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Fall CB 申请总结
2024/4/15 11:31:26

申请项目: MKT(CB)

BG

港三本(First Hon) + 香港RA一年半;三封香港老师推荐信;GMAT750,TOEFL110+

选校 (共27所)

香港是自己老本家,申了四个;北美对自己定位大概是UTD排名20-30左右*,申了23个(算上INSEAD)

彩票:Wharton, Columbia, Booth, NYU, Kellogg, Duke, USC, Cornell, U Toronto, INSEAD

主申:UW, UT Austin, BU, UF, UMN, UMD, PennState, CU Boulder, UIUC, UPitt, Virginia Tech, ASU, UBC

*我参考的UTD更多是本专业journal的发刊量排名,比如CB领域我就是选择JCR(+JMR, JM);另外,Michigan, OSU等也都是斐然的项目,但因为今年明确不招生,遂也未申请

申请结果

香港面试两个(1个offer);北美面试6个,其中1个彩票(被wl),5个主申(算是3个offer吧)

其中在这里点名批评UF和UT Austin(对说的就是你这个骗申请费的

一些感想

Coursework


1)GPA:很多人说GPA只要过了一个threshold,基本影响就不大。但缺啥怕啥,因为我GPA非常一般,再加之审材料对我来说就是black box,因此申请下来总若有若无地感觉被GPA拖后腿,特别是在北美人均3.8+的情况下。所以建议大家如果还有机会,还是尽量刷一个漂亮点的GPA出来,以除后患。
2)Quant课程:我GPA和Quant课都是烂泥扶不上墙的水平。现在一众top私立的申请已经要求填写上过的quant课了,反正当时我是挺心虚的(毕竟现在趋势就是mixed method)。所以CB的学生有几个grade好的quant课肯定是有益无害,不过加成到底有几分,我也不清楚。。。大家就自行把握下GPA和quant课的平衡吧(有大神来指点一二的话,请不吝赐教
3)PhD课程: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上几门PhD-Level的课,即使只是audit。这不仅可以让你在CV里提一嘴,而且对申请者更系统地了解这个研究领域大有帮助。


有关选校


1)多申请:我今年的目的是必须给自己找到下家,但是委实讲如果以此为目标,我在北美的没有保底的选校策略是有些风险的。毕竟这个档次的学校的申请,实在是神仙打架,甚至Booth和Columbia今年是直接无面录的。而以我自己今年的申请经历而言,拿面试又是非常随机随缘的事情。我拿面试的几家学校,好几家在我申请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甚至都考虑过要不要交他们的申请费。如果你的目标和我一样,而且在北美没有强connection,那强烈建议多申请,并且拉开档次。
2)选项目:传统的好项目不必多言,高手如云,人人趋之若鹜。但排名30左右的档次上,各个方向都有一些相对被school name拖累的项目。以CB为例,我认为HKPolyU, VT, CU Boulder等近年来CB项目的实力都绝对高于其商学院的UTD排名。大家可以通过打听下phd在读学生,以及看UTD自己领域journal的排名(比如 CB的JCR,但这个也很biased,因为CB和OB会选择发psyc的journal),多留心下自己学科这些“宝藏”项目。毕竟这个档次的学校brandname也都半斤八两了,能让你五年之后在job market上有可能脱颖而出的更多是各家的training和nurturing。
3)研究经验/推荐信:这俩我觉得基本就是一体两面,研究经验丰富申请者的推荐信自然是不会差。所以一方面,尽早approach老师,而且尽量开project来积累研究经验;其次,找老师的时候,北美>港新>内地,因为connection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overrideall other factors​。或许这个说法过于武断夸张,但是我认为这点对于亚洲背景的学生真的cannot be emphasized more。我现在知道能拿到top program 面试的申请者,要么有conference(AMA, ACR etc.,虽然我认为大部分申请者可能都还没有),要么有领域内强推。推荐信的重要性版上无数帖子已经说过了,我也就不再展开。至于怎么找,主动出击,带着idea去给大佬cold email…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吧


申请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ChaseD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