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正文

GMAT 630 - 710, 爬起来也不难

[日期:2005-10-14] 来源:ChaseDream论坛 作者:adii [字体: ]

下面说说我的具体复习计划。

我在电脑里建了一个文件夹叫“而今迈步从头越”,专门存放准备GMAT的文件。每天复习都要打开它,也算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吧。

前期准备阶段(7.11~7.24)

1、准备一个记事本,专门记录复习进度和建议

   这是写在第一页的三句话:
   “坚持,微笑,再多坚持一会,再多微笑一次。”
   “踏踏实实对待每一道题,不要因为是GWD、JJ、以前见过,or Boldface就产生心理变化。”
   “不欲速,不欲小利;欲速则不达,欲小利则大事不成。”

2、找一些减压音乐、励志歌曲和dream school的照片放在复习资料的文件夹里,郁闷或者休息的时候找出来听听看看。

推荐曲目:贝多芬《命运》,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亨德尔《水上音乐》,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最初的梦想》,《铿锵玫瑰》,《壮志在我胸》,《放心去飞》,《和自己赛跑的人》,《奔跑》,《天地一沙鸥》

3、收集NN的心经,特别是关于如何准备二战的,回忆上次的经历,注意找到弱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不要躲避噪音,而是适应它
   上次觉得阅读和逻辑难,这次要重点突破。从战略上重视GMAT。

   制订自己的复习计划,划出分类突破和最后模考冲刺的时间段,计划每个阶段要完成的任务,把每个阶段需要的复习资料分别放在对应日期的文件夹里。计划要有弹性,每个部分的复习要保证两遍,及时巩固。第一遍用的时间长(一周多),第二遍短(3-4天),这样每个部分差不多是2周。

   适应每天的作息(分类突破阶段)

   6:30-6:45 起床
   6:45-7:30 跑步
   7:30-8:00 早饭
   8:30-11:30 学习
   12:00-14:30 午饭、午觉、水果
   14:30-18:00 学习
   18:00-20:00 晚饭、洗澡
   20:00-23:00 学习

集中突破阶段一(SC是重点,7.25~8.7)

SC

OG-SC的总结,20题一组计时间,做完后对答案。刚开始很慢,一天也就能总结20题,后来快的时候达到过60。

大概1-2分钟一道,268题共错了53个。和一战前做题时的正确率差不多。

对于二战的朋友,看什么材料恐怕已经心中有数了。不过我是那种做完题就忘的人,更要紧的是我一战的时候没有认真做过总结,所以时隔4个月后,OG又像新题一样了。不过这也促使我乖乖地把OG 的SC又做了一遍,然后把解释也看了。

【OG】

做对的题:

1、把自己做题时判断的依据直接写下来,在未画线部分找答题线索
2、参照OG的解释补充一些自己没有注意到的问题。

做错的题:

1、看OG解释,看正确排除的选项自己的想法是否和OG一致
2、看自己的选择和正确答案有什么不同,是哪个知识点没有注意

第二遍:

再看OG的解释,会发现有些内容自己忽视了
对主要考察的语法点已经心中有数了,再看做过的题,会修正一些以前的认识,寻找更多的突破口。特别注意理解effectiveness的标准。
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对没有弄明白的,上CD看讨论,在google检索。

【大全885】

因为987的编号和OG上讨论问题使用的统一编号(按885编的)不一样,所以做了大全的885版本。做了sec—ABCDE、123456,再往后和OG的重题比较多了。一个sec错6个左右。

总结:

只总结错题,看大全注释,再找辞典、语法书和google。
这部分发现自己有一些固定搭配不知道。大全的题目对固定搭配和习惯用法的要求更多些。

―――――――――――
CR

准备做LSAT的,但是没有做

―――――――――――
RC

背单词:用GMAT词汇精选的xls文件把单词过了至少三遍,主要是巩固以前认识的,发现那些以前就不认识的似乎还是没有记住。《杨鹏难句》:感觉不难,可能因为是来自GRE的资料吧,自然科学的很多,但是主干不难把握,比GMAT的SC容易,因为SC是同样复杂的句子结构,但是完全打乱了。

学习心经:“宪法”,“小安”,“南丁格尔”

――――――――――――
AWA

=====================
集中突破阶段二(RC是重心,8.8~8.21)

SC

继续做大全885sec-9,21,20,19,18,17,补1
按照以前做大全的做法总结

――――――――――――
CR

――――――――――――
RC

OG:按照文章套路分类做,4篇一组,标注题型(这样做是因为一战时已经做过一次,如果再按照1234的编号做就没有意义了,现在可以在做题的同时完成分类,不过做完后感觉这种分类似乎作用不大)。做完后每篇都按照小安方法分析,划分段落层次、总结段意。注意起承转合的连接词。看答案与原文语言点对应的特征,总结出题点的位置和特点。感觉比一战前做时正确率有所提高,一方面与读过有关,另外与一个学期读paper有关,感觉文章的结构和内容都更清楚一些了。

