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2/3:低分者的 M7 路 (Columbia, Kellogg, Stanford, Booth, MIT) [2019.05.28]
2019/5/30 16:12:54


一)基本信息与基本原则

关于我
报考结果
整体形象
写什么
我为什么要写这些
不写什么
适用人群
我的信息源
核心观点
MBA 申请的特性
十二条基本原则


以上部分在这里https://forum.chasedream.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46583

二)策略

架构一:两条逻辑线建立一个论证
架构二:有策略的个人定位
架构三:对申请工具的平衡使用
框架四:我还没想好


以上部分是本篇内容

三)执行

选校
GMAT
申请文书
推荐信
履历
申请表和附加文书
面试
讲故事与话术的深度
对助考咨询师的看法
对信息来源的看法
英文语言能力
软实力的培养


还没编出来

二)策略

1.逻辑架构一:两条逻辑线建立一个论证

这一个题目用了很多大词,又是逻辑,又是架构,又是论证。其实道理非常的简单:第一条线,关于“你和 MBA”;第二条线:关于“学校和学生”。把两者捏合在一起,就是“为什么这间学校要招收你做它的学生”。

第一步:第一条线——“你和 MBA”

附件图一

Drive -> Qualities ->Stories-> Goal -> Why MBA -> Why XXX School

这张图基本解释了这条逻辑“线”是什么样的,也贯穿整个申请过程的几个重要的问题,比如,我是谁,我有什么故事要讲,我为什么要读 MBA,为什么一定现在要读,等等。这里我有一个核心观点:重点不在于这每个单一问题的回答,而在于每个环节之间的非常紧密且合理的连接,因为这紧密且合理的链接会帮助你增强你的申请的可信度。

在讲具体操作是之前,我有几点需要说一下:

1)这条线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在准备 MBA 申请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没有一致且明晰的逻辑链出现逻辑断裂。所以一定要提前建立自己的逻辑线,然后严格的按照逻辑线来准备。

2)经得起推敲的一条逻辑线可以用于任何一间学校。从深挖灵魂的 Stanford 题目,到直接了当的 Kellogg 题目,到“你随便写点什么”的 Harvard 题目。所以提前做到这条逻辑线可以帮助你在后面一间一间学校执行的时候省很多推敲的精力。

3)这条逻辑线的后半段比较容易嫁接,像上面举的这个例子。比较难的是前半段,因为前半段是比较个人和内心的内容。“我的核心驱动力”-> “我的特质和优势” -> “我的故事和经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般的人都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自己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而核心驱动力又是一个和自己的内心深处的经历紧紧相连的,比如儿时的创伤,关键的失败,亲子的关系,等等都会很大程度的影响一个人的核心驱动力,而多数的人是不会挖自己挖的这么深的。但是我建议深刻的挖掘自己之后才去申请。这种理解一方面可以帮助你写出有深度的essay,另一方面也会让你真的认识自己是不是需要花这20万美金读一个很多人认为“水分很大”的学位。人最重要的不是钱也不是财产,而是时间。在一个两年的时间投资决定之前,好好的认识自己,来确定这个投资是不是适合你,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思考过程。

那怎么具体的搭建这条逻辑线呢?

我个人的建议是从“中间开始,向前向后推展”。这个“中间”就是 stories。虽然这条逻辑线从 Drive 开始,但是你坐在那凭空思考自己的驱动力是什么,这是一个很折磨而且很没有头绪的过程。从 Stories 开始,可以让你从具体的事件入手,然后总结出来你的特征是什么(qualities),然后在去摸索驱动自己的决定和选择的核心力量是什么。具体操作起来因人而异,我就是把自己关在一个房间里,然后把自己的人生中发生的大型和中型的故事按照时间先一一列出来,一般的人大概能列出来 10-20 件中型到大型故事。然后在这些事情之间寻找比较一致的主题。比如说我个人的主题有几个“舒适区挑战(comfort zone challenge)”,“对复杂性的理解和管理(complexity m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ChaseD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