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正文

HKUST Investment Management(IM) 19 Fall 申请历程 [2018.12.05]

[日期:2019-02-18] 来源:ChaseDream论坛 作者:ScarlettDeng [字体: ]

终于拿到了心心念念的 HKUST MSc IM offer,这几天看着面试群里的小伙伴催到 offer 的,我的心里焦虑到不行,可是手上没有 offer 不敢去催,怕催出拒信,终于在昨天五点多的时候收到了 firm offer 的邮件,长舒一口气。

ChaseDream 从我准备 GT 开始到申请学校都帮了我很多,所以打算写一篇关于 IM 申请的心路历程来回报 CD。

5月开始考 GMAT,哎第一次是数学没考好,Verbal 考了 35,只拿了 670,那时候还蛮受打击的,后来又考了两次,最后一次还去香港考了,分数是 670-610-690,还是没有上7,而且第二次居然考得比第一次还低,真的好受打击,觉得自己是不是特别蠢,是不是这辈子都考不好 GMAT 了,颓了好几天。最后一次,Verbal 还是没有第一次高,因为自己的实习经历没有太正统的金融实习,怕第二轮竞争太激烈,所以就不考了,打算赶在 HKUST IM 第一轮截止之前申请。

TOEFL 是在7月初考的,当时我的小伙伴跟我说,没问题的,你英语这么好,上 100 没问题,可是最后因为口语和听力太差只考了 96。本来如果 GMAT 在第三次能考到 720,我是打算再刷一遍 T 的,这样就算第二轮申请,三维够高,自己还是会有一点底气。但是后来既然 GMAT 还是没上 700,就一心赶在第一轮申请 IM 了。

文书真得改了好多好多好多版,一开始第一版写了一个星期,总共 1600 字,后来让我闺蜜帮我看,(她英语很好,而且自学成才掌握文书套路),还有我在美国读金工的基友帮我看我的逻辑和金融 terms 有没有写对,前前后后大改了7次,期间小改了无数次。真的超级感谢他们,因为我闺蜜也是跟我一样辞职申请研究生,不过她申请的是美国 BA;我基友是处于找工季。每次一发文书给他们,他们都是第一时间帮我看,给我 feedback。在提交前的5天,我基友说问题太多,要和我通电话才能说清楚,详详细细地给我讲如何把我的本科专业也融入到对金融职业的规划中(本科读生物,开始觉得不相关,所以在文书里面我一直避免提及),还给我讲如何挖掘我那份比较水的金融实习,把它写得不要那么水,我当时看到那么多要改,还要硬着头皮去深入挖掘实习内容,觉得很崩溃。我闺蜜就鼓励我说,我一直觉得自己 GT 不太高,那么文书就要多费点心思,有任何可能可以让你的申请更完美的机会,都要抓住,如果这次申请能一击即中的话,你后面就轻松了。所以现在想来真的很感谢基友的严格要求和闺蜜的鼓励和一次又一次细心地帮我润色语言。

推荐信(大家懂的,无论是老板,老师都会要求你写一个底稿)也是闺蜜帮我润色,帮我顺逻辑,教我如何起承转合才能让阅读者被你接连不断的亮点一直击中。

简历 tips:

  • 遵循 STAR 法则,用词什么的不要老用 help,assist 这种小词,看上去就不是那么厉害,要用 analyze,perform,craft,write,coordinate, optimize, negotiate 这种大词有木有,看起来就很厉害。
  • 工作内容挑相关的写,要不然我感觉会被 cue 说,为什么你做的实习种类那么多?所以一定要梳理好简历,证明你对自己的职业路线是有规划的,才这么一个实习一个实习地做过来。
  • 如果 leadership 很厉害的话,可以加一个大栏目叫做 Leadership experience 来讲自己的领导经历,毕竟商学院还是很看重领导力的。
  • 要用数字来说话,例如说采访了XXX个人,revenue 提高了 14% 之类的,一目了然有木有。

最后材料提交了,就没怎么管,自己也不太清楚 HKUST 的 timeline 安排,所以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我都不怎么方。(timeline 的话回复可见)

很早就听说 IM 有两轮面试,技术面简直让我这个本科生物专业的人瑟瑟发抖,所以一接到一面通知的时候,我就找了中介帮我 train。

一面是 behavior面,我是按着 CD 上的面经准备,而且中介和面试群也会随时有人发面经。

一面 Tips:

  • 一定要厘清自己的职业规划,WHY HK,WHY HKUST,WHY IM,为什么要读 Master(最后一个问题针对已经工作的人)这几个问题都是要准备好的;
  • 对科大这个项目也要熟悉,喜欢的课程也是有可能问的,那你就要答跟你职业规划有关的,答这种问题的时候我感觉最好就是不要喜欢好几个,要不然会被问,你最喜欢哪一个,当然如果你能讲出个所以然,也是ok的;
  • leadership&teamwork experience,就挑最相关的实习讲一下,这个问题也是可以衍生为 most favorable/meaningful/impressive internship 的;
  • 你有啥 advantages/你如何可以快速适应我们学校的学习/你有什么可以贡献给我们项目的,这几个问题是可以一起准备的;
  • 一个会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有申请到别的学校或项目吗?(这里的话,建议说一些同段位的项目,然后说,基于你们学校多么多么优秀,我还是会优先考虑你们学校表忠心啊!)
  • 最后一般会让你问一个问题,我觉得这里你可以给一个机会学校去夸一下自己(这也是我闺蜜给我的建议),官网有的最好不要问,有的但是不是很详细的可以问一下,我问的是 how do hiring companies in the financial industry think about the students in your program?然后面试官应答如流说学生 well equipped with XXX abilities 啊之类的
  • 最后,所有的问题无论看上去多么无关,都要谨遵 STAR 法则,而且要记得联系自己的背景。for example,对于 Why program 的问题,我一开始准备稿子的时候就一直在说这个项目哪里哪里好,忽略了自己跟这个项目的匹配性,后来中介给建议我说,我的职业规划啊、能力啊之类的和这个项目很匹配,一定要结合自己的背景讲,我才意识到,之前参加校招的时候也是这个强调自身和岗位匹配的思路,怎么现在就忘记了呢。

