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 帝国理工 IC 申请总结 + 英国求职经验分享 [2019.09.14]
2019/9/18 10:41:05


背景:211 学校 2+2 项目,本科经济,研究生帝国理工 Msc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and Management;研究生毕业以后于伦敦四大工作一年。

九月初的伦敦已经开始有些凉了,大笨钟两年之后依然没有修好,一波又波研究生、本科毕业的同学带着对这片土地难以捉摸天气的爱与恨,对歌剧魅影悲惨世界的意犹未尽,对海德公园、St James 的无限留恋离开,而一张张新的面孔在飞机着落的那一刻,眼里写满兴奋与期待,从一杯 Costa 开始异国他乡的新生活。

以前不能理解“如果你厌倦了伦敦,你就厌倦了生活”,直到在伦敦生活了两年,常常深感自己无比幸运,在这座永远年轻却无比厚重,阴晴不定但活力无限的城市感受她的魅力,从海德公园秋天金黄的落叶到碎片大厦凌晨两点的夜景,从中国城两层的乐高到永远在排队的快乐柠檬,从shorditch high street 台阶上黑镜的代码广告,到 camden 挑不完的复古小裙子,还有冬天光着腿抽烟的金发女孩,地铁里塞着 airpods 专心读书的投行男生……突然也想提笔分享分享自己申研、申工作的经历,希望能给向往英国的大家一些参考。

一:读研申请

回顾自己申研的过程,有三点觉得自己 could have done better:

明确申请方向,客观评估软硬背景,分清主次
广泛收集信息,有能够独立判断的能力
合理安排时间,多线程处理任务


申请初期,我并没有花时间好好想想自己真正想要读的专业,认真评估自己背景实力(分数、实习经历等),于是随大流草草报了一家中介,也并没有尽可能丰富自己的背景,最后交给文书老师一篇非常 plain 的文书材料收集表格。出于比较高的统计课分数,和避开同背景热门经济金融申请大潮,我选择统计作为自己一开始的申请方向,并选择了两个主要的 Program: UCL 的 Msc Statistics 和 LSE 的 Msc Data Science,选了圣安的项目作为保底。我一边开始焦虑自己的申请,一边却什么行动都没有采取。在做实习的同时,一门心思想着快些把 GRE 考出来,以此来逃避和缓解焦虑。7 月选好中介,8 月拿到文书,9 月考出雅思,硬性材料都准备完毕,10 月初当我真正静下心来看中介给自己写的文书,自责、懊悔、更深的焦虑成了我那时候心情的主旋律。我深知自己在成绩和实习背景上没有绝对优势,最能出彩的文书意料之中的模版化、套路化,和用同家中介的同学一对比,部分语句居然一模一样。好在时间还早,我泡了两周的图书馆,重新自己修改文书和 CV。逛论坛、看领英、看 Youtube、想怎么写精彩的故事成了我每天的常态。10 月底交掉了 UCL 和 LSE 的申请,却没想到会被那么快地打脸(当时还是太年轻啊),LSE 的成绩单沉底玄学没有发生,而是一周之后被痛快地拒掉,我才刚刚拿到申请系统的密码啊喂!!! UCL 更是渣男中的代表,拖够了 8 周,没有拒信,还是我自己登上申请系统,才发现已经被拒。已经是 12 月初了,我坐在高级计量的课堂里,毫无听课的心思(此处应该响起“雪花飘飘北风萧萧”的“一剪没”bgm)。我再次用亲身实践换来了经验教训:用不够合适的背景妄想“泡”女神校的行为,都是耍流氓。我只上过两门统计相关课程,凭什么人家不录统计/数学背景的人,要录我?编程能力 0,Coursera 补课 0,相关实习经历 0 只能靠网上的经验杜撰臆想,我怎么打动招生官?

难过归难过,也只有重新认真梳理自己的背景,重新选择 program。失眠了好几天,我慢慢挖掘出自己的特点:

比较有耐心和毅力
对新鲜事物有好奇心


也意外地被 IC 的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and Management 这个项目吸引:家里有创业背景,自己在教育行业也有经验,还能接触新鲜事物、了解各种经典的、新兴的商业模式,为什么不试试呢?加上 IC 不错的 ranking,cohort,以及伦敦天然的地理优势,我开始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ChaseDream