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收拾心情静下来,写写考经,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些帮助。
写在前面的几句话:
- 机经只看题干少记答案;
- 理解GWD说的“寻找正确答案的感觉”;
- 用排除法做题。
考试历程:
一战
上xdf的第一天prep模考640,课程的最后一天模考690。一周后首战,680/4.5。
用到的资料:xdf的培训资料(语法用的蓝皮书,逻辑和阅读用的讲义);OG(语法1遍,逻辑1遍,阅读没做完);3套GWD,错题数在12-14左右。考前还看了一遍阅读机经,但是时间太短了,只记住若干模糊答案。
考场感觉:语法看不出考点,瞎猜;逻辑根据xdf的技巧,自己感觉是做的三个题型里最顺的,但真实对错无可考证;阅读本想靠机经的答案,但有些题记住了不止一个答案囧,因为机经里出现了不同人的回答,只好现做,但是,水平就在那个地方,再认真也做不出花来。
二战
一战后2个月,花了20多天,用的材料和之前的一样,GWD的错误率8-14个,机经看的更认真了,还用google desktop把历年所有的机经都下下来了,拼命记答案。考前一周感冒,考场的发挥很差,脑子有点钝,因为数学我竟然做的比上次慢。语法依然看不出考点,逻辑这回干脆赶时间,猜着做,阅读文章基本没看,就看题干和选项然后凭记忆答题。二战660/4.0。
差点三战
二战后2个月,本打算再考一次,但因为月底临近变题,再加上私事一堆,最后没考。但是这个月的复习让我有点眉目。
语法:《1000_SC_Word版》,结合《Prep语法笔记》、《Manhattan SC》。语法笔记看了一遍,闭上眼睛,能回忆起来的内容很少很少。1000题每20题一组,30分钟,每天练。做到400题左右时,不用刻意去比较选项分析考点,而是自然地就会留意考点,比如平行,单复数,分词,但是错误率还是不低。做到600题的时候,错误率开始减少到1-3每20题,这个和我开始看曼哈顿有关,后来因为不考就没继续做了,但这时肯定的是,题感已经出现了。曼哈顿语法我是打印出来,每天早上在公车上看,并做标记。基本上一周就看完了。从翻开曼哈顿开始,就有两种感受:恍然大悟和相见恨晚。里面讲的很多细节,你会觉得,好巧妙,好精细,但又是都是考点。
阅读:没准备。
逻辑:我把《GMAT&LSAT CR》、《Feifei》、《Lawyer》以及《Prep07和08题库提取的逻辑题汇总》都看了一遍。没有做题思路,只有一个领悟,只要我看懂题目的意思了,正确率基本有75%上下。
三战
二战后1年,终于决定申MBA,开始刷G。这次换了工作,比以前忙,加完班或者喝完酒回酒店,先睡一觉,然后2点,或者4点,爬起来,看2、3个小时,继续睡。我是属于越忙越有干劲,越想挑战自我极限的人,所以很充实,斗志也很高。29天后,770/5.0/8
复习过程:
语法:看曼哈顿。我又重温了一遍,并把每章后要求的OG题目也做了。虽然距离上次准备已经10个月多了,但是很神奇,一旦理解了曼哈顿里讲的考点,再加上之前说到的题感,我在做GWD和prep时,语法错误率控制在3个以内。
逻辑:GWD和prep。偶然看到GWD的视频,讲到:要训练对正确答案的感觉。我开始有意识去分析错误选项,之前也分析,但之前是关注逻辑关系,然后与题干里的逻辑去对比;这一次,我强化了both题干和选项里的名词或范围,弱化但还是会去考虑逻辑关系,题量到一定程度你会突然理解,什么叫“相关性”,仿佛看到出题者从名词或范围入手,然后搭建逻辑关系,最后创建一个选项的过程,随着诞生的就是做题技巧——排除法。而且很容易得出,错误选项出题策略就那么几种,一读就会觉得哪里不对劲,而正确选项,真的有一种感觉。另外就是,之前上课学到的BF题解题技巧,可能是太有取巧的成分,而新题一直在变,选项也不再刻板,我在很多模拟题里屡试皆爽,到最后我都无奈了,我竟然开始害怕BF题了。所以我改用自己的思路,重新去读题,读选项,矫正出自己的方法。
阅读:之前的训练不够,这次把OG的阅读完整做了一遍,但是GWD和Prep做了5套,错误率都在4-6个,我很崩溃。上网去搜GWD的课堂笔记,试图从中悟出点什么,或者说从前辈已经悟出的点中去提取自己能理解和驾驭的点,然后带入到做题中去。事实证明是有变化的。我开始扫读全文,去掉细节,只看枝干(远离屏幕,感觉自己跳出来看文章脉络),逼自己在5秒内判断出中心或主旨是什么。对于infer题,不再是单一地前后找关键词,而是先判断重点词,再判断重点词是全文主题还是细节字段。并与逻辑一样,去分析错误选项,有些词太绝对不能要,有些词指向与题干偏了不能要,慢慢学会用排除法,错误率开始控制在2个以内。
机经使用:语法机经提到的考点去曼哈顿里搜,或者网上搜,巩固;逻辑把题干读懂(针对我自己的软肋),防止考场因紧张读太慢或者回读影响理解进而占有过多时间;阅读把文章大概讲什么搞清楚,然后把提到的生词记一下,就OK了。
考场感觉:
语法:真题比GWD和prep都难,真的,小词也好,句子结构也好,真有没见过的句式。两两PK然后排除,直到最后剩一个,即便没把握,也就是它了。所以语法整体感觉就是,我感觉选对了,因为我排除了4个或3个选项,但还是不敢说自己很有把握。
逻辑:题干看懂了,选项就得心应手。
阅读:看过机经,不刻意记答案,也多少还会有些印象,要排除这些干扰,相信自己的判断,当然,还是多用排除法。
提交的最后一刻:我基本上是脑袋空白提交的,我想,这次应该能有720或740了吧。当770出现的时候,我看了3遍。但我没有狂喜,我只是觉得,终于,终于。。。老子终于在强迫自己做出牺牲和改变之后,在申请的路上,第一次牛了一下。
考G从一定程度上,能给选校带来更多的信心。虽然实践证明,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主宰着你的录取(去年申请虽然很充实很忙碌,但是从CG、leadership到其他essay再到面试,都很仓促,花的时间还远远不够。不过我从迷茫中,渐渐找到了方位,我不再怀疑自己是否适合MBA,不再怀疑自己的工作没有价值,我只是还不够表达和构造出鲜活完整的自己,这也是今年申请时着重努力的方向,这是我去年申请很重要的收获),但不可否认,G的分数或者说你在申请人群中G的位置,至少是颗定心丸。
感谢的话:
申请MBA,无人不晓CD。谢谢CD上的朋友,机经、选校、Essay、面试、在读,各种建议和分享,受益良多。谢谢身边朋友的鼓励和支持,有了他们,纵然再坚定的出国信念受到挫败时,也会更快收拾心情,继续再战。如果有我可以帮忙解答的地方,随时站内,也希望正在经历低潮或迷茫的朋友,不论是考G还是申请MBA,终能直挂云帆济沧海。
《一起走到》
在我心中我知道
这是永恒的长跑
好不容易来到这里
明天还要追更多荣耀
把自己角色扮演好
全力以赴每一秒
和我的家人和我的朋友
向着目标手牵手一起走到
--------------------------------------
原文引自:
https://forum.chasedream.com/thread-842710-1-1.html
参与讨论及查看更多的相关文章请访问【走出GMAT困境】
https://forum.chasedream.com/forum-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