不同,但也跳不出那些圈子,无非也就是加强,削弱,假设,结论,推理错误,类比,只是出题方式不大一样。
SC方面,我重新再看了遍OG,惊讶的发现原来OG中还有这么多知识点没掌握,于是一个个的看讨论,基本上每道题都看的差不多了;另一方面,携隐说“OG是剑谱,大全是江湖”让我印象深刻,于是白天上班有空时我就用SC大全练手。
CR方面,我没有特别复习,做了FEIFEI但没总结,只是在后期GWD阶段琢磨了一下。说到GWD,其实我二战时GWD做的挺不错,总错题基本上都在8个甚至5个以内。但我忽略了一点:有些题目我在一战时做过,特别是CR,很容易就记住了答案。于是我自以为是的认为我的水平还不错,上750问题不大。其实假象下面隐藏的现实是:我的CR准备的不够好。要命是的,GMATPREP里面的CR基本上也是重题,鉴于吸取一战的教训,考试前做了两套PREP,一次730,一次740。虽然分数不高,但这是建立在M47的基础上的,于是当时美美的想,考试的时候M多参考一下JJ,语文既然我都超过40了,总分肯定有750+。结果考试时SC做的很顺,RC做的也还行,但CR基本上都没什么把握,分数出来的时候我哭笑不得,语文居然和上次一模一样!我付出的这么多努力,这么认真的复习,居然没有得到一丁点回报。反而是数学和作文,我压根没复习,结果还比上次进步了!老天真TMD捉弄人!(我这次一点不觉得委屈,也没有想哭的冲动,就觉得生气,想骂人。)
教训:
1、主攻弱项,保持强项。我二战失败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CR有这么弱,虽然RC进步了,但CR还是不够好,反而愚蠢的把重心放在SC上。在做GWD时,我经常参与语法区的讨论,觉得自己语法还有点水平,洋洋得意。我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这上面,虽然语法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却忽略了CR的复习和总结。
2、考前两天要看GWD总结,保持考试的感觉。考场上的压力能让一个准备不充分的人措手不及,但却能让准备充分的人勇敢面对。我在考前专顾着看SC,把CR大大的忽略了。
3、要休息好。考试前晚,对面房间的人老是进进出出,关门很响。那天晚上我醒了无数次。第二天做到verbal时觉得非常疲劳。
事实上,二战整个复习过程都是不错的,只是临考前的策略有些不对,忽略了相对弱的CR。我后来琢磨,当时要多花个两天看CR总结,结果就是另一番天地了。自然也就不会有接下来的三战。
三战:6月14日考完,周围的朋友都劝我别考了,说这个分数申请够用了,与其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来三战,不如多花点时间在申请的其它工作上。况且,就算再考一次,有把握上750吗?我觉得他们说的很有道理,因为这个考试的随机性真的很大。但心理仍旧不服气。我不相信,二战那么认真的准备,换来的只是一个和一战稀里糊涂得来的一样的语文分数。
下定决心考是在7月4号。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再多给自己一次机会,如果真的不行,那就算了。于是这次考试很D调,没有告诉朋友。其实也没怎么复习,总共才两个星期的时间,还一边看desperate housewives,一边写访谈录,一边忙工作。我没有做任何新题,只是着重把GWD的CR总结分类看了一下,但即便这样,时间也不是很够,导致数学JJ只看了不到一半就上场。结果语法题目出的很怪,尽是些think of as还是think to be之类的题目,让我一上场就很郁闷,第一道花了我三分多钟的时间。而GMAT的通常考点平行,主谓一致的题目竟然很少,最后一道出了not only,居然找不到but also。不过,CR和RC做的都还不错。根据我自己的估计,大概SC错了5-6个,CR错了1-2个,RC错了0-1个。结果出来740,虽然仍然不尽如人意,和模考的770,780不在同一档次,但我这人从小到大考试运气就不大好,有这分数OK了。我也懒得去钻那个牛角尖。
教训:
1、语法还是得天天看,这个东西和RC不一样,放了半个月错误率就上升。
2、语法出题趋势,和GWD相比,有细微的变化。也许出题者认为think of as之类的题目属于简单题,但这恰恰是我没准备的,感觉有点象国内考试的四六级之类的题目。
3、平常心和D调很重要。我二战的时候经常用精神胜利法,想象自己取得750+的快乐情景,虽然一定程度上导致复习的过程不那么痛苦,可欲望的折磨,导致有些晚上因此失眠。三战我啥也不想,每天慢悠悠的,权当再做一次模考。而且,由于朋友不知道我三战,因此压力不大。
流水帐记录了我的考试过程,谢谢那些有耐心看到这里的朋友。我赞同CD上有些朋友用两三个月的时间来突击并取得700+的分数是高效率的做法,但我自己却也从这长达一年的GMAT历程中受益良多。我因而学会如何在面对困境时克服心理恐惧,如何让自己冷静想出应对之策;学会控制自己的焦虑,而不要过多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学会在低谷时告诉自己,只要坚持,一定会否极泰来。更多的,我还学会了要有严谨的思维,理性的判断方式,以及简洁有效的表达方式。我逐渐的克服了默读文章的习惯,我还将逻辑的思维方式运用到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还因此明白在屡战屡败的情况下,如何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如何相信“只要有明天,就会有无尽的希望。”
感谢:(排名不分先后)
感谢CD和老大,让我们有这么好的交流平台;感谢一战、二战认识的许多朋友,包括proteinmonica, zx_nju, juh,randomyoyo, 司相尉,wycg,stellaleigh, 台湾小甄MM等等;感谢CD上的mindfree, 小安,wangyu73cn, Xtriumph,携隐大牛们;感谢小西创办深圳小组,我因而才认识深圳的XDJM们;感谢paul和bigmouse, 没有你们的鼓励和支持,我或许仍旧是一个啥也不懂的小菜鸟。感谢好友julia, 在我脆弱的时候给我坚持下去的勇气;感谢david, 让我发现自己的梦想并努力去实现它;感谢爸爸妈妈,你们永远那么支持我。
给后来人的建议:
1、熟悉GMAT的过程,OG足够。根据OG的作题情况,针对弱项有针对性的选择其它复习资料。如果各方面都很强,那OG+GWD足以。
2、GWD和GMATPREP要在准备的非常充分的情况下才可以动,因为这些资料太宝贵,做完了就没有其它材料如此真实的反映水平。
3、多利用CD的资源,前中期多参与讨论,巩固各单项的认识。后期不要将过多时间花在讨论上,以总结和全面复习为主。
4、保持平静的心态,脚踏实地的复习。与其焦躁不安、郁闷、担心、犹豫来浪费时间,不如多休息,多和朋友出去吃喝玩乐,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5、相信自己,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回报。有时候,信念的力量很重要。
最后想说的话:
如题目所说,it's a long long journey, 其实MBA的申请过程就是一个漫长的旅程,我的梦想之旅才刚刚完成第一步。在逐梦的途中,全情投入,无论结果是成是败,过程本身已让我们受益。这一点,GMAT考试已经是很好的证明。接下来,要走好申请的每一步。
--------------------------------------
原文引自:
https://forum.chasedream.com/dispbbs.asp?boardID=34&ID=185048
参与GMAT学习讨论及查看更多的相关文章请访问【走出GMAT困境】
https://forum.chasedream.com/list.asp?boardid=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