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晚才来报offer和面经脚着怪不好意思的……但是答应了前辈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啊!希望以后的同学搜到这篇面经也能有些小小收获吧。
我是申了R2, 除了BU的offer (with full scholarship)较早,其余几个offer都是3月中下旬收到了。过去的一个多月一直在出差和忙碌,同时在offer中有些小小纠结 (我是尊的很想去南方大Austin啊……),直到昨天终于回绝了所有不去的学校,提出了辞职,算是正式告一段落。
背景实在普通:8年工作经验的大龄女青年,HR consulting industry as a Consultant, 比较专注在high tech行业,对高科技极其有passion,这也是为什么我想去读MBA的原因了。G/T: G740/T102,本科是北京某211学校BBA, 大概背景就酱。
一共苦逼地申请了10所,拿了四个面试并全部拿到offer (除BU全奖,其它均无奖)。所以大约我是个面试型选手吧,每次面试都是在聊天什么的,很开心的经历。其它6所学校全部为Ding, 没有面试,没有WL,很干脆。选校的主要依据是general management强(然后marketing强),high-tech就业,然后排名靠后的学校就是location。
论坛里很多牛牛的总结都相当全面,我想再罗嗦的就是以下几点:
1. 如果你准备好了,就一定要早申请(这个虽然是老生常谈,但真的真的是这样啊!!)。好处是:申请可以拉开档次,如果不幸你的R1全军覆没了,可以在R2中调整策略(选校也好,文书修改也好)。如果R1就拿到了理想的学校,当然省时省力,不用像我这样在R2中一次申请多所不同档次的学校还是很累的。不过我选择了在R2中申请,是因为当时根据自身的状况选择了“努力拼几个月项目业绩好拿到当时target的promotion让经历更好看”这条策略。所以我在去年11月前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贡献给了工作,如愿拿到了一些个人觉得可以让文书,简历和面试聊天内容都有些讲的东西。
2. 做好时间管理。大到整个申请周期的规划,小到每一天的规划。因为我知道自己是个拖延症患者,所以会强迫性的用一些方法来把时间切成一块一块的,让自己在时间块中更加集中精力提高效率。比如周末要写essay了,就用番茄工作法,集中精力写25分钟,休息5分钟,再回来继续25分钟,如此循环直到完成番茄任务。
3. 如何准备面试?我的做法是,搜索了全论坛集中整理所有大家遇到的问题,然后分成几大块(比如关于leadership可能有什么问法,关于failure/obstable stories有什么问题,当然还有最重要的3why)自己练习,准备STAR stories。我因为自己觉得已经很熟练了,所以只做过一次mock interview. 如果觉得有必要可以多做几次找感觉,请不同的人提出建议。
具体关于每个学校的申请经验:
【Boston University】
Jan 8 (deadline)提交,Jan 14收到面试邀请,有on-camp和skype两种面试形式可选。马上进到系统里去预约,结果发现已经全部约满了。于是赶紧写信给学校。学校的回复是很快的,说他们已经新开了很多time slots,于是进入重新选择,挑了二月初的面试时间。
北京时间晚10:30pm准时开始。面试官是位蛮年轻的白人MM,应该是Assistant Director of recruitment之类的职位。她讲话的语速很快,名字不太常见,所以我在她超快速的开场白后又确认了怎么称呼她(and how to spell…=.=).
问题都是常见的:
- 请用1分钟简述大学毕业后的职业经历
(这当中因为我太brief了,她有打断我去clarify一段经历) - Why MBA right now?
于是谈到careergoal, 不知MM到底怎么想的,但是她频频颔首表示同意,唔make sense之类的。 - Why BU?
- Leadership experience and what do you think is your strength and weakness inleadership?
- Experience of an unexpected change and how did you handle it?
