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正文

2019 BA 申请总结 [2019.03.13]

[日期:2019-04-08] 来源:ChaseDream论坛 作者:Alicepia [字体: ]

申请季算是正式结束了。

  • ad:CMU MSHCA(Health care Analytics)$$ WM MSBA$ SMU MSBA Bentley MSBA $$ GWU MSBA$$
  • wl:WFU MSBA Brandies MSBA
  • rej:USC MSBA Emory MSBA UW MSBA Duke MQM UCI MSBA 真人面 放弃

决定:CMU MSHCA

先说硬件准备,这个是我最后悔的一点,给以后的弟弟妹妹当前车之鉴, 我从大二下考了第一次托福 100 分, 自我感觉良好,到大三上第一次考 gre 326 自我感觉良好,之后就想着托福再刷分应该不难,于是一直准备着实习、项目、课业等其他的事情,准备托福也总是有一搭没一搭,到最后 10 月份最后一次刷托福仍然只有 103,而实习和申请的压力已经让我无暇再次刷分,于是就硬生生留了这么个短板。所以刷分一定要一段时间集中精力,也不要想着 gre 考出来托福就能轻松。(至于考试经验我都这么没经验就没什么好说的啦)

再说软件准备,我其实是大三的下半学期 三四月份才正式决定学 BA 之前一直在 fin 徘徊。 而且由于自己身体原因加上爱玩,一直没有积累实习经验,知道大三下学期才做了第一个远程项目,之后参加了两份实习。好在实习还都比较 big name 时间跨度也很长,所以弥补了一下我的实习不足(当然缺点就是为了这些实习不能专心刷托福,好吧我承认这只是借口)所以最好是从大一开始就利用假期,不一定要圈在公司实习,可以先参加一些国际性的志愿者,公益项目,例如 duke 就会很看重这种很酷炫的经验,从大二开始再逐渐增添自己的实习背景。

选校, 选校也是完全按照我的意愿选的。建议学弟学妹在选校的时候一定要多问问之前的学长学姐,自己去了解各个项目给出分析而不只是听别人的分析。比如我在今年二月份突然意识到自己选的专业范围太窄,过于执念 BA 与我的贴合,自己想要先留美工作三年再回国这种想法并不是真正来源于我的需求,而是随大流,认为能留下来是能力的证明。如果我早点意识到这点,意识到有很多相似的专业可以考虑,意识到我也是那种对名气、地理位置还是很在意的人,可能会加申哥大 MSOR Chicago Analytics 以及 USC Applied data science 虽然申了很有可能被拒但是没有申请会有一点不甘心。 如果申请的时候没有办法很清楚自己的需求,那就多申吧!辛苦一点申 15-18 个左右也是可以的, 像 rochester umn MSBA 这两个就是一度我觉得不会去但在某个时间点又希望自己当时申请的项目。

文书,在中介写了第一版 ps 我不喜欢完全推翻后, 之后文书的所有英文初稿都是我自己写的,中介基本扮演个别翻译加语法纠错的功效,实在是给的指导太少。 我理想的状态应该是中介充分了解每一个学校对文书的偏好,也能深度座谈帮我挖掘我的匹配闪光点,并用纯正的英语而不是中翻英式英语表达出我的意思。目前为止 BA 专业我看到的只有老王对学校的理解符合这个要求。建议如果自己找不到称心的中介就 DIY 吧。多沟通多问在读生多利用网上资源,找专业的文书修改机构由对专业了解的 native speaker 修改是比较稳妥的。 对于我来说文书也不算加分项,完全是按照我自己的思路和表达方式。 不过勤加修改是可以弥补一点不足,我的 PS 整体思路前前后后就改了 5 次,每次都要思考如何把所有的经历尽可能串上还有讲出故事性,之后的文书明显命中率提升。

面试,面试和文书一样,也是熟能生巧。 第一次 WFU kira 面试在电脑前准备了一下午,打开链接还是大脑一片空白。 真人面自我感觉良好还和 John 有说有笑,自己感觉稳了。 结果收到一封 WL。 到之后基本 kira 拿来就上,真人面也能踩中点。 大大小小的面试,我的经验就是面试和找对象真是一样的,不能总强调我爱你,而得强调我懂你。 人家问你 why ba why school,不能总说 ba 多么实用,这个 school 名气多大 faculty 多强,这是人家学校的优点, 正确做法是在夸完别人之后,加一段我懂你,我的 ba 经验丰富,结合 career goal 谈学习 ba 如何成为我的 logical next step,我的 leadership 如何在精品项目中发挥优势……

