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正文

复习中的几个问题请教 - 薰衣紫草答

[日期:2005-09-06] 来源:ChaseDream论坛 作者:薰衣紫草 [字体: ]

 

别样仲夏一夜秋 --- 薰衣紫草倾情奉献考G 790总结 (新增AWA 6分)
https://www.chasedream.com/show.aspx?id=1342&cid=39

--  作者:dovecat
--  发布时间:2005-9-2 9:31:00
--  紫草看过来(复习中的几个问题请教)

薰衣紫草:你好!

首先要祝贺你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你的感想我有看,觉得句句都是肺腑之言,比起那些几十天就速成的大牛心经,你的感想更让我触动。特别是在看到你含着棉花坚持看书时,眼泪就这么流了下来。在读到你把OG比喻成初恋,看了19遍,我感到汗颜,你今天的成绩是靠每一分拼搏所换取的,就如你文章开头所提到,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
我和你一样从不认为自己可能成为天才、牛人,所以我相信爱拼才会赢。GMAT是一门要想取得100分必须付出120努力的考试,来不得半点虚假和侥幸心理。所以我想通过自己的认真努力取得一个不让自己遗憾后悔的分数。

因为你是过来人,所以想向你请教一些看OG方面的问题:
首先,想问问你OG是怎么看的?你看19遍之多,是一题一题反复看吗?还是第一遍是纵向看过来,第二遍再横向分语法专题总结,还是。。。,我觉得一遍遍机械的看效果到后来就会有所下降巴?是不是OG看的时候需要什么方法从不同角度去加深印象那?

第二个问题是看OG的过程比做题要慢很多,有时一天看不到几个题,相信这点你也深有体会。一题一题每个语法点都得看,都得想,只有勤思考勤发问,才能吃透。但是这个工程很费时,相信好多人都没有坚持下去(特别是一两个月就去考的人),携隐好像也有提到SC他看OG时就太细,以至于偏科,第一次杀G成绩不理想。那你每天花多少时间看OG哪?一遍下来看了有多长时间那?能不能给一些你在看OG时的经验?

第三,要看OG还要做大全,时间应该是非常紧的,怎样做到平衡二者关系的那?你并没有做大全,就看OG?(记得好像你有提到)但光看,长时间不练笔,心里会不会不踏实?

我的情况是:现在复习一个月,那一个月做了一遍OG,每20题30分钟,正确率大概是70%左右,同时在分专题看白勇的语法书,但发现他书上好多东西太绝对,以至于前面说这样绝对错,到后面又默认相对错了,越看越乱的感觉。所以丢下他的书开始看OG解释,一题一题看发现原来解释中暗含玄机和妙处,很多东西值得思考斟酌。我也到OG提问专区去看前辈们的帖子,但这样的结果就是速度很慢,一上午看不了多少题(我上午看语法,下午看逻辑数学,晚上是阅读和作文。)这让我很急躁,所以想向你取经,希望你能给我点建议,我还有三个月就要考试了。

对了,最后一个问题:(汗!~~不要打偶啊)你是在美国对巴,听说11版og那里已经出来了,你有看过没?就你而言,你觉得需要再买马?要知道光是1本十版要好好看下来就不简单了。

一口气问你这么多问题实在是不好意思,真的有够抱歉。

谢谢你在百忙中抽空来看一下,不胜感激你的帮助。

wish  u  :)  every  day

--------------------------------------------------------------------------------
--  作者:薰衣紫草
--  发布时间:2005-9-2 11:21:00

1. 第一遍OG我看的很仔细, 可所有的知识点都是零碎的片段, 联系不起来. 虽然知道什么是错的, 可做题还是挑不出错误, 因为没有条件反射. 如果你看到一个错误不能本能的反映它是错的, 需要想一想, 那这个知识点你不算掌握. 读2遍以后我开始分类总结, 非常详细. 我按照错误的类型将所有原题copy paste到文件里, 而且整理的非常全面. 后来这个文件我只拿它来做index, 分类本身没有再回顾, 因为总结的太稚嫩, 没有深度. 但这个繁琐的过程使我对题目的敏感度大大提高, 知道哪些题目解释了何种错误. 第三遍和第四遍我看的非常快, 因为觉得自己总结做好了, 只需要巩固就好. 后来做大全,一败涂地.

我始终认为GMAT的SC难度并不在考点, 而是你对知识运用的熟练程度. 要做到不用脑子就可以做SC. 说句狂妄的话, 在做GWD的时候, 做SC是我休息的机会, 在逻辑和阅读之间让我暂时喘息一下, 可以恢复体力.

