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的备考过程,一直都是独立的自己,没有报过什么班,也没有一起学习的G友。整个自己摸索的过程依靠了很多CD的信息和资源,看了很多讨论却参与得很少,其中的受益也无以为报。9月28上海,分数770,M51 V44。机经昨天发过一些了,现在把自己的经历如流水账般写在下面,希望能够聊表心意,也有一点奢望能够对后来者有所启迪。
六月下旬大三的期末,定下GMAT的心思来。关于报班,犹豫了两天以后便彻底否决了上新东方的打算,推掉了当初合计的旅行计划回家(成都),能够舒舒服服地看书。读一个新东方的班名义上让人安心;但是前人说过不读也行。说实话完全自己准备的决定立足于我不愿意付2000块去买一份上海的炎热和宿舍的艰苦;仅此而已。现在看来这个决定对我来说不无正确;我基本没有受到除了ETS解释之外的影响,整个过程全部都是自己的思路,或许也有助于避免走弯路或者钻牛角尖吧。但是情况总是因人而异,我的情况仅供参考。
正式的复习过程从那之后开始。刚回家的时候颇有闭关的意味;早早起来冲咖啡,加顶好蛋糕的脆皮丹麦或是喜悦糕点专门烘焙的小云腿月饼,就开始守在铺开大堆书的大桌子前。家里房子不大,父母的新房子正在装修、离可用之日还远;我又不愿到东跑西跑找地方看书,也不愿去川大陪人自修。结果就是家里吵人的烹饪过程因此都转移到外婆家,只定时送饭过来给我。也就是那时候在CD上面注册的;在一窍不通的情况下翻了很多N人的心经,开始对GMAT以及复习过程有了一些概念,也开始尝试切身体会。那时候的每一天从看托福单词开始(我总觉得自己在词汇上面比较弱,而托福词汇还是比较实用的。后来证明也完全够用了),然后翻白勇的SC,杨鹏的难句,偶尔看吴强的数学复习部分(这是我用的唯一三本和新东方有关的资料);怕受打击OG迟迟不敢动(我的“怕受打击”心态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后面也会提到),打算在语法规则过一遍以后再开始OG。至于数学题目只是偶尔有不细心的错误,吴强的书上归纳的一些难题也似乎都很轻松。数学的精力因此一直给得特别少。
七月,白勇、杨鹏的书都未看完,就开始做OG,SC、CR每天20题,正确率大概在80%,90%,速度普通。那时候因此一直很乐观,因为虽然SC不太稳定,但并不知道OG的难度原来是偏低的。七月后期开始做OG的RC,很没有状态,极难集中精力,因为大半年都没有翻过英语资料了;阅读过程也因此而抗干扰能力为零,仅仅是窗外马路的喧嚣就让人心浮气躁,完全看不下去,更不能接受电话响;别提如果有人在家会怎样。才做了两三篇,面临60%朝下的正确率和严重超时,就改了计划——如果精神不太差则在夜深人静、父母都睡觉之后做阅读,大概常常都是零点到凌晨2点多。在这样绝对安静的环境下可以控制自己的急躁,再加上RC正确率每做一组(4篇)都在上升,从最初的60%很快提升到80%以上,这整个过程耗时不过两三天,所以很快安心下来。阅读状态从那以后基本没什么反复,一个星期之后就可以安心在白天做题目了。渡过这个阶段之后我也没有再熬过夜,白天平均4、5个小时最多了。GMAT的入门到这个阶段为止。但是那时候“每天到两点”,被人以为我在如何地用功。哎,不喜欢这种看法;我的过程其实一直都是不温不火的。这个阶段经历了拔智齿,十天下来吃掉两个整版的止痛药,晚上也睡不好。GMAT因此荒废了很多天。
