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月底到10月22,共复习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刚开始复习的时候我连什么是OG,prep,CD都不知道,
但在CD的帮助下,也取得了IR7-Q50-V40, Total 740 这样还算满意的成绩,真的很感激!!
第一次在论坛里写心得,实在是因为被无私分享的前辈们感动到了。
所以虽然只有740,也厚着脸皮来写写心得吧,哈哈。
先说一下考题的情况吧。
我是10月22号下午场考的,本来已经做好要换库的准备了,没想到竟然还赶上了末班车。
而且已经一个月的时间,jj已经很充分了。
考前我是只看了IR,数学和悦读部分的jj。
【关于考试时的心态】
考verbal的时候真的非常绝望,一直在想万一做不完怎么办。
所以大家在平时复习的时候就要非常严格的控制做题时间,不能拖沓!
本来觉得这次不可能上7了,后来不知按了几下next,突然成绩就跳出来了!竟然半天都没反应过来这是我的成绩!
所以考试时候的感觉可能会很不准确,千万不要被几道题影响自己,你觉得答错的或者没看懂的,没准真做对了呢!
即使时间快不够了也一定不能乱了阵脚,要拼尽全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去理解题目,这比分心去想时间要有用得多。
还有不习惯戴耳塞的同学要习惯下。
如果不巧旁边的人正好在考写作,那个声音别提多刺耳了。
我就非常不喜欢戴耳塞,戴一会就觉得头胀,考试的时候也不得不乖乖戴上了。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吧,
1.jj成熟的话一定要看!一定要理解每道题的意思而不是背答案。
2.平时复习的时候尽量提快做题速度。
3.考试中一定要沉着冷静,不要因为觉得自己做的不好而影响情绪。必要的时候戴耳塞。
如果大家还有兴趣,可以接着看看我的一些复习心得。
1.词汇篇
虽然高中英语还不错,但是上了大学以后几乎就没怎么学过英语,深感自己词汇量已经远远达不到考试要求了。
所以选择了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背gmat单词+托福单词。
有的人说背托福单词就够了,保险起见,我还是两个一起背了。
我比较喜欢用一些app背单词,比如扇贝这种,所以我用app背gmat,
同时背纸质版的托福红宝书,结果是app背的记得更好些,纸质版的当天记的第二天就忘了。
可能是因为背单词的软件会一遍遍的帮你巩固,印象比较深。
当然这是我的情况,大家只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都好哈。
背过单词以后再看各种文章或者新闻果然神清气爽,有种豁然开朗的赶脚,不信大家试试!
2.写作篇
自从大二考完六级,已经好久没有英文写作经历了,所以写作是我的一大心患。
别说30分钟让我写个500字的作文了,就是照着别人的作文打500字都费劲。
所以心里一直抵触复习写作。在考试前一个月实在觉得不能不复习了,就硬着头皮开始整理模板。
首先是找了十几个前辈的模板(在这里感谢无私分享的前辈们!),根据首段,末段,中间论述段进行归类,
然后摘一些我读起来顺口的词句组成我自己的新模板。
其次,找到传说中的7宗罪,以及前辈们模板里面的逻辑分类看了一遍,自己总结一下常见的【经典逻辑错误】,做到心中有数。
接下来就开始挑错训练了。到mba官网上下载官方题库,一共100多道。
刚开始练的时候虽然觉得文章论证有问题,但是很难准确挑出来,更别提短时间内挑出3-4处了。
但是不要气馁,这非常正常,因为没有经过训练嘛。
这个阶段经常温习一下之前总结的【经典逻辑错误】。
开始训练的时候挑错会很慢,我借鉴了一个大牛的做法,就是每个题【计时2分钟挑错】。
这个方法真的是太有用了!
计时能训练你快速读题,快速思考的能力,这里节省出的时间在考试中至关重要!
练了十几二十题以后,就能轻松在2分钟之内挑出几个逻辑错误了。然后再继续用这个方法练习30-50题。
经过这个训练以后,我就不再计时了,因为比较麻烦,而且光挑出错误已经远远不够了。
在考前半个月的阶段,要开始训练自己有效论证。
我是用了AWA模考软件,每天计时30分钟写一篇作文。
第一次写的时候,虽然知道有哪些错误,也看过很多别人的范文,但是轮到自己写就写不出了。所以字数也就在350左右。
在考前一周的时候,我把字数提到了450,自认为写得不错了。结果拿给别人看,被鄙视了一顿,说模板痕迹太重,而且很多语法不通。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字数和逻辑不是全部,自己觉得写得很好也许还有很大问题,
所以如果身边有英文不错的朋友,可以把自己的文章拿给他们看看。
最后七天的时间,我痛定思痛,把剩下的题库每道题的逻辑错误都稍微展开论证,3个点差不多能写出200-300字。
同时多对比自己的语言和范文的差距,努力改善句子结构。
然后每天还是固定会写一篇完整的30分钟计时写作。
另外,把自己经常会用到的一些表达方法分类,每个类别总结几个不同的句型或词汇,这样有助于语言多样性。
就这样,一周的时间内,我把字数提到了至少600字,而且尽量避免纯模板化。
其实写多了就会发现论证点就那么几个,常用的句子也就那么多,多写自然就快了。
后来还是不放心,就去官网买了那个gmat write 的评分软件,和考试同样的评分标准,
写了两篇,都是6分,这样才算是安心了。
从刚开始想到要复习作文就觉得头疼,到后来想到要写作文不仅不恐惧,反而很亢奋,这就是多训练的结果。
如果你像我一样,对自己的写作很没自信,那这种不投机取巧的准备方法一定能给你很好的结果。
因为这就是个熟悉习惯的过程。
而且其实联系gmat写作对自己的逻辑思维确实有帮助,现在看到一些言论就会不由自主得想有哪些逻辑错误。。。哈哈
写作是我觉得自己提高比较多的部分,而且也是以后工作和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所以洋洋洒洒的说了这么多。。。表嫌我啰嗦哈!
