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 2020,人算不如天算,在 2020 届毕业后的第三天,西北 IMC 项目宣布变成了 STEM 项目!
曾经,IMC 集各种光环于一身,却唯独因为不利于留美就业的项目错失很多优秀的申请者。现在有了“综排全美 top 10 大学 + MKT 专排第一 master + 近大城市、安全度、风景的绝佳地理位置 + STEM”的完美 package,它是否值得你啥都不管,直接冲了呢?作为一个有过全职工作经验的 IMCer,我觉得不是的。借这个机会回馈 CD,和正在申请/进行职业规划的同学们分享下感受。
入读体验
1.IMC 项目适合什么样的申请者?
如果你期待读完这个项目做投行和咨询,不建议来。 如果你期待毕业后年薪百万,一飞冲天,不建议来。 如果你喜欢 mkt,但没想清楚具体做什么 function,想探索下品牌管理、市场调研、Martech、媒体生态、营销创意、pr、communication 等各个分支,欢迎来。 如果你对 mkt 有真正的热情,希望在未来成为一个 Brand manager,甚至是 CMO/CGO,想 lead 一个产品的市场策略和品牌管理,有耐心有毅力,愿意为此付出多年的努力,欢迎来。 如果你希望有一天能创立一个自己的品牌,搭建一块完整的业务,欢迎来。 All in all, 对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IMC 给你很多资源来帮你;对于不明确自己需求的人,不要指望它帮你 narrow down 选择。这一点,IMC 和 MBA 是类似的,它是手段,不是目的。
2.毕业生去向?
如果决定回国工作,且决定被雇佣,基本都是大厂:一线的快消,一线的互联网,咨询还是很难。也有一些前辈自己创业/ free lancer/帮家族产业做事。 如果决定留美,毕业就做 branding 几乎不可能(是几乎),基本还是要从 data 开始,走迂回策略。2019/2020 这两届受疫情影响,留美数据不建议参考,opt 内找到工作并成功抽签留下的可能占中国学生的 10%.
3.课程质量如何?
我个人是很满意的。一是,learn by doing 的原则几乎体现在每节课的课程设置上,很少遇到照本宣科、只有 reading 和刷题的;几乎都有 project,和当地企业合作 case,或者 simulation 这类的。所以,求职面试真的不怕你材料可说。尤其推荐 CPG,是 Segal center 和宝洁的合作课,IMC、kellogg 和工程学院的学生组队为宝洁做新品研发,能经历消费品敏捷开发的全过程(用户家访、prototype、设计商业模式和品牌形象等)。 二是,老师们的 bg 真的很牛,比如说 media 领域的 Judy,在乙方做了几十年 media director 又到学界做研究,她的课程就兼顾了实用性和学术前瞻性。更不用说大家最喜欢的 Jim,在 DDB 做十年乙方,又在 google 十年直至 VP,视角全面,极具策略思维。
4.Peer 如何?
亚裔占到总人数的一半,应届为主,陆本美本大概五五分,台湾和香港同学多有工作经历。美国学生中,应届和有工作的大概五五分,有工作经历的多数不是mkt相关。多样性上,来自印度、南美、其他东亚国家的人都在个位数,几乎没有欧洲学生。 但是 peer 们的质量非常惊艳,不是说大家的三维或硬件如何,而是说大家都普遍很 open-minded,ambitious, cooperative,有 ownership,对自己的 delivery 有要求,能够进行基于 fact 而不是针对人的讨论。我是在 IMC 才真正爱上小组合作的,因为我第发现每个人都能带来不一样的视角,而每个人又愿意接受别人的观点。我问过一个在香港做了7年乙方的同学,你会觉得同学们太年轻没经验,所以对你帮助不大吗?她说完全不会,她原话是,you guys are so hungry and curious, and I learned so much from you.
申请建议
1.什么样的 BG 可以申请到 IMC?几份实习够?GT 要多高?本科学校不好怎么办?
