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2021 OBHRM 申请总结 [2021.06.04]
2021/6/7 9:22:58

2021 应该是最难的一个申请季了吧,史无前例的疫情,大量商学院缩招或停招,经费被砍。申请人不但没减少反而增多,僧多肉少,申请的标准也水涨船高。能最后拿到一个心满意足的 offer(最后去了荷兰的 RSM),真的很感谢 CDer 的帮助,因此也把自己的申请经历呈现出来,给大家做参考,若有助益就甚好了。

2020.01 放寒假,开始准备托福。原本预订了 3 月的考试,结果一场疫情打乱了所有的安排,三月份的考试推迟到五月份,又推到 7 月份。这段时间正好收到一篇 paper 的 R&R,干脆放下托福,一心修改 paper.基本上 2 月到 6 月的节奏就是:线上会议-改 paper,线上会议-改 paper 这样的循环,文章修改难度大(major revision),加上托福报名遥遥无期,那段时间是最黑暗最看不到未来的。改完 paper 之后,又开始修改另外一篇 paper 准备投稿。6 月底终于约上 7 月底的考试,在家复习状态不行,找了一家校外的自习室,两点一线,高强度备考一个月,准确来说是 20 天。考完感觉非常良好,R 和 L 分别拿到两个 29,结果最后 S 和 W 只拿到 21 和 19,申请作文复议,也没通过,总分 98 完美错过 100。这时候已经八月初,GMAT 还没开始考,觉得人生灰暗,消沉了一周多。 


但申请还得继续啊,拿到一个 T 的成绩总比没有好,于是说服自己先去准备 GMAT。八月中旬开始正式备考 G,刚开始备考 GMAT 也很难,以前没接触过 G 这种考试,了解这门考试就花了好几天,样题也错得稀烂,于是在 CD 上到处看经验贴,大概看出点感觉,开始自己训练,自己用 One note 写总结,用 prep 和曼哈顿训练,开始渐入佳境,就报了 9 月底的考试(G 考点不像 T 那么多,得提前抢满意的时间和地方)。首考 690,哎,真是命运弄人,又和 700 的门槛擦肩而过。这次决定再冲一冲 700,就又报了两周之后的考试,到这段时间明显复习没有之前高效,第二考反而只有 680,遂作罢,认命吧。这时候已经十月中下旬,开学之后其他杂事也开始多起来,开题答辩,出去开会,研讨会等等,很充实也的确累人。这个时候很多学校的申请窗口已经开了,看着其他人开始陆陆续续收到面试,自己还没准备文书,这种感觉不好受啊,一度觉得会失学。 


十月底开始准备文书,花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准备 CV,PS,SOP,RP 等一系列材料,时间紧迫,全程 DIY,就 RP 请人改了一下。联系老师写推荐信,去原来学校搞定成绩单,各种文档的扫描等等,全部搞定就差不多 12 月了,开始陆续在各个学校的各种复杂的电子系统中填写信息。这段时间我导推荐我申请 RSM,我的托福不合格(要求 T 100, G 85%+),当时也很纠结,要不要再考一次 T(毕竟一次 2000),没纠结多久就报了一周后的考试,这次 R 和 L 拿了 29,30,最后作文没拉后腿 28 过了,总分 107 顺利上岸。

BG:双非一本,华中某 985 硕士,GPA 3.5, T 107,G 690,一篇 FT 50 三作(年初修改的文章顺利 online),一篇 career 领域的 A 一作在外审(现在已经被拒了),一篇 working paper。

一共申请了 14 所,香港 5 所(HKU, CUHK, HKUST, cityU, PolyU),新加坡 3 所(SMU, NUS, NTU),欧洲 1 所(EUR-RSM),北美 4 所(UBC, UIC, USC, Temple),大陆 1 所(PekingU),拿到了 HKU,NTU,RSM,UIC,PekingU 的面试(PekingU 因为个人原因没有参加面试),WL:HKU,最后收到了 NTU 和 RSM 的 offer,最后确定RSM。申请下来,有几点感受:

感觉 HK 和加拿大这边对第一学历还是挺重视的,他们更喜欢 211/985 的本科生加海外硕士的背景(我了解到的申请人的情况来看);北美那边很看重研究背景,如果研究参与的程度不够,很容易就会被问倒或者没话说。双非本科可以试试多申美帝和欧洲,可能会好点。
口语挺重要的,平常一定要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ChaseD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