3.数学篇
自认为高中时候数学还是不错的,可跟英语一样,大学完全荒废了。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这种都完全不记得了!还好gmat数学用到的数学知识并不高深。
复习数学我先把OG上的数学做完了,但OG上面的题还是太简单了。
然后manhattan第五版所有数学相关的都看了一遍。
其实看完这些还是没太找到感觉,所以还是要边做边找感觉才成。
在逛论坛的时候无意中发现某KM网站可以在线做题,最重要的是有网友讨论,于是这成了我复习数学的大本营。
有很多知识点都是通过网友讨论的时候记起来的。所以如果数学一般的同学,一定要大量做题。
GWD的所有数学题都做完以后,我又到国外一个叫Gmatclub论坛找了些700分的题库做,
http://gmatclub.com/forum/viewforumtags.php
唯一不好的地方是这个网站每道题都是单独的,比较不方便。但是好在下面会有学科大牛解答题目。
很多思路很有启发性。
幸运的是数学部分在考试的时候遇到了不少jj,考完的时候还剩了30多分钟。
但是即使没有jj,只要多做题多总结,数学比verbal部分容易提分得多。
4.阅读篇
阅读和写作一样,也是我很抵触的部分,因为常会遇到又长又读不懂的文章。
但之前看过一个分享说,从开始准备gmat开始,要坚持每天至少看2-3篇阅读,6个CR,其实这个听起来简单,但想要每天坚持就不那么容易了。
坚持做题是为了保持做题的感觉。复习前期我都是做纸质版OG上的阅读,因为是纸质版,看的时候还可以圈圈画画,也没那么痛苦。
后来意识到这个习惯非常不好,因为考试的时候是只能靠脑子记忆的。所以都转移到网站上做题。
不习惯在电脑上做题的朋友也要尽快适应。
从考前大概一个月开始到临考前,每天都会坚持做4道阅读题。(因为多了实在不想做,哈哈。)
每篇都会认真理解,分析选项对在哪错在哪。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虽然题不一样,但出题思路会相似。
学会了分析错误选项为什么错,做的题才有意义。
关于速度我的感觉是,读题速度非常重要!!但是!!质量一样重要!
如果快速读了一遍,文章说的什么完全没理解,后面做题则非常茫然。
要提高对于文章结构的掌控性,每段大概说了什么要有个把握,便于一会回来寻找和分析。
而且很多题如果理解了文意,直接就可以作答了,完全不用回读,非常省时间。
所以啊。。。还是多读来提高阅读速度吧。。。
还有Gmat作文切忌自己过分推测,阅读部分的答案很多都是文中某一句话的变体。
细节题的时候一定要去文章中找到相应的原文,然后根据原文来作答。
养成这个习惯阅读的准确率会提升很多。
善用排除法。
5.CR和改错篇
这两个可说的不多,放在一起吧。
CR部分我认为比较有用的是manhattan那一本,尤其是详细教你分析逻辑链,这是很多人都欠缺的。
但是刚开始复习的时候我还会乖乖的写题目大意和逻辑链,后来发现根本来不及,还是训练自己用脑子记吧。
其实大多数题逻辑都比较简单,如果遇到了非常绕的那种,可以写写逻辑链。
manhattan一个比较好的做题方法就是在草稿纸上写上ABCDE,然后一个一个选项分析排除。(具体做法请大家自己看书吧!)
这个办法能省去挺多时间,刚开始做题的时候比较懒,宁愿用脑子排除也不愿意在纸上画个叉。
可无奈脑容量有限,尤其做了很多题以后头晕脑胀,常常忘了刚才排除了哪几个了,又要重新看一遍。。。
CR部分也要多做些题,熟悉每种类型的分析方式。
改错部分也比较推荐Manhattan的吧,主要也是做题。
熟悉一下基本考察的点,然后在题目中亲自实践。
多整理习惯用法,词组。
常考的那些代词,单复数,平行结构之类的错误,一定要一眼就看出来。多留时间给其他题。
我的天,不知不觉写了好多,不知道能不能帮到大家,如果看了以后能对战友们有一点帮助我也就没白写哈!
如果有说的不对的地方也请大家多多包涵,毕竟都只是我自己的一些心得,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哦。
都10月底了,申请材料还没开始写。。。。我也真是心大。
最后祝大家都能通过努力取得自己理想的成绩!!
--------------------------------------
原文引自:
https://forum.chasedream.com/thread-1217592-1-1.html
参与讨论及查看更多的相关文章请访问【走出GMAT困境】
https://forum.chasedream.com/forum-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