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正文

好像走弯路是必须的(只刷og自学五战710,5开头三次,纠结过转gre,在职

[日期:2024-03-26] 来源:ChaseDream论坛 作者:闲人小莫 [字体: ]

先上bg:
中外合作本科,一年港硕,毕业就工作了,工作性质属于时忙时不忙,年底加班多。英语基础雅思7/6,申海外研常见配置。备考时长从背单词和入门阶段开始算的话8个月,从刷题开始算的话4个月左右。以下内容有强烈的主观倾向,都基于个人经验,通篇都是“我觉得”“对我来说”,所以参考意义大家看着办吧。710构成是v39q49,很离谱,我知道自己数学不好所以狂补v,虽然结果也确实达到了目标分,但是不是也证明我数学是真的拉.....18年第一次考gmat,这么一回忆正好四年过去了,第一次考是8.25左右,22年出分也是8.25场。

我的英语语法不好,从小没有经历过系统性的英语语法训练,小升初了,初中老师说你们小学教过的,高中了老师说你们初中教过的,但事实是谁都没教过。语法基础差,虽然英语成绩上上下下,也没脱离班里英语成绩比较好的那个梯队。我属于笨人肯花时间的类型,大概是因为这个特点,所以英语水平就一直这么吊着,很难死但也不属于活的很漂亮。中外合作大学里语法也没有很大提高,只是变得敢讲有一堆语法错误的口语,以及阅读水平会好一点。至今讲英语确实能唬住人了,但仔细听就会发现我did do does经常混用,will会和过去时的单词混用。随大流买了杨鹏长难句根本看不懂,连中文解释都看不懂。“定语”“状语”这样中文对英语的语法解释让我看的很吃力,我感觉这个书只适合有过中文语境下英语语法学习经验的人。最后是靠曼哈顿语法英文原版,从头开始打基础,确实这个书的体系非常完整,而且还看得懂(对我来说)。区分各类modifiers比区分“定”语“状”语“同位”语简单的多。

走进考场的时候发现同一批考试的都是些学生,这时候才感觉自己确实脱离校园很久了。去年萌生读phd的想法后纠结许久要不要考gmat。前四次的分数能看的也只剩620,540我可能考了有两次吧,时间太久,因为当场取消的成绩,确实忘记了。最早动过考gre的想法,看过gre的课,做过gre的题,甚至周围有人现身说法告诉我gre比gmat简单,但我最终还是考gmat去了。为什么我还是考gmat,下面会慢慢提及。

18年8月暑假结束的时候我参加了第一次gmat考试。540。考前两个月花了两万报的1v1培训。具体什么机构我不会透露。不是老师的问题,我心里很清楚这一点。那时候的我很混蛋,早早的刷cd论坛,早早的买了教材,早早的报了1v1,但唯独没有早早的成熟,没有鞭策自己真正去花功夫琢磨、复习。我父母那会儿很纳闷,钱也花了,时间也花了,为什么考这么低,还担心从小成绩还可以的我一蹶不振。我确实没有一蹶不振,因为我后来四蹶不振了。

18年8月以后接下来的时间,我几乎都是一个月考一次。第一次540我给自己找借口,第一次考嘛,经验不足,而且我没尽全力啊,我都没好好复习。于是第二次620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稍微努力一下就上来了,那下一次用同样的复习强度肯定可以更高了。这种线性思维直接导致我第三次第四次再也没超过620。19年初过年后我收到了硕士的offer,直到这个时候我才停下来考gmat。所以前四次的结束并不是因为我考到了理想分数,而是我失去了继续考的意义。这件事一直是我心里的一根刺,我从小不是特别要强,但也不能心安理得接受自己失败。gmat让我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力和学习能力。

21年决定申phd,搜索了一圈发现几乎所有学校都有gmat或gre的要求。这时候我就知道这辈子逃不过gmat。我的人生经验里有一个一定会应验的东西,凡是逃避过的恐惧的东西,最终都有一个时间节点让你不得不面对它,也许一两年,也许三五年,也许十年,早晚的问题。就像当初在学校里没好好学计量经济学,现在我苦哈哈的搜一大堆资源、买很多书自己补。正式开始复习是从22年初开始的,到出分一共8个月时间。我没法区分具体的备考阶段,因为我有一份全职工作,所以我的复习进度需要完完全全按照自己的承受能力和消化能力来,不能像学生时代那会儿安排好每天的时间,在职人士都懂,工作强度由不得你,加不加班由不得你。说到这里真的很想揍过去的自己一顿。