然后我问了大概四个问题吧。MM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因为MM讲话特别快,我不自觉地舌头有些打结=。= 总体来说发挥还好吧。MM至少非常的professional, 在我讲话的时候一直有互动,点头表示同意啊,make sense啊,very good啊之类。然后很高兴地回答我的问题,关于就业啊,club activities啊之类。然后发现我的TOEFL score还没有寄到,大概是因为他们邮件太多没收到我发过去的unofficial report, 于是告诉了我她的邮箱叫我再发一次,并告诉我2.21出结果之类。
就是这样了,感觉面试官MM非常友好(除了语速真的很快,不过还好都听懂了。。)。BU是我第一家面试的学校,虽然是我申请的学校中ranking最低的,有些保底的想法,但是其实在申请的过程中随着深入了解BU也蛮喜欢这所学校了。因此后来发现拿了全奖还是挺心动的。
【IU Kelley】
1月6日提交的,23日收到interview invitation, 是AO的hub interview, 16和17号两天在上海浦东香格里拉酒店。发邮件给小秘后被安排在了16号早上9点面试。话说我还以为自己是早上第一个面,结果8点半左右到了酒店大堂后发现Holmen老先生已经开始面了。这么早开工好辛苦哇。。。
本来当时因为前一天很忙,根本没时间准备和rehearsal,对于这个面试有些小紧张。结果发现AO很和蔼的,后面就变成了一次非常conversational的聊天。开篇不是传统的go through your resume(其实整个过程也没有问我每家公司做什么的情况,貌似已经对候选人简历了然于胸啊!),而是'why MBA', 然后就自然而然地聊到了why school, why now, 为啥想转行做High-tech啊,然后就聊起来早上我打车过来用的这个打车软件啊,现在的人整天抱着手机都木有socialize了呀什么的东聊聊西聊聊,也聊了leadership,说到这儿我又想起来自己读过的书,就沟通了一下感想啊神马的。除此之外应该是被问到了你的老板会怎么评价你吧,业余时间都干点啥之类的。然后就是最后问我你还有啥要跟我说的么,除了我们前面没聊到的。大约30-35分钟聊完,然后我又问了15分钟左右的问题,整体大约是45-50分钟结束的。我有问AO他认为今天的Kelley还有哪些是可以改善的,AO有很坦诚地讲Kelley在国际生就业方面做得还不够好,但是学校已经有启动这方面的工作,和很多公司去推广Kelley国际生的就业事宜等。之后给AO写了thank you note, 很快收到了回信,对AO印象不错从而对IU的印象也很好。当然我对IU的好印象还来自于黄家正,一个香港的音乐奇才。当初看了拍他的一部非常激励我的纪录片,得知黄家正后来选择了去IU读书而对IU好感倍增……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搜搜纪录片《音乐人生》。
【Ross】
Ross的面试从一开始就一波三折,无论是一对一的面试还是群面。1月1号提交,1月17日统一发面试的那天收到了面试邀请。于是赶紧进系统预约,1对1的面试预约了2月8号,群面就选择了上海的2月15日(大中华区今年只有这一个选择),提交后发现页面上有error message,下面写着一对一的面试预约成功,等待校友联系什么的,就担心会不会群面没约上系统有问题。后来等了一周写信给学校确认,回复得非常快,告诉我说我的1对1校友面的请求是成功的,等待校友联系即可。群面确实没有约上,于是后来帮我约上了。结果因为之前安排给我的校友确实太忙吧,一直到预约面试那一天的前三天都没有收到任何确认。当时仍然不太敢相信Ross的系统,怕校友确实没收到(因为感觉正常情况下两周过去了校友应该会联系我什么的),于是写信给学校问这种情况肿么办,最后决定去申了个back-up的日期,就是2月下旬,在群面之后了。这次面试官倒是很快联系了我,是来中国交换的二年级学生。
群面的形式网上资料很多了,就不赘述。想说的是真的很enjoy这个过程,无论是前面自己一个人编故事,还是小组讨论做出一个完整的solution向面试官做presentation,以及因为提前结束而被面试官临时提出问题来'challenge'我们的solution时大家急中生智的回答,都太有趣了!我是reapply to Ross, 去年的Pilot我体验过。这算是我的advantage吧,就是熟悉流程(但其实我相信学校也会把这一点考虑进去的)。但是和去年不同的在于,我们在进行正式的小组讨论前,先到的人就已经被安排到一个空的区域,大家可以喝咖啡聊天什么的。因为每个人的名牌上有桌号,所以自然而然同一桌的组员就自动围成一圈聊天,互相介绍背景什么的,所以真正做到圆桌旁开始群面时大家已经很熟悉了,少了紧张感(至少我是这么觉得。。。)。群面结束后大家又被带到另一个房间,提供了点心、饮料咖啡等,于是又分成了若干个小group开始进行美国式的socialization,这也是去年pilot没有的。