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下我的分数吧,580-650-620-720(Math49, Verbal 38)
2013年10月7日,上海北考场,在台风菲特肆虐的日子里,我结束了艰辛而充实的GMAT之旅。这半年里,和众多GMAT战友一样,每天都过着早起晚归的生活,甚至在假期里都不敢放纵自己,怕来之不易的灵感稍纵即逝。GMAT的备考过程是艰辛的,四次考G,每次跌倒都要努力爬起,重新燃起斗志踏上征程。有时候孤寂是难免的,特别是在每逢过节时,室友们都回家了,只剩下一个人,每天还是得拎着电脑在图书馆坐着看书。当然,GMAT的历程更是充实的,它更像一个智者一样,在前方为我指引道路,让我一边感受,一边体会。成长也许是完成计划后的欣慰,又或者是迷茫时候的坚持。GMAT让我变成了一个懂得去选择乐观的人,一个懂得去享受过程的人。
下面我介绍一下复习的方法吧,其实很多方法和资料在论坛上已经是百花齐放了,我也是按照之前几个大牛的方法去做的。在复习的时候,我一直有个困扰,就是不知道七百左右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状态,对于这一点,我会特别说明一下
SC:OG12,Prep07,08, DUKB24千行excel.
第一阶段的资料:OG12,Manhattan SC
方法:每天根据安排自己定题量,然后看OG12的解释,我要强调的是解释比题目花的时间久,也更重要。因为解释里体现了GMAC的思路,你要试着去内化(变成自己的知识点,碰到新题时会应用)这种思路,Manhattan带着一起看。刚开始的时候我走了一段弯路,每天我计划SC做40题,再总结40题,可是每次都是昨晚之后总结了几题这一天就过去了,从来没有总结完整过。于是有几次OG只是被我做完了,而之后中间一有事间隔几天不看SC,就觉得之前做题的感觉都没了,现在回想起来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没有去看解释。补充一点,Manhattan的中文版总结可以打印下来方便今后查阅。
最终状态:知道OG SC是什么,每道题为什么正确,错误选项到底是哪里错了。这期间也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做好几遍OG12,最后的达到一种感觉,就是OG所有的东西都已经看过了,没有什么新东西可以看了。
第二阶段的资料:DUKB24千行excel.
方法:每天根据自己的安排定题量,我的安排大家可以作为参考——刚开始时两个小时五题,后面可以适当加快,一共两个星期看完第一遍。的确,乍一看觉得这个速度很慢,几乎理解不了两个小时怎么只可能看五题,第一阶段再怎么慢一个小时也可以看几十道呢!但是,千行excel的每道题的信息量是巨大的,它会在OG上涉及的知识点外再拓展很多很细的知识点,教你去很细致地学习SC知识。更难得的是,这些知识点都是由国外instructor(特别是Ron和Stacey)说明的,讲的很透彻,而且让人理解起来很容易。最后我建议把这个excel涉及到的知识点按Manhattan分类打印下来,以后随时看。
最终状态:这一个阶段是重头戏,很难坚持下来,但我相信广大GMAT战友的毅力。最后要尽量把知识点都内化,可以刷一遍到两遍,第二遍只刷重点题也行。这一阶段最终的感觉是知道了语法跟语义是紧密结合的,语法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表现语义。比如另外还要很清楚的知道各个GMAT常考的语法点,比如comma+ving的用法,什么时候表示伴随,什么时候可以表示结果;Ved和Ving的区别,比较,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with,独立主格的用法等等。最重要的是,知道了这些语法点,还要会应用到新的题目上,做到以一变应万变。
第三阶段资料:prep07,prep 08
方法:每天30题,30-40min完成,虽然说公认的速度是1题/min,但是mlium到最后还是大概一题1min15sec。做完后总结,并把自己认为重要的语法点摘录下来并打印。
要提醒的是个人感觉prep07偏重语法,题目好但是难;prep08相对比较简单,没那么偏重语法。重点:Prep 07语法笔记很重要,至少把前100题的解析看一遍,并且开始由分析练习题转换到总结实战经验上来。
最终状态:由练习转到了实战状态。明白加上速度后解题方式是不一样的,实战更加强调能迅速读懂句子意思,能快速准确的找到split,或者没能找到split,但是在读选项的过程中找到了split,又或者题目太难,句子又长,没找到split,果断一句一句地读下来,凭已经形成的预感来选择最佳选项。最好在考前,这种解题步骤已经很熟练了。这里附上我的解题步骤:
1、把题目读完,理解意思。若能prephrase出最佳答案,快速扫一眼其它选项,看看有没有更好的答案,若没有,则选自己prephrase的答案。
2、Mlium不是最擅长SC,觉得能prephrase的题目很少,一般理解题目意思后就去找split,若题目中有确定的split, 就直接split后再去从剩下的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打竖地对比这些选项,进一步split.