下面就分享我自己的备考过程吧。

22年1月开始背单词,红宝书的单词,在墨墨背单词上背的,别小看这将近3000个词,我每天210个复习量,背到现在这本书都没背完(剩100多个),而且是没有断过签到的情况下。背单词和其他复习同时进行,除了阅读还是有点吃不消,SC和CR的问题基本上是没有理解障碍了。22年3月花了一个月看曼哈顿语法,4月看了曼哈顿的CR,5月开始做og21(因为我做题的那个网站没有开放og22的题源)。22年7月初左右刷完了og21,开始刷第二遍,所有题目都做笔记分析选项,为什么对的是对的,为什么错的是错的,为什么这道题里这些考点优先考虑,为什么另一道题不是这么考虑的。这个阶段一直持续到我考试结束,现在回头想应该就是分数起飞的最重要的阶段。是的我只刷了OG21...特别是临近考试一个月,我知道以自己的进度prep可能来不及,所以干脆就把og吃透吧。

我想重点讲讲我认为自己做对了的事,毕竟我很清楚曾经我做错了什么。

关于背单词:

瞄准一本gmat的单词书背就够了,做题目的过程中可以偶尔记一下一些高频率出现不认识的单词,其余生词没有必要花时间记忆,有更重要的地方用你的脑容量。我在死记硬背这方面非常懒,从小就是喜欢钻研偷懒办法投机取巧的那种学生。我极其痛恨死记硬背,因为我死记硬背还记不住。三年前我没有认识到背单词这件事的重要性,因为读了中外合作甚至对自己的单词量非常自信,导致我在18年的这个备考阶段很多时候连题目都看不懂。cd论坛上大家常说的理解了逻辑个别生词不懂也没关系,这句话的基础是,你已经有一定的词汇积累能确保自己理解题意,不是不需要背单词。如果理解有困难那就是词汇量不足以支撑你看懂题目,这种情况是需要老老实实背单词的。我以前就吃了没有踏踏实实背单词的亏。

关于网课和自学:

考gmat的没人不知道ron吧,他的课在我网盘里躺了三年。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课看,我就是那个没法接受ron网课的人。18年那会儿我和很多考友一样,搜索了大家普遍评价比较好的资料和网课资源。但是我当时做错的点在于,过于迷信口碑普遍好的资料,以至于认为如果我觉得自己看不懂、很吃力,那就是我的问题。

第二次备考我很明显感觉到自己很明白,看不懂就是看不懂,不用琢磨为什么别人看得懂我看不懂,超过三次尝试依旧觉得难以理解、阅读或听课很吃力的资料,我的策略是直接换一套,这个世界上总有适合我的方法,没有必要浪费时间死磕一个难以磨合的。曼哈顿语法据说是ron写的?那本书特别适合入门,入门阶段这本书的帮助是巨大的,但是我觉得在做题过程中,针对每一道题的解读,这本书就不够用了。

这里必须推荐一个东西。我刷的适合自己的课也是偶尔在搜题目的时候发现的:gmat club的gmat ninja。谷歌gmat的题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gmatclub的回答,非常非常细致,这真的是个神仙论坛,各路神仙打架的论坛。gmat ninja在gmat club的油管频道有专门的合集,我是在gmatclub上看了他对很多SC的解读以后茅塞顿开,于是看了他所有的verbal公开课。他还有很多总结性的帖子,都在gmat club上可以查到。论坛是全英文,我自己没有理解障碍,其实不难看懂的。每一道题都可以在gmatclub找到非常详细的解释,而且是各家experts百家争鸣(包括曼哈顿、egmat、empowergmat等等等等机构),我做的一件事就是记下我认为有价值、有助于自己理解这道题选项的笔记,为什么A觉得这么分析有道理,为什么B觉得另一种办法更好,绝大多数experts都认同什么是对的,以及A为什么建议在其他地方不要用某种方法排除选项,这些是真材实料的思考过程,能切实帮助你思考一道全新题目时应该如何解读、从何处下手。

又想闲聊一下我对ron网课的态度。ron因为早期在中文考友里被分享,所以一直被奉为神仙一般的存在,但是现在是22年了,我也是在第二次备考的过程中发现或许ron有点被过于神化(不要喷我,我很佩服ron,而且确实很多人喜欢他的方式)。因为gmatclub陪伴了我整个备考的过程,我在这上面看到很多800、760、780的experts,非常一板一眼的分析每一个选项,针对每一道题给出这道题情况下的解读,这种方式让我想起大学的时候上数学课,教授写方程两边同时加减的步骤都不会省略。

