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正文

[已录] R1 in Stanford GSB 申请+面试+经验分享 [2020.02.01]

[日期:2020-03-23] 来源:ChaseDream论坛 作者:YUWJ [字体: ]

在 ChaseDream 从 GMAT 考试板块到 MBA 申请,受益良多,希望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申请经历可以鼓励和帮助到更多的朋友们~

R1 申请了三所:GSB/HBS/MIT,录取 Stanford GSB。

个人背景:

  • 本科国内 Top2 工科;
  • Top3 consulting 三年工作经验,一年欧洲 transfer;
  • Tofel 108,GMAT 730,GPA<3.5(package 最大的硬伤)。

申请经历

Why MBA and why now?

作为传统咨询背景,工作两年然后去读 MBA 是一个很理所当然的 track。也正因为如此,18 年的时候我开始准备考 GMAT。然而到四月份反复 2-3 次考试迟迟停留在 730 这道坎,心理产生了严重的怀疑,因为被前辈告知至少 750 才能在 consulting pool 里有机会竞争 HSW,况且我的 package 里明显有 GPA 的硬伤。当时一度对考试这件事陷入了怀疑。但扪心自问,我为什么要去读书呢? 我发现自己垂涎于 HSW 的 brand image 多过于真正思考 MBA 能给我带来什么。经过深入思考 why MBA,发现当时的我并没有 ready for MBA,只是希望可以通过 MBA 有 1-2 年的 break 缓解职业的疲惫、获得一直以来想要的 global exposure。再三考虑之后,我申请了公司 tranfer 机会并决定来到欧洲工作一年,希望可以通过一年的海外工作替代 MBA 那时候于我的作用。

What matters to you the most?

在欧洲工作的前半年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去工作的城市是一个在欧洲都很特别的地方。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倾听和分享的过程中,我可以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那种 everyone strives to live their authentic self 的生活态度。更重要的是,我发现在我 stay openess and embrace challenges 走出舒适区之后,在新的工作环境和生活中获得了更多 self-awareness 和 self-confidence。

在遇见多样的人生选择和轨迹之后,我开始更密集地去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才是对自己更重要的?在这之前从小理科思维的我,很习惯一切 structured thinking 找到最优解,但在欧洲的各个小镇间穿梭和遇见各种人生的可能性,我慢慢意识到左脑思考的力量,我愿意去 connect the dots in between logic & emotional feelings, 去更了解自己的 personality,develop interpersonal skills,观察身边人的 leadership style 等等。

在那个时候,我意识到 I am ready for MBA,纵然 finance 角度并不 make sense,但我愿意在 25 岁的当下花 2 年的时间 slowdown,在这样的节点去更好的更全面了解自己,去结识一群有意思的小伙伴,去有更多机会尝试并找到更喜欢的职业方向。

选校

19 年 3 月份,想通了这点之后,我做了周密的 school research、和校友聊天了解各个学校的风格,最后锁定在了两所 dream school——GSB 和 MIT。因为理工科人的执念,以及一直以来希望可以通过 innovation make pragmatic impact。加上自己大学的原因,特别喜欢理工科学校脚踏实地追梦、humble & pragmatic 的气质。

然而不止一个过来人都告诉我说传统 professional service background 并不受 Stanford 青睐(其实是个误区,历年investment background/ consulting background 中国护照都有)。也有一些人建议我 social community 活动不足应该再去做一些公益。

但这一次,经过了一年的成长,我更清楚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希望可以借申请的机会给自己过去 25 年做一个 review,回顾得失,然后用最真实的故事向学校展现 authentic self。因此,在后来的申请季,我并没有再去“塑造经历”,也没有一味去考 GMAT(因为我觉得 730 是一道坎,上到 760 对整个 package 是 marginal impact 不如好好写 essay),而是把几乎 80% 的重心放在了 Stanford 的 essay 上,希望可以尽人事听天命,向 dream school 冲击。

准备过程

分四个阶段:

1)从 5-7 月开始,我陆陆续续开始像记流水帐一样把从记事起的每一年像放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过了一遍, 把值得记录的成功/喜悦/挫折/挑战,大大小小的,对自己有影响的事情都一一记录下来。这个过程很漫长,但特别有意义,帮我很好的 refresh了自己的一些重要 decision,从现在的角度去思考当时做 decision 背后的原因。去回顾了一些成功和失败,去总结 takeaway 和当下的反思。在每一个周一清晨出差的飞机上,在周末欧洲小镇旅途的咖啡馆里,我完成了对自己过去 25 年的回忆和反思。

2)7 月,问自己,如果从冗长的流水账里提炼三件最能代表自己,最 pround of,最让自己热泪盈眶和感动的事情是哪三件?很意外,在做完这些反思和记录后我几乎在五分钟里就有了答案:可能是因为繁重的工作,让自己忘记了曾经为了 passion 所在而做出所有不求回报的付出和疯狂;忘记了自己一直是那个愿意走出舒适区,选择那个 uncertain,risky 但是更有趣的道路;忘记了自己一直是那个希望可以独立思考打破桎梏做自己,然后 empower every individuals around me。我很自然地把找到的三个故事再做一些思考和总结,顺利串出了 what matters to you most 的 storyline。