其实楼主是个性格很内向的人,但因为大家都很nice, 校友也主动过来跟我们聊天,很快我就觉得自己可以适应这种“美式社交”的方式,这个group里聊一会儿就跑去跟另一个group的人聊,主动伸出手去say hi, 介绍自己的背景给同申请的人以及校友,聊彼此的想法等。跟很多人都聊得蛮开心,也为自己逼自己跳出"comfort zone"而开心了。另外补充一下我的心得。虽然我知道今年群面的大致形式,但还是不敢放松。自己去做了功课,包括去琢磨不管我拿到什么样的两个词,怎么样能够讲出一个好的故事呢?我就去google“单词,编故事”这样的关键字,结果发现原来编导专业的考试是有类似的现场临时编故事的考试形式的。就去看了很多教编导专业的学生编故事的指导,明白了一个好的故事可以通过制造误会等技巧来实现。比如我讲的故事,就是让大家一开始根本想不到原来是这样,直到我一分钟后讲完,所有人才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的。另外自己也脑子里过了一下如果是小组讨论的话,可能出现什么情况,自己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有可能别人会犯什么错误,自己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样去引导以完成小组共同的任务等。所以还是比较well-prepare了。
1对1面倒是感觉自己发挥得一般。第一次和二年级学生面,面试官是位非常友善的ABC, 但是与毕业多年的校友相比应该还是有点严肃,我们先聊了聊天暖场,然后面试官说我接下来的面试就是25-30分钟,因为如果你去campus interview的话也就是这个时间。在这个时间里我会按照学校要求来向你提问。在这个过程结束后我会从面试官变回2nd year的身份,我们可以更随意一点,你可以问我问题等。所以因为对方比较严肃,我还是有些紧张的,觉得自己没发挥好。
问题比较常规,我观察到二年级学生面试的话应该是有一个标准的问题列表。
- Tell me aboutyourself
(中间详细地问了我前两家公司之间的职业转换的原因和自己适应新行业的情况) - convince/persuade不向自己汇报的人的例子
(自己觉得严重失常,说完这个例子后面试官看了看表说ok, 按照学校的要求我还必须问你两个问题,然后我就想难道是已经给我在心里打叉了。。。) - Why MBA, Why Ross
- 业余时间都做些什么
(楼主立马如数家珍自己都喜欢干啥,因为聊到了travel和电影,面试官说好吧,因为你谈到了这两样,我也都非常喜欢,我有新的问题要问你,就是:你最近一次看过的电影是什么,你如何评价;你最近一次去过的地方是哪里,如何评价)
聊过这些之后我就问了面试官很多问题,最后面试官本来是在旁边等我一起走的,我笨手笨脚穿大衣怕人家等就赶紧感谢了一下,说我还要再呆一会儿什么的。面试官走后我都整理好离开了咖啡馆,才发现人家已经结帐了。我是有多二啊。。心想今天真是发挥不好到家了。。
P.S, 面试官真的很nice,在得知我被录取后第一时间发来了祝贺信,还主动offer我有任何问题都可以跟他skype联系神马的。对Ross校友真是好感度太高。
【McCombs】
McCombs家应该是海面吧,我是压线提交的,然后没过两天就收到了面试。彼时我的GT正式成绩还没寄到呢。McCombs的面试应该有三种,AO hub面,与校友面以及skype面。我当时约了与AO的hub面试,因为之前在MBA tour已经见过AO Mr.Malta,比较喜欢这种与AO直接沟通的方式。我当时约了下午三点,两点半赶到时发现AO已经结束了上一个面试悠闲地靠着窗边喝着咖啡看资料了……这是要多有效率啊……顿时很汗,赶紧过去打了招呼然后跑去厕所整理仪容回来开始面试。整个面试大约30分钟,AO一直微笑着倾听,让人感觉很放松。除了常规问题,当时我被问到自己没有准备的问题就是我从申请的过程当中学到了什么(其实很惭愧,这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在申请的过程中都应该去思考的东西)。后来我们聊了很多Austin的生活,楼主表示了对音乐和因为生在寒冷的东北而对南方生活的极大热爱……
想到的就是以上这些。有什么问题随时沟通吧。有哪些说得不准确或者没有讲清楚的也请见谅。祝后来申请人顺利咯~~
--------------------------------------
原文引自:
https://forum.chasedream.com/thread-905026-1-1.html
参与讨论及查看更多的相关文章请访问【北美MBA申请区】
https://forum.chasedream.com/forum-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