我那大学的数学对经历过高考的人来说是小儿科,但gmat小儿科水平的我正是被这种无比细致、生怕省略某个简单步骤你绕不过来、生怕讲的不够通俗易懂、不怕写的长就怕你听不懂、不厌其烦举例子给你听的讨论帖救了。不是所有人的起点都一样,我经常绕不过来的一些弯,在gmatclub上总有和我有一样困难的人提出来,然后被experts们抢着解答(因为答得好会有kudos和点赞)。每次我感觉自己好笨绕不过来,一搜索,总能发现原来我不是第一个有疑问的,而且experts早就把为什么会困惑、以后再遇到怎么解决都从头到尾讲清楚了。

关于备考群:

备考群最主要的用途是获取信息,而不是解决问题、讨论问题。以前我会看备考群里某个考友的提问,然后看怎么解题,22年备考的时候我放弃了这么做,因为没必要且浪费时间。手上题目都研究不完,SC每题都是做题两分钟记笔记四十分钟,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看非experts的解释(数学除外)。而且会焦虑,很多人在群里会说自己出分了,但是不会分享经验。

现在gmat分数水涨船高,我不止看到一次有学生说为啥感觉现在740遍地走。因为只有高分才会发出来啊,连我自己也是710以后才发这种帖子,540的时候我发帖子分享什么?分享我怎么做到两万1v1培训两个月考到540的么?还有就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各大讨论问题的帖子或群里遇到过那种人,人家问某道题怎么做,他说这不是很简单么直接报了答案然后啥分析过程都没有。对此我想引用gmatclub上一个人的签名"posting an anwer without an explanation is "GOD COMPLEX". The world doesn't need any more gods. " 遇到这种人很多的群,赶紧退吧。

关于资料选择:

杨鹏长难句我已经在最上面说了,不适合我。曼哈顿语法对我来说很有用,并且因为这本书很有用,我还看了曼哈顿的CR和RC。他们的CR比较适合入门,对刚刚接触CR题目的小白比较友好,但真正做题的时候,特别到了后期要反应速度极快,这个教材就不太能起指导作用了。RC那本书也提供了一个入门的思路,但中后期作用有限。过去我就是那种存了一堆电子版资料然后吃灰的。

我从22年5月才开始做题目,在此之前的时间都在看这类入门教材。入门阶段的教材因人而异,也有很多人推荐cr bible,我没看那本,因为觉得太长了。cr bible还是电子版,我不喜欢电脑上看电子版的书,因为会看着看着神游犯困,还会为了提神切换去微信和朋友聊天,提神回来看又犯困。我的网盘里还有很多18年遗留下来的从cd论坛下载的好多牛人的sc总结和cr总结,结果我到现在出分了都没看过一个字。

差生文具多。资料多真的没有用,能不能考好完全取决于资料吃透多少。

其实到了中后期我感觉每个人都会自然而然的摸索出一套最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在我这就是按套组练题然后一道一道去gmatclub上查讨论帖,然后记笔记。我也知道大家都说一边看一边做,但我这在职的,既要又要还要,确实有点为难。

我是一个再忙都要保证自己每天有一个小时刷手机放空脑子的人,自律这个词和我从小就不沾边,一直紧绷就会很焦虑。我曾经也尝试过复习到让自己很疲惫,然后马上就发现这种策略是不可能长久的,很容易放弃,且身体和心理必有一个要出问题。扯远了。

22年备考这次整理了自己的SC和CR笔记,才真正感觉到cd论坛很多朋友分享过的:笔记一定要自己做,看别人的总结没用。是真的。过程很磨人,但效果显著。数学是在gmat770上做的,我数学不好,最后出分也只有49,感觉自己在这上面没有太多值得参考的经验。

关于为什么不转gre:

第一是性格原因。为啥放在第一个,因为我觉得这是最根本的原因。从小我就不服输,不针对别人只针对自己的那种。gmat四次挫败是我人生中一件留下深刻印记的事,转考gre是可行的,但我不服,我知道自己就算gre考到了高分也永远会记得自己gmat考了四次没上过650这件事。一件事的成功不能掩盖另一件事的失败,我是这么认为的,又是那样的性格,会做这种很倔的决定就变得容易理解了吧。

