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相比,二战的心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战时比较初生牛犊不怕虎,很自信,坚信自己一定能 700+,并且当时确实处在一种很良性的状态中;二战时比较畏手畏脚,又不敢给自己一个月的时间全情投入 GMAT,又想在上次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整个人都处于一种很浮躁的状态,失败是可以料到的。我认为,与其相信玄学,不妨相信 GMAT 有一套神奇的算法,能够把你临考时的心态也纳入到分数中,因为面对困难时的正确心态本就是个人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的备考资料:OG 综合、OG V 分册、helr CR 笔记、曼哈顿 SC & RC guide、

简单介绍一下我 V 部分的各科学习方法

SC:做题、看曼哈顿 SC guide、看 Ron 的帖子、整理自己的错题。个人认为看 Ron 的帖子是学习 SC 最快的途径了,Ron 不仅把答案讲解的非常透彻,还会给你讲很多 GMAT 借 SC 要考察的底层能力,在出题者的角度看待这场考试,会有很不一样的视野和收获。

CR:用的 helr 的方法做题。lz 逻辑能力还可以,一战时 CR 的 percentile 是 89%,这一块花的心思是 V 中最少的。其实 GMAT 的逻辑题目做多了就有感觉了,各种逻辑链的出错很容易就觉察到,当你觉察到常见的推理谬误之后,也可以自己编题目来加深这种印象(Ron 说这样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RC:我的一大痛点。从一开始读不懂做不完,到后来能快速读懂做完,真的是一段很痛苦的过程。我提升 RC 的两个方法是:1)采用曼哈顿介绍的笔记法。其实笔记法只是载体,重要的是进入 active reading 的状态,因为大家都知道阅读读不完其实回视才是罪魁祸首;2)拆解文章。GMAT 的文章确实都是非常结构化的文章,花个三天把 OG 上的所有文章都拆解一遍,比刷三天题效果好很多很多,如果时间充裕甚至可以自己缩写经济学人、科学美国人上的文章,我没有这样试过,但我觉得如果能进行这样的练习的话,会大有裨益。

再说一些关于 GMAT 的碎碎念吧,应该不会三战了,和 G 相关的事情以后也不太会关注了。

1)准备备战 GMAT 的同学,请把这次考试当成是一次绝佳的历练机会

一战时备考 GMAT 的四周与我而言真的是一场 magical journey。GMAT 是设计很合理的考试,全方位考察一个人的 business acumen,如果不了解我在说什么建议去好好看看 CD 上各种牛人心经(比如那篇著名的 GMAT 哲学)还有曼哈顿上各种对 GMAT 的解读文章。对于绝大多数备考 GMAT 的大学生而言,这都是一次能提升自己的 prioritizing、decision-making、严谨的逻辑思考等能力的绝佳机会。虽然考 G 是一次 suffering 的旅程,但是如果认真对待,绝对会是受益匪浅的。我现在能感觉到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变得比以前好很多,对平常对话中的逻辑漏洞也有着非常敏锐的直觉(能减少自己被骗的概率,哈哈),至于识别病句的能力、结构化阅读的能力,就不说了。

2)每一场考试的难度可能会有较大差异

一战时做题的顺序是 Q-V-IR-AWA,二战是 V-Q-IR-AWA。一战时的数学我到现在还有心理阴影,简直是太太太太太难了,lz 自认为数学还不错,但是一战时最后的几道题,lz 认为难度堪比高考了(6.9 也刚好是高考结束后第一天),在做题并不慢的情况下,lz 最后连蒙了好几道题才按时做完,而且最后有几题的题干还非常长,和最长的 CR 差不多了,读题大概就要一分半,还要算呢。一战的 RC 也是非常非常的变态,有一篇长文章我读了两遍都没读懂(可能光是读就花了 7 分钟吧,做到那里的时候因为领先 pace 时间所以就多读了几分钟)。总之一战给我的感觉就是,变态的难。二战时数学的难度说实话和一战的难度不在一个数量级,二战时做到的数学最后一题竟然是分数的加减法,当时做到那里我把题目连看了好几遍,都快哭了,我想出现这么低难度的题,这次 Q 应该只有二三十分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ChaseD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