第五遍看OG, 我会前后联系着看. 也就是说如果是同一种错误, 我把所有OG对它的解释都拿出来看. 有些以前认为是反例的东西后来发现根本不是反例, 而是原来错误的东西在另一种情况下成了正确选项. 那时我开始真正领悟文无定法, 于是不再迷信自己总结的东西, 如果看到与自己以前总结相左的例子也不再痛苦.

第六遍看OG, 我体会出ETS没有说出的话, 这种体会源自于对OG的熟悉. 有些题目的解释其实ETS有更深层次的意思, 但没有说. 通过前后联系却能够体会出来.

第七遍看OG, 我思考正确选项应该长什么样子. 如果你真的从这方面有所领悟, 做题速度会大大提高. 象我在总结里提到的"主语缀述"就是在这时候建立起来的. 这都是ETS没有说明的东西, 但通过积累你能够体会出来. 因为ETS编错误选项也有规律.

第八遍看OG, 我开始注意未划线部分的表达为什么是这样的. ETS自己的语言习惯究竟怎样. 当你看到有些精彩的表达方式, 你会拍案叫绝, 提供了很好的商业英语的表达, 赏心悦目. 未划线部分与各个知识点遥相呼应.

第九遍看OG, 我已经可以背出答案, 而且从effectiveness到correctness, 一气呵成.

后来看OG, 只是为了保持一种sense, 因为就算我看再多遍, 放下了还是会生疏. 以后看都是在保持灵敏度. 就这样一遍遍的背. 背到后来很想给GWD写解释.......

我并没有刻意选择一个顺序来看OG, 开始按照次序来, 后来遇到一个考点就会把专门的题目拿出来看, 光凭脑子想, 就知道哪些题目有这个考点. 不仅仅这样, 连未划线部分涉及到这个考点我也能找出来.

2. 看OG确实很费时间, 我在前面几遍一天只看30题, 大概每天花6个小时. 每个人的方法都不一样. 我虽然在语法上花了很多时间, 但同时我的逻辑和阅读并没有放松. 那段时间, 我一天看14个小时的书, 脑子里除了G没有其他.

3. 我放弃大全. 一开始确实不踏实, 但不放也没有办法, 因为效果就是不好. 其实你对一样东西会不会厌倦在于你自己. 如果你有兴趣, OG读再多遍也不会厌倦. 我曾经在读了9遍OG后做过大全, 想试试伸手. 我做的是补充题250里的前100题, 因为据说是大全里比较难的. 我大概25分钟做35题, 没有故意看时间, 没有故意做快, 事实证明我的速度相当快, 而且一个也不错. 那时我就知道如果我OG掌握好了, 大全不算什么, 其他的也不会是问题. 于是, 一心一意只巩固OG.

白勇的书不要看了. 我没看过. 何必通过另一个人的描述来领略OG的美丽, 如果OG自己愿意揭下他的面纱.

新版的OG我没留心, 我想还是留着以前那本, 初恋情人只有一个. 如果你明年考的话, 确实应该看新版的. 但今年考就把旧版的掌握好吧.

--------------------------------------------------------------------------------
--  作者:v22
--  发布时间:2005-9-2 11:42:00

我做的是补充题250里的前100题, 因为据说是大全里比较难的. 我大概25分钟做35题, 没有故意看时间, 没有故意做快, 事实证明我的速度相当快, 而且一个也不错. 那时我就知道如果我OG掌握好了, 大全不算什么, 其他的也不会是问题. 于是, 一心一意只巩固OG.

======================huhuhuu,呼呼呼呼呼~~~~

--------------------------------------------------------------------------------
--  作者:dovecat
--  发布时间:2005-9-2 12:03:00

紫草,真的很感谢你毫无保留的经验分享,对我有很大帮助,这样我就可以建立起下一步怎么复习的大概框架,同时心里也会踏实很多。我会把你的这些经验当作参考,如果再复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还会和你保持联系的。再次感谢你的帮助,如同旱地里的及时雨。

--------------------------------------------------------------------------------
--  作者:和风笑影
--  发布时间:2005-9-2 19:24:00

呵呵,我和LZ有同样的问题,感谢紫草,深深佩服!!!