第二就是比较现实的考虑了。我的身边有两个人是在职申请研究生,两个人都选择了gmat转考gre,最后也都是通过gre出分,拿到了梦校offer。从别人的实践来看这条路是可行而且成功率极大的,但当我真正上手买了gre的资料,听完了基础的gre网课,上手做了gre的题目后,我发现gmat是比gre更适合自己的考试。前面提到过,我极其痛恨死记硬背,gre偏偏就是那种需要巨大词汇量记忆的考试。

gmat重逻辑,相对来说词汇量的要求没有这么大,而gre是反过来的,纠结细微词义的区别让我非常痛苦。背单词这事没有捷径,就是因为清楚这一点所以我判断自己不适合考gre。gmat这种更需要巧劲的考试更适合我。

另外还考虑了备考时间的问题。我相信两个考试都不容易,但是前面有四次gmat考试经验(好辛酸),花时间再去认识gre的考试流程、时间分配策略,从头摸索一门考试该怎么入门,我觉得太浪费时间。当然对很多人来说这种付出是值得的,我那两个朋友一定也经历过这样的阶段,那结合第一个因素考虑,我不是一个会轻易说服自己向失败妥协的人,过这个坎对我来说就有点困难。最后就是目标院校的要求了,虽然也有很多商学院接受gre,但gmat才是所有商学院都不可能不认的考试,万无一失。

关于机考的时候记笔记:

gmat ninja对这个问题的态度是,因人而异。有些人是用手写思考的,手写帮助他们更容易思考问题、理清问题在问什么,但是对另一些人,比如我,机考的时候记verbal的笔记会打乱思考节奏。三年前逛cd论坛看大家的备考心经,很多大牛都提到过锻炼一边做题一边手写记下简写、关键词提示自己逻辑链的方法,平时就锻炼这种方法。以前我也这么做了,然后因为修炼不到位+那会儿的我极其不成熟复习策略也有很大问题,最终结果分数也都体现出来了。22年备考的时候又尝试了这样的方法,结果就是超时,而且打乱思考节奏。我心里总觉得自己不可能是特殊的那个,所以又给这种方法很多次机会,但无论尝试多少次,就是会因为这种方法走神。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这种体验,眼睛盯着屏幕,视线移动到纸上记笔记,再移动到屏幕的时候就忘了自己下一步要干嘛,智力好像在这个过程中被消耗了一样。

记笔记就是为了提示自己,但视线的不断移动不仅没有高效地提示我,反而更容易注意力分散。第一次看到gmat ninja对此的态度时茅塞顿开,原来不是我的问题,只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没有什么正确的做法,适合自己的就是正确的。

关于备考时长

我见过无数次机构宣传时说gmat考试适合突击,适合速战速决,也有很多高分的考友说过不宜超过三个月,这一点三年前和今天倒是一模一样。但我是那个曲解了速战速决的意思并吃过大亏的人。18年也抱着速战速决的心态,最终速战速决只是把gmat考试拖延到申请季开始的借口。

速战速决是一种备考方法,并不意味着你真的有速战速决的能力。我在开头就说,如果从背单词、入门看曼哈顿开始算,我的备考周期是8个月,如果从刷og开始算,我的备考周期是4个月。前期的基础很重要,三年前我完全没有看任何入门资料就直接上手开刷og,在对考点没有任何理解的情况下贸贸然开始做题,结果就是做错了也不太理解为什么错,这一题理解了,遇到新的题又不会了。gmatclub上也有很多老外分享过自己的备考时长,一年的也有两年的也有,半年的也有,几个月的也有。

所以多长的备考周期都不要觉得奇怪,无论多长你都不是全世界唯一这么安排备考周期的人。每个人起点不一样,能用来备考的时间也不一样。学生时代的时候没有好好珍惜,在职备考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为自己打工。当自己是自己的老板,我压榨自己比我老板压榨我还狠。备考仿佛我的另一份日常工作,下了班就是干这个。

我觉得对于普通人,那些分享速成的帖子看看就好,别人能做到必然是付出了很多的艰辛,而之所以你能看到那样的帖子有一个前提,就是发帖人已经拿到目标分了。我从刷og开始算四个月的复习强度是,四个月下了班就复习,双休日上午睡懒觉下午和晚上复习,偶尔会被叫去加班不由我控制。四个月不见任何线下的朋友,不出去玩,节假日和异地回来的男朋友约会,一人一个电脑找个咖啡厅他办公我复习,一起吃顿饭然后散伙。这样的日子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所以当我突然因为出分而失去了继续保持这种习惯的意义时,甚至迷茫了一个月之久,没法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
8.25出分今天才想起有必要发这个帖子。需要说明的是,我不是自律选手,甚至讨厌自律。没有任何放松时间、没有任何放纵和娱乐,这不现实。

