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正文

一战GMAT 730 AWA6分 IR8分 真心回报CD 吐血长篇分享 积攒RP [2013-01]

[日期:2013-01-14] 来源:ChaseDream论坛 作者:trevorlaw [字体: ]

12月24号考的,V50,Q38,730(96 percentile),昨天收到Pearson邮件忘查了,因为对作文和IR没什么要求所以没在意。今天下午查了查,没想到都是满分,但AWA6分也只是90 percentile, IR8分是92 percentile。楼主自己不申请名校,只是好奇那些要进Warton, HBS的,怎么表现他们比其它人强呢? Anyway,很快就要提交application了,分享下心得,希望加加RP。

首先为了避免耽误大家时间,说明一下我的经验适用范围很窄,如果英语基础比较弱的童鞋,建议跳过不看,以免误导;如果逻辑和阅读方面题目全读懂了但仍然会选错的童鞋也请谨慎参考,可能这两部分需要额外的时间复习。

因为楼主实事求是的说,自己的基础是比较好的,英语在校时常常获奖,1年多以前因为其它原因考Tofel IBT,当时只在网上了解了一下IBT有哪些题型,连考试要多长时间都不知道就去了,基本是裸考,得分是101,当然不高,但因为没做准备,说明英语基础还是比较扎实的;而且楼主是理工科出身,逻辑上很占便宜,阅读和逻辑我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理解,文章和题目看懂了,我有超过九成的把握能选出正确答案。上述两方面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证明,11月在背完单词,各类型题目都做了十几二十个OG题的情况下,用PREP软件做了第一次模考是680;当时没做任何单项的针对性训练,从第一天做题开始,时间就不超标,阅读和逻辑基本上都比标准时间短,反而是SC经常超时(从中学开始就最恨语法)。

说上面的这些真心不是为了炫耀(当然也有那么一点点),但主要是不想误导他人,我的备考时间不长也得到了想要的分数,但GMAT是我参加过的考试中最有挑战性的(也是最有趣味性的,因为不只是考语言),我觉得如果不是得益于语言和逻辑两方面的基础,可能要得到这个分数要再多花两三个月的时间。

我相信在这个论坛上大家都获益匪浅,备考时常常上来找资料,也会看看其它人的心得,当时就在想,我考完了会分享些什么呢?整个过程走完,现在回头看,感受最深的反而不是具体的备考经验和技巧,而是其它方面:

1. 目标明确,脚步坚定

我总的备考时间4个月,2个月背单词2个月针对性提高(12年8月下定决心考试,开始背单词,10月底之前没做过任何题),从第一天开始就抱定了一战达到目标的决心,目标是720;作文5分以上,这样对申请就应该不会有任何不利影响了。这个目标从来没变动过,四个月中除了前两个月松散一点,后面开始做题的时候是非常规律的,每天2-3个小时几乎没有停顿,周末差不多是8-10个小时,感觉一直是跟GMAT考试越来越熟悉,不断提高。听过XDF的课程录音,受益最多的是两句话:“先报名考试再开始备考才有效率”;“GMAT只是个考试,不是人生的目标,定下计划,按时按量把它考掉,之后就可以做更有意义的事”。我建议每人都根据自己的情况,定下合理的目标以及时间计划,然后严格按此执行。拖拖拉拉的对谁都没有好处,四战五战的只会便宜了米帝国主义的GMAC和Pearson。。。。

2. CD是工具,JJ是bonus,关键在于自己

我在备考的前期,象无头苍蝇一样到处看,越看越觉得这个考试博大精深,里面门道很多,技巧复杂,然后下了各种资料,看得全无头绪;看看其它人的心得,大多数都写但是惊险万分或者各种运气侥幸,要不就写得高深莫测,比如什么OG刷了十几遍,每遍“内力”都增长一两成。感觉象金庸小说练乾坤大挪移有木有?说句得罪的话,论坛高手和包括XDF这样的培训机构,都有意无意的会把这种考试“神秘化”或“技巧化”,强调考试难度,但同时又似乎给出一些“捷径”能考出比自己真实水平更高的分数。但实际上,考完了回过头来看,大道至简,返璞归真,GMAT是什么,是一个压力测试,就是在有限是时间内,给出一些对任何人都有一定困难程度的问题,让你当场做出“最佳”选择;根据你选择的表现,来判断你这个人,面对压力和困难时的思考速度,逻辑思维,判断能力,决策能力以及心态等等,而这些,也就是未来的business leader所需的要素。我个人认为,CD上的心得,笔记,各种资料都只是工具,是让你熟悉这个考试,能在临场发挥出自己实际水平的工具,如果想借助这些让自己的分数远远高于自己的实际水平,这种概率是比较小的,而且也是得不偿失的--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成为优秀的business leader,与其逼自己在不擅长的领域受苦,不如找到自己最擅长的,有天赋的范畴好好发展。--建议没看过3 idiots的同学看一下这部电影。