我自己面试的时候被提问到的问题是:

  • 自我介绍
  • 我看你简历,你是已经辞职了吗?为什么辞职来申请 IM 呢?
  • 我们的项目有很多金融的课程,但是你的成绩单显示你没有怎么上过金融的课程,你如何能够 handle 我们的课程呢?
  • Share your leadership experience
  • 有没有申请别的学校?
  • 有什么问题问面试官?

面试时间总共12分钟,面试官是 Manki,当时中介就说这个面试时间很少见,觉得我应该没有问题,因为一面一般是10分钟吧。但是我寻思,是我自我介绍说太长了以及面试官可能会被要求说至少问学生一定数量的问题?(我猜的哈)

之后顺利收到了二面通知,然后我那天晚上还去给我朋友当姐妹送她出嫁通宵一晚第二天下午回到家才开始准备 topic,捂脸。

针对二面,其实我心里很慌,问了一下中介思路,他们给我举了两个例子,让我稍微 get 到要准备一个什么样的 topic。(这里真的要表扬一下我的中介啊,之前我问我的朋友们,真的是很多被中介坑惨的,有些中介英语都没你好,有些还跑路了,但是我的中介都是,就算我晚上12点给他发底稿,他都能在1个小时之内回复我,在群里问问题也是很详细地给到回答,还是很专业的,所以这里要谢谢我弟女朋友推荐这个中介)

好吧,说回来,我找资料真的很辗转,因为自己的 business sense 不算很好,所以找资料的时候,我就一定要确认 topic 的资料够多,多到可以解决我的任何疑问,我才敢选。

我的心路历程大概是:

要不写:中美贸易战对医疗行业股票的影响? (好像前期对二级市场没啥影响,因为 list 里面没啥重要的药品;后期出了个文件是限制中国资本家到美国一级市场投资医疗行业的企业的。资料其实不是很多,而且贸易战关税的 list 里面还是有涉及少量药品,然后药品又分很多种,我感觉自己没有那个心思去探索,这个药品关税提高的蝴蝶效应,所以,卒)

要不写:医美行业的投资机会? (这是去某四大咨询官网看行业报告的启发,可是只有16年的报告,已经过时了,网上也没有搜出整合性的资料,搜集完整资料费时太多)

要不写:医疗行业的投资机会?(中介说这个第一轮二面的学生已经讲过了)

然后我再继续找,最后才锁定短视频行业(就是抖音、快手那个行业,最近也是很火的)。因为自己之前有做过 desk research 或者行业调研什么的,但是做得跟金融分析不太靠边,写第一版的时候简直太不像一个投资的 topic 了,所以后面还是改了很多版。

二面 tips:

  • 如果是跟我一样选定某个行业的话,要尽量弄清楚这个行业的核心驱动力(技术、人力还是啥)、行业趋势等等
  • 有数字的话一定要弄清楚数字怎么来的,面试官很有可能会问
  • 熟悉稿子,这样被问问题的时候,如果熟悉稿子的话,有些语句就可以脱口而出

二面我面了5分30s,面试官是 Lynn,问的是“你觉得这个行业内容是驱动力,那技术呢?”其实我大概有准备到这个问题,但是表达不太熟,所以说得磕磕巴巴的,导致面完之后觉得很遗憾,焦虑了好几天,一直抱怨自己怎么不把问题也熟悉一下。

之前问过很多朋友,都说这个项目很难申请,GMAT 很多人都 730,740 什么的,所以我一开始都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后来接连过了材料、一面,自己抱的希望也越来越大,真的很害怕希望落空,但是幸好最后结果是好的。后面应该不申请了,我就只提交了 HKUST IM 和 HKU MFIN 的申请,HKUST IM 是 dream program。

However,新的烦恼又要来了,上网查了一下,课程压力不小,而且还要考证,还要找工作,相当于明年9月就要开始找了(如果是选择一年毕业的话)。所以现在就要开始找实习丰富自己的金融相关的背景啦~

Timeline:

11月1日 凌晨提交材料
11月9号 下午收到一面通知
20号下午 一面
22号下午 接到二面通知
29号下午 二面
12月4日 拿到 firm offer

Background: SYSU, Bioengineering, GMAT 690,TOEFL 96, GPA 3.6/4.0, 一学期北美交换经历,4A 广告公司实习,四大咨询实习,私募实习,学生创业项目,某公益 NGO 咨询,一年市场调研经历。

--------------------------------------

原文引自:
https://forum.chasedream.com/thread-1333596-1-1.html

参与讨论及查看更多的相关文章请访问【商学院Master申请区】
https://forum.chasedream.com/forum-14-1.html

打印 | 录入:steven
ChaseDream版权声明
活动日历
{{item.event_geo.name}}

{{item.subject}}

<<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