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归纳的时候,我是没有体会到 GWD 说的会感觉到主旨题和细节题到底是怎么做的,大概的答案在哪,因为答案大多跨越段落。因为我认为考雅思和 GMAT 最大的不同就是定位上考雅思基本是看问题定位比较准确,但 GMAT 的答案跨越文章范围真的较大,如果没有能够事先全文阅读一遍的话其实没办法确认自己的答案,而且错误率相对也较高。

综上,我在二战的时候在 SC 上没有很大的进步,阅读因为读恶心了(找框架找不到/无法快速建立框架)导致我阅读掉的很厉害,CR 也没有像第一次发挥的好(GWD 方法真实玄学)所以二战掉到 650.

三战

方向错误,在三战期间,我在进行暑期实习,大概的学习时间只不过是周末和每晚的 2-3 个小时,看的教材如下:

曼哈顿的 CR BIBLE,在 SC 一直没有长足进步的情况下想要从不同的角度提高语法分数,但是在看完后没有很大的感触。

Helr 逻辑,是真的是我的逻辑入门。如果说 GWD 的方法是比较唯心主义的,我感觉 HELR 就是一直在找证据支持自己的逻辑,我本身也觉得这个方法相对比较适合我。因为存在分类和找不同的 question 的点,所以在做题的时候有了方向,不再是一头瞎蒙。因此我觉得如果想建立逻辑的框架/找到一个比较好的不需要考试的时候反复推敲三段论之类的,可以看看这个。

在三战时最重要的方向错误是我把一部分重心放到了 AWA 上,也源自我第二次 AWA 写作慌张时的崩溃,但是在学 AWA 论证逻辑的同时,发现其实与逻辑本身有相通之处。本身逻辑需要找的点也不过是 AWA 的逻辑,因此在学习这个方面时对我后来几次逻辑相对稳定发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战期间,整体比较浮躁,也不确定自己需要学什么,怎么补足差处,对阅读也产生了厌恶感。在这时,唯一有坚持做的就是每天阅读 1-2 篇,不再去大剂量地轰炸自己,保持 2 篇的速度和正确性,尝试回到原来的阅读状态。也是在三战的时候,再一次运用框架阅读又失败后,决定改变阅读方式。

四五战-系统性学习所有科目

在三战结束后,整个人处于比较难受的状态。基本上世面上的电子模考,包括 man 和 magoosh 都用过,我自己比较偏爱 man,因为我是做一套不止语法的类型,实际上后来是在模考中真正练到了考试的 pace.
Pace 我觉得是在后期才意识到重要性的,特别是对时间的把控,可以很大程度上去避免自己陷入某一题中。
同时我也不再选择默认的 AWA-Q-V 顺序,转而将自己的精神最亢奋的阶段,也就是刚开始放在前面:V-Q-AWA 的顺序,这个方法显著提高了我的 V 方面的分数,也保持着相对较高的 Q 表现。
我的 pace 是语文和数学都用的差不多的卡点,因此我数学一般会提前做完。

我的 pace 表如下:还剩下时间

30 题    39 min

20 题    27 min

10 题    11 min 


然后四五战的时候开始进了一个社群班(感觉像广告,但我确实获益良多,我觉得大家也可以自己判断吧,我个人还是跟着 helr 真正地开始进一步入门的)。
Helr 的语法,我认为是我语法架构的开始。在学习这个后,我开始有意识地划成分,将长难句分解。同时在做题是不再是语法每个选项间去对比,而是针对某一个句子的正确性和结构来进行判断,一般每个问题最后只会留下一个最适合的。大多数我的判断失误是在 modifier 的部分,所以这方面也是我在四五战时最重视的语法点。

Helr 的逻辑我从最开始凭感觉分类,到之后对着做过的逻辑题去判断分类,判断选项是否符合 CQ,最终保持一个较好的逻辑状态。

阅读方面我回归了最开始一战的读全文,虽然针对长文章的时候可能会阅读到比较疲惫的状态,但是确实能够较好地答对大意题,对于细节题也能较为清楚在哪个段落。同时,我开始阅读相关文章和听关于天文和人文方面的播客,这两个方面是我阅读时词汇量最为匮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ChaseD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