3、若题目很难,找不到split,或者对找到的split不确定,那么就先读一两个选项, 说不定这一两个选项就能给你灵感,让你找到split, 接着过程可以重复上面的步骤2.
4、最难的情况就是完全没有split(我在prep 07中碰到很多),那么就直接放弃找split, 把选项一个一个地看下来,凭语感来选择读得最舒服,最简洁明了的那个答案。
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GMAT也有自己的“潜规则”,在prep 07上面有些已经被总结出来了,比如GMAT一个常见的错误就是把一个完整的概念用一个名词来代替,造成对概念的解释不完整或引起结构的复杂. 这种错误常出现在宾语从句和that引导的同位语从句中:
that引导同位语:
Scientists find a result that rats will demonstrate some interesting behaviors.
用名词来代替会变成:
Scientist find a result of rats that will demonstrate some interesting behaviors. (解释不完全)
或Scientist find a result of rats as demonstrating some interesting behaviors.(结构笨拙,复杂)
还有很多动词后面表目的都是用的to do, 错误选项会用for doing来迷惑你。另外就是平行位置上要求指代一致,其它问题上我觉得指代错误的优先级最低。
这些“潜规则”是GMAT独有的,实战中很重要,可以把它们当成语法来看。
CR:OG12题型分类,Power Score CR Bible. Prep 08题型分类,还有SWU的一篇经验:“大家论坛shadow的GMAT逻辑各种题型做题经验总结”。
第一阶段资料:OG12题型分类,Power Score CR Bible
方法:首先看CR Bible, 明白CR的各种类型,大大小小的有十几种,不过大家不要害怕,因为最重要的就只有四种:must be true, weaken, support和assumption. 其它的除了Bold face都是这四种题的变种,Bold face像是阅读题。然后再做OG12题型分类,每天做题量根据情况设定,然后总结,知道对的为什么对。
最终状态:能知道正确选项为什么对,但是有好多觉得思路很诡异,根本没办法进行所谓的“预判”(自己没读答案就推断答案),lawyer的结论看不懂;了解了premise和conclusion, 分得清各类题型。
第二阶段资料:还是OG12题型分类,然后是prep 08,“大家论坛shadow的GMAT逻辑各种题型做题经验总结”。
方法:阅读“大家论坛shadow的GMAT逻辑各种题型做题经验总结”,我觉得lawyer方法有些地方太晦涩了,可能是智商有限吧~这篇经验总结要浅显的多,而且对错误选项的总结挺好的。Prep 08做完,每天的题量还是自己控制。接下来做一个excel表格,按support,weaken,assumption等等分类,每一类里面又有至少四类吧:premise-conclusion, 现象解释,现象总结和目的方法。然后利用“筛选”功能,一类一类的总结。附件里有我自己的总结,大家可以参考。
最终状态:感觉终于可以进行“预判”了,有的题目可以猜得出答案,一般的题目都能知道往什么方向去找答案。比如有很多premise-conclusion的weaken题里,conclusion里会有must, should, can, will等词,那么寻找答案的方向就是must—do not need to, should—should not, can—can not, will—will not, 我要说明的是这只是一个答案方向而已,并不能完全猜出答案,因为答案千变万化的,根本猜不出,而且猜本身就很花时间,后期我还发现了一个有用的规律,就是一般weaken和support的答案大部分都是针对conclusion的,少数是针对premise的,具体情况附件excel表格里有说明。可是,光凭“预判”根本没办法保证实战时候的正确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熟悉“错误选项的模式”,很神奇的一点就是GMAT CR正确选项千变万化,可是错误选项的模式就那么几种:转移焦点,无关和无关比较,有关和无关比较,有关子集和有关子集比较,背景知识。只要认清错误选项和正确选项的大致方向,就达到考试状态了,我后来模考的时候CR一直很稳定,一套GWD下来错一个或者是两个。
RC:OG12,[仿真界面版]GMAT阅读大全,XA-81.
关于RC我觉得自己水平一般,就觉得考试的时候能达到读文章很流畅,记清楚逻辑链就可以了。我用的是小安阅读法,但是实践的不是很好,最后只算总结了main idea这一种题型。值得一提的就是到最后我发现文章有几个类型,一种是有很多观点的,一种是有一个总结,然后举例说明的,然后就是按照时间顺序叙事的。这次考试值得庆幸的地方就是RC四篇文章有两篇是关于科技的,我本身是理科生,比较擅长读科技方面的文章,因此做起来感觉还行。
唠叨了这么多,能看完的童鞋真了不起,你们很有耐性。
最后我想说的是,一路走来,对于一直陪伴我的亲人们朋友们,我心存感激,最后的结果不只属于我一个人。
--------------------------------------
原文引自:
https://forum.chasedream.com/thread-876400-1-1.html
参与讨论及查看更多的相关文章请访问【走出GMAT困境】
https://forum.chasedream.com/forum-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