我考前两天看了下JJ,但我认为帮助不明显,我在考前一周做了最后一次PREP模考,得分是V49,Q40,730;因为里面也有少量题在备考中见过了,所以如果是全新题,我估计我应该在710-720左右;实际考试前我主要花时间看了数学,IR和作文JJ,数学全部自己解了一次,错题又多做了两次;考场上遇到了十多个吧,但都不敢秒选还是要做,而且数学时间本来就足够,最后考出来还是50也没到51;IR是有用的,加上IR不是CAT,遇到题是可以秒选的,我之所以看IR主要是不想在IR上费脑子,因为这个环节只要不考到什么4分,都肯定不影响申请(很多前两年考GMAT的都没这个分嘛);作文我也没怎么背模板,但是JJ里的题我基本都写了一下提纲,就怕现场脑子一下短路漏掉大的攻击点,如果写得很差会影响后面考试的心情。语文的JJ基本没看。我估计我完全不看JJ的话,可能710,AWA 5分,IR可能7分?看了JJ更加稳定了心情,干到了730,AWA和IR高了,但没有本质区别。这个论坛上很多人都说过了,JJ当是bonus,中了就加分,不中也正常,千万不要把希望寄托在JJ上。

3. 拒绝题海,keep records,少量多次

我备考时做的全部题数加起来很少,除了模考就是OG题,其中SC140道(12版),阅读做了10几道(三四篇文章),逻辑做了20-30道;但是每一道做过的题都有记录,错题都有分析,SC错题的正确句子及划线部分都单独记录随时携带,反复看过N次。

先说阅读和逻辑,这两种题对于我来说没什么区别,只是阅读材料长短不同,做阅读题的时候我都用手机记录,读完文章多长时间;每道题花了多少时间做(智能手机的秒表有lap功能,按一下记录个时间,但秒表还在继续跑),回头分析的时候发现,错的都是花时间很长的题,反而对的没花什么时间。听起来好像是废话,因为错题肯定犹豫了嘛,但是实际上如果花很多时间还是错了,那不如定个时间,比如1分钟,解不出来就从自己觉得有可能的选项中蒙一个,go ahead(这也是Manhattan教的);

再说语法我是花时间最多的,实际上我所有备考时间有70%都在语法上,学习了那个千行的SC excel,说实话,没有传说中magic的效果,但确实也有一些帮助;我的SC是每次20题,记录做的总时间,错题数,然后错题重做一次,看OG解释,看千行的excel的说明,后来发现还是manhattan论坛上的Ron的解释最靠谱;然后对的题也再看一遍OG解释。然后下次做新的20题之前,再把前一次的错题重做一次,做的时候重点是让自己看到题和选项,强调如何分类(split)以及排除,因为最后选对错的点上次看过答案已经知道了嘛。这样一路练下去,每20题的错误数从2-3题,升高到5-6题(OG题从前往后是难度加大的),最后稳定在5题左右,根据我其他两类题的表现,我认为我VERBAL应该能达到既定的目标了。后续就是反复看正确句子,偶尔做几道旧的题练练手,保持感觉。