七月底进入综合过程。从CD下载了SC、CR、RC大全,天山七套,Kaplan和Princeton模考软件。最初大概十几天,每天起来坐在电脑面前做大全的题目,而天山和模考还是没敢动——仍是因为怕受打击,不愿知道此时综合下来能有几分,虽然每次做零散的题目都在计算正确率,拐弯抹角地猜想总分能有多少。大全的情况让人警醒不少——RC似乎有晕屏的感觉,看见大段英文没有反应;SC比OG错得多,而第一次的CR 30道题更是一塌糊涂加超时50%。这是第一次发现不适应机考的阅读形式,第一次见识到真题CR的难度,非常地受打击。从逐步见识各个部分的题目、利用深夜迅速解决阅读问题,到精心计划、暂时避免模考,我都一直小心保护着自己处在一种平稳乐观的状态——似乎自己的英语底子和已有的逻辑水平就已经保证了700分、而且有着750的曙光;但终于还是被打击了。心里很明白7月25已经交掉2100,后来又收到9月28考试的confirmation——我的考试时间第一选择。恰好那两天又想起来确认报名了的十月托福,在电脑上做了两套托福题目,有一套的阅读竟然错了不下十个,让人汗毛都要竖起来。情绪也因这些变得很低落。之后是做大全的第二天,情况和第一天一样差;再看看网上的G友对于CR的“OG难度不够”的确认,觉得异常心灰。那天快晚饭的时候第一次打开Princeton软件,本想看看界面,却发现脑子对于出现的题目完全没有任何反应,仿佛那不是英文,甚至比当初的法文还让我觉得陌生;使劲点cancel退出来,又发现莫名其妙浪费一套题目,让人一下子懊恼到极点。老爸在外面叫我吃晚饭,当时疯了一样地就对他吼不想吃了别管我!闷到当天晚上10点多,张望了一会儿桔色路灯下的马路就开始换衣服,之后扔下一句话就往门外去,关门的瞬间眼泪掉不停。其实现在想来是自己的承受能力太弱了,准备GMAT的人有几个没有受过打击的呢,我面临的这个还完全只是小困难。事实是我的CR从做大全的第三套开始就再未超时,正确率也很快回升到原有的90%;RC之后也就习惯了屏幕上的阅读。困难时期不过就是两三天,和当初刚开始做阅读一样,很快就过去了;而且这样的两三天在整个GMAT备考过程中也就仅仅出现过这两次,之后即是一马平川。这个阶段末做了两三套天山,对照CD找到的那张GMAT粗略算分表格,分数在700-750之间。
临近八月底开始打算回学校。身边的亲戚、朋友(不是同学,这个假期几乎没有和任何同学见面)也是如此,远至英国、加拿大,近至重庆、上海,都是我们的目的地。离别的饭局连绵不绝,如老妈牵挂我的神态。最后的一个多礼拜心思惶惶,也似乎有些疲累了,再加上心思放在实习报告上面,就扔开了GMAT的书和题目。这也是第二次短期中断。不过一共不超过十天,回学校后捡起来倒也还容易。
九月初了才开始练习写作文,之前只是了解了一下作文的考试形式、一些模版“七宗罪”之类的东西。也不是每天都写,到考试前大概总共就练了15篇。我完全没有模版的,只是范文看过一些、自己写过一些也就形成了一种半固定的模式。还是自己比较懒,不想去找出来一个什么万用的东西,而总是临时审题、构思,然后想到什么写什么。刚开始练的时候觉得时间有点紧,字数通常刚刚到400,而后来也就习惯了,偶尔还超过500字的,因此也就觉得不需要太在意什么模版。不过这个还是不多说了,作文成绩还没出来,谁知道结果是怎样呢…… 题库看了,但不是每题都看而只是看了被考到较多的那些,稍微想想自己要怎么写。结果一上考场上遇到的AA就是我从来没见过的一个题。刚刚开始考又很紧张,读了两三遍题干脑筋才开始反应,开始划草稿纸的时候手还有点抖。哎,还好很快就平静下来了,而且考试那天不知道怎么回事时间好像很充裕,写完了还有10分钟多,而且也没觉得自己写得比平时少啊。AI题目还比较熟悉但也没写过。对于AI最大的遗憾就是自己最喜欢的那个关于天然气价格的例子,从暑假自己做的天然气市场价格体制研究里面摘录归纳的一些内容,最后没有用上。
