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龄 MBA 申请经历心得分享 [2021.03.09]
2021/3/23 14:46:37
 
一转眼加入论坛已经超过 15 年了。从 07 年考托福开始,出国读研,工作,创业,回国,到年初在 996 之余拖着疲惫的身躯完成学校申请。我也想借这个机会通过和各位分享我的一些经历,希望对未来的学弟学妹们,抑或是我这样情况的中年选手起到一点帮助。

调研时间:3 个月
申请院校: MIT Sloan Fellow MBA
申请准备:7 天 (full time工作)
收获 R2 offer


个人背景:

本科 985 GPA:85
加拿大 MASc GPA:90 学校运动队校队
GMAT:720 (未提交)
推荐信: 某市值第一芯片公司 SVP, IEEE VP

十年中美加工作经验,目前在某独角兽公司做 senior director. 之前有从 VC,研发到技术策略和市场的工作经验。创立过 start up, 获得过国内双创大赛,春晖杯的奖,死于 PPT 阶段。一直工作学习都是芯片,自动驾驶,汽车电子相关。参与并主导过一些国际比较知名的行业标准。

我这里会分享一些认知层面的经验和教训,他们可能并不一定会和申请 MBA 或者拿到 OFFER 直接挂钩,但是对于我来说多少影响了我的决策过程。

1.充分了解自己 - 选择自己长期奋斗的方向 - 做好自己的产品规划

我是一个兴趣非常广泛的人,整个经历乍一看会让人摸不着头脑。用了十年时间去尝试了科技行业里面各种典型的职位,最后坚定了我想继续自主创业的决心。认真开始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是从做产品定义的工作开始的。当我为公司爆肝去规划一款产品的时候,我忽然发现我过去没有特别客观的分析过自己的优势劣势,市场的需求,我的机会和能够为市场、社会创造的价值在哪里。至此之后,我尝试着把自己当作一款产品看待,进行了规划打造,并且严格的去执行。特别强调的是,一直以来我的主赛道并没有变换。这对我给予了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及在某一个方向还不热的时候就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也在它爆发的时候,短时间获得了经历,行业影响,甚至经济上的回报。如果过于浮躁,除非是少数天才,那么通常会对行业缺乏理解并且难以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那结果就是你自己就成了一款“me too"产品,在市场上去获取溢价是很难的。

2.切忌曲线救国

这对我是一个非常大的教训 - 用了很多年去弥补。 本科毕业留学时候,在加拿大全奖 OFFER 和美国藤校及一些 EE 强校 AD 之间选择了全奖。我当时打着一手好算盘,免费读完硕士快速搞定身份,再找机会混进美帝。事实上,这对我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扰。毕业之后发现加拿大基本上没有我方向的工作,一番周折凭借 networking 加霸面混到了去美国的机会。因为 L1 去美国,也有诸多的限制就再美国加拿大之间度过了我的 25-30. 回过头来看,再了解自己的目标之后,就应该坚定的去干。曲线救国看起来是最简单的方案,但是也是缺乏对目标 commitment 的。当然这个并不容易,特别是自己有一个反共识的目标的时候,需要勇气。面对选择的时候,选难的那一个。

有了前面这些背景,这里来分享一下我申请的过程。

去年夏天有发一个求定位贴,大约是那个时候开始重新去思考读 MBA 的事情。于是整个 9-12 月都是研究各种学校和项目的过程。我对于这个 Program 的要求是:1. 大龄友好,同学最好是 managers of managers;2. 学校有 tech 氛围;3. 美国的全职,1 年,非 EMBA 项目。最后发现基本只剩下了 Stanford 和 MIT 的 Sloan fellow 项目满足条件了。介于之前在湾区工作过,也有一些 VC 资源,家离 Boston 更近(中年人做决定就是这么简单,离家人近可以开车去,说不定周末可以回家割草啥的),就干脆只申请 MIT 了。同时也不想因为申了保底校,或者其他不那么合适的 program,offer 来了陷入纠结的状况。这些事情想清楚的时候,已经迎来了 2021 年的新年。

一边继续 996,为祖国四化做贡献。一边就开始准备材料了,一看离 R2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ChaseD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