我也在漫漫磨OG,速度慢得自己快丧失信心了,看了紫草的回复,觉得还是应该坚定地走下去,不要盲目做题,错误重复1000遍还是错误,我需要把OG的思路真正内化到自己的脑子里。我现在是第二遍看到3/4了,30题40分钟,错5个,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是自己的时间定在了9月底,看来是凶多吉少了,。。。也很茫然。

--------------------------------------------------------------------------------
--  作者:LRzealot
--  发布时间:2005-9-2 20:22:00

请问薰衣紫草, 我现在的问题是在做大全时虽然可以只错一道到两道,但是25题却要花去50分钟。做了七八套题目都没有把速度提上来。在看选项时我每一个选项都从头到尾看过一遍。看到了有问题的选项也不敢马上排除,因为听说SC有相对错误和绝对错误之分,所以最后还把几个选项一起比较。这样使得速度慢得象蜗牛,而且经常内存溢出,看了前面选项忘了后面选项。

请问薰衣紫草做题速度问题怎么解决呢,怎样做到你所达到的看前后两端的境界? 我现在虽然已经基本能分清楚correctiveness & effectiveness的错误区别(你和buddyK给了我提示),但是还是不明白在做题时,这两种错误类型到底起什么作用。 谢谢!

--------------------------------------------------------------------------------
--  作者:dovecat
--  发布时间:2005-9-2 20:46:00

-- 
不知道改错家规对你有没有帮助?

--------------------------------------------------------------------------------
--  作者:薰衣紫草
--  发布时间:2005-9-3 8:58:00

以下是引用LRzealot在2005-9-2 20:22:00的发言:

请问薰衣紫草, 我现在的问题是在做大全时虽然可以只错一道到两道,但是25题却要花去50分钟。做了七八套题目都没有把速度提上来。在看选项时我每一个选项都从头到尾看过一遍。看到了有问题的选项也不敢马上排除,因为听说SC有相对错误和绝对错误之分,所以最后还把几个选项一起比较。这样使得速度慢得象蜗牛,而且经常内存溢出,看了前面选项忘了后面选项。

请问薰衣紫草做题速度问题怎么解决呢,怎样做到你所达到的看前后两端的境界? 我现在虽然已经基本能分清楚correctiveness & effectiveness的错误区别(你和buddyK给了我提示),但是还是不明白在做题时,这两种错误类型到底起什么作用。 谢谢!

速度的提高一定要靠练习. 要不断看OG, 对知识点熟悉到条件反射的地步. 如果你爱上一个人, 在人群中间你会一眼就看到他, 对别人视而不见, 并非刻意如此.

仔细阅读OG就能分清两种错误, 知道什么样的选项该果断排除. correct的错误一定错. effective的错误不一定错.

其实很多东西很难言传, 那是一种阅读OG很多遍以后的境界, 你如果读多了自然也能体会. 两端方法的前提还是对知识点的熟悉. 要想都不用想就看出错误. 我的总结里举了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 你可以看一下.

语法的速度一定要提高, 否则想要在逻辑和阅读里抓速度就更难.

--------------------------------------------------------------------------------
--  作者:薰衣紫草
--  发布时间:2005-9-3 9:01:00

以下是引用dovecat在2005-9-2 20:46:00的发言:

不知道改错家规对你有没有帮助?

有些家规当然有用, 比如having, consider sth sth. 但不要凡事都固定.

--------------------------------------------------------------------------------
 
--  作者:LRzealot
--  发布时间:2005-9-3 21:51:00

以下是引用在2005-9-3 8:58:00的发言:

速度的提高一定要靠练习. 要不断看OG, 对知识点熟悉到条件反射的地步. 如果你爱上一个人, 在人群中间你会一眼就看到他, 对别人视而不见, 并非刻意如此.

仔细阅读OG就能分清两种错误, 知道什么样的选项该果断排除. correct的错误一定错. effective的错误不一定错.

其实很多东西很难言传, 那是一种阅读OG很多遍以后的境界, 你如果读多了自然也能体会. 两端方法的前提还是对知识点的熟悉. 要想都不用想就看出错误. 我的总结里举了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 你可以看一下.

语法的速度一定要提高, 否则想要在逻辑和阅读里抓速度就更难.

谢谢薰衣紫草! 我会继续钻研OG。 

--------------------------------------
原文引自:
https://forum.chasedream.com/dispbbs.asp?BoardID=34&ID=130304

参与讨论及查看更多的相关文章请访问【走出GMAT困境】
https://forum.chasedream.com/index.asp?boardid=13

打印 | 录入:Zeros
相关文章      
ChaseDream版权声明
活动日历
{{item.event_geo.name}}

{{item.subject}}

<<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