如果你看遍了 CD 的帖子,感觉只有“985/211 的陆本或者top 50 美本,GPA3.5+,t105+,g700+,实习 2 段 + 还得是 big name,社团若干还得是主席” 这样的人才有戏,于是心生退意,我觉得大可不必。三维差不多够就可以,官方都没有发布过最低录取,为什么要自己否定自己?实习也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是在已有的经历里如何挖掘 insight,体现 passion,经历太多你可能反而不知道怎么写。我有好几个同学说,他们是自己的本科学校历史上第一个被 IMC 录取的,这就说明 IMC 没那么在乎你的“出身”。面对自己确定想要的东西,只问“我怎么能拿到?”,而不是“现在的我拿不拿得到?”。
2.如何获取高价值信息,来体现自己与项目的 fit?
信息所具有的价值与获取其的难易程度高度相关,如果是动动手就能百度到的信息,大概率没什么价值。要想让 AO 感受到你的诚意,只大概扫了下官网、听了些中介讲座、看了中介整理的 pdf,我个人觉得是不够的。为了能写清楚 why IMC 这个问题,有没有 follow 项目在各个社交媒体上的账号?有没有订 newsletter?有没有和 AO 联系?有没有和在读学生以及毕业生建联?有没有了解课程结构并和喜欢的教授建联?有没有看看喜欢的教授的著作或者讲座?有没有读一读项目推荐的书和资源来提前体会一下?等等等等。当然,并不是说要把这些都做了才能申请。在有限的时间下,找到最有价值、最能回答 why IMC/me/now 的答案才是你 differentiate 的关键。 多说一句,IMC 的官网做的可以说是非常优秀。和其他项目一比,你会觉得这个项目真的很懂 mkt,仔细扒官网会有很多收获。
3.申请文书应该如何构思?
务必要意识到申请是一个 package.学校要求你上交成绩单、简历、文书等等,就是为了从不同角度来了解你。如果你的成绩单和简历都证明了你的“优秀”,文书里又换个花样讲自己的“优秀”,恨不得有些句子都是简历的扩写,就大错特错了。IMC的文书要求很具体,那些问题本质上就是在问 fit,fit 从来都不是因为你“优秀”才选你,而是你的故事让 AO 无比深信只有 IMC 才能成就你,而你又会成为新一届 class 中独特的光。
4.面试如何准备?
一个词,Mock.我在 IMC 面试前的 10 天里,每天都有不同的 IMC 校友 mock 面(近到在读生,远到毕业 5 年的学长),这还不包括申请季里为了其他项目所做的 mock.真人 mock 最大的好处就是每个面官都有自己的提问风格和方式,在各类方式中巧妙地把已准备的内容发挥出来、把看似超纲的问题引到你熟悉的话题里,绝对不是纸上谈兵的能力。另外,如果你能 review 录像,你会发现自己有很多无意识的减分项。比如,一旦遇到没准备的问题眼神自动飘向远方然后开始乱扯,一紧张就咬嘴唇,椅子位置不合适上半身是歪的,等等等等。只有回顾,你才可能在正式面试中有意识地调整,提升面试官对你的整体感受。
5.中介 or DIY?
我曾经对中介的需求是:
- 提供准确且高质的信息,一来节省我的时间,二来对我的信息进行补充。
- 文书老师对该项目申请非常了解,了解项目的偏好,能够把我现有的经历组合出最好的故事。我签了两个机构,很失望。但到头来他们提供的信息不如我自己找的,文书老师的贡献微乎其微,最后是我自己找前辈 & 西北在读的 native speaker 改的。市面上可能有靠谱的机构,但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和钱一个一个试。我觉得,作为一个对自己负责任的申请者,就靠自己 + 靠谱的 alum + native speaker 润色即可。如果你已经读到了这里,大概率你不需要中介。
--------------------------------------
原文引自:
https://forum.chasedream.com/thread-1374854-1-1.html
参与讨论及查看更多的相关文章请访问【商学院Master申请区】
https://forum.chasedream.com/forum-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