网上资源,这里一定要点名夸赞领英,在连着被 wfu brandies emory usc 拒之门外后,我找到了 AIG 一位现任的 manager of customer experience analytics 想要咨询工作内容,说白了就是一度怀疑人生,想聊聊摆脱焦虑。 本来以为人家应该也懒得理我,结果第二天给我发回千字长文介绍他的工作,他用到的工具和模型,之后续继续回答我的问题,一下我就打开了一个文书新思路,把我的 ps 又整个修改了一遍; 之后在思考要不要补申 Rochester,远程和领英的学姐通话 30 min 后又明确了 Rochester 不是我真正要的,所以没有盲目申请。

再到收到 CMU offer 纠结于没有历史就业数据,也不是 STEM 项目,举目无学姐的时候,在领英上勾搭到了在读的 Drew 和已经毕业的 HCPM 学姐,学姐一晚上劝我放宽心,介绍 analytics 早期作为 policy management 的 track 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而且虽然不是 stem,但之前的 HCPM 就业率都是 100%。 她的同学也有很多成功留在美国, 并且自己直接回国也找到了很好的工作,这番谈话助推我最终决定来 CMU。 到了申研这一关就不是像高考那样拼出成绩那么简单的思维方式,有效信息的获取会帮助我们摆脱焦虑,提供新思路甚至做出最重要的决定。

中介,之前文书部分已经提到,我早在大二的冬天就签好了中介,其实现在看来不是明智的选择,因为直到开始写文书前我没有感受到任何服务,他们可以提供的都是作为一个合格的申请者自己应该清楚的信息。 如果选择中介的话一定要货比三家,而且不要找那种什么专业都包办的,还是有针对性的中介比较好,最好的方式还是半 DIY。

还有一些小建议是:

  1. 能早提交网申就早一点,9 月 10 月大家还在刷分写文书的时候你的申请已经交上去了会提高命中率或许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我就是没有抓住这个时间)
  2. 多和一起申请的人沟通,我因为没有经常看申请群竟然在 2 月份才知道 ND 也开了 MSBA 项目,自己一看还挺中意的,但那时候早就过了 DDL,所以选校要趁早,不要非等着 TG 都下来再去考虑,大三没事的时候就上上学校官网就当练阅读了。
  3. 做重大决定的时候问走过的人(学长学姐)总是更好的选择,你的小伙伴或者家人朋友虽然也会有很好的分析,但他们也没有真正入学体验过,所以很多结论都是建立在有偏差的假设上。
  4. 考虑是否留美不仅要看到留美三年的提升,也要考虑相关经验回国转化性如何。如果转化性低且长期确定回国,不如考虑直接回国。

虽然最终没有去到最开始心心念的 USC 以及 Emory, 也没有进入 Duke 完成我哥哥弟弟的心愿(什么鬼),但最终 CMU MSHCA 还是歪倒正着,真正贴合我当初申 BA 的初衷,往智慧医疗与保险方向发展。而且我自己也是比较有大学情怀的人,还是很希望能够完整体验两年的大学时光,所以这个项目完全满足了我的需求,而且听说 cmu 戏剧学院不错,没事去转悠转悠,虽然在别人看来不是 STEM,可能是个很大的 bug,但我自己对于留美工作更多只是想丰富自己的体验,如果不能实现也完全可以接受。再说没准中间这个项目就变成 STEM 了不是,毕竟他叫的这么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那样的话我就又陷入甜蜜的纠结了,那就是后话了。

MSHCA Timeline

  • 1.10 压线提交
  • 2.08 GRE 重发到位
  • 2.14 KIRA面试
  • 3.04 Offer

BG:末流 985 T 103 G 326 GPA 3.95 Cornell 夏校 500 强 Healthcare 信息系统实习 + 咨询 互联网数据 projects

--------------------------------------

原文引自:
https://forum.chasedream.com/thread-1342359-1-1.html

参与讨论及查看更多的相关文章请访问【商学院Master申请区】
https://forum.chasedream.com/forum-14-1.html

打印 | 录入:steven
相关文章      
ChaseDream版权声明
活动日历
{{item.event_geo.name}}

{{item.subject}}

<<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