我觉得这才是普通人备考的心态,想不那么痛苦,又想出分。其实这是可以实现的,这两者不矛盾,我的解决方法就是战线拉长,有时间耍手机看闲书,也能花几个小时钻题目。工作日保持2-3小时复习时间,双休日保持4-5小时。我不会给自己定非常具体的目标,几天做完什么,几天刷完多少题,我觉得那样太累了,一旦有一次完不成就会产生巨大的挫败感。所以我一直定最低的完成目标,多做一题就是我好棒棒。

三年前和现在对比我的心态转变:

我能在三年后一次考到710(自己都没想到),有一个起决定性因素并贯彻了全程行为指导的心态就是以我为主。尝试三遍看不懂的资料,换掉,比如杨鹏长难句。尝试三次觉得别扭的方法,换掉,比如电脑做题的时候手写笔记。我能很清楚的区分出自己是因为理解层面出问题所以看不懂,还是因为阅读的资料仿佛有一堵墙一样让我觉得摸不着头脑而看不懂。

21年决定申phd以前我是对自己的现状很不满的,但保持了看书的习惯,很多是英文社科类的书,仅仅是自己喜欢,但也确实客观上属于一种积累。多少也和年龄的增长有关系,三年前确实心智不成熟,申请研究生的时候考gmat带有非常强烈的出分渴望,但这种渴望没有转化为与之匹配的执行力和毅力。如果我三年前拿到这个分数,以当时港校的招生情况,我的offer应该可以上一个level了。

今天的招生很卷了,是我没有在最好的时候抓住最空闲的时间快速达到出分的目的。当然,我也只是说说而已,实际上从未后悔过。人生没法假设,走到今天,之前的一切就都是最好的安排。现在的弟弟妹妹大一大二就开始考gmat,特别特别卷,对这种情况也不知道该作何感想,很无奈吧。

三年前我遇到一道题不会做就很容易心态崩,今年我考场上电脑卡死计时停止都能冷静地举手示意然后等着工作人员处理,十多分钟处理完故障重启电脑以后放平心态继续做verbal(完全不受影响是假的,IR多少有点摆烂了)。这种常规的东西很多人在大学时期就形成了,所以我说自己当时心智不成熟,好像比别人慢一点。我拿着710的成绩单激动地走出来,手发抖地给手机开机、给家人和朋友报喜的时候,隔壁一个一起坐电梯下楼的小姑娘瞥了一眼我手上的成绩单。

我想起三年前自己也是看着别人脸上按捺不住的喜悦,有些沮丧地走出考场,对着在外边等了我三个小时的男朋友苦笑。出分这件事我周围人比我似乎激动的多,我只是出分回到酒店以后哭了一会儿,我父母激动了好几天,八百年不发朋友圈的男朋友那天发了我的成绩单。

工作后的成长和在校园中的时候完全是两个级别,至少在我身上是这样。在考8.25场之前我已经报名了10.8场,这年头大家懂的,考位随时可能会没,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之前报的并不是8.25,就是因为考场所有场次被取消所以才换到8.25,而且我确实因为挫败过四次没有胆子相信自己能一次出分。我那会儿就想,一生8次,第五次不出分,我就考第六次第七次,考完了我再转gre吧。其实在知道结果以前没人知道这种选择是不是对的,出分了我才有底气在这里说我做了正确的选择。

最后感谢你能看到这里,也祝大家能拿到理想的分数。cd论坛在我三年前最迷茫的时候给了我很多gmat入门的指引,所以当我动了分享的心思,第一时间还是想到来这里发。

【10.15更新】关于数学难度的变化、verbal自学的困境,我放在了回复里。多年不上cd论坛,在回复里发了才想起来原来原贴可以编辑。   

--------------------------------------

原文引自:
https://forum.chasedream.com/thread-1389847-1-1.html

参与讨论及查看更多的相关文章请访问【走出GMAT困境】
https://forum.chasedream.com/forum-34-1.html

打印 | 录入:steven
相关文章      
ChaseDream版权声明
活动日历
{{item.event_geo.name}}

{{item.subject}}

<<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