九月初还有一个主要内容就是用了一下Kaplan。第一次模考分数670,但当时真是受不了里面的阅读,那个部分几乎就没做,所以这样下来都能670也算对得起其它部分的表现了。把软件里的课程也看了一遍,还是满有意思的,虽然对于考试其实帮助不大——如果时间紧张的话也就没必要看了。大概九月半了才开始做GWD。现在想起来自己当时还是没有预料到GWD的重要性,开始得太晚了。上午做,检查答案,想不通的上CD找讨论。CD确实提供了很好的资源,而且已经尽量好地组织起来了。我的发言一直比较少,多半属于一种“解决自己问题”的过程,没有能作很多贡献,却索取了很多……现在写这篇东西也仅仅是聊表心意。以后希望还是能够常来看看,如果有什么能帮到后来者则很荣幸……言归正传,GWD-1很打击人,我做的时候verbal错了差不多12、3个。但当时也没太难过,估计是还对GWD不了解,用“高分题库”的说法来安慰了自己吧。接下来几天做后面的两三套情况就好多了,数学只有一次错过1个,语文通常在4-8个之间。个人觉得GWD的错误率还是很有代表性的,如果考场状态正常,结果应该差不多。
再之后同学突然推荐来一个陪同翻译的工作(虽然我从来没有学过更没有考过上海的中口、高口证书……),陪同两个美国客户到浙江考察工厂。当时脑子一热就去了,从上海跑到温州,也没多想九天之后的GMAT。三天下来收获特别多也累得头脑糊涂,回来之后第二天做GWD的时候脑子里就像隔了一张纸似的。不过当时也没慌,毕竟那一套的结果也就错了4个。剩下五天每天早上都按考试程序做一整套,先两篇作文再找一套题目比较完整的GWD。写作文的状态时好时坏,不过GWD一直很稳定,数学不错语文错在5个以下。在考前总共逃掉一个半星期的课(其实多半是因为跑去浙江的缘故),也不算太多吧。
不过最要命的是考前最后一天才看了点机经。虽然自己一直打算看看但总没有足够重视,拖到后来差点就不看了。最后那天下午是在CD上闲晃,正好翻到数学机经,觉得再看些题目也不坏,就把讨论稿里加明黄背景的重要题目找出来看了,每道题目自己做做。当时没有遇到任何问题,于是一带而过,答案记得也不清楚。没想到正式考试碰到n多机经题目,才感叹机经比自己想象的影响还大。因为考试刚开始就遇到很多这种比较麻烦的题目,搞得我很紧张也做得很累。尤其郁闷的是有一道题当时硬是想不清楚了,又记不清答案。还好后来看到M部分51,否则真要气死了。回来之后自己写机经的时候看到也9月的CR、RC机经,我碰到重复题目的。不过这些机经常常并没有答案,也就没有特别大的遗憾了。所以总的来说我觉得数学机经真的很有意义,至于别的部分有空的话看看就好了,不能有任何依赖。
考试当天有点闹肚子,而且早上堵车让我紧赶慢赶,被太阳晒得有点晕,所以状态不是很好。特别是数学部分,刚上来就好多麻烦的题目让人有点浮躁。语文部分的感觉也比平时做GWD的时候差远了,好多题目不是很确定都只能一路confirm下去。还好CAT可以立马见成绩,否则肯定一直担心考得不好了……教训还是在于应该提前多关注M机经。至于临场状态就不太能够控制的了……尽量调整就可以了。
写了这么多似乎也没什么重点,不知道是否会有帮助。但是无论如何谢谢各位的耐心能够看到这里。
支持CD。所有奋斗中的朋友们加油。
--------------------------------------
原文引自:
https://forum.chasedream.com/dispbbs.asp?BoardID=34&ID=134897
参与讨论及查看更多的相关文章请访问【走出GMAT困境】
https://forum.chasedream.com/index.asp?boardid=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