3)8 月,请了两周假,听着 No fear in my heart,在家门口的创客咖啡馆里陆陆续续写了两周初稿,咨询顾问习惯于提纲挈领 bullet point summary,而 essay 要的是鲜活的细节来支撑主线。在写作的开始,尽管反复斟酌但总表达不出想要的情感,最后成稿后进入漫长的修改过程。修改并没有给过多地人看,和 2 个挚友定了初稿之后便没有改过故事框架,更多的是和中介一起反复修改细节和 wording,期间改了十余版左右(基本 2-3 天一版)就进入了八月底。

4)9 月,记得很清楚 HBS ddl 是 9/5,GSB 是 9/12,当时一迈入 9 月整个人都非常焦虑。匆匆把 what matters to you most 的 essay改成了 HBS 的open essay,便把大部分时间投入了打磨 why Stanford(根据自己的 career goal 找了一些 alum 问了针对性的学校资源)和 optional essay 的三个 impact stories,一直到最后一天,我的 what matters the most 定稿在了第 17版。

面试

等待过程异常焦虑,偏偏 GSB 是一个月的 rolling base interview 完全不知道哪天会收到通知。小插曲是先等到的是 MIT 的无面拒(MIT 大概真的是非常看 GPA……也可能是没有 get 到用 1min video 和 400 字 essay 完全展现自己的精髓)当时觉得自己凉凉,可能自己的故事弥补不了成绩的硬伤。等待过程中已经开始告诉自己其实准备亦是一种收获,要看开一点,然后在快要放弃的时候等来了 GSB 面试。收到面试通知到 match 校友确定时间只有一周时间,期间花了非常多时间准备。

  1. 确定面试时最希望展现的自己,最希望让interviewer记住的几个关键词——self-introduction。
  2. 梳理 behavior question:leadership story/ impact story/ teamwork/ failure/ challenge 等素材,因为 GSB 比较喜欢刨根问底,我也把自己的素材更 focus,准备细节更充分,也更注重之后的提炼和 refresh。
  3. 梳理 why school? why MBA? career goal?
  4. 通过找比较 senior 的 manager/ alum mock(大概六次左右),训练自己的表达以及 interpersonal 的感觉。

面试过程非常轻松,45min 全程在自我介绍后几乎没有多做停留,就聚焦在了 Tell me the most impactful story? 然后顺着我的阐述追问了当时的很多细节,以及延伸出了 What is your leadership style? Tell me a time you lead a senior member in the team? Tell me a time you solve a conflict between different stakeholders?

全程 interviewer 都在认真做记录,我的分享内容很多事先并没有准备,但很自然地边聊天边回忆,感觉更像是一场和 mentor 的交流而不是面试。

我最喜欢的是最后 15min “What you want to ask me?” 的环节,interviewer 非常陈恳地分享了 how she thinks GSB is a life-changing experience to her 以及至今为止她从 GSB 的经历中获益,在不断 develop 和打磨自己的 leadership skill。也分享了自己的成长和 refresh,其中当她说到自己通过 GSB experience finally 从一个 engineer 变成能 connect right brain and left brain 找到自我的时候,我就觉得天哪这真的就是那个最适合我的学校。

面试到出结果又是长达一个多月的慢慢等待,那个时候不断问自己:后悔没有再刷一次 GMAT 吗?后悔不多申几所学校吗?后悔大学里不务正业没有刷 GPA 吗?回答都是“不”,我觉得我已经达到了当初申请 Stanford 的初衷,在申请的过程收获了很多,最后只是尽人事听天命(当然也开始 R2,准备申请 Yale 和 Haas 两所同样很喜欢的学校)。

收到 AO 电话是在 GSB official 发榜日期的前一天早上。把好消息分享给一个 GSB 的学长感谢帮忙的时候,他发来一句话,当时立马热泪盈眶:

"There comes a time in every life when the past recedes and the future opens. It's that moment when you turn to face the unknown. Some will turn back to what they already know. Some will walk straight ahead into uncertainty. I can't tell you which one is more fun." - Philip H. Knight

也希望把这句话送给所有还在追梦的朋友们,MBA 也只是起点,祝愿大家都可以勇敢追梦,live in the moment!

PS:如果有 interview prep/mock interview 需求也可以留言/私信~

--------------------------------------

原文引自:
https://forum.chasedream.com/thread-1360208-1-1.html

参与讨论及查看更多的相关文章请访问【北美MBA申请区】
https://forum.chasedream.com/forum-13-1.html

打印 | 录入:steven
ChaseDream版权声明
活动日历
{{item.event_geo.name}}

{{item.subject}}

<<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