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48 V28 – 630在亚洲大厦二战考完出来,感觉很郁闷。

二战失误后痛定思痛——两度改期,寻求帮助,量力而行

二战失利后,心灰意冷了几天。怕把战线拉得太长,于是报了 10 月份考位。最终感知了自己的情绪不稳定后,改到了 11 月中。再后来到了 10 月的尾巴,工作太忙几乎占据了周一到周五的所有时间,每天晚上回家都是精疲力竭。当感情,家庭,工作,学习几座大山压来的时候,而我太贪心想兼顾好所有,落得一副焦头烂额的状态。我坦诚地面对自己,改期吧,推到 12 月初考最后一次,要倾尽所有办法,找机构帮忙吧。

最后,我报了 11 月网课班,跟着网课的节奏,认认真真地所有科目的基础打扎实。数学上的提高非常多,听了老师的课后,经常是茅塞顿开的感觉。Verbal, 跟着老师的思路,能省下自己去摸索的时间,看透一些逻辑关系和考点。12 月 2 日结课两天后模考 710.在 12 月 17 日考前一天模考 610,原地爆炸,心态全崩,整个下午看书看不进了,就躺床上,盯着天花板发呆。想象着最坏的结局。我觉得自己能做的,都做了,明天考试尽力而为吧。

17 日去了腾飞大厦,环境比亚洲大厦好多了,而且名字也特别吉利,负责监考的一位女老师非常温柔,带着一位新手监考老师。幸运的是数学遇到了一半鸡精,但是自己感觉下来应该有 4-5 题没把握;verbal 感觉越做越简单,心态有点崩,觉得自己肯定掉库了。尽力地把 IR, AWA 完成了,按下了显示分数的键后,用手挡住了眼睛,不敢看分数,出现的数字居然是 720-Q50V38.

所以不管是自我感觉良好还是很差,都要时刻鼓励自己,坚持完成考试。大半年的投入总算是有一个相对满意的结果。

反思学习策略和技巧篇

经历了将近 9 个月的备考才拿到我想要的成绩,考后我也在学习方法上进行了反思。看了 Scott Young 的《如何高效学习》的书,以及和男朋友不断地复盘。我最大的问题是,对于知识的获取,只停留在浅层次的认知和理解,而没有走进更深的阶段,拓展以及应用。拓展指,对于知识的来源的认知,变型,和迁移。

考后我的反思是,我延续了高考时的那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去处理 GMAT,导致了两个严重的问题,1. 记忆不牢固,经常学了B,忘了之前的A;2. 题目变型后,就有些无从下手。而报班学习,对我来说则是一种相对高效的学习方式,因为短时间内很难扭转我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举学 Quantitative 具体的例子,在学 Quantitative 的时候,老师会讲清楚,principals ——定理 (老师会带着学生一起去验证和推导定理 – 让我更清楚这些定理“从哪里来”)以及根据principal 推导出来相关的姐妹知识点 (定理的拓展和延伸 – “讲清楚定理可以往里去”)。经过这两个环节后,我对知识点和考点的认知更深,因此记忆也会更牢固。

而在 verbal 环节,我要提升的关键是阅读速度和理解力。

一, 阅读速度慢,只能靠多读;

二, 内容不进脑子,或者说读不懂,老头出的题都是非常复杂的长难句,读完摸不着头脑的一定要看杨鹏长难句;

三, 读 RC 的习惯,学好方法后,像机械一样不断地重复练习,让这套方法融入自己的血液当中 – 读每一段都要回想段落大意:

四, RC 的题目,读懂了也不代表题目就能做对,这里题目是有套路的,也非常考究逻辑关系:对比,比较,转折,平行,等等。

我并没有花太多的笔墨,细叙学习方法,因为我觉得我的路走得太弯了。而且每个人所处的认知水平,阶段不一样,需要的方法也不同。之前我一直看一些 760,740 大神的帖子,其中的方法和顿悟真的是非常厉害,但是到了后期,我觉得不适合自己。一开头给自己设了一个太高的目标后,摔下来的时候真的特别的疼。因此我觉得,在琢磨大家的学习方法前,自测的环节真的非常重要。好好做 Diagnose Te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ChaseD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