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ounting PhD Fall 2022:关于申请和选 offer 的建议 [2022.04.05]
2022/4/8 16:51:44
 
今年的申请季可以说是又一年的 bloodbath.作为一个极度风险规避的人,我选择申请了 30 所,最终拿到了 20 个面试,11 个录取,并且撤回了待定我的学校的申请。今年的申请结果,确实是比较出乎我本人的意料的。往年华人录取者较多的学校很多都没有给我面试,反而是好几所传统的不太招亚洲人的学校向我伸出了橄榄枝。思忖了很久,感觉这样的申请结果可能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因素:

我的三个推荐人和华人学者交集不多,他们在北美的 co-author 和 network 部分决定了我的申请结果走向。
虽然我的量化是今年所有申请者中最高之一(据某 top 10 学校的 PhD 项目负责人),但是我的确没有北美名校的本硕光环加持(家贫的孩子,全靠奖学金养活自己)。跟很多有名校背景的华人申请者比较,我在华校申请方面确实没有很强纸面竞争力。
我在四大和外资投行的实习/工作经历以及我的其他 soft skills 是给我发面试或 offer 的学校更看重的经历品质(这一点在录取后与相关院系的交流中得到了印证)。


不过,我对于最终的申请结果感到十分的满意,也很感恩于每一个我的 letter writer 在我申请季的无私支持。我的期望值本远低于最终取得的结果,在申请季之初我也从没料想到我会最终 commit 这所最初我没有重点关注的学校。但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开这个贴无非是想要简单总结下自己今年的申请和选校策略,若能帮助到还在纠结 offer 选择和明年计划申请的同学,那是我的荣幸。以下策略更适用于像我一样没有名校光环加持但是量化优秀的选手,如果你的情况或者个人选校偏好和我不完全一样,请选择性参考我的建议!

申请策略 - 学校/定位

虽然我申请了很多学校,但是我并不是盲目地随便选择这些学校的。我的选校定位参考了以下三点。

BYU Accounting Rankings/UT Dallas Rankings. 申请 PhD 的同学对这两个应该都不陌生了。尤其是 BYU rankings,可以帮助你看到各个学校在不同研究方向上的院系强度。但是,请谨慎参考这两个排名。学校的 research intensity 是无法完全反映很多其他对于 PhD 学生来说很重要的维度的,比如 collegiality 或者 the way collaboration works at a certain school.多问,多获取相关信息,而不要一味迷恋排名。
研究方向匹配度。作为初筛,我首先排掉 financial/managerial 不强的学校,也排掉 experimental 为主的学校。
就业去向。扪心自问:当你看到一个学校的 median placement 的时候,你是否满意自己五年后去到这样的学校呢。如果连差强人意都达不到,那我建议不要考虑。


考虑完这三点后,我认为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多申几所。而且一定要确保申请的学校拉开梯度,从而有效避免自己陷入全拒德的尴尬境地。

选 offer 策略

拿到多个 offer 后,我通过以下途径对这些学校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比较。

和在读学生进行深入交流。每所学校都会宣称自己的老师很关照学生,以及自己的氛围很开放合作科研为导向。和在读学生进行交流,是对于他们的说法的最好印证。虽然学生不会直接说他们的学校的坏话,但是你是能从他的情绪传达和语言使用中感受到院系氛围的。同时,和多个学生交流后,你也能更直观感受到目前在读的学生他们是怎样性格的人,是怎样的背景进入的学校,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如何。我录取的学校的同学都是很愿意花时间和我聊天的,有一次我和三个学生打视频电话,他们三个全程说说笑笑,而且他们也直接告诉我他们私交很不错。这正是我所看重和期待的院系氛围。
检索学院老师的过往发文。不需要真的读每一篇文章,但是要了解他们目前在做的 topic.同时,关注这些文章有多少是和过往学生/junior faculty 合作完成的。关于这一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人不是很看重,但如我一样是会关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ChaseD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