最后说模考,我一共用PREP软件模考了三次,就是第一张卷子做一次,然后复原,再做一次,最后第二套卷子做了一次;每次模考都是周六上午,关在图书馆中,关手机,严格按考试时间和规则(比如中间休息5分钟吃巧克力等);然后PREP是每道题可以对答案的,这部分错题的分析我几乎达到了变态的程度:一张VERBAL,出了多少SC,CR,RC,分别出在什么位置,我各错了几个,错误比例是多少,错误原因是什么(没看清题,当时没想清楚还是有知识点不过关--比如单词不认识,或SC中有个语法点不清楚?),这类错误在考试中是否可以避免?(别骗自己!),基本上周六上午考完,这个周末余下的时间全部都在研究这套卷子--不是题目本身,而是做对做错的情况,相当于回忆自己在“考场”上当时的状态,是怎么对的(是蒙对的嘛?是否最后二选一无法决定猜了一个?);是怎么错的(有生词没看懂题?前面连续简单题太得意没看清题?脑子乱了没想清楚?);下次如何避免同样的错误?还有这题是否成功的narrow down到了最后两个选项,如果把正确选项排除了是在哪一步排除的?以后如何避免排除正确选项?并且对于每个语文的错题都上google搜索解释。老外有的时候说的确实很到位,他们对GMAC的分析应该说已经达到了一种境界。

---我个人认为对模考的分析可能是我备考中对成绩提高最大的环节--这毕竟是与GMAC出题和计分最接近的部分。也让我一战时完全不生疏,有那么点老手的意思。诚意向各位童鞋推荐:认认真真对模考做分析。

4. 推荐资料

最后说说对我个人价值最高的资料吧,排名分先后:

  1. Pomodoro Technique--不了解的同学请去搜索一下,原理非常简单,学25分钟,休息5分钟;帮助集中精神,排除干扰。到后期我不断延长单个蕃茄的时间,最后是连续两个25分钟,这个也有助于在考场上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2. Manhattan--我在11月中才开始看这套书,最后看了roadmap、SC和CR三章,SC是单独做了笔记的,反复看了两三次,而且后续别的资料中积累的知识点或关键题的贴到了这个笔记里,CR的方法看了一下觉得有用,但因为我本身CR不弱,就没花太多时间,又只有一个月了,再改方法似乎没什么必要;Manhattan的SC完全颠覆了之前我做题的方法,帮助非常大;
  3. OG--废话,不解释
  4. OG12 SC千行excel--汇总得不错,省了不少时间
  5. 数学、IR,AWA寂静

其实还有一个,重要性应该排最前,就是单词,这个推荐两个工具吧,一是有道的单词本,因为网上有这个格式的单词列表下载,很方便--我是看的英英版;二是一个叫迈西知能英语记忆系统 2012GMAT,好像花了68块钱买的,就是按记忆曲线辅助记单词的软件,这类软件有很多,我正巧用了这个而已。这个不能说是必须吧,但是确实能提高背单词的效率,一两千的报名费都交了,也就不在乎这几十块了。

四个月在人生中也算弹指一挥间了,但这四个月下来还是有不少感受的,33岁高龄,在职准备,白天去见客户前,在地铁上背单词,晚上跟客户吃完饭回来,10点备考到1-2点,每天坚持。最终结果还比较满意。人生在世,如果没有理想,“同条咸鱼有咩分别”?如果有了理想不能为之努力,那就是个day dreamer;如果努力不能坚持,那注定是个loser。听过老罗语录,他送给那期班同学两句话,我未经他许可也转载一下,希望老罗不要找我麻烦,与各位童鞋共勉:

  • “失败只有一种,就是半途而废” - 我说的不是考试,而是人生,回想自己的经历,有多少选择和机会,是因为没有坚持而没能把握住?
  • “不怕苦,吃苦半辈子,怕吃苦,吃苦一辈子” --年青的时候多努把力,后半生就舒服了;怕吃苦的一直浑浑噩噩,中年以后的选择机会就很有限了。

希望一点心得能帮助到同样有心奋斗的人,如果看过本文觉得有点收获又不嫌楼主罗嗦的,望能回复一句“祝楼主顺利申请到理想的学校” 。

--------------------------------------
原文引自:
https://forum.chasedream.com/GMAT_Preparation/thread-799365-1-1.html

参与讨论及查看更多的相关文章请访问【走出GMAT困境】
https://forum.chasedream.com/GMAT_Preparation/list-1.html

打印 | 录入:steven
ChaseDream版权声明
活动日历
{{item.event_geo.name}}

{{item.subject}}

<<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