我对OG的解释重视不够,每种题型只看了几道题的解释,发现做题过程都差不多,如主题题要分段总结再全篇汇总。

―――――――――――――
AWA

看GRE范文

===================

集中突破阶段三(CR是重心,8.22~9.4)

――――――――――-
SC

把第二遍没有看完的OG继续看完

――――――――――――
CR

OG:

20题一组,计时间。正确率比一战时有提高,读的也更快更清楚了。证明先复习阅读是对的。但是OG的阅读比较简单,不用使劲想基本上答案是显然的。主要做了题型分类和选项分析。题型直接看问题就知道了,很容易分。每个选项都要看。如削弱题,错误的原因可能是逻辑无关、反向做答,正确的方式可能是断桥。

主要是建立对逻辑题的感觉,熟悉各种题型和基本的选项特征。

不过第二阶段的强化训练还是有很大效果,做题的正确率明显提高,而且做题的感觉找到了

因为赶上开学,又要赶两篇学期论文,这段时间的复习强度不是很大,逻辑本来需要的时间就少

―――――――――
RC

―――――――――
AWA

开始看作文的提纲,收集素材。从一开始复习就一直在收集素材,积累了一些企业的案例,在英文的商业经管类网站也积累了一些表达法。因为下一阶段模考开始后要带着作文,所以这个阶段必须开始准备作文了。

模考阶段(9.5~9.25)

每天的作息(模考阶段)

   6:30-6:45 起床
   6:45-7:30 跑步
   7:30-8:00 早饭
   8:30-12:30 模考(AWA+Math+Verbal)
   12:30-14:30 午饭、午觉
   15:00-18:00 总结
   18:00-20:00 晚饭、洗澡
   20:00-23:00 总结,上网


做携隐整理的GWD无重题版

模考阶段也要分小阶段,不能一口气把模考都做完,做几套然后调整一天,一是没有那么多模考,不够20天每天做的;二是利用调整的一天集中突破一项在模考中发现的弱点,强化解决一些在模考中发现的问题,也提炼和强化一些做题技巧、意识上的东西,如SC选出答案后带回原句再通读一遍、RC每段话读完要提炼段意、CR看选项前提炼推理过程。

以下是我模考时的正确率擦统计,做个参考吧。

套题(错题数排列顺序:SC,RC,CR;按CD最后讨论的结果算对错)

phase 1:XY01(GWD1:6,6,6),XY02(GWD3:4,5,5),XY03(GWD5:1,3,1),XY04(GWD6:0,5,2),XY11(TS3:2,4,3)

由于一战前做过GWD1-13,所以这个阶段最后一次安排一套新题,检验一下复习效果。

phase 2:XY05(GWD7:3,1,3),XY06(GWD8:3,3,2),XY07(GWD9:1,1,2),XY08(GWD10:5,1,3),XY09(GWD12:3,1,2)

phase3:XY12(TS4:4,4,3),XY13(TS9:4,3,4),GWD24(1,6,3),GWD28,GWD31

调整状态阶段(9.26-9.28)

做到处变不惊就好了。听说和我一起复习的那个同学26号考了660,被打击了一下。他的RC和CR跟我水平相当,SC正确率我也只是比他稍高一些。很感谢他虽然自己考得不理想但还一直鼓励我,让我振作精神、相信自己。27号突然接到通知要评奖学金,只带了笔记本就匆忙赶回学校准备材料,连为AWA收集的资料都没来得及拿。28号下午又临时增加一次“保先”。每天都有一些小意外,我不断告诉自己冷静下来,这个时候心态一乱就满盘皆输。再也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我前进了,心里面只有考试,其他的都不足以动摇军心。迅速解决这些事情,然后马上回到复习的状态中来。要强迫自己一坐在电脑前面就心无杂念。

这个阶段一定要把模考题再看一遍,尤其是RC,最好每篇文章都回想一下逻辑简图。CR要弄清题干的推理过程。RC不用看题目,CR不用看选项。

--------------------------------------
原文引自:
http://forum.chasedream.com/dispbbs.asp?BoardID=34&ID=136023

参与讨论及查看更多的相关文章请访问【走出GMAT困境】
http://forum.chasedream.com/index.asp?boardid=34

打印 | 录入:Zeros
相关文章      
ChaseDream版权声明
活动日历
{{item.event_geo.name}}